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光限电控制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05261 阅读:1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对照明灯进行限定负载功率的调光限电控制电路,包括含有锰铜丝电阻或比流器的取样电路,包括电阻、电容、二极管、可调电阻和稳压二极管的电源电路,包括二极管、电阻、可调电阻、三极管和电容的信号调整电路,包括晶闸管、二极管、继电器和发光二极管的控制输出电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可加上调光输入电路、含有单片机的单片机控制电路、过零检测电路及用含有双向可控硅的可控硅控制输出电路取代控制输出电路等;这样就提供了一种成本低、体积小、性能稳定和精确度高的调光限电控制电路,它具有调光和限定负载功率的功能。(*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调光限电控制电路
本技术涉及一种照明灯的自动控制电路,特别是涉及一种对照明灯进 行调光和限定负栽功率的控制电路。
技术介绍
限电控制电路是一种限定负载功率的控制电路,目前市场上存在很多不同类型的限电电路,大多数是利用LM324或LM358等型号的通用集成电路IC设计 而成,电路框图可分为采样电路、整流滤波电路、放大比较电路和输出控制 电路;放大比较电路一般用锰铜丝取样,把信号采用运算放大器放大来处理,或 者采用互感器取样,再用比较器输出控制可控硅和继电器的导通与关断,从而 关掉负载达到限电目的,但因互感器上面的磁心有离散性,生产中錄难以控制 到一致,所以会使生产率降低不易生产,且成;^艮高,同时采用运算放大器的 方法也会导致成本升高;总之现有的调光限电控制电路生产成本和维修成本太 高,且性能不稳定,精确度不高。此外根据美国能源之星的要求,多灯头的灯具,其总耗电不得超过190瓦, 单灯头的灯具总耗电不得超过50瓦,可移动的灯具都要具有调光功能,目前在 市面上都是单一功能的限电控制电路,有的只有调光功能,而有的只有限电功 能,如果做成灯具产品出口美国的话,需要采用两个产品加在一起,成本会增加4艮多。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了一种成本低、体积小、性能 稳定和精确度高的调光限电控制电路,它具有调光和限定负栽功率的功能。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包括取样电路、电源电路、信号调整电路和控制输出电路,取样电路为含有锰铜丝的电阻R24,电源电路包括三个电 阻R1、 R2、 R3、四个电容C1、 C3、 C4、 C5、两个二极管Dl、 D2、可调电阻VARISTOR 和稳压二极管Z2;信号调整电路包括二极管D4、六个电阻R4、 R5、 R6、 R7、 R8、 R9、可调电阻RT1、两个三极管Ql、 Q2和两个电容C6、 C7,控制输出电路包括 晶闸管TR1、 二极管D5、继电器Relay和发光二极管LED;它们的连接关系如下 从输入端口 CN3开始依次串联有开关SW SPST、电阻R1、电阻R2、 二才及管 D2和电阻R3,其中二极管D2的负极接电阻R3;电阻Rl上并联有电容Cl;在二极 管D2的正极和地间并联有二极管Dl,其中二极管Dl的正极接地;在二极管D2的 负极和地间并联有电容C3,其中电容C3的负极接地;在电阻R3和地间并联有稳 压二极管Z2、电容C4和电容C5,其中稳压二极管Z2的正极和电容C4的负极接 地;输入端口 CN4接地,输出端口 0UT1接在开关SW SPST和电阻R1间,输出端口 0UT2通过继电器Relay的控制端口和电阻R24后接地;在电阻Rl和继电器Relay的控制端口处到三极管Ql的基极间依次串联有电阻R4、 二极管D4、电阻R5和电阻R6,三极管Ql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Ql的 基极和地间并联有电容C7,其中电容C7的负极接地,在电阻R5和电阻R6处到地 间并联有可调电阻RT1,二极管D4的负极和地间并联有电容C6,其中电容C6的 负极接地,三极管Ql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7后接在稳压二极管Z2的负极上,三极 管Q2的基极接在三极管Ql的集电极,三极管Q2的发射极接在稳压二极管Z2的 负极上,三极管Q2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8后接在晶闸管TR1的门极上,晶闸管TR1 的门极和地间并联有电阻R9,晶闸管TR1的阴极和地间接有发光二极管LED,晶 闸管TR1的阳极通过继电器Relay后接在电容C3的正极上,继电器Relay两端 并联有二极管D5,其中二极管D5的正极接晶闸管TR1的阳极。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例,二极管D2的负极和地间并联有稳压二 极管Zl,其中稳压二极管Zl的正极接地。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例,稳压二极管Zl两端并联有电容C2。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例,稳压二极管Zl为24伏的稳压二极管, 稳压二极管Zl负极处的电压为24伏;稳压二极管Z2为5. 6伏的稳压二极管,稳 压二极管Z2负极处的电压为5伏。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例,取样电路为比流器Tl;比流器Tl的输 入端接在电阻R4的两端;比流器Tl的输出 一端通过继电器Re 1 ay的控制端口后 接输出端口 0UT2,比流器T1的输出另一端接在输入端口 CN4上。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例,二极管D4的正极和电阻R4间接有二极管D3的负极,二极管D3的正极接地。