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综合能源分布式管理调度方法及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052122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9 19:2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综合能源分布式管理调度方法及系统,涉及能源管理技术领域,通过对用电用户所在地进行区域划分,得到多个用电区域;根据供电端上传的可再生能源的发电量和用电区域的用电量,为供电端分配多个用电区域;当第一供电端对应的多个用电区域的用电量总和大于第一供电端的发电量与预设比例的乘积时,将第一供电端对应的一个流动用电区域变更为第二供电端供电,将第二供电端的电能调度给第一供电端对应的流动用电区域。将用电需求化整为零,利用设置的预设比例,仅根据当下的实时数据情况,在各个分布式供电端之间进行电能的调度,提高综合能源调度的灵活性,可再生能源的真实发电量与用户需求在不同用电时期的用电量相互匹配。用电量相互匹配。用电量相互匹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综合能源分布式管理调度方法及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能源管理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综合能源分布式管理调度方法及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综合能源系统是指一定区域内利用先进的物理信息技术和创新管理模式,整合区域内煤炭、石油、天然气、电能、热能等多种能源,实现多种异质能源子系统之间的协调规划、优化运行、协同管理、交互响应和互补互济。随着环境污染的问题越来越严重,主要依赖煤炭等化石能源进行发电的电能生成格局劣势逐渐凸显,因而风电、光伏发电等可再生能源开始大规模并网接入,以降低环保需求带来的压力。
[0003]可再生能源发电保持迅猛发展的态势,然而,受到电网自身调控能力、负荷需求的限制,部分地区存在较为严重的“弃风弃光弃水”现象,成为制约清洁能源发展的突出问题。
[0004]现有电力电量平衡未充分考虑各种能源的发电特性以及各个不同地区用电需求的差异,现有综合能源的管理调度常采用各种预测模型,对可再生能源的发电总量进行预测,并根据预测结果对各种能源进行调度,但是由于可再生能源受外界影响因素较多,预测模型输出的结果常常与实际发电总量之间产生较大的偏差,以致可再生能源在用电低谷时的利用程度不高,在电力负荷急剧增加的特殊时期,电网调峰需求增加,各可再生能源电站的调度难度又增大,电力供应不足,导致电力电量平衡遭受破坏。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是现有综合能源管理调度的灵活性不够,导致可再生能源的真实发电总量与用户需求在不同用电时期不能精准匹配。
[0006]为解决上述问题,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综合能源分布式管理调度方法,包括:对用电用户所在地进行区域划分,得到多个用电区域;根据所述用电区域的历史用电数据分析得到所述用电区域的用电量;根据供电端上传的可再生能源的发电量和所述用电区域的所述用电量,为所述供电端分配多个所述用电区域,其中,所述用电区域包括固定用电区域和流动用电区域;判断第一供电端对应的多个所述用电区域的用电量总和是否大于所述第一供电端的所述发电量与预设比例的乘积;当所述第一供电端对应的多个所述用电区域的所述用电量总和大于所述第一供电端的所述发电量与所述预设比例的乘积时,将所述第一供电端对应的一个所述流动用电区域变更为第二供电端供电,其中,所述流动用电区域对应所述第一供电端和所述第二供电端。
[0007]可选地,所述根据供电端上传的可再生能源的发电量和所述用电区域的所述用电量,为所述供电端分配多个所述用电区域包括:
在所述供电端试运行期间,设置所述供电端分配得到的多个所述用电区域的平峰用电量之和小于所述供电端的所述发电量与第一比例的乘积;在所述供电端稳定运行期间,设置所述供电端分配得到的多个所述用电区域的所述平峰用电量之和小于所述供电端的所述发电量与第二比例的乘积;当所述供电端的所述发电量增大,所述供电端对应的多个所述用电区域的所述平峰用电量之和小于所述供电端的所述发电量与第三比例的乘积时,增加所述供电端对应的所述用电区域的数量,且所述固定用电区域的数量增加后,多个所述用电区域的所述平峰用电量之和小于所述供电端的所述发电量与所述第二比例的乘积,其中所述第一比例小于所述第二比例,所述第三比例小于所述第一比例。
