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于组装的建筑隔音建筑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054589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9 19: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便于组装的建筑隔音建筑板,包括建筑板,建筑板设有第一连接机构及第二连接机构,第一连接机构包括安装块及一组弹性限位组件,第二连接机构包括两块连接板,连接板之间形成插槽,每块连接板均开设有至少一组限位孔,安装块前侧与后侧位置处均设有升降槽,弹性限位组件包括设于升降槽内部的弹簧及限位柱,限位柱设于弹簧的上方,限位柱与弹簧相互接触但不连接,相对于传统的建筑板组装方式而言,建筑板设置有第一连接机构及第二连接机构,能够便于工作人员将相邻两个建筑板组装在一起,相对于传统建筑板单独通过螺栓进行固定安装的方式而言,一方面能够提高建筑板的安装效率,另一方面能够大幅度降低建筑板脱落的概率。的概率。的概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便于组装的建筑隔音建筑板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材料
,具体为便于组装的建筑隔音建筑板。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现在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城市中因为各种原因会传来很多噪声,噪声会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而人们为了改善上述问题,一般会采用建筑隔声,建筑隔声是为了改善建筑物室内声环境、隔离噪声等干扰而采取的措施,包括空气声隔声和结构隔声两个方面,所谓空气声是指经空气传播或透过建筑构件传至室内的声音,如人们的谈笑声、收音机声及交通噪声等等,所以家庭装修中隔音建筑板就显得极为重要;
[0003]建筑隔音建筑板是指平均隔声量(在无限大的空间中,声源与被测点之间放一张无限大的材料)超过30dB的板材,一般为高密度材料,目前市场上的建筑隔音建筑板绝大多数都是通过在木质复合板之间设置玻璃纤维棉、圆形空腔泡沫板、共震球和密封腔结构,通过以上结构及部件能够达到隔音的效果,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由于建筑隔音建筑板未设置有连接结构,从而使得相邻两个建筑隔音建筑板在组装过程中存在连接不稳定,组装不方便的问题,该技术缺陷一方面会导致工作人员组装建筑隔音建筑板时效率低下,另一方面会导致建筑隔音建筑板在长时间的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脱落的现象,存在安全隐患,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便于组装的建筑隔音建筑板,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方案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便于组装的建筑隔音建筑板,能够解决
技术介绍
提出的问题。
[0005]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便于组装的建筑隔音建筑板,包括建筑板,所述建筑板的其中一侧固定设有第一连接机构,所述建筑板的另外一侧固定设有第二连接机构;
[0006]所述第一连接机构包括安装块以及至少一组弹性限位组件;
[0007]所述第二连接机构包括两块上下分布设置的连接板,两块所述连接板之间具有间距以形成插槽,并且每块所述连接板均开设有至少一组限位孔;
[0008]所述安装块的前侧与后侧位置处均设有升降槽;
[0009]所述弹性限位组件包括设于所述升降槽内部的弹簧及限位柱,所述限位柱设于弹簧的上方,同时限位柱与弹簧相互接触但不连接。
[0010]优选地,所述限位柱的截面呈倒T形状,并且所述限位柱的首端贯穿所述升降槽,所述限位柱的形状大小与所述限位孔的形状大小相互吻合。
[0011]优选地,所述建筑板包括底板组件及盖板组件,所述底板组件与盖板组件相互连接,并且底板组件与盖板组件连接形成一个密封腔,所述密封腔的内部设有隔音组件。
[0012]优选地,所述隔音组件包括玻璃纤维板及隔音海绵,所述玻璃纤维板与隔音海绵之间具有高度差。
[0013]优选地,所述底板组件包括底板、设于所述底板端面上的两组侧板组件以及设于底板前端位置处的第一防护板,其中一组所述侧板组件固定设于底板的左侧,另外一组侧板组件固定设于底板的右侧,每组所述侧板组件均包括两块侧板,两块所述侧板之间具有间距以形成限位槽;
