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公开的放电装置具有放电电极、对置电极、电压外加电路以及液体供给部。放电电极为柱状的电极。对置电极与放电电极相对。电压外加电路将外加电压外加于放电电极与对置电极之间。液体供给部向放电电极供给液体。液体因放电而沿着放电电极的中心轴线伸缩。对置电极具有周边电极部和突出电极部。在沿着放电电极的所述中心轴线的方向上,液体伸长的状态下的液体的顶端位于与周边电极部的外周缘相同的位置或者比外周缘靠放电电极侧的位置。位置或者比外周缘靠放电电极侧的位置。位置或者比外周缘靠放电电极侧的位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放电装置
[0001]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20年7月16日、申请号为202080065151.9(国际申请号为PCT/JP2020/027609)、专利技术名称为“放电装置和电极装置”的申请的分案申请。
[0002]本公开一般而言涉及放电装置和电极装置,更详细而言,涉及具有放电电极和对置电极的放电装置、以及在该放电装置中使用的电极装置。
技术介绍
[0003]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一种放电装置,该放电装置包括放电电极和对置电极,对放电电极与对置电极之间外加电压而产生自电晕放电进一步发展而成的放电。在该放电装置产生的放电是断断续续地产生被绝缘击穿为自放电电极向周围延伸的放电路径的放电。针对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放电装置而言,通过产生高能量的放电,与电晕放电相比能够增大有效成分的生成量。
[0004]此外,在专利文献1记载了对置电极具备与放电电极相对的针状电极部。由此,放电装置在放电电极与针状电极部之间稳定地产生断断续续地发生放电路径的放电。
[0005]现有技术文献
[0006]专利文献
[0007]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8
‑
22574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实现有效成分的生成效率的进一步提高的放电装置和电极装置。
[0009]本公开的一技术方案的放电装置具有放电电极、对置电极、电压外加电路以及液体供给部。所述放电电极为柱状的电极。所述对置电极与所述放电电极相对。所述电压外加电路通过将外加电压外加于所述放电电极与所述对置电极之间而产生放电。所述液体供给部向所述放电电极供给液体。所述液体因放电而沿着所述放电电极的中心轴线伸缩。所述对置电极具有周边电极部和突出电极部。所述周边电极部向与所述放电电极相反的一侧凸出,在顶端面形成有开口部。所述突出电极部从所述周边电极部向所述开口部内突出。在沿着所述放电电极的所述中心轴线的方向上,所述液体伸长的状态下的所述液体的顶端位于与所述周边电极部的外周缘相同的位置或者比所述外周缘靠所述放电电极侧的位置。
[0010]本公开的一技术方案的电极装置为在所述放电装置中使用的电极装置,其具有所述放电电极和所述对置电极,并且被从所述电压外加电路外加所述外加电压。
[0011]本公开的一技术方案的放电装置具有放电电极、对置电极以及电压外加电路。所述放电电极为柱状的电极。所述对置电极与所述放电电极相对。所述电压外加电路通过将外加电压外加于所述放电电极与所述对置电极之间而产生放电。所述对置电极具有周边电极部和突出电极部。所述周边电极部向与所述放电电极相反的一侧凸出,在顶端面形成有
开口部。所述突出电极部从所述周边电极部向所述开口部内突出。在沿着所述放电电极的中心轴线的方向上,所述放电电极的顶端位于比所述周边电极部的外周缘靠所述放电电极侧的位置。
[0012]根据本公开,具有能够实现有效成分的生成效率的进一步提高这样的优点。
附图说明
[0013]图1A是示意地表示实施方式1的放电装置的电极装置的主要部分的局部剖切后的立体图。
[0014]图1B是示意地表示实施方式1的电极装置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
[0015]图2是实施方式1的放电装置的框图。
[0016]图3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放电装置的主要部分的概略立体图。
[0017]图4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放电装置的主要部分的概略俯视图。
[0018]图5表示实施方式1的放电装置的主要部分,且是图4的A1
‑
A1线剖视图。
[0019]图6A是实施方式1的放电装置的对置电极的俯视图。
[0020]图6B是实施方式1的对置电极的仰视图。
[0021]图7A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电极装置的对置电极的主要部分的俯视图。
[0022]图7B是图7A的A1
‑
A1线剖视图。
[0023]图7C是图7A的B1
‑
B1线剖视图。
[0024]图8A示意地表示实施方式1的电极装置的主要部分,且是液体伸长的状态的剖视图。
