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弧形炉墙浇筑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064103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9 19:4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弧形炉墙浇筑装置,包括底部环梁、若干模板立筋、若干下立柱、弧形模板、若干连接环梁、若干顶紧装置、若干支腿、若干上立柱及顶部环梁,模板立筋为钝角结构,一端与底部环梁连接,下立柱的中部与模板立筋的另一端连接,弧形模板安装在模板立筋和下立柱的外侧,连接环梁连接相邻的下立柱的底部,顶紧装置顶紧连接环梁,支腿通过第二横杆与下立柱连接,上立柱的底部与下立柱的顶部连接,顶部环横梁与若干上立柱的顶部连接,顶部环梁为角钢结构。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整体式的弧形模板提高了炉墙的浇筑施工效率,通过顶部环梁的角钢设计提供炉顶模板的可靠支撑,并且在下立柱及支腿的支撑下弧形炉墙浇筑装置可以沿着炉底框架移动,操作简单。操作简单。操作简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弧形炉墙浇筑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炉墙浇筑
,特别是涉及一种弧形炉墙浇筑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转底炉煤基直接还原是最近30年间发展起来的炼铁新工艺,主体设备源于轧钢用的环形加热炉,虽然最初的目的只是用于处理含铁废料,但很快就有美国、德国、日本等国将其转而开发应用于铁矿石的直接还原。由于这一工艺无需燃料的制备和原料的深加工,对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人类环境有积极的作用,因而受到了冶金界的普遍关注。
[0003]然而转底炉弧形炉墙与炉底框架之间距离狭小,采用传统方法进行木模板支护进行浇注料施工时,狭小的空间不便于木模板支护作业,浇筑施工效率低。转底炉炉墙主要是维持炉体内温度避免其散失,传统施工中均需在模板间设置对拉杆,而在转底炉炉墙上设置对拉杆会造成热量快速传导至炉墙外侧散失掉,使用可拆卸式对拉杆又需在炉墙上开孔也不便于实施操作。其次炉顶浇筑需搭设满堂脚手架进行施工作业工作量大,施工周期长。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了一种弧形炉墙浇筑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可以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弧形炉墙与炉底框架之间距离狭小导致浇筑施工困难、浇筑施工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0005]为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0006]一种弧形炉墙浇筑装置,包括
[0007]底部环梁,
[0008]若干模板立筋,所述模板立筋为钝角结构,所述模板立筋的一端与所述底部环梁固定连接;
[0009]若干下立柱,所述下立柱的中部与所述模板立筋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下立杆的底部通过第一横杆与所述模板立筋的中部固定连接;
[0010]弧形模板,所述弧形模板固定安装在所述模板立筋和下立柱的外侧;
[0011]若干连接环梁,所述连接环梁固定连接相邻的下立柱的底部;
[0012]若干顶紧装置,所述顶紧装置用于顶紧所述连接环梁;
[0013]若干支腿,所述支腿与所述下立柱平行,所述支腿通过第二横杆与所述下立柱固定连接;
[0014]若干上立柱,所述上立柱的底部与所述下立柱的顶部固定连接;及
[0015]顶部环梁,所述顶部环梁与所述若干上立柱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顶部环梁为角钢结构。
[0016]可选的,所述顶紧装置包括
[0017]L型底座,所述L型底座包括水平边和竖直边;
[0018]销轴,所述销轴固定安装在所述水平边的中部;
[0019]偏转臂,所述偏转臂为扇形结构,与所述销轴转动连接;
[0020]顶紧头,所述顶紧头固定安装在所述偏转臂的左侧;
[0021]调整螺栓,所述调整螺栓设置在所述偏转臂的右侧。
[0022]可选的,所述若干下立柱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中间环梁。
[0023]可选的,所述若干上立柱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二中间环梁。
[0024]可选的,所述模板立筋与第一横杆之间固定安装有三角型板。
[0025]一种弧形炉墙浇筑装置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6]S1:将弧形炉墙浇筑装置放置于炉底框架上,使下立柱与支腿垂直立于炉底框架的顶部平面上,并使弧形模板的底部与炉墙环梁侧面的石纤维环贴合;
[0027]S2:通过顶紧装置顶紧连接环梁向外移动,从而弧形模板向外移动挤压石纤维环,弧形模板与石纤维环紧密贴合;
[0028]S3:在顶部环梁与炉墙钢结构间平行安装限位装置,限位装置的长度等于设计图纸规定的炉墙厚度,检查或调整上立柱和弧形模板的垂直度,使其符合要求后将限位装置固定安装在炉墙钢结构和顶部环梁之间;
[0029]S4:对弧形模板的两侧进行封堵,然后在弧形模板与纤维板之间注入浇注料,完成下部炉墙浇筑;
[0030]S5:在上立柱的外侧固定安装木模板,然后在木模板与纤维板之间注入浇注料,完成上部炉墙浇筑;
[0031]S6:在炉体的相对侧可以两个弧形炉墙浇筑装置同时施工,在上部炉墙和下部炉墙都施工完成后,在顶部环梁的角钢形成的凹槽内架设水平型钢并铺设炉顶模板,最后在炉顶模板中注入浇注料完成炉顶浇筑;
