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互联网的铁路轨道施工人员安全管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053668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9 19:3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施工人员安全管理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一种基于互联网的铁路轨道施工人员安全管理系统,包括施工防护图像采集模块、施工人员防护分析模块、施工人员防护判断模块、施工避让图像采集模块、施工人员行为分析模块、施工人员行为判断模块、施工作业图像采集模块、施工人员协作分析模块、施工人员协作判断模块、预警终端和施工管理数据库,通过对指定铁路轨道维修区域中施工人员的防护、列车避让和协作安全进行分析,实现了铁路轨道维修区域中施工人员安全的智能化分析,保障了施工人员防护的标准性和施工时的协作安全,同时也避免了列车经过时的危险,进而提高了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的安全。工过程中的安全。工过程中的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互联网的铁路轨道施工人员安全管理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施工人员安全管理
,涉及到一种基于互联网的铁路轨道施工人员安全管理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铁路轨道是交通运输的基础,但铁路轨道长期暴露在自然环境中,同时不断的承受着车辆的运行,进而大大的增加了铁路轨道的磨损和毁坏,因此需要对铁路轨道进行维护施工,而在铁路轨道维护施工现场中具有一定的危险性,为了保障施工人员在施工现场的安全,需要对施工人员的安全进行管理。
[0003]目前对铁路轨道维修施工现场中施工人员的安全管理主要通过现场安全员的监督对施工人员的安全进行管理,很显然这种管理方式还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通过安全员对铁路轨道维修施工现场进行监督,无法有效的减少安全员的工作负担和疲劳,从而无法有效的保障安全员在工作过程中的专注度,进而无法及时的发现铁路轨道维修施工现场中施工人员作业时的潜在危险,也无法及时的避免施工现场危险事故的发生。
[0004]2、铁路轨道维修施工现场的施工较为困难,因此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需要协作和配合,一方面,当前技术并没有对施工人员在撬钢轨时的间距和撬棍的撬动角度进行分析,进而无法有效的保障施工人员在撬钢轨时的配合安全,另一方面,当前技术并没有对施工人员在搬运轨枕时轨枕的高度和施工人员的搬运情况进行分析,从而无法有效的保障施工人员在搬运轨枕时的搬运协作安全,进而大大的增加了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的危险。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的一种基于互联网的铁路轨道施工人员安全管理系统,解决了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问题。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基于互联网的铁路轨道施工人员安全管理系统,包括:施工防护图像采集模块,用于采集指定铁路轨道维修区域各施工人员入场前对应的图像。
[0007]施工人员防护分析模块,用于分析各施工人员对应的防护安全评估系数。
[0008]施工人员防护判断模块,用于判断各施工人员对应的防护状态。
[0009]施工避让图像采集模块,用于将指定铁路轨道维修区域中列车通行过程按照预设时间间隔布设各采集时间点,进而采集各施工人员在各采集时间点对应的图像。
[0010]施工人员行为分析模块,用于分析各施工人员在各采集时间点对应的行为规范评估系数。
[0011]施工人员行为判断模块,用于判断各施工人员在各采集时间点对应的行为规范情况。
[0012]施工作业图像采集模块,用于将指定铁路轨道维修区域的维修过程按照预设时间间隔布设各检测时间点,进而采集各检测时间点中指定铁路轨道维修区域对应的各作业图
