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碳纤维电热元件,包括电热元件壳体、绝缘体、碳纤维电热元件和绝缘端头,其特征在于碳纤维电热元件、绝缘体和绝缘端头固定电热元件壳体之中,绝缘端头设置在碳纤维电热元件壳体的两端。(*该技术在201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加热器件,具体地说是一种陶瓷碳纤维电热元件。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现有技术的电热器大都使用镍铬合金、铁铬铝合金材料做电热体。由于这些电热体材料自身固有特性的原因在使用中存在有很多不足,如通用镍铬合金材料、铁铬铝合金材料制成的电热体,电热体在电加热使用过程中表面易氧化,由A瞄成局部过热而被烧断,使用寿命短。同时电热过程中有可见光存在,因此热效率低。上述电热材料虽有较宽的应用的领域,但是它们却很难制作成使用耐长久和热效率高而影响其应用范围。
技术实现思路
碳纤维通常是用于制作有机或无机复合材料,如制作航空航天器上的零部件,以其耐热、重量轻和机械强度高而著称,但还未有用陶瓷绝缘的碳纤维电热元件产品问世和有文献报导。本使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寿命长、电热转换效率高、工作温度范围宽、工作过程无可见光的碳纤维电热器。本技术的目的是按以下方式实现的,采用碳纤维代替普通的镍合金材料作发热体,利用陶瓷作绝缘体制新型的陶瓷碳纤维电热元件。附图为陶瓷碳纤维电热元件的结构示意图。附图说明参照说明书附图对本技术的陶瓷碳纤维电热元件作以下详细地说明。本技术的陶瓷碳纤维电热元件,其结构是由电热元件壳体5、绝缘体3、碳纤维电热元件和绝缘端头4、6构成,碳纤维电热元件、绝缘体3和绝缘端头4、6固定电热元件壳体之中,绝缘端头4、6设置在碳纤维电热元件壳体5的两端。碳纤维电热元件是由绝缘层1、碳纤维电热线2、金属接头连接套7和电源接头8组成,绝缘层1包覆在碳纤维电热线2的外部,碳纤维电热线2的端头通过金属接头连接套7与电源接头8连接在一起,电源接头8的下端固定在绝缘端头6之中,电源接头4的上端从绝缘端头6的断面向外伸出。5、实施方式本技术的柔性线状碳纤维电热元件其加工制作非常简单方便,按说明书附图所示加工制作即可。碳纤维的加工制作为已知技术,电热体可使用聚丙烯氢基碳纤维或沥青基碳纤维制作;金属接头连接套可金属铜管或板材加工制成,作用是用于碳纤维与电源接头连接。绝缘体和绝缘端头为陶瓷、玻璃等绝缘材料耐高温材料制成。本使用新型的陶瓷碳纤维电热元件的优点是1、结构设计简单;2、热滞后小,升温快。发热温度均匀;3、表面温度在40℃-900℃;表面发热功率在0.2W/cm2-40W/cm2之间,技术参数变异范围宽;4、在直流1.5V电压下就可驱动发热;5、儿何形状变异范围宽,因此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即可采用非标准的方式,又可采用标准单元拚装的方式;6、电器性能稳定、可靠,使用寿命高达20年以上;7、应用环境可在水中、空气中使用。可广泛的应用在工业,农业,民用领域的空气加,热液体加热等等。因而,本技术的陶瓷碳纤维电热元件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热效率高达98%以上、随机使用性强、能制作成任意几何形状、结构及生产工艺简单等优点。使用范围宽,工作温度范围在40℃-900℃;表面发热功率为0.2W/cm2-40W/cm2;电热体与金属导线接头结合牢固;可在直流1.5V低电压下可驱动发热等特点。还具有设计合理、结构简单、易于加工、使用方便、热效率高、使用寿命长、使用温度范围宽及应用范围广等特点。因而,具有很好的推广使用价值。除说明书所述的技术特征外,均为本专业技术人员的已知技术。权利要求1.陶瓷碳纤维电热元件,包括电热元件壳体、绝缘体、碳纤维电热元件和绝缘端头,其特征在于碳纤维电热元件、绝缘体和绝缘端头固定电热元件壳体之中,绝缘端头设置在碳纤维电热元件壳体的两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陶瓷碳纤维电热元件,申请特征在于碳纤维电热元件是由绝缘层、碳纤维电热线、金属连接套和电源接头组成,绝缘层包覆在碳纤维电热线的外部,碳纤维电热线的端头通过金属连接套与电源接头连接在一起,电源接头的下端固定在绝缘端头之中,电源接头的上端从绝缘端头的断面向外伸出。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一种陶瓷碳纤维电热元件,其结构是由电热元件壳体、绝缘体、碳纤维电热元件和绝缘端头,其特征在于碳纤维电热元件、绝缘体和绝缘端头固定电热元件壳体之中,绝缘端头设置在碳纤维电热元件壳体的两端。本技术的陶瓷碳纤维电热元件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工艺设计合理,结构简单,易于加工,使用方便,热效率高,使用寿命长,使用温度范围宽及应用范围广等特点,因而,具有很好的推广使用价值。文档编号H05B3/42GK2569493SQ0226909公开日2003年8月27日 申请日期2002年8月29日 优先权日2002年8月29日专利技术者黄溯, 姜浩 申请人:李林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溯,姜浩,
申请(专利权)人:李林林,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