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用于稻飞虱防控的智能监测系统,属于有害生物防控领域。其结构组成包括:主机箱、监测机构、太阳能板以及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测机构包含:监测架、转动杆、粘虫带以及摄像头,粘虫带为盘卷成空芯的圆柱体,粘虫带可固定在监测架上,粘虫带可随转动杆的转动进行移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实现稻飞虱的野外自动监测、粘虫带的及时更换,目标害虫智能识别、虫口数据分析汇总,报警信息及时获取,具有田间适用性强、操作简单、设备智能性强,数据准确的特点,满足稻飞虱田间监测、精准防控的需要。准防控的需要。准防控的需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用于稻飞虱防控的智能监测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有害生物防控领域,具体为一种可用于稻飞虱防控的智能监测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稻飞虱,属于同翅目飞虱科,俗称蠓子虫、火蠓虫、响虫,以刺吸植株汁液危害水稻等作物。我国为害水稻的飞虱主要有三种:褐飞虱、白背飞虱、灰飞虱。在各大稻区均有发生和危害,在华南、江南、长江中下游和西南部分稻区偏重发生,其他稻区中等发生,全国发生面积达3.8亿亩次,由于稻飞虱发生具有迁飞性、突发性、暴发性以及危害隐蔽性等特征。目前常用的监测方法为盘拍法,即:将白磁盘的一侧靠近水稻基部,另一只手迅速拍击稻丛,由下而上拍击3
‑
4次,将稻丛上的稻飞虱拍到白磁盘中,记录总虫量。这种依赖人工计数的方式费工、费时、费力,所统计的数据受统计人员所限制缺乏统一标准,其准确率低,误差大,实时性差,各地数据缺乏互联互通,不满足稻飞虱精准防控的需求。
[0003]为解决上述问题,需要开发一种操作简单、田间适用、数据共享的可用于稻飞虱防控的智能监测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根据稻飞虱监测的需求,开发了可用于稻飞虱防控的智能监测系统,可实现稻飞虱的野外自动监测、目标害虫智能识别、虫口数据分析汇总,报警信息及时获取,具有田间适用性强、操作简单、设备智能性强,数据准确的特点,满足稻飞虱田间监测、精准防控的需要。
[0005]技术方案:
[0006]一种可用于稻飞虱防控的智能监测系统,其结构组成包括:主机箱、监测机构、太阳能板以及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测机构包含:监测架、转动杆、粘虫带以及摄像头,粘虫带为盘卷成空芯的圆柱体,粘虫带可固定在监测架上,粘虫带可随转动杆的转动进行移动。
[0007]上述监测机构的粘虫带可用于监测区域内稻飞虱捕获,摄像头可将粘虫板所捕获的目标害虫进行拍照识别,如粘虫带上沾满害虫时,转动杆转动可将粘虫带已经使用的区域进行收纳,将干净的粘虫带区域展开,再次进行目标害虫的捕获。相关旋转杆也可以根据设置进行定时旋转收纳已使用的粘虫带,更新展开未使用的粘虫带。
[0008]进一步的,所述监测架为长方形,其结构包含:悬挂杆、与悬挂杆平行的从动杆、与悬挂杆与从动杆垂直的两个横杆;监测架可调整方向和角度;横杆上固定照明机构。
[0009]监测架具有两个功能,一是可以固定粘虫带可以使之成为平面,便于目标害虫的识别计数,二是横杆上固定的照明机构可以采用光诱的方式进行目标害虫的引诱。同时,监测架可根据设置进行调整,可竖直于地面,或平行于地面,或者根据需求与地面成一定角度,可便于监测机构在不同功能下的应用,在进行害虫监测时,监测架可与地面垂直或成一
定角度,便于目标害虫的引诱;当对所捕获的害虫进行拍摄时,需要将监测架调整成与摄像头平行位置,便于害虫的识别及统计。
[0010]进一步的,所述转动杆与监测架平行;转动杆固定在监测架的一边,转动杆可转动。固定在监测架一端的转动杆,与监测架成为一个整体机构,转动杆的转动可带动从动杆转动,将粘虫带拉伸展开,可更换形成新的监测区域,转动杆转动过程中将已使用的粘虫带进行收纳。
[0011]进一步的,所述粘虫带固定在监测架的悬挂杆上,固定在悬挂杆的粘虫带通过从动杆可展开成为方形的监测区域;粘虫带的边缘为环形结构,其边缘的环形结构可固定在转动杆上;粘虫带表面具有网格线。
[0012]位于上方的悬挂杆可悬挂粘虫带,悬挂杆、从动杆以及横杆形成长方形或正方形的区域为监测区域,粘虫卷展开为一平面,既便于目标害虫的捕获,又便于目标害虫的识别。将粘虫带的外缘的环形结构可固定在转动杆上,转动杆转动可带动悬挂在粘虫带的向下延长,同时,可将多余的粘虫带可收纳至转动杆的外周。粘虫带表面的网格线可便于对捕获的害虫进行识别及统计。
[0013]进一步的,所述摄像头固定在主机箱的底部;拍摄时,主机箱控制监测架的监测区域与主机箱底部平行,摄像头的拍摄范围为监测区域,摄像头的拍摄范围可调节。
