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针对轻度淤积底泥的原位修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069280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9 19:4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针对轻度淤积底泥的原位修复装置,涉及生态修复技术领域,包括:漂浮件,漂浮件上设置有太阳能板和曝气泵,太阳能板与曝气泵电连接;曝气组件,曝气组件包括曝气竖管、曝气干管和曝气支管,曝气竖管的顶端与曝气泵连接,曝气竖管的底端与曝气干管连通,曝气干管上设置有多个曝气支管,每个曝气支管上均设置有曝气孔,多个曝气支管分别与曝气干管连通,曝气竖管上设置有调节阀,调节阀上设置有调节支管;生物填料箱,生物填料箱设置在曝气组件的下方,且生物填料箱与曝气组件连接,曝气干管和曝气支管均处于生物填料箱的内部,生物填料箱内设置有微生物菌种。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促进淤积底泥底部微生物生长,提高生态修复效率。复效率。复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针对轻度淤积底泥的原位修复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生态修复
,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针对轻度淤积底泥的原位修复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黑臭水体治理中的关键环节是底泥治理,目前常用的底泥治理方法包括异位的清淤疏浚和原位的化学法等。但大部分城市水体底泥淤积情况较低,属于轻度淤积底泥现象,采用清淤和投加化学药剂等方式成本过高。且现有治理方法在清除底泥内污染物的同时也对于原有河道生态系统产生了较大的破坏,生态系统在水体自净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而生态系统的重建往往需要较长的时间,故造成河道水体治理后返黑返臭现象频发。生物原位修复是一种可持续性的底泥修复方式,但治理过程中效率较低。
[0003]因此,如何提供一种促进微生物生长,提升生态修复效率,以改善河道底部生态环境,消除水体黑臭的原位修复装置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针对轻度淤积底泥的原位修复装置,旨在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促进淤积底泥底部微生物生长,提高生态修复效率。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针对轻度淤积底泥的原位修复装置,包括:
[0007]漂浮件,所述漂浮件上设置有太阳能板和曝气泵,所述太阳能板与所述曝气泵电连接;
[0008]曝气组件,所述曝气组件包括曝气竖管、曝气干管和曝气支管,所述曝气竖管的顶端与所述曝气泵连接,所述曝气竖管的底端与所述曝气干管连通,所述曝气干管上设置有多个所述曝气支管,每个所述曝气支管上均设置有曝气孔,多个所述曝气支管分别与所述曝气干管连通,所述曝气竖管上设置有调节阀,所述调节阀上设置有调节支管;
[0009]生物填料箱,所述生物填料箱设置在所述曝气组件的下方,且所述生物填料箱与所述曝气组件连接,所述曝气干管和曝气支管均处于所述生物填料箱的内部,所述生物填料箱内设置有微生物菌种。
[0010]进一步地,多个所述曝气支管均为水平设置,且多个所述曝气支管均与所述曝气干管垂直设置,多个所述曝气支管沿所述曝气干管的轴向均匀分布。
[0011]进一步地,每个所述曝气支管上均设置有两排所述曝气孔,两排所述曝气孔对称地设置在所述曝气支管的两侧,且每排所述曝气孔的出口方向均为斜向下设置。
[0012]进一步地,所述生物填料箱包括外框和微生物填料,所述外框与所述曝气竖管的外壁固定连接,所述微生物填料填充在所述外框内,所述微生物菌种设置在所述微生物填料上,所述曝气干管和曝气支管均处于所述微生物填料的内部。
[0013]进一步地,所述微生物填料为蜂窝状结构。
[0014]进一步地,所述微生物菌种为硝化细菌或反硝化细菌。
[0015]进一步地,所述外框为网格状格栅结构。
[0016]进一步地,所述调节阀上设置有无线收发模块和控制模块,所述无线收发模块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所述无线收发模块与终端通过无线通信连接。
[0017]经由上述的技术方案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公开提供了一种针对轻度淤积底泥的原位修复装置,通过在生物填料箱设置有微生物菌种,结合曝气组件的设置,曝气组件能够提升河道内溶解氧,促进底部微生物生长,提高生态修复效率,且装置无需外加电能,经济性较好;微生物菌种能够对轻度淤积底泥进行原位修复,减少了清淤带来的高昂成本并避免了物理清淤及化学药剂对于河道底部生态系统的破坏;当底部曝气量过大导致底泥扰动时能够通过调节阀减小底部曝气量,并使多余气量通过调节支管释放至上层水面中,提高了治理过程中的管理效率和精细程度;进而能够促进淤积底泥底部微生物生长,提高生态修复效率。
