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梁柱模板加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051961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9 19: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梁柱模板加固装置,包括:L形支板、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所述L形支板具有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所述第一端部与所述第一连接板固连;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板可拆卸连接且连接点可调,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板连接时,所述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接板和所述L形支板形成一U形卡槽;两个所述梁柱模板加固装置可拼合形成卡环,拼合时,所述第二端部与所述第二连接板可拆卸连接且连接点可调。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对梁柱模板的稳固效果好,且安拆便捷。且安拆便捷。且安拆便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梁柱模板加固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模板加固工具
,尤其是涉及一种梁柱模板加固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梁柱是建筑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筑结构中常用的受力柱。目前,梁柱的施工方法是:搭设梁柱的模板,利用木方和钢管、扣件以及对拉螺栓等的配合来固定模板,然后进行梁柱钢筋结构的绑扎置入以及梁柱混凝土的浇捣等工序。但采用木方和钢管、扣件以及对拉螺栓配合施工的工作量非常大,并且木方、钢管等加固材料的弹性模量及刚度参差不一,导致在混凝土浇捣过程中,梁柱的侧模板在受到不均匀的冲击荷载时,容易产生变形,造成拆模后梁柱的截面尺寸偏差较大,影响后期装饰装修工程,严重时还会产生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梁柱模板加固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传统梁柱模板加固装置施工工作量大,及对梁柱的模板的稳固效果差的问题。
[0004]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梁柱模板加固装置,包括:L形支板、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所述L形支板具有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所述第一端部与所述第一连接板固连;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板可拆卸连接且连接点可调,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板连接时,所述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接板和所述L形支板形成一U形卡槽;两个所述梁柱模板加固装置可拼合形成卡环,拼合时,所述第二端部与所述第二连接板可拆卸连接且连接点可调。
[0005]具体的,所述第一连接板上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二连接板上设有第二通孔,第一螺栓穿过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将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板连接。
[0006]具体的,所述第一连接板为中空板状结构,其沿宽度方向的两面开口,所述第一通孔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板的顶面和/或底面上,使所述第一连接板的顶面和/或底面与所述第一连接板的内腔连通。
[0007]具体的,所述第一通孔为若干个沿所述第一连接板的长度方向分布并且相交的圆孔。
[0008]具体的,所述第二连接板为中空板状结构,其沿长度方向的两面开口,所述第二通孔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板的顶面和/或底面,使所述第二连接板的顶面和/或底面与所述第二连接板的内腔连通。
[0009]具体的,所述第二通孔包括多孔部和单孔部,所述多孔部包括若干个沿所述第二连接板的宽度方向分布的圆孔,所述单孔部设置在所述多孔部远离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一侧。
[0010]具体的,所述单孔部为若干个沿所述第二连接板的长度方向分布并且相交的圆
孔。
[0011]具体的,所述第二端部设有第三通孔,第二螺栓穿过所述第二通孔和所述第三通孔将不同所述梁柱模板加固装置上的所述第二端部与所述第二连接板连接。
[0012]具体的,所述第三通孔为贯穿所述第二端部的、若干个沿所述第二端部的长度方向分布并且相交的圆孔。
[0013]本技术具有的有益效果是:所述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接板和所述L形支板通过螺栓连接,安拆方便,且三者使用同种材料制作,弹性模量及刚度一致,可有效避免所述加固装置在混凝土浇捣过程中产生变形,提高对梁柱模板的稳固效果。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图;
[0015]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一连接板的结构图;
