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立柱加工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立柱生产用毛边去除装置,其包括上车厢,上车厢内设置有两根水平放置的转动轴,上车厢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下车厢,下车厢内设置有清水箱、电机、污水箱,下车厢的顶部内壁上固定连接有筒体,筒体内设置有进水管和出水管,清水箱内设置有喷水管和进水管,污水箱内固定连通有污水管和进水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计的立柱毛边去除装置,通过转动轴带动立柱毛坯转动,毛刺刷旋转打磨毛刺,喷水管上的喷枪喷水使毛刺刷降温并清洁立柱毛坯,污水通过污水管排放到污水箱内,污水经滤网过滤通过进水管进入筒体,且电机运转驱动桨叶推动水流进入出水管流入清水箱内形成水循环,避免了水资源的浪费,达到了良好的打磨效果。达到了良好的打磨效果。达到了良好的打磨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立柱生产用毛边去除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立柱加工
,具体为一种立柱生产用毛边去除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在毛刺去除工艺中,比较常用的方法就是通过手提砂轮进行磨削,或者采用钳工工具手工铲除,这些方法既存在效率低下、劳动强度大,而且非常容易造成立柱毛坯的损伤和后续尺寸的不统一,难以进行大批量生产,其次,毛刺去除的过程中飞溅的毛刺不仅对加工车间的环境有影响,还可能进入工人的口鼻内,很容易使工人受伤,操作安全性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立柱生产用毛边去除装置。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立柱生产用毛边去除装置,包括上车厢,所述上车厢的左侧内壁、右侧内壁、前侧内壁和后侧内壁上固定连接有挡水板,所述上车厢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下车厢,所述下车厢的底部内壁上从左至右依次固定连接有清水箱、电机、污水箱,且下车厢的左侧内壁、前侧内壁和后侧内壁均与清水箱固定连接,下车厢的右侧内壁、前侧内壁和后侧内壁均与污水箱固定连接,所述污水箱的顶部内壁上固定连接有滤网,且滤网与下车厢的前侧内壁、后侧内壁和底部内壁固定连接,所述下车厢的顶部内壁固定连接有筒体,所述筒体的底部和顶部均固定连接有密封胶圈,且电机的输出轴位于筒体内并与两个密封胶圈密封套接,所述电机的输出轴固定套接有多组桨叶,且桨叶位于筒体内,所述筒体的左侧顶部内壁上固定连通有出水管的一端,且出水管的另一端与清水箱相连通,所述清水箱的顶部固定连通有喷水管,且喷水管贯穿下车厢延伸至挡水板的上方,所述挡水板上固定连接有三根支撑柱,且喷水管的外侧与三根支撑柱固定连接,所述喷水管上固定连通有五个喷枪,且喷水管的上段与挡水板平行,所述筒体的右侧底部内壁上固定连通有进水管的一端,且进水管的另一端与污水箱相连通,所述污水箱的顶部固定连通有污水管,滤网位于污水管与进水管之间,且污水管贯穿下车厢的顶部与挡水板固定连通,所述下车厢的顶部从左至右依次固定连接有五个毛刷轴承座,且五个毛刷轴承座等间距间隔设置,所述毛刷轴承座内转动连接有轴承柱,且电机的输出轴上端贯穿下车厢的顶部并与位于中间的轴承柱固定连接,所述轴承柱的上端固定连接有传动齿轮与内螺纹柱,且五个传动齿轮从左至右依次啮合,所述内螺纹柱通过螺纹固定连接有毛刺刷,且喷枪位于毛刺刷的前方,所述挡水板上固定连接有防水胶圈,且防水胶圈与内螺纹柱密封套接,所述挡水板上固定连接有双头轴承座,所述双头轴承座内转动连接有双头轴承柱,所述双头轴承柱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小锥齿轮,所述双头轴承柱的另一端贯穿挡水板并固定连接有传动大齿轮,且传动大齿轮与位于最左侧的传动齿轮相啮合,所述上车厢内设置有两根水平放置的转动轴,两根转动轴中位于后
侧的转动轴的左端外侧固定套接有大锥齿轮,且大锥齿轮与小锥齿轮相啮合,所述转动轴的两端均转动连接有转动轴承座,且上车厢的内壁与四个转动轴承座固定连接。
[0006]优选的,所述上车厢的顶部滑动连接有顶板,所述顶板上固定连接有推杆。
[0007]优选的,所述下车箱的底部开设有出水孔,出水孔与污水箱相连通。
[0008]优选的,所述下车箱的左侧开设有注水孔,注水孔与清水箱相连通,且注水孔与出水孔内螺纹连接有堵头。