[0025]图8B示意地表示实施方式1的电极装置的主要部分,且是液体收缩的状态的剖视图。
[0026]图9A是表示电晕放电的放电形态的示意图。
[0027]图9B是表示全路击穿放电的放电形态的示意图。
[0028]图9C是表示局部击穿放电的放电形态的示意图。
[0029]图10A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电极装置的对置电极的示意性的俯视图。
[0030]图10B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电极装置的对置电极的示意性的俯视图。
[0031]图10C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电极装置的对置电极的示意性的俯视图。
[0032]图10D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电极装置的对置电极的示意性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3](实施方式1)
[0034](1)概要
[0035]以下,参照图1A、图1B以及图2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放电装置10和电极装置3的概要。
[0036]如图1A和图1B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电极装置3具有放电电极1和对置电极2。该电极装置3构成为,将外加电压V1(参照图2)外加于放电电极1与对置电极2之间,由此产生放电。
[0037]另外,如图2所示,电极装置3与电压外加电路4和液体供给部5一同构成放电装置10。换言之,本实施方式的放电装置10具有电极装置3、电压外加电路4以及液体供给部5。电压外加电路4通过将外加电压V1外加于放电电极1与对置电极2之间,由此产生放电。液体供
给部5向放电电极1供给液体50(参照图8A)。放电装置10通过在电极装置3产生放电,由此生成有效成分。本公开所说的“有效成分”是指,通过在电极装置3的放电所生成的成分,作为一个例子,为含有OH自由基的带电微粒液、OH自由基、O2自由基、负离子、正离子、臭氧或硝酸根离子等。这些有效成分是不仅限于除菌、脱臭、保湿、保鲜或病毒的非活化,而且在各种场合起到有用的效果的基。
[0038]在该放电装置10中,利用在放电装置10产生的放电将液体50静电雾化。即,放电装置10例如在自液体供给部5供给的液体50附着于放电电极1的表面从而在放电电极1保持有液体50的状态下,自电压外加电路4对放电电极1与对置电极2之间外加电压。由此,当在放电电极1与对置电极2之间产生放电时,被保持于放电电极1的液体50因放电而被静电雾化。这样,本实施方式的放电装置10构成了利用放电将液体50静电雾化并且生成作为有效成分的带电微粒液的静电雾化装置(有效成分生成系统)。在本公开中,被保持于放电电极1的液体50即作为静电雾化的对象的液体50也被简称为“液体50”。
[0039]特别是在本实施方式中,电压外加电路4通过使外加电压V1的大小周期性地变动而间歇性地产生放电。通过使外加电压V1周期性地变动而使液体50产生机械性的振动。本公开中所说的“外加电压”是指为了产生放电而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放电装置,其中,该放电装置具有:放电电极,其为柱状;对置电极,其与所述放电电极相对;电压外加电路,其通过将外加电压外加于所述放电电极与所述对置电极之间而产生放电;以及液体供给部,其向所述放电电极供给液体,所述液体因放电而沿着所述放电电极的中心轴线伸缩,所述对置电极具有:周边电极部,其形成有开口部;以及突出电极部,其从所述周边电极部向所述开口部内突出,在包含所述放电电极的所述中心轴线和所述突出电极部的顶端的假想平面内,连结所述液体与所述突出电极部的顶端的假想线的、相对于所述放电电极的所述中心轴线的倾斜角度为67度以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放电装置,其中,在从所述放电电极的所述中心轴线的一侧观察时,所述突出电极部的外周缘整体为圆弧状。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放电装置,其中,从所述液体至所述突出电极部的距离为从所述液体至所述周边电极部的距离以下。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放电装置,其中,从所述液体至所述突出电极部的距离为从所述液体至所述周边电极部的距离的9/10以下。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放电装置,其中,在所述对置电极中,从所述放电电极的所述中心轴线的一侧观察时的所述突出电极部的顶端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上阳平,大森崇史,青野哲典,若叶贞彦,中田隆行,
申请(专利权)人: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