像。
[0013]施工人员协作分析模块,用于分析各检测时间点对应的施工人员协作安全评估系数。
[0014]施工人员协作判断模块,用于判断各检测时间点中施工人员对应的协作安全情况。
[0015]预警终端,用于当某施工人员的防护、某施工人员在某采集时间点的行为或者某检测时间点对应的施工人员协作处于危险状态时进行预警提示。
[0016]可选地,所述分析各施工人员对应的防护安全评估系数,具体分析过程如下:从指定铁路轨道维修区域各施工人员入场前对应的图像中获取各施工人员对应的防护装备图像,进而将其与施工管理数据库中存储的各参考防护装备类型的图像进行对比,得到各施工人员对应的各防护装备类型。
[0017]将各施工人员对应的各防护装备类型与施工管理数据库中存储的各标准施工防护装备类型进行对比,分析得到各施工人员对应的防护安全评估系数,并标记为,其中i表示各施工人员对应的编号,。
[0018]可选地,所述判断各施工人员对应的防护状态,具体判断过程如下:将各施工人员对应的防护安全评估系数与设定的标准防护安全评估系数进行对比,若某施工人员对应的防护安全评估系数大于或者等于标准防护安全评估系数,则判定该施工人员对应的防护状态为安全状态,反之则判定该施工人员对应的防护状态为危险状态,以此方式判断各施工人员对应的防护状态。
[0019]可选地,所述分析各施工人员在各采集时间点对应的行为规范评估系数,具体分析过程如下:从施工管理数据库中提取指定铁路轨道维修区域中轨道各侧边的位置,进而基于各施工人员在各采集时间点对应的图像,获取各施工人员在各采集时间点对应的位置,从而得到各施工人员在各采集时间点的位置与轨道各侧边之间的距离,并从中选取最短距离作为各施工人员在各采集时间点的位置与轨道之间的距离,记为,其中t表示各采集时间点对应的编号,。
[0020]根据计算公式,得到各施工人员在各采集时间点对应的避让距离符合系数,其中L为施工管理数据库中存储的标准施工人员避让距离,为设定的避让距离对应的修正因子。
[0021]基于各施工人员在各采集时间点对应的图像,分析得到各施工人员在各采集时间点对应的动作符合系数,并标记为。
[0022]通过计算公式,得到各施工人员在各采集时间点对应的行为规范评估系数,其中、分别为设定的避让距离符合系数、动作符合系数
对应的权重因子。
[0023]可选地,所述判断各施工人员在各采集时间点对应的行为规范情况,具体判断过程如下:将各施工人员在各采集时间点对应的行为规范评估系数与设定的标准行为规范评估系数进行对比,若某施工人员在某采集时间点对应的行为规范评估系数大于或者等于标准行为规范评估系数,则判定该施工人员在该采集时间点对应的行为规范,反之则判定该施工人员在该采集时间点对应的行为不规范,由此判断各施工人员在各采集时间点对应的行为规范情况。
[0024]可选地,所述分析各检测时间点对应的施工人员协作安全评估系数,具体分析过程如下:基于各检测时间点中指定铁路轨道维修区域对应的各作业图像,获取各检测时间点中指定铁路轨道维修区域对应撬钢轨的各作业图像,并记为各检测时间点对应的各撬钢轨作业图像,进而从中获取各检测时间点对应的各撬钢轨施工组,从而分析得到各检测时间点对应各撬钢轨施工组的钢轨撬动配合安全评估系数,并记为,其中j表示各撬钢轨施工组的编号,,表示各检测时间点对应的编号,。
[0025]基于各检测时间点中指定铁路轨道维修区域对应的各作业图像,获取各检测时间点中指定铁路轨道维修区域对应的各搬运轨枕图像,并记为各检测时间点对应的各搬运轨枕图像,进而从中得到各检测时间点对应的各搬运轨枕施工组,从而分析得到各检测时间点对应各搬运轨枕施工组的轨枕搬运协作安全评估系数,并记为,其中u表示各搬运轨枕施工组对应的编号,。
[0026]根据计算公式,得到各检测时间点对应的施工人员协作安全评估系数,其中、分别表示钢轨撬动配合安全评估系数、轨枕搬运协作安全评估系数对应的权重因子,e表示自然常数。
[0027]可选地,所述分析得到各检测时间点对应各撬钢轨施工组的钢轨撬动配合安全评估系数,具体分析过程如下:根据各检测时间点对应的各撬钢轨作业图像,获取各检测时间点对应各撬钢轨施工组中各施工人员与相邻施工人员之间的间距,标记为,其中表示撬钢轨施工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互联网的铁路轨道施工人员安全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施工防护图像采集模块,用于采集指定铁路轨道维修区域各施工人员入场前对应的图像;施工人员防护分析模块,用于分析各施工人员对应的防护安全评估系数;施工人员防护判断模块,用于判断各施工人员对应的防护状态;施工避让图像采集模块,用于将指定铁路轨道维修区域中列车