[0016]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二连接板的结构图;
[0017]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加固柱模板时的安装状态图。
[0018]图中:
[0019]10、L形支板;11、第一端部;12、第二端部;13、第三通孔;
[0020]20、第一连接板;21、第一通孔;
[0021]30、第二连接板;31、第二通孔;31a、多孔部;31b、单孔部;
[0022]40、第一螺栓;
[0023]50、第二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通过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所述实施例。
[0025]本技术专利申请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
[0026]参考附图1,一种梁柱模板加固装置,包括:L形支板10、第一连接板20、第二连接板30、第一螺栓40和第二螺栓50。
[0027]L形支板10具有第一端部11和第二端部12,第一端部11与第一连接板20固连。
[0028]参考附图2,第一连接板20为中空板状结构,其沿宽度方向的两面开口,第一连接板20的顶面和/或底面设有第一通孔21,第一通孔21使其顶面和/或底面与内腔连通,第一通孔21为若干个沿第一连接板20的长度方向分布并且相交的圆孔。
[0029]参考附图3,第二连接板30为中空板状结构,其沿长度方向的两面开口,第二连接板30的顶面和/或底面设有第二通孔31,第二通孔31使其顶面和/或底面与内腔连通。第二通孔31包括多孔部31a和单孔部31b,多孔部31a包括若干个沿第二连接板30的宽度方向分布的圆孔;单孔部31b设置在多孔部31a远离第一连接板20的一侧,为若干个沿第二连接板30的长度方向分布并且相交的圆孔。
[0030]L形支板10的第二端部12上具有第三通孔13,第三通孔13为贯穿第二端部12的、若干个沿所述第二端部12的长度方向分布并且相交的圆孔。
[0031]在加固梁的侧模板时,从第一连接板20开口的侧面将第二连接板30伸入第一连接板20的内腔,使多孔部31a上各圆孔的圆心与第一通孔21上各圆孔的圆心在同一条直线上,使第一连接板20、第二连接板30和L形支板10形成一U形卡槽。将所述加固装置从梁的模板的底部向上安装,使所述U形卡槽的底部与梁的底模板贴合,沿第一连接板20的长度方向移动第二连接板30,可调节第二连接板30与第二端部12之间的距离,即所述U形卡槽的两个侧面之间的距离,调整至第二连接板30和第二端部12的侧面紧贴梁的侧模板时,将第一螺栓40穿过第一通孔21和多孔部31a并锁紧,以将第一连接板20和第二连接板30的连接位置固定,实现对梁的侧模板的加固。在具体施工时,应将所述加固装置与梁底立杆间隔布置,以同时对梁的底模板和侧模板进行加固。
[0032]参考附图4,在加固柱的侧模板时,需要将不同所述加固装置上的第二端部12和第二连接板30连接,使两个所述加固装置拼合成卡环。拼合时,将第二端部12从第二连接板30远离多孔部31a的开口的侧面伸入第二连接板30的内腔中,使单孔部31b上个圆孔的圆心与第三通孔13上个圆孔的圆心在同一条直线上。根据柱的侧模板的尺寸,沿第二连接板30的长度方向移动第二端部12,和/或沿第一连接板20的长度方向移动第二连接板30,调整至所述卡环的四条边紧贴柱的侧模板时,将第二螺栓50穿过单孔部31b和第三通孔13并锁紧,将第一螺栓40穿过第一通孔21和多孔部31a并锁紧,以将第二端部12和第二连接板30的连接位置固定,将第一连接板20和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梁柱模板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L形支板、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所述L形支板具有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所述第一端部与所述第一连接板固连;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板可拆卸连接且连接点可调,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板连接时,所述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接板和所述L形支板形成一U形卡槽;两个所述梁柱模板加固装置可拼合形成卡环,拼合时,所述第二端部与所述第二连接板可拆卸连接且连接点可调。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梁柱模板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板上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二连接板上设有第二通孔,第一螺栓穿过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将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板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梁柱模板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板为中空板状结构,其沿宽度方向的两面开口,所述第一通孔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板的顶面和/或底面上,使所述第一连接板的顶面和/或底面与所述第一连接板的内腔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梁柱模板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孔为若干个沿所述第一连接板的长度方向分布并且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付嘉庆王鑫宇王贤军
申请(专利权)人:中冶天工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