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栅单元、格栅及灯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053479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9 19: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格栅单元、格栅及灯具,所述格栅单元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侧壁、第二侧壁、第三侧壁以及第四侧壁,所述第一侧壁、第二侧壁、第三侧壁以及第四侧壁围成供光线穿过的格栅孔,所述格栅孔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侧壁朝向所述格栅孔的一面设置有第一配光凸起,所述第一配光凸起自所述格栅孔的第一端向第二端呈先凸起再回落;所述第一配光凸起形成朝向所述第一端的第一反射斜面以及朝向所述第二端的第二反射斜面。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格栅单元通过设置有配光凸起从而可以有效增大扩散角。而可以有效增大扩散角。而可以有效增大扩散角。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格栅单元、格栅及灯具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格栅单元、格栅及灯具,属于照明


技术介绍

[0002]目前,教室使用的照明灯具对照度平均值、照度均匀性、教室空间UGR(统一眩光值)等参数都有明确且严格的规定。
[0003]现有的教室照明灯具一般采用小角度防眩型的配光,这种配光的教室灯具有很好的防眩效果,但灯具正下方照度一般很高,距离灯具较远的地方照度就会很低,按照通常的教室内9盏灯的排布,这种灯具的照度均匀性普遍在0.8

0.9之间。若想提高照度均匀性就要加大灯具的发光角度,这样眩光也会随之变大,现有技术的配光很难做到照度均匀性和防眩同时兼顾。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格栅单元、具有该格栅单元的格栅以及具有该格栅的灯具,所述格栅单元通过设置有配光凸起从而可以有效增大扩散角。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格栅单元,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侧壁、第二侧壁、第三侧壁以及第四侧壁,所述第一侧壁、第二侧壁、第三侧壁以及第四侧壁围成供光线穿过的格栅孔,所述格栅孔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侧壁朝向所述格栅孔的一面设置有第一配光凸起,所述第一配光凸起自所述格栅孔的第一端向第二端呈先凸起再回落;所述第一配光凸起形成朝向所述第一端的第一反射斜面以及朝向所述第二端的第二反射斜面。
[0006]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侧壁和第四侧壁朝向所述格栅孔的一面设置有第二配光凸起;所述第二配光凸起自所述格栅孔的第一端向第二端呈先凸起再回落;所述第二配光凸起形成朝向所述第一端的第三反射斜面以及朝向所述第二端的第四反射斜面。
[0007]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格栅孔的长度与高度之比位于1

1.2之间,所述格栅孔的宽度与高度之比位于1.1

1.3之间。
[0008]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反射斜面、第二反射斜面、第三反射斜面、第四反射斜面为平面或曲面或者平面和曲面的组合。
[0009]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反射斜面为平面,其与高度方向之间的夹角α位于20

30
°
之间。
[0010]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反射斜面为平面,其与高度方向之间的夹角β位于20

30
°
之间。
[0011]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三反射斜面为平面,其与高度方向之间的夹角γ位于10

20
°
之间。
[0012]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四反射斜面为平面,其与高度方向之间的
夹角θ位于10

20
°
之间。
[0013]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格栅,包括若干如上所述的格栅单元;所述格栅呈长方形,其具有沿长度方向延伸的中心线;若干所述格栅单元分布于所述中心线两侧,并关于所述中心线对称设置;所述格栅单元的第一侧壁靠近所述中心线布置。
[001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灯具,包括壳体、光源模组以及如上所述的格栅;所述光源模组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格栅安装在所述壳体上,并位于所述光源模组的出光方向。
[0015]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格栅设置有第一配光区以及沿所述灯具宽度方向对称设置于所述第一配光区两侧的第二配光区;所述格栅单元设置于所述第二配光区。
[0016]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配光区设置有若干配光槽;所述配光槽包括沿所述灯具长度方向设置的一对第五侧壁以及沿所述灯具宽度方向设置的一对第六侧壁;所述配光槽具有第三端以及第四端;其中,所述第六侧壁朝向所述配光槽的一面设置有第三配光凸起,所述第三配光凸起自所述配光槽的第三端向所述第四端呈先凸起再回落;所述第三配光凸起形成朝向所述第三端的第五反射斜面以及朝向所述第四端的第六反射斜面。
[0017]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五反射斜面和高度方向之间的夹角位于10