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例,本技术还包括可控硅控制输出电 路、过零检测电路、单片机控制电路和调光输入电路;可控硅控制输出电路包括 双向可控珪BT4、三个电阻R22、 R23、 R14和两个电容C9、 C12,过零检测电路 包括四个电阻R15、 R16、 R17、 R18和三极管Q3,单片机控制电路包括单片机Ul、 二个电阻R34、 R77、 二个电容C66、 C8和开关option,采用调光输入电路采用 按键调光和/或滑动变阻器调光,按键调光为单键调光或双键调光,双键调光包 括两个按4走UP、 DOWN,滑动变阻器调光包括滑动变阻器VR2和电容C77,控制输 出电路3包括三极管Q4、 二极管D5、继电器Relay和电阻R44;单片机U1的型 号为SH69P20C,其中可控硅控制输出电路取代控制输出电路,它们的连接关系如 下双向可控硅BT4的一个电极接输出端口 0UT2,双向可控硅BT4的另 一个电极 接电阻R24或比流器Tl的一个输出端口,双向可控珪BT4的门极通过电阻R23阻R14,电容C12和电阻R22串联后并联在双向可控硅BT4的两个电极上;三极管Q3的基极通过电阻R15接在输出端口 0UT1上,电阻R16并联在三极 管Q3的基极和地间,三极管Q3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Q3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17接在稳压二极管Z2的负极上,三极管Q3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18接在单片机Ul 的脚ZERO上;单片机U1的脚VDD接在稳压二极管Z2的负极上,单片机U1的脚VDD通过 电容C8接地,单片机Ul的脚PDO通过电阻R77和开关option后接地,单片机Ul 的脚Reset通过电容C66接地,单片机Ul的脚Reset通过电阻R34后接在稳压 二极管Z2的负极上;滑动变阻器VR2的两端分别接在单片机Ul的脚PC2、 PCO上,滑动变阻器 VR2的中间脚接在单片机U1的脚PC1上,单片机U1的脚PC0通过电容C77后接 地;皿UP接在单片机U1的脚PBO和地间,^4定DOWN接在单片机U1的脚PB1 和地间;三极管Q2的集电极接单片机Ul的脚PA1,三极管Q2的基极与三极管Ql的 集电极间接有电阻R12。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例,本技术还包括声光报警电路,声光 报警电路为蜂鸣器报警电路和/或LED报警电路;蜂鸣器报警电路包括蜂鸣器 BUZZER和电阻R51,蜂鸣器BUZZER的一个脚通过电阻R51接单片机U1的脚PD2, 蜂鸣器BUZZER的另一个脚接稳压二极管Z2的负极;LED报警电路包括发光二极 管LED4和电阻R61,发光二极管LED4的负极接地,发光二极管LED4的正极通过 电阻R61后接单片机U1的脚PD1。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例,本技术还包括LED状态指示电 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调光限电控制电路,包括取样电路、电源电路(1)、信号调整电路(2)和控制输出电路(3),所述取样电路为含有锰铜丝的电阻(R24),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电路(1)包括三个电阻(R1、R2、R3)、四个电容(C1、C3、C4、C5)、两个二极管(D1、D2)、可调电阻(VARISTOR)和稳压二极管(Z2);所述信号调整电路(2)包括二极管(D4)、六个电阻(R4、R5、R6、R7、R8、R9)、可调电阻(RT1)、两个三极管(Q1、Q2)和两个电容(C6、C7),所述控制输出电路(3)包括晶闸管(TR1)、二极管(D5)、继电器(Relay)和发光二极管(LED);它们的连接关系如下:    从输入端口(CN3)开始依次串联有开关(SW  SPST)、所述电阻(R1)、所述电阻(R2)、所述二极管(D2)和所述电阻(R3),其中所述二极管(D2)的负极接所述电阻(R3);所述电阻(R1)上并联有所述电容(C1);在所述二极管(D2)的正极和地间并联有所述二极管(D1),其中所述二极管(D1)的正极接地;在所述二极管(D2)的负极和地间并联有所述电容(C3),其中所述电容(C3)的负极接地;在所述电阻(R3)和地间并联有所述稳压二极管(Z2)、所述电容(C4)和所述电容(C5),其中所述稳压二极管(Z2)的正极和所述电容(C4)的负极接地;    输入端口(CN4)接地,输出端口(OUT1)接在所述开关(SW  SPST)和所述电阻(R1)间,输出端口(OUT2)通过所述继电器(Relay)的控制端口和所述电阻(R24)后接地;    在所述电阻(R1)和所述继电器(Relay)的控制端口处到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间依次串联有所述电阻(R4)、所述二极管(D4)、所述电阻(R5)和所述电阻(R6),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接地,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和地间并联有所述电容(C7),其中所述电容(C7)的负极接地,在所述电阻(R5)和所述电阻(R6)处到地间并联有所述可调电阻(RT1),所述二极管(D4)的负极和地间并联有所述电容(C6),其中所述电容(C6)的负极接地,所述三极管(Q1)的集电极通过所述电阻(R7)后接在所述稳压二极管(Z2)的负极上,所述三极管(Q2)的基极接在所述三极管(Q1)的集电极,所述三极管(Q2)的发射极接在所述稳压二极管(Z2)的负极上,所述三极管(Q2)的集电极通过所述电阻(R8...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海霆吴爱民
申请(专利权)人:富盟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