[0014]摄像头的拍摄区域为监测区域,将粘在粘虫板上靶标害虫进行拍照,便于后期害虫识别计数,相关数据及图片信息可发送至主机箱。摄像头的拍摄频率可根据需求设置,包含:定时拍照,感应拍照或间隔固定时长拍照等。
[0015]进一步的,所述主机箱为固定在支架上,主机箱为顶部为三角形的屋状结构,长方体结构、或者正方体结构。
[0016]主机箱外部结构为屋状结构,长方体或者正方体,一来进行保护内部设备,进行防风防尘防雨,二是底部的平面也为监测机构遮挡。
[0017]进一步的,所述主机箱上部具有支撑架,支撑架上具有一定弧度的导轨,导轨上安装太阳能板,太阳能板可随导轨进行调整。
[0018]太阳能板安装在导轨上,可根据监测区域的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进太阳能板的角度、方向位置等的调整,便于系统对太阳能源的高效利用。
[0019]进一步的,所述主机箱内部包含控制装置、数据收集装置、数据分析装置以及数据传输装置;控制装置可进行系统的整体控制、提醒及报警。
[0020]主机箱内包含数据收集、汇总以及分析装置,主要用于害虫数据的处理分析汇总以及传输,实现监测数据的实时获取及分析。控制装置可控制本系统的定时开关机,包含:夜晚时启动照明机构,降雨时关闭监测系统,定时或按需调节转动杆带动粘虫带转动,按需或定时开启摄像功能。此外,主机箱本系统监测的数据发送至指定平台,进行数据的查看及共享,实现数据的互联互通。
[0021]进一步的,所述控制装置还可控制系统的开关机、运行方式,监测架的调整以及转动杆的转动。
[0022]控制装置可通过系统开关控制系统的开关机,在不同气候条件、光照条件下进行系统的启动或关闭;通过电机、转动阀来翻转监测架,在进行目标害虫监测时,转动阀可将监测架调整成竖直状态,在进行害虫识别统计时,转动阀可将监测架调整成水平状态,与摄
像头平行;通过电机启动转动杆转动,进行粘虫卷的更换,将已使用粘虫卷的收纳至转动杆外周,将位于悬挂杆上的粘虫卷展开至监测区域,进行目标害虫的监测。以上来满足目标害虫野外监测、拍照以及更换粘虫板的需求。
[0023]进一步的,所述支架由上到下具有不同高度多个卡扣,通过卡扣可调节支架的高度,支架具有底座,可固定在监测区域。
[0024]卡扣可以便于进行系统高度的调整,根据实际需求进行系统高度的调整,支架底部具有底座,可固定在监测区域。底座主要进行监测系统的固定,其底座为圆形、多边形等。
[0025]综上,本技术提供一种可用于稻飞虱防控的智能监测系统,通过监测机构的监测架、转动杆、粘虫带以及摄像头,在目标害虫监测的同时,可实现监测区域的及时更换,更适合无人值守的野外环境。同时,通过导轨可调节太阳能板的方向和位置,可以满足不能监测区域的需求。系统内的主机箱包含各种功能组件,可实现目标害虫的监测数据收集、目标害虫识别分析,数据的汇总及传输。此外,可控制在野外不同环境条件下本系统的启动、运行、关机、拍照识别等。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用于稻飞虱防控的智能监测系统,其结构组成包括:主机箱、监测机构、太阳能板以及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测机构包含:监测架、转动杆、粘虫带以及摄像头,粘虫带为盘卷成空芯的圆柱体,粘虫带可固定在监测架上,粘虫带可随转动杆的转动进行移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用于稻飞虱防控的智能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测架为长方形,其结构包含:悬挂杆、与悬挂杆平行的从动杆、与悬挂杆与从动杆垂直的两个横杆;监测架可调整方向和角度;横杆上固定照明机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用于稻飞虱防控的智能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杆与监测架平行;转动杆固定在监测架的一边,转动杆可转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用于稻飞虱防控的智能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粘虫带固定在监测架的悬挂杆上,固定在悬挂杆的粘虫带通过从动杆可展开成为方形的监测区域;粘虫带的边缘为环形结构,其边缘的环形结构可固定在转动杆上;粘虫带表面具有网格线。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用于稻飞虱防控的智能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头固定在主机箱的底部;拍摄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进平,谌爱东,毛爱华,李进斌,冯泽煜,张付斗,邱钰,杨勤忠,喻明,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依科曼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