通行过程按照预设时间间隔布设各采集时间点,进而采集各施工人员在各采集时间点对应的图像;施工人员行为分析模块,用于分析各施工人员在各采集时间点对应的行为规范评估系数;施工人员行为判断模块,用于判断各施工人员在各采集时间点对应的行为规范情况;施工作业图像采集模块,用于将指定铁路轨道维修区域的维修过程按照预设时间间隔布设各检测时间点,进而采集各检测时间点中指定铁路轨道维修区域对应的各作业图像;施工人员协作分析模块,用于分析各检测时间点对应的施工人员协作安全评估系数;施工人员协作判断模块,用于判断各检测时间点中施工人员对应的协作安全情况;预警终端,用于当某施工人员的防护、某施工人员在某采集时间点的行为或者某检测时间点对应的施工人员协作处于危险状态时进行预警提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互联网的铁路轨道施工人员安全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析各施工人员对应的防护安全评估系数,具体分析过程如下:从指定铁路轨道维修区域各施工人员入场前对应的图像中获取各施工人员对应的防护装备图像,进而将其与施工管理数据库中存储的各参考防护装备类型的图像进行对比,得到各施工人员对应的各防护装备类型;将各施工人员对应的各防护装备类型与施工管理数据库中存储的各标准施工防护装备类型进行对比,分析得到各施工人员对应的防护安全评估系数,并标记为,其中i表示各施工人员对应的编号,。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互联网的铁路轨道施工人员安全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各施工人员对应的防护状态,具体判断过程如下:将各施工人员对应的防护安全评估系数与设定的标准防护安全评估系数进行对比,若某施工人员对应的防护安全评估系数大于或者等于标准防护安全评估系数,则判定该施工人员对应的防护状态为安全状态,反之则判定该施工人员对应的防护状态为危险状态,以此方式判断各施工人员对应的防护状态。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互联网的铁路轨道施工人员安全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析各施工人员在各采集时间点对应的行为规范评估系数,具体分析过程如下:从施工管理数据库中提取指定铁路轨道维修区域中轨道各侧边的位置,进而基于各施工人员在各采集时间点对应的图像,获取各施工人员在各采集时间点对应的位置,从而得到各施工人员在各采集时间点的位置与轨道各侧边之间的距离,并从中选取最短距离作为各施工人员在各采集时间点的位置与轨道之间的距离,记为,其中t表示各采集时间点对应的编号,;
根据计算公式,得到各施工人员在各采集时间点对应的避让距离符合系数,其中L为施工管理数据库中存储的标准施工人员避让距离,为设定的避让距离对应的修正因子;基于各施工人员在各采集时间点对应的图像,分析得到各施工人员在各采集时间点对应的动作符合系数,并标记为;通过计算公式,得到各施工人员在各采集时间点对应的行为规范评估系数,其中、分别为设定的避让距离符合系数、动作符合系数对应的权重因子。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于互联网的铁路轨道施工人员安全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各施工人员在各采集时间点对应的行为规范情况,具体判断过程如下:将各施工人员在各采集时间点对应的行为规范评估系数与设定的标准行为规范评估系数进行对比,若某施工人员在某采集时间点对应的行为规范评估系数大于或者等于标准行为规范评估系数,则判定该施工人员在该采集时间点对应的行为规范,反之则判定该施工人员在该采集时间点对应的行为不规范,由此判断各施工人员在各采集时间点对应的行为规范情况。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互联网的铁路轨道施工人员安全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析各检测时间点对应的施工人员协作安全评估系数,具体分析过程如下:基于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立学刘战豪李金成张永
申请(专利权)人:通号工程局集团电气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