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扬州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低压管道系统及水稻覆膜旱作节水提质栽培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069895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9 19:4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低压管道系统及水稻覆膜旱作节水提质栽培方法,属于灌溉和作物栽培技术领域,包括水泵、电磁阀、电子压力表、水表、干管、支管和负压计;厢面平整及覆膜,厢面平整之后进行覆膜,覆透明膜,膜宽为1.4m,厚度为0.008mm;水稻移栽,水稻移栽时间为5~6月;灌溉制度及自动控制,在水稻田间安装负压计,安装深度为20cm深,当负压计平均值达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低压管道系统及水稻覆膜旱作节水提质栽培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灌溉和作物栽培
,具体涉及一种低压管道系统及水稻覆膜旱作节水提质栽培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覆膜旱作水稻栽培方法,通过覆膜旱作旱管,控制水稻根区土壤水分,充分利用降雨并辅以适时适量灌溉,可以减少水稻生长过程中的水面蒸发和深层渗漏、避免水稻早期的低温胁迫、抑制杂草、保证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作为节水稻作生产体系,对我绿色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0003]覆膜旱作水稻相较于水稻一般的栽培方式,可以有效提高土壤温度和土壤水分;通过削弱潜热交换损失,以减弱土壤与外界的热交换,使土壤的热通量和土壤温度增加;地膜阻隔了稻田和外界环境的物质与能量交换,使土壤蒸发的水汽被保留到稻田与薄膜形成的气室中,当昼夜温度降低时水汽凝结成水滴返回土壤,保持土壤水分,使土壤含水率增加。覆膜水热效应的影响因素较多,不同的薄膜材料其短波辐射和长波辐射的反射率、透射率和吸收率不同,短波辐射和长波辐射在大气、薄膜和土壤间的传输过程也不一样。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种适宜水稻覆膜旱作的薄膜来调控田间土壤水热环境,发挥其积极效应,避免其消极影响,最终使水稻生长的水热环境最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低压管道系统及水稻覆膜旱作节水提质栽培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水稻产量较低、品质较差的缺陷。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是采用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低压管道系统,包括多根支管、一根主管以及水泵;所述支管贯通连接所述主管;
[0006]所述主管一端连接水泵的出水口,所述水泵进水口通过进水管道连通河流,所述主管与所述水泵的出水口之间安装有闸阀,闸阀与所述水泵之间安装有电子压力表;
[0007]还包括多根负压计,所述负压计安装于农田田块中。
[0008]所述水泵的电机上设置有变频器,且变频器导线连接所述电子压力表。
[0009]所述支管上均匀开设有多个放水口。
[0010]此外还提供一种水稻覆膜旱作节水提质栽培方法,使用上述低压管道系统,具体步骤如下:
[0011]步骤(1)、厢面平整及覆膜:设置宽为1.5m的厢面,各厢面之间留有宽25cm深10cm的灌水沟,厢面平整之后进行覆膜,膜宽为1.4m,厚度为0.008mm;
[0012]步骤(2)、水稻移栽:水稻移栽时间为5~6月,移栽时在薄膜上进行破洞,洞的直径为20mm,每穴4

6株,行株距均为25cm
×
25cm;
[0013]步骤(3)、灌溉制度与自动控制:水稻移栽2周后进行旱作处理,在水稻田间安装负压计(7),用来测试稻田某深度的压强,达到压力值后对稻田进行灌溉;
[0014]步骤(4)、除草、虫害管理:覆膜旱作水稻可以使用除草剂除草,病虫害也按照常规水稻种植进行管控;
[0015]步骤(5)、收获:水稻成熟之后正常收获,水稻收获后将田间地膜利用残膜回收机进行回收。
[0016]所述步骤(1)中的厢面平整,在厢面平整前需要进行48h泡田,设置宽25cm,高30cm的田埂。
[0017]所述步骤(1)中覆膜前将肥料一次性施入,施肥量为N,225kg/hm2;P2O5,52kg/hm2;K2O,75kg/hm2。
[0018]所述步骤(3)负压计安装密度为5支/亩,安装深度为20cm深,当负压计平均值达到