20
°
之间。
[0018]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六反射斜面和高度方向之间的夹角位于10

20
°
之间。
[0019]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反射斜面和第二反射斜面之间还设置有第七反射斜面。
[0020]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灯具沿宽度方向的半光强角大于沿长度方向的半光强角。
[0021]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灯具沿宽度方向的半光强角位于80

100
°
之间。
[0022]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配光区的宽度与第二配光区的宽度之比位于0.2

0.4之间。
[002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格栅单元通过设置有配光凸起从而可以有效增大扩散角。
附图说明
[0024]图1是本技术格栅的立体示意图。
[0025]图2是本技术灯具的立体示意图。
[0026]图3图2所示灯具另一角度的立体示意图。
[0027]图4是图2所示灯具的立体分解图。
[0028]图5是图3所示灯具的剖视图。
[0029]图6是图5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0030]图7图2所示灯具沿宽度方向的正视图。
[0031]图8是图2所示灯具沿长度方向的正视图。
[0032]图9是图8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0033]图10是第一配光凸起的另一实施例的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4]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
[0035]在此,需要说明的是,为了避免因不必要的细节而模糊了本技术,在附图中仅仅示出了与本技术的方案密切相关的结构和/或处理步骤,而省略了与本技术关系不大的其他细节。
[0036]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0037]请参阅图1所示,本技术揭示了一种格栅100,其呈长方形状,并具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中心线DD。请参阅图7所示,所述格栅100包括第一配光区110以及沿所述格栅100宽度方向对称设置于所述第一配光区110两侧的第二配光区120。
[0038]请参阅图6以及图7所示,所述第一配光区110设置有若干配光槽111。所述配光槽111包括沿所述格栅100长度方向设置的一对第五侧壁1111以及沿所述格栅100宽度方向设置的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格栅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侧壁(131)、第二侧壁(132)、第三侧壁(133)以及第四侧壁(134),所述第一侧壁(131)、第二侧壁(132)、第三侧壁(133)以及第四侧壁(134)围成供光线穿过的格栅孔(135),所述格栅孔(135)具有第一端(136)和第二端(137);所述第一侧壁(131)朝向所述格栅孔(135)的一面设置有第一配光凸起(140),所述第一配光凸起(140)自所述格栅孔(135)的第一端(136)向第二端(137)呈先凸起再回落;所述第一配光凸起(140)形成朝向所述第一端(136)的第一反射斜面(141)以及朝向所述第二端(137)的第二反射斜面(142)。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格栅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侧壁(132)和第四侧壁(134)朝向所述格栅孔(135)的一面设置有第二配光凸起(150);所述第二配光凸起(150)自所述格栅孔(135)的第一端(136)向第二端(137)呈先凸起再回落;所述第二配光凸起(150)形成朝向所述第一端(136)的第三反射斜面(151)以及朝向所述第二端(137)的第四反射斜面(152)。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格栅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格栅孔(135)的长度与高度之比位于1

1.2之间,所述格栅孔(135)的宽度与高度之比位于1.1

1.3之间。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格栅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反射斜面(141)、第二反射斜面(142)、第三反射斜面(151)、第四反射斜面(152)为平面或曲面或者平面和曲面的组合。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格栅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反射斜面(141)为平面,其与高度方向之间的夹角α位于20

30
°
之间。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格栅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反射斜面(142)为平面,其与高度方向之间的夹角β位于20

30
°
之间。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格栅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反射斜面(151)为平面,其与高度方向之间的夹角γ位于10

20
°
之间。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格栅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反射斜面(152)为平面,其与高度方向之间的夹角θ位于10

20
°
之间。9.一种格栅,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如权利要求1

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格栅单元(130);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扬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欧普照明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