[0032]S7:炉顶浇筑成型后,拆除水平型钢和炉顶模板,松开顶紧装置,使弧形模板和木模板脱离已成型的炉墙,在下立柱及支腿的支撑下使弧形炉墙浇筑装置沿着炉底框架移动至下一个扇形分段进行炉墙和炉顶的浇筑。
[0033]可选的,在步骤S1中,安装弧形炉墙浇筑装置前需要检查并保证炉底框架的顶部平面平整。
[0034]可选的,在步骤S1中,安装弧形炉墙浇筑装置前需要将位于炉墙上的纤维板安装到位。
[0035]可选的,在步骤S3中,所述限位装置为槽钢。
[0036]可选的,在步骤S6中,在架设水平型钢前需要将限位装置拆除。
[0037]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弧形炉墙浇筑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38]弧形炉墙浇筑装置可以直接放置炉底框架上,通过整体式的弧形模板进行炉墙的浇筑,大大提高了炉墙的浇筑施工效率,通过顶部环梁的角钢设计为炉顶浇筑提供了可靠的支撑,不用再搭设大量的脚手架,减少了炉顶浇筑的工作量,并且在下立柱及支腿的支撑下弧形炉墙浇筑装置可以沿着炉底框架移动至下一个扇形分段进行炉墙和炉顶的浇筑,操作简单。
附图说明
[0039]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弧形炉墙浇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40]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顶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41]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炉墙浇筑施工示意图。
[0042]图中:1、底部环梁;2、模板立筋;3、下立柱;4、第一横杆;5、弧形模板;6、连接环梁;7、顶紧装置;71、L型底座;72、销轴;73、偏转臂;74、顶紧头;75、调整螺栓;8、支腿;9、第二横杆;10、上立柱;11、顶部环梁;12、第一中间环梁;13、第二中间环梁;14、木模板;15、三角型板;101、炉底框架;102、炉墙环梁;103、石纤维环;104、限位装置;105、纤维板;106、浇注料;107、炉顶钢结构;108、水平型钢;109、炉墙钢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0043]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0044]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45]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弧形炉墙浇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部环梁,若干模板立筋,所述模板立筋为钝角结构,所述模板立筋的一端与所述底部环梁固定连接;若干下立柱,所述下立柱的中部与所述模板立筋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下立杆的底部通过第一横杆与所述模板立筋的中部固定连接;弧形模板,所述弧形模板固定安装在所述模板立筋和下立柱的外侧;若干连接环梁,所述连接环梁固定连接相邻的下立柱的底部;若干顶紧装置,所述顶紧装置用于顶紧所述连接环梁;若干支腿,所述支腿与所述下立柱平行,所述支腿通过第二横杆与所述下立柱固定连接;若干上立柱,所述上立柱的底部与所述下立柱的顶部固定连接;及顶部环梁,所述顶部环梁与所述若干上立柱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顶部环梁为角钢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弧形炉墙浇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紧装置包括L型底座,所述L型底座包括水平边和竖直边;销轴,所述销轴固定安装在所述水平边的中部;偏转臂,所述偏转臂为扇形结构,与所述销轴转动连接;顶紧头,所述顶紧头固定安装在所述偏转臂的左侧;调整螺栓,所述调整螺栓设置在所述偏转臂的右侧。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弧形炉墙浇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若干下立柱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中间环梁。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弧形炉墙浇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若干上立柱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二中间环梁。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弧形炉墙浇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板立筋与第一横杆之间固定安装有三角型板。6.一种利用权利要求1

5任一项所述弧形炉墙浇筑装置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将弧形炉墙浇筑装置放置于炉底框架上,使下立柱与支腿垂直立于炉底框架的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轶宋文智洪陈超赵建波杨宇超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二十冶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