[0014]所述盖板组件包括盖板、设于所述盖板端面上的两块限位板以及设于盖板后端位置处的第二防护板,所述限位板设于限位槽的内部并与之过盈连接。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6]相对于传统的建筑板组装方式而言,建筑板设置有第一连接机构及第二连接机构,能够便于工作人员将相邻两个建筑板组装在一起,相对于传统建筑板单独通过螺栓进行固定安装的方式而言,一方面能够提高建筑板的安装效率,另一方面能够大幅度降低建筑板脱落的概率,先将第一块建筑板的安装块插入到第二块建筑板的插槽内,在将安装块插入插槽的过程中,需按压限位柱使其完全没入到升降槽的内部,完成两块建筑板之间的初步连接,之后移动第一块建筑板或第二块建筑板,使限位柱对准限位孔,此时,限位柱在弹簧的弹力作用下贯穿限位孔,进而完成两块建筑板之间的稳定连接,无需使用螺栓固定,一方面能够提高相邻两块建筑板的组装效率,另一方面避免了螺栓因长时间使用而出现松动最终导致建筑板脱落的问题发生,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建筑板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弹性限位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本技术建筑板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0021]图中标号:
[0022]第一连接机构1、建筑板2、第二连接机构3、限位柱4、安装块5、限位柱6、限位孔7、连接板8、插槽9、弹簧10、升降槽11、底板组件12、侧板121、底板122、第一防护板123、限位槽124、盖板组件13、盖板131、限位板132、第二防护板133、玻璃纤维板100、隔音海绵101。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4]下面结合图1

4对本技术的便于组装的建筑隔音建筑板作详细的描述:
[0025]便于组装的建筑隔音建筑板,包括建筑板2,所述建筑板2的其中一侧固定设有第一连接机构1,所述建筑板2的另外一侧固定设有第二连接机构3;
[0026]所述第一连接机构1包括安装块以5及至少一组弹性限位组件;
[0027]所述第二连接机构3包括两块上下分布设置的连接板8,两块所述连接板8之间具
有间距以形成插槽9,并且每块所述连接板8均开设有至少一组限位孔7;
[0028]所述安装块5的前侧与后侧位置处均设有升降槽11;
[0029]所述弹性限位组件包括设于所述升降槽11内部的弹簧10及限位柱4,所述限位柱4设于弹簧10的上方,同时限位柱4与弹簧10相互接触但不连接。
[0030]所述限位柱4的截面呈倒T形状,并且所述限位柱4的首端贯穿所述升降槽11,所述限位柱4的形状大小与所述限位孔7的形状大小相互吻合。
[0031]所述建筑板2包括底板组件12及盖板组件13,所述底板组件12与盖板组件13相互连接,并且底板组件12与盖板组件13连接形成一个密封腔,所述密封腔的内部设有隔音组件。
[0032]所述隔音组件包括玻璃纤维板100及隔音海绵101,所述玻璃纤维板100与隔音海绵101之间具有高度差,采用了双层隔音结构,从而提高建筑板的隔音效率,同时,第一防护板123的内壁设有用于安装玻璃纤维板100的两块第一L形延伸板,玻璃纤维板100放置在两块第一L形延伸板上,第二防护板133的内壁设有用于安装隔音海绵101的两块第二L形延伸板,隔音海绵101放置在两块第二L形延伸板上,从而使得玻璃纤维板100与隔音海绵101之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便于组装的建筑隔音建筑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建筑板,所述建筑板的其中一侧固定设有第一连接机构,所述建筑板的另外一侧固定设有第二连接机构;所述第一连接机构包括安装块以及至少一组弹性限位组件;所述第二连接机构包括两块上下分布设置的连接板,两块所述连接板之间具有间距以形成插槽,并且每块所述连接板均开设有至少一组限位孔;所述安装块的前侧与后侧位置处均设有升降槽;所述弹性限位组件包括设于所述升降槽内部的弹簧及限位柱,所述限位柱设于弹簧的上方,同时限位柱与弹簧相互接触但不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组装的建筑隔音建筑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柱的截面呈倒T形状,并且所述限位柱的首端贯穿所述升降槽,所述限位柱的形状大小与所述限位孔的形状大小相互吻合。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组装的建筑隔音建筑板,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文京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范荣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