[0008]可选地,所述判断第一供电端对应的多个所述用电区域的用电量总和是否大于所述第一供电端的所述发电量与预设比例的乘积包括:判断所述第一供电端对应的多个所述用电区域的高峰用电量之和是否大于所述第一供电端的所述发电量与第四比例的乘积;判断所述第一供电端对应的多个所述用电区域的低谷用电量之和是否小于所述第一供电端的所述发电量与第五比例的乘积。
[0009]可选地,所述当所述当前高峰时间点处于所述高峰时段的所述前半段时,将所述第一供电端对应的一个所述流动用电区域变更为所述第二供电端供电包括:当前高峰时间点处于所述高峰时段的所述前半段时,判断所述第二供电端对应的多个所述用电区域的所述高峰用电量与所述第一供电端对应的一个所述流动用电区域的所述高峰用电量之和是否大于所述第二供电端的所述发电量与所述第四比例的乘积。
[0010]当所述第二供电端对应的多个所述用电区域的所述高峰用电量与所述第一供电端对应的一个所述流动用电区域的所述高峰用电量之和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供电端的所述发电量与所述第四比例的乘积时,将所述第一供电端对应的一个所述流动用电区域变更为所述第二供电端供电;当所述第二供电端对应的多个所述用电区域的所述高峰用电量与所述第一供电端对应的一个所述流动用电区域的所述高峰用电量之和大于所述第二供电端的所述发电量与所述第四比例的乘积时,将所述第一供电端对应的一个所述流动用电区域变更为电网供电。
[0011]可选地,所述当所述当前高峰时间点处于所述高峰时段的所述后半段时,所述第一供应端对应的多个所述用电区域的数量不变包括:当所述当前高峰时间点处于所述高峰时段的所述后半段时,判断所述第一供电端对应的多个所述用电区域的高峰用电量之和是否大于所述第一供电端的所述发电量与第六比例的乘积;当所述第一供电端对应的多个所述用电区域的高峰用电量之和大于所述第一供电端的所述发电量与第六比例的乘积时,将所述第一供电端对应的一个所述流动用电区域变更为所述第二供电端供电;当所述第一供电端对应的多个所述用电区域的高峰用电量之和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供电端的所述发电量与第六比例的乘积时,所述第一供应端对应的多个所述用电区域的数量不变。
[0012]可选地,所述判断所述第一供电端对应的多个所述用电区域的高峰用电量之和是否大于所述第一供电端的所述发电量与第四比例的乘积之后,还包括:当所述第一供电端对应的多个所述用电区域的所述高峰用电量之和大于所述第一供电端的所述发电量与所述第四比例的乘积时,分析当前高峰时间点处于高峰时段的位置,其中所述高峰时段按照分段比例分成前半段和后半段;当所述当前高峰时间点处于所述高峰时段的所述前半段时,将所述第一供电端对应的一个所述流动用电区域变更为所述第二供电端供电;当所述当前高峰时间点处于所述高峰时段的所述后半段时,所述第一供应端对应的多个所述用电区域的数量不变。
[0013]可选地,所述当所述当前高峰时间点处于所述高峰时段的所述前半段时,将所述第一供电端对应的一个所述流动用电区域变更为所述第二供电端供电包括:当所述当前高峰时间点处于所述高峰时段的所述前半段时,判断所述第二供电端对应的多个所述用电区域的所述高峰用电量之和是否大于所述第二供电端的所述发电量与所述第五比例的乘积;当所述第二供电端对应的多个所述用电区域的所述高峰用电量之和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供电端的所述发电量与所述第五比例的乘积时,将所述第一供电端对应的一个所述流动用电区域变更为所述第二供电端供电;当所述第二供电端对应的多个所述用电区域的所述高峰用电量之和大于所述第二供电端的所述发电量与所述第五比例的乘积时,将所述第一供电端对应的一个所述流动用电区域变更为电网供电。
[0014]可选地,所述判断所述第一供电端对应的多个所述用电区域的低谷用电量之和是否小于所述第一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综合能源分布式管理调度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对用电用户所在地进行区域划分,得到多个用电区域;根据所述用电区域的历史用电数据分析得到所述用电区域的用电量;根据供电端上传的可再生能源的发电量和所述用电区域的所述用电量,为所述供电端分配多个所述用电区域,其中,所述用电区域包括固定用电区域和流动用电区域;判断第一供电端对应的多个所述用电区域的用电量总和是否大于所述第一供电端的所述发电量与预设比