25kPa时,电子压力表(3)发送信号,启动电磁阀进行灌溉,灌溉上限为饱和含水量,达到灌水上限0kPa时,电子压力表(3)发送信号,关闭电磁阀,停止灌溉。厢面上没有水层,降雨水层高度超过10cm时,开始排水。
[0019]所述步骤(5)中水稻收获前2周停水,由于是覆膜旱作,无需晒田。
[0020]所述步骤(1)中的膜使用透明薄膜。
[0021]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通过透明膜覆盖和控制水稻灌水下限(20cm土壤深处土壤基质势

25kPa)比不覆膜旱作可以显著提高水稻产量、灌溉水利用效率和改善品质。
[0023]使用不同性质的薄膜进行对比试验,透明膜的增温效应要高于黑色膜和黑白双色膜覆盖,在水稻分蘖末期,透明膜覆盖5cm深处土壤温度比黑色膜、黑白双色膜和不覆膜分别高2,4,和5℃。透明膜覆盖产量比黑色膜、黑白双色膜和不覆膜分别高6%,4%,和19%。透明膜覆盖灌溉水利用效率比黑色膜、黑白双色膜和不覆膜分别高36%,34%和65%。透明膜覆盖的水稻外观品质(精米率和整精米率)和直链淀粉含量也有一定改善。
[0024]下表表1是不同覆膜处理下水稻产量和灌溉水利用效率的对比表。
[0025]表1不同处理下水稻产量及灌溉水利用效率
[0026]附图说明
[0027]图1为旱作水稻种植示意图;
[0028]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为低压管道灌溉系统示意图。
[0029]其中:1、水泵;2、闸阀;3、电子压力表;4、水表;5、放水口;6、主管;7、负压计;8、支管;9、厢面;10、灌水沟。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为使本专利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
[0031]本专利技术的覆膜旱作水稻栽培方法于2019年6

11月在扬州大学农水与水文水生态试验基地(119
°
23

E,32
°
20

N)进行。研究区地处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常年平均气温14.8℃,冬季1月温度最低,月平均气温3.9℃,夏季7月温度最高,月平均气温26.9℃,日平均气温≥10℃以上的天数为233d,主要分布6

8月,约占全年降雨量的70%。试验区土质为砂质土壤,土壤干容重1.48g/cm3,饱和含水率40.46%(体积含水率),田间持水量34.64%(体积含水率),土壤颗粒组成见下表。
[0032]下表表2为土壤不同深度中各直径土壤颗粒组成的占比对比表。
[0033]表2土壤颗粒组成
[0034][0035][0036]本实施例所用材料选择如下:
[0037]水稻品种:南粳9108。
[0038]地膜:选用宽度为140cm,厚度为0.008mm的透明膜。
[0039]负压计:型号为WST

2A,由北京奥特思达科技有限公司制。
[0040]实施例
[0041]参考附图1和附图2,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低压管道系统,包括多根支管8、一根主管6以及水泵1;所述支管8贯通连接所述主管6,主管6、支管8的长度根据稻田的尺寸来确定,支管8的数量依照稻田的中厢面9之前的灌水沟10的数量确定,所述主管6一端连接水泵1的出水口,所述水泵1进水口通过进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低压管道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多根支管(8)、一根主管(6)以及水泵(1);所述支管(8)贯通连接所述主管(6);所述主管(6)一端连接水泵(1)的出水口,所述水泵(1)进水口通过进水管道连通河流,所述主管(6)与所述水泵(1)的出水口之间安装有闸阀(2),闸阀(2)与所述水泵(1)之间安装有电子压力表(3);还包括多根负压计(7),所述负压计(7)安装于农田田块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压管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泵(1)的电机上设置有变频器,且变频器导线连接所述电子压力表(3)。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压管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管(8)上均匀开设有多个放水口(5)。4.一种水稻覆膜旱作节水提质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上述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管道灌溉系统,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厢面平整及覆膜:设置宽为1.5m的厢面,各厢面之间留有宽25cm深10cm的灌水沟,厢面平整之后进行覆膜,膜宽为1.4m,厚度为0.008mm;步骤(2)、水稻移栽:水稻移栽时间为5~6月,移栽时在薄膜上进行破洞,洞的直径为20mm,每穴4

6株,行株距均为25cm
×
25cm;步骤(3)、灌溉制度与自动控制:水稻移栽2周后进行旱作处理,在水稻田间安装负压计(7),用来测试稻田某深度的压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友良黄晨宇赵龙王娟冯绍元
申请(专利权)人:扬州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