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配送机器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050900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9 19:2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智能配送机器人,包括车体,所述车体内安装有主控单片机、供电部分和驱动部分,所述主控单片机连接有OPEN MV、K210和激光循迹板,所述主控单片机通过K210返回数字结果,通过OPEN MV返回颜色结果,通过激光遁迹板返回巡线值,主控单片机根据颜色结果判断路径和确定下一个结点位置,通过PID控制算法驱动电机完成运动,且,主控单片机根据数字结果判断是否有宝藏,驱动舵机完成相应任务,所述供电部分为单独的电源层。本发明专利技术可根据已有线路针对设定好的目标进行智能寻路,小车可以根据用户已经规划好的线路,和设定的需要到达的节点,自主寻路,正确规划路径,用最短的时间尽可能多的到达更多结点和完成相应动作。能多的到达更多结点和完成相应动作。能多的到达更多结点和完成相应动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智能配送机器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智能机器人
,尤其涉及智能配送机器人。

技术介绍

[0002]时至今日,在许多场景,都存在重复化的劳动,一些简单的配送,派送任务如:医院的送药服务,社区团购的投送,快递的上门投递,都存在效率和人力问题,同时,在疫情的大环境影响下,应该尽可能的减少接触,各种无人配送的需求也应运而生。
[0003]因此,如何增强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如何增加视觉识别的准确性,如何使小车整体结构适应高速运行环境,不易损坏,如何改变结构使电机不容易发烫,如何减少转弯时间并且转弯角度正确,如何正确规划路径使时间最少并且到达更多结点,是本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基于
技术介绍
存在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了智能配送机器人。
[0005]本专利技术提出的智能配送机器人,包括车体,所述车体内安装有主控单片机、供电部分和驱动部分,所述主控单片机连接有OPEN MV、K210和激光循迹板,所述主控单片机通过K210返回数字结果,通过OPEN MV返回颜色结果,通过激光遁迹板返回巡线值,主控单片机根据颜色结果判断路径和确定下一个结点位置,通过PID控制算法驱动电机完成运动,且,主控单片机根据数字结果判断是否有宝藏,驱动舵机完成相应任务,所述供电部分为单独的电源层,通过排针排母连接至主控层和电机层,供电部分采用12V供电,所述驱动部分为外置电机驱动模块,所述主控单片机采用STM32F750单片机。
[0006]优选的,所述供电部分上集成有MOS开关,MOS开关外接至单独的开关控制板。
[0007]优选的,所述供电部分分为三部分:两路较大功率的DCDC开关电源XL4005,用来驱动较大功率的外设的电源如多个大功率舵机,和围绕MP1584EN设计的具有较高稳定性的小功率DCDC开关电源,用来给单片机和小功率的外设等数字系统的电源。
[0008]优选的,所述主控单片机STM32F750设备基于高性能32位RISC核心,工作频率高达216MHz,同时STM32F750带有相较于F103更为丰富的资源,可以实现最大限度同时接入多个串口通讯设备和输出多组PWM波,有利于我们将主控集成在一块板子。
[0009]优选的,所述PID控制算法使用单片机输出占空比不同的PWM信号控制输出电压,PID控制器,是由比例单元P,积分单元I和微分单元D组成的闭环控制系统。
[0010]优选的,所述主控单片机进行路径规划:
[0011]S1对地图的每一个结点进行信息的采集和记录,收录在一个结构体中,包括每一个结点的标志位、点对点的路长、速度、对应要选择使用的功能函数信息,以便机器人在行进中更好地识别到自己所在的位置;
[0012]S2用定义好的结点串起来,定义机器人行走的总路线,并进行结点初始化;同时使用deal_arrive()、cross()和map_function(u8fun)三个函数完成标志位识别、路口识别、
路口减速、功能函数选取的功能,能较好地完成路口识别的任务;
[0013]S3打门路线:先打第4个门,然后如果红灯就打第3个门,黄绿灯通行,第3、4个门是黄绿灯就直接通行,待返回时再打第1个门,若第3个灯为红,直接转去打平台3,打完平台3再打第2个门。
[0014]优选的,对于红绿灯的路劲规划:绿灯的俩端的结点的距离是他们之间的真实距离,而黄灯是通过方向的距离为真实距离而返回方向的距离为无穷大,使得返回时候路径规划后的路线不会从黄灯回来,类似地,红灯来往结点距离为无穷大。
[0015]优选的,所述红绿灯识别:为适应不同光线环境的识别准确率,使用光敏传感器通过ADC采集出具体光线强度,通过PID运算输出PWM控制灯的亮度,从而使我们识别时环境光照亮度基本一致,同时,选择在达到红绿灯位置时再给openmv发送指令进行识别,再把识别结果通过串口发送给主控板,识别完成再发送指令让openmv停止发送串口指令,减少主控板cpu负担。
[0016]优选的,所述红绿灯识别采用yolov3目标检测算法:在数据集上采用数据增强的操作,在输入端增加了自适应锚框计算,Mosaic数据增强:缩放,色彩空间调整和马赛克增强,有效地提高了数据集的数量,其中马赛克增强是通过将四张图像进行随机缩放、随机裁剪、随机分布方式进行拼接成一张图片,让网络对其进行目标检测训练,可以增加数据集的数量,大大增强了模型的泛化能力,在原有的yoyov3的模型上,使用了大量的层与层之间输入和输出量化的方式,减少浮点数的运算,将其从float转化为int类型的运算,大大减少的算力的支持,提高了运行速度,并且在应用推理上采用MNN神经网络框架对其进行加速,使用C++推理,将运行速度提高了三倍,最后将训练后的模型文件部署到k210上,识别准确率高达百分之九十九。
[0017]优选的,所述车体的两侧安装有红外传感器,车体底盘选用4mm的玻纤板。
[0018]本专利技术中,所述智能配送机器人,通过主控单片机预置好的程序,通过OPEN MV,K210,激光循迹板等多个传感器构成的系统,返回给单片机所处环境和采集到的目标地点,单片机根据已有的地图结点,通过算法自动规划最佳路径,在最短的时间内尽可能多的前往更多的结点完成相应的操作,主控通过对传感器采集到的信息进行分析来判断结点,通过输出不同占空比的PWM信号来控制四个电机转动实现转向,调速,刹车等操作。Open mv和K210等模块主要用于视觉处理,用来采集目标地点的信息并返回至主控单片机。
[0019]本专利技术可根据已有线路针对设定好的目标进行智能寻路,小车可以根据用户已经规划好的线路,和设定的需要到达的节点,自主寻路,正确规划路径,用最短的时间尽可能多的到达更多结点和完成相应动作。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智能配送机器人的实时方案示意图;
[0021]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智能配送机器人的电源设计原理示意图;
[0022]图3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智能配送机器人的PID控制算法示意图;
[0023]图4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智能配送机器人的主控电路示意图;
[0024]图5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智能配送机器人的程序流程示意图;
[0025]图6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智能配送机器人的红绿灯颜色识别流程图;
[0026]图7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智能配送机器人的数字识别代码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8]参照图1