例的乘积;当所述第一供电端对应的多个所述用电区域的所述用电量总和大于所述第一供电端的所述发电量与所述预设比例的乘积时,将所述第一供电端对应的一个所述流动用电区域变更为第二供电端供电,其中,所述流动用电区域对应所述第一供电端和所述第二供电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综合能源分布式管理调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供电端上传的可再生能源的发电量和所述用电区域的所述用电量,为所述供电端分配多个所述用电区域包括:在所述供电端试运行期间,设置所述供电端分配得到的多个所述用电区域的平峰用电量之和小于所述供电端的所述发电量与第一比例的乘积;在所述供电端稳定运行期间,设置所述供电端分配得到的多个所述用电区域的所述平峰用电量之和小于所述供电端的所述发电量与第二比例的乘积;当所述供电端的所述发电量增大,所述供电端对应的多个所述用电区域的所述平峰用电量之和小于所述供电端的所述发电量与第三比例的乘积时,增加所述供电端对应的所述用电区域的数量,且所述固定用电区域的数量增加后,多个所述用电区域的所述平峰用电量之和小于所述供电端的所述发电量与所述第二比例的乘积,其中所述第一比例小于所述第二比例,所述第三比例小于所述第一比例。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综合能源分布式管理调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第一供电端对应的多个所述用电区域的用电量总和是否大于所述第一供电端的所述发电量与预设比例的乘积包括:判断所述第一供电端对应的多个所述用电区域的高峰用电量之和是否大于所述第一供电端的所述发电量与第四比例的乘积;判断所述第一供电端对应的多个所述用电区域的低谷用电量之和是否小于所述第一供电端的所述发电量与第五比例的乘积,所述预设比例包括所述第四比例和所述第五比例。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综合能源分布式管理调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所述第一供电端对应的多个所述用电区域的高峰用电量之和是否大于所述第一供电端的所述发电量与第四比例的乘积之后,还包括:当所述第一供电端对应的多个所述用电区域的所述高峰用电量之和大于所述第一供电端的所述发电量与所述第四比例的乘积时,分析当前高峰时间点处于高峰时段的位置,其中所述高峰时段按照分段比例分成前半段和后半段;当所述当前高峰时间点处于所述高峰时段的所述前半段时,将所述第一供电端对应的一个所述流动用电区域变更为所述第二供电端供电;当所述当前高峰时间点处于所述高峰时段的所述后半段时,所述第一供应端对应的多
个所述用电区域的数量不变。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综合能源分布式管理调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当所述当前高峰时间点处于所述高峰时段的所述前半段时,将所述第一供电端对应的一个所述流动用电区域变更为所述第二供电端供电包括:当所述当前高峰时间点处于所述高峰时段的所述前半段时,判断所述第二供电端对应的多个所述用电区域的所述高峰用电量之和是否大于所述第二供电端的所述发电量与所述第五比例的乘积;当所述第二供电端对应的多个所述用电区域的所述高峰用电量之和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供电端的所述发电量与所述第五比例的乘积时,将所述第一供电端对应的一个所述流动用电区域变更为所述第二供电端供电;当所述第二供电端对应的多个所述用电区域的所述高峰用电量之和大于所述第二供电端的所述发电量与所述第五比例的乘积时,将所述第一供电端对应的一个所述流动用电区域变更为电网供电。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综合能源分布式管理调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当所述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毛倩倩李莉张甦涛杨跃平林雯瑜周斌潘喆琼倪云珂张也洪洲吕天光王康元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宁波供电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