附图说明
[00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9]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原位修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生物填料箱的俯视图;
[0021]图3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生物填料箱的左视图;
[0022]图4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漂浮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3]其中:1为太阳能板;2为曝气泵;3为漂浮件;4为调节支管;5为调节阀;6为曝气竖管;7为外框;8为微生物填料;9为曝气干管;10为曝气支管;11为曝气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5]参见图1

4,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针对轻度淤积底泥的原位修复装置,包括:
[0026]漂浮件3,漂浮件3上设置有太阳能板1和曝气泵2,太阳能板1与曝气泵2电连接;
[0027]曝气组件,曝气组件包括曝气竖管6、曝气干管9和曝气支管10,曝气竖管6的顶端与曝气泵2连接,曝气竖管6的底端与曝气干管9连通,曝气干管9上设置有多个曝气支管10,每个曝气支管10上均设置有曝气孔11,多个曝气支管10分别与曝气干管9连通,曝气竖管6上设置有调节阀5,调节阀5上设置有调节支管4;
[0028]生物填料箱,生物填料箱设置在曝气组件的下方,且生物填料箱与曝气组件连接,曝气干管9和曝气支管10均处于生物填料箱的内部,生物填料箱内设置有微生物菌种。
[0029]需要说明的是:漂浮件3为浮板,优选地,浮板设置有四块,浮板呈矩形结构设置,
四块矩形浮板通过支架连接形成一体结构,浮板用于给整个原位修复装置提供浮力,太阳能板1通过安装架安装在支架上,在本实施例中,优选地,太阳能板1设置有两块,两块太阳能板1对称的设置在漂浮件3的上方,太阳能板1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30
°
,曝气泵2安装在支架上,且曝气泵2位于支架的中心位置;微生物菌种具体可以为硝化细菌或反硝化细菌,微生物菌种能够对轻度淤积底泥进行原位修复,减少了现有技术中清淤带来的高昂成本并避免了物理清淤及化学药剂对于河道底部生态系统的破坏;通过微生物菌种和曝气组件的结合,使得该原位修复装置具有微生物修复与辅助曝气两个功能,提升了底泥微生物原位修复的效率,且避免了底泥清淤对于河道底部生态环境的破坏,能够有效改善水体黑臭情况。利用太阳能板1给曝气泵2供电,无需外加电能,经济性较好;通过调节阀5和调节支管4的设置,当底部曝气量过大导致底泥扰动时能够通过调控调节阀5减小底部曝气量,并使多余气量通过调节支管4释放至上层水面中。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浮板还可以设置成浮圈结构。
[0030]该原位修复装置的使用方法为:将该原位修复装置放置在水面上,使得漂浮件3漂浮在水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针对轻度淤积底泥的原位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漂浮件,所述漂浮件上设置有太阳能板和曝气泵,所述太阳能板与所述曝气泵电连接;曝气组件,所述曝气组件包括曝气竖管、曝气干管和曝气支管,所述曝气竖管的顶端与所述曝气泵连接,所述曝气竖管的底端与所述曝气干管连通,所述曝气干管上设置有多个所述曝气支管,每个所述曝气支管上均设置有曝气孔,多个所述曝气支管分别与所述曝气干管连通,所述曝气竖管上设置有调节阀,所述调节阀上设置有调节支管;生物填料箱,所述生物填料箱设置在所述曝气组件的下方,且所述生物填料箱与所述曝气组件连接,所述曝气干管和曝气支管均处于所述生物填料箱的内部,所述生物填料箱内设置有微生物菌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对轻度淤积底泥的原位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曝气支管均为水平设置,且多个所述曝气支管均与所述曝气干管垂直设置,多个所述曝气支管沿所述曝气干管的轴向均匀分布。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针对轻度淤积底泥的原位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曝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涛龚逸刘才生谢鹏超陈纪朝王宗平陈镇斌
申请(专利权)人:华中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