7,智能配送机器人,包括车体,所述车体内安装有主控单片机、供电部分和驱动部分,所述主控单片机连接有OPEN MV、K210和激光循迹板,所述主控单片机通过K210返回数字结果,通过OPEN MV返回颜色结果,通过激光遁迹板返回巡线值,主控单片机根据颜色结果判断路径和确定下一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智能配送机器人,包括车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内安装有主控单片机、供电部分和驱动部分,所述主控单片机连接有OPENMV、K210和激光循迹板,所述主控单片机通过K210返回数字结果,通过OPEN MV返回颜色结果,通过激光遁迹板返回巡线值,主控单片机根据颜色结果判断路径和确定下一个结点位置,通过PID控制算法驱动电机完成运动,且,主控单片机根据数字结果判断是否有宝藏,驱动舵机完成相应任务,所述供电部分为单独的电源层,通过排针排母连接至主控层和电机层,供电部分采用12V供电,所述驱动部分为外置电机驱动模块,所述主控单片机采用STM32F750单片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配送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部分上集成有MOS开关,MOS开关外接至单独的开关控制板。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配送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部分分为三部分:两路较大功率的DCDC开关电源XL4005,用来驱动较大功率的外设的电源如多个大功率舵机,和围绕MP1584EN设计的具有较高稳定性的小功率DCDC开关电源,用来给单片机和小功率的外设等数字系统的电源。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配送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控单片机STM32F750设备基于高性能

M7 32位RISC核心,工作频率高达216MHz,同时STM32F750带有相较于F103更为丰富的资源,可以实现最大限度同时接入多个串口通讯设备和输出多组PWM波,有利于我们将主控集成在一块板子。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配送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PID控制算法使用单片机输出占空比不同的PWM信号控制输出电压,PID控制器,是由比例单元P,积分单元I和微分单元D组成的闭环控制系统。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配送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控单片机进行路径规划:S1对地图的每一个结点进行信息的采集和记录,收录在一个结构体中,包括每一个结点的标志位、点对点的路长、速度、对应要选择使用的功能函数信息,以便机器人在行进中更好地识别到自己所在的位置;S2用定义好的结点串起来,定义机器人行走的总路线,并进行结点初始化;同时使用deal_arrive(...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安何田养陈铭睿郭佳彬曾沛栋朱俊铭肖涌泉杨俊辉钟林杰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