嵌入式雷达监测复合仪多目标测距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056494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9 19:33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雷达测距领域,涉及数据分析技术,用于解决现有多目标测距系统无法对恶意别车的危险驾驶行为进行检测预警的问题,具体是嵌入式雷达监测复合仪多目标测距系统,包括交通管理平台,所述交通管理平台通信连接有车速检测模块、危险分析模块、因素分析模块、预警模块以及存储模块;所述车速检测模块用于对检测道路的车辆行驶速度进行检测分析;危险分析模块对待定对象进行危险驾驶检测分析得到分析区域内待定对象数量;本发明专利技术对分析对象进行深度分析,通过两个待定对象在同一车道上的变道行为获取到前重合与后重合,在确定两个待定对象在没有超速的情况下开“赌气车”时,及时对两个待定对象进行危险警告。个待定对象进行危险警告。个待定对象进行危险警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嵌入式雷达监测复合仪多目标测距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雷达测距领域,涉及数据分析技术,具体是嵌入式雷达监测复合仪多目标测距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汽车保有量急剧上升,带来的是交通拥堵、违规等各种现象高发,目前道路监控能在路口进行多车道、高准确度检测采集路口实时、全面、准确的交通信息。
[0003]现有的多目标测距系统仅能够对道路车辆进行车距检测或车速检测,通过车速检测结果对车辆是否超速进行判定,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一些开赌气车的车主如果将车速控制在限速值以下则不会被系统自动检测到,这类车主通常因为一点点的小纠纷就在开车的时候,想要通过别车等方式来给对方造成麻烦,因此这类汽车在道路上行驶而不被系统检测到,其存在的安全隐患可能比超速驾驶还要严重,并且还会严重影响其他车辆的行驶安全。
[0004]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出一种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嵌入式雷达监测复合仪多目标测距系统,用于解决现有多目标测距系统无法对恶意别车的危险驾驶行为进行检测预警的问题;
[0006]本专利技术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如何提供一种可以对危险驾驶行为进行检测分析的多目标测距系统。
[0007]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8]嵌入式雷达监测复合仪多目标测距系统,包括交通管理平台,所述交通管理平台通信连接有车速检测模块、危险分析模块、因素分析模块、预警模块以及存储模块;
[0009]所述车速检测模块用于对检测道路的车辆行驶速度进行检测分析并将检测对象标记为安全对象、待定对象或超速对象;
[0010]危险分析模块对待定对象进行危险驾驶检测分析得到分析区域内待定对象数量,在待定对象数量大于一时对待定对象进行深度分析并将待定对象标记为安全对象或危险对象;
[0011]因素分析模块对检测道路出现危险驾驶的影响因素进行检测分析并将检测道路标记为全检道路、抽检道路或安全道路,将抽检道路中危险次数数值最大的前三个检测路段以及全检道路中的所有检测路段标记为因素分析路段,获取因素分析路段的影响因素并通过交通管理平台发送至管理人员的手机终端。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车速检测模块对检测道路的车辆行驶速度进行检测分析的具体过程包括:将进行速度检测的车辆标记为检测对象,通过测速雷达获取检测对象的速度并标记为实时车速,通过存储模块获取超速阈值与待定阈值,将检测对象的
实时车速与超速阈值、待定阈值进行比较:
[0013]若实时车速≤待定阈值,则判定检测对象车速合格,将检测对象标记为安全对象;
[0014]若待定阈值<实时车速<超速阈值,则判定检测对象车速合格,将检测对象标记为待定对象,将待定对象发送至危险分析模块;
[0015]若实时车速≥超速阈值,则判定检测对象车速不合格,将对应的检测对象标记为超速对象,将超速对象发送至预警模块;
[0016]预警模块接收到超速对象后对超速对象进行超速警告。
[0017]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危险分析模块对待定对象进行危险驾驶检测分析的具体过程包括:将接收到的待定对象标记为分析对象,获取分析对象的实时位置,将分析对象实时位置的前侧L1米与后侧L1米构成的道路区域标记为分析区域,对分析区域内的待定对象的数量进行检测,若分析区域内的待定对象数量为一,则判定分析对象没有危险驾驶,将分析对象标记为安全对象;若待定对象的数量为二,则对分析对象与待定对象进行深度分析,若待定对象的数量大于二,则逐一选取待定对象与分析对象进行深度分析,直至所有的待定对象均与分析对象完成深度分析。
[001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对分析对象与待定对象进行深度分析的过程包括:获取分析对象与待定对象在道路上的行驶车道,当分析对象与待定对象在同一车道上行驶的时间段标记为重合段,获取L2分钟内重合段的出现次数并标记为CH;
[0019]重合段开始阶段,若由于前侧车辆变道导致两个待定对象位于同一车道,则将对应重合段标记为前重合;
[0020]重合段结束阶段,若由于后侧车辆变道导致两个待定对象不在同一车道继续行驶,则将对应重合段标记为后重合,将前重合与后重合的出现次数分别标记为QC与HC,通过对QC、HC以及CH进行数值计算得到危险系数;通过存储模块获取危险阈值,将危险系数与危险阈值进行比较并通过比较结果将分析对象标记为安全对象或危险对象。
[0021]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危险系数与危险阈值的比较过程包括:
[0022]若危险系数WX小于危险阈值WXmax,则判定分析对象没有危险驾驶,将分析对象标记为安全对象;
[0023]若危险系数WX大于等于危险阈值WXmax,则判定分析对象相对待定对象存在危险驾驶行为,将分析对象与待定对象均标记为危险对象,将危险对象发送至预警模块,预警模块接收到危险对象后对危险对象进行危险警告。
[0024]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因素分析模块对检测道路出现危险驾驶的影响因素进行检测分析的具体过程包括:将车辆的行驶道路分隔为检测路段i,i=1,2,

,n,n为正整数,将L3小时内检测路段i出现危险驾驶的次数标记为危险次数WCi,对检测路段i的危险次数WCi进行求和取平均值得到危险表现值,将检测路段i的危险次数WCi建立危险集合{WC1,WC2,

,WCn},对危险集合进行方差计算得到偏离系数,通过存储模块获取到危险表现阈值与偏离阈值,将检测路段的危险表现值、偏离系数分别与危险表现阈值、偏离阈值进行比较并通过比较结果将检测道路标记为安全道路、抽检道路或全检道路。
[0025]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检测路段的危险表现值、偏离系数与危险表现阈值、偏离阈值的比较过程包括:
[0026]若危险表现值WB小于等于危险表现阈值WBmax且偏离系数PL小于等于偏离阈值
PLmax,则判定检测道路上危险驾驶检测合格,将检测道路标记为安全道路;
[0027]若危险表现值WB大于危险表现阈值WBmax且偏离系数小于等于偏离阈值PLmax,则判定检测道路上危险驾驶检测不合格,将检测道路标记为全检道路;
[0028]若偏离系数PL大于偏离阈值PLmax,则判定检测道路上危险驾驶检测不合格,将检测道路标记为抽检道路。
[0029]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因素分析路段的影响因素获取过程包括:
[0030]获取因素分析路段的红绿灯数量、路障隔离栏数量以及道路施工区域数量并进行比较:若红绿灯的数量最多,则将红绿灯标记为因素分析路段的影响因素;若路障隔离栏数量最多,则将路障标记为因素分析路段的影响因素;若道路施工区域数量最多,则将施工标记为因素分析路段的影响因素。
[0031]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交通管理平台的工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32]步骤一:车速检测模块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嵌入式雷达监测复合仪多目标测距系统,包括交通管理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交通管理平台通信连接有车速检测模块、危险分析模块、因素分析模块、预警模块以及存储模块;所述车速检测模块用于对检测道路的车辆行驶速度进行检测分析并将检测对象标记为安全对象、待定对象或超速对象;危险分析模块对待定对象进行危险驾驶检测分析得到分析区域内待定对象数量,在待定对象数量大于一时对待定对象进行深度分析并将待定对象标记为安全对象或危险对象;因素分析模块对检测道路出现危险驾驶的影响因素进行检测分析并将检测道路标记为全检道路、抽检道路或安全道路,将抽检道路中危险次数数值最大的前三个检测路段以及全检道路中的所有检测路段标记为因素分析路段,获取因素分析路段的影响因素并通过交通管理平台发送至管理人员的手机终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嵌入式雷达监测复合仪多目标测距系统,其特征在于,车速检测模块对检测道路的车辆行驶速度进行检测分析的具体过程包括:将进行速度检测的车辆标记为检测对象,通过测速雷达获取检测对象的速度并标记为实时车速,通过存储模块获取超速阈值与待定阈值,将检测对象的实时车速与超速阈值、待定阈值进行比较:若实时车速≤待定阈值,则判定检测对象车速合格,将检测对象标记为安全对象;若待定阈值<实时车速<超速阈值,则判定检测对象车速合格,将检测对象标记为待定对象,将待定对象发送至危险分析模块;若实时车速≥超速阈值,则判定检测对象车速不合格,将对应的检测对象标记为超速对象,将超速对象发送至预警模块;预警模块接收到超速对象后对超速对象进行超速警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嵌入式雷达监测复合仪多目标测距系统,其特征在于,危险分析模块对待定对象进行危险驾驶检测分析的具体过程包括:将接收到的待定对象标记为分析对象,获取分析对象的实时位置,将分析对象实时位置的前侧L1米与后侧L1米构成的道路区域标记为分析区域,对分析区域内的待定对象的数量进行检测,若分析区域内的待定对象数量为一,则判定分析对象没有危险驾驶,将分析对象标记为安全对象;若待定对象的数量为二,则对分析对象与待定对象进行深度分析,若待定对象的数量大于二,则逐一选取待定对象与分析对象进行深度分析,直至所有的待定对象均与分析对象完成深度分析。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嵌入式雷达监测复合仪多目标测距系统,其特征在于,对分析对象与待定对象进行深度分析的过程包括:获取分析对象与待定对象在道路上的行驶车道,当分析对象与待定对象在同一车道上行驶的时间段标记为重合段,获取L2分钟内重合段的出现次数并标记为CH;重合段开始阶段,若由于前侧车辆变道导致两个待定对象位于同一车道,则将对应重合段标记为前重合;重合段结束阶段,若由于后侧车辆变道导致两个待定对象不在同一车道继续行驶,则将对应重合段标记为后重合,将前重合与后重合的出现次数分别标记为QC与HC,通过对QC、HC以及CH进行数值计算得到危险系数;通过存储模块获取危险阈值,将危险系数与危险阈值进行比较并通过比较结果将分析对象标记为安全对象或危险对象。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嵌入式雷达监测复合仪多目标测距系统,其特征在于,危险系
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怡节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安道雷光波系统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