[0009]优选的,所述下车厢的右侧固定连接有车把,所述下车厢的底部四角均安装有车轮。
[00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中提供了一种立柱生产用毛边去除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1](1)通过推杆推拉顶板滑动,可使立柱毛坯工作在一个密闭空间内,防止毛刺飞溅造成的环境污染和对人体的危害;
[0012](2)通过转动轴转动与毛刺刷旋转,可将立柱毛坯均匀打磨,不易造成立柱毛坯的损伤和后续尺寸的不统一,便于大规模生产;
[0013](3)通过清水箱、污水箱和筒体与之相连的管道,形成了一个水循环系统,避免了水资源的浪费;
[0014]本技术设计的立柱毛边去除装置,通过转动轴带动立柱毛坯转动,毛刺刷旋转打磨毛刺,且喷水管喷水使毛刺刷降温并清洁立柱毛坯,污水通过污水管排放到污水箱内,污水经滤网过滤通过进水管进入筒体,且电机运转驱动多组桨叶推动水流进入出水管流入清水箱内形成水循环,不仅避免了水资源的浪费,还达到了良好的打磨效果。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立柱生产用毛边去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立柱生产用毛边去除装置的正视图;
[0017]图3为图2的A
‑
A截面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4为图3的B
‑
B截面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5为图3的C
‑
C截面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6为图4中D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0021]图7为图4中E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0022]图中:1、上车厢;2、下车厢;3、电机;4、桨叶;5、筒体;6、进水管;7、出水管;8、污水箱;9、清水箱;10、污水管;11、喷水管;12、滤网;13、堵头;14、双头轴承座;15、轴承柱;16、传动大齿轮;17、小锥齿轮;18、大锥齿轮;19、转动轴承座;20、毛刷轴承座;21、传动齿轮;22、内螺纹柱;23、防水胶圈;24、毛刺刷;25、转动轴;26、推杆;27、把手;28、轮子;29、支撑柱;30、挡水板;31、喷枪;32、顶板;33、双头轴承柱;34、密封胶圈。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4]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5]参照图1
‑
7,一种立柱生产用毛边去除装置,包括上车厢1,上车厢1的左侧内壁、右侧内壁、前侧内壁和后侧内壁上固定连接有挡水板30,上车厢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下车厢2,下车厢2的底部内壁上从左至右依次固定连接有清水箱9、电机3、污水箱8,且下车厢2的左侧内壁、前侧内壁和后侧内壁均与清水箱9固定连接,下车厢2的右侧内壁、前侧内壁和后侧内壁均与污水箱8固定连接,污水箱8的顶部内壁上固定连接有滤网12,且滤网12与下车厢2的前侧内壁、后侧内壁和底部内壁固定连接,下车厢2的顶部内壁固定连接有筒体5,筒体5的底部和顶部均固定连接有密封胶圈34,且电机3的输出轴位于筒体5内并与两个密封胶圈34密封套接,电机3的输出轴固定套接有多组桨叶4,且桨叶4位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立柱生产用毛边去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车厢(1),所述上车厢(1)的左侧内壁、右侧内壁、前侧内壁和后侧内壁上固定连接有挡水板(30),所述上车厢(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下车厢(2),所述下车厢(2)的底部内壁上从左至右依次固定连接有清水箱(9)、电机(3)、污水箱(8),且下车厢(2)的左侧内壁、前侧内壁和后侧内壁均与清水箱(9)固定连接,下车厢(2)的右侧内壁、前侧内壁和后侧内壁均与污水箱(8)固定连接,所述污水箱(8)的顶部内壁上固定连接有滤网(12),且滤网(12)与下车厢(2)的前侧内壁、后侧内壁和底部内壁固定连接,所述下车厢(2)的顶部内壁固定连接有筒体(5),所述筒体(5)的底部和顶部均固定连接有密封胶圈(34),且电机(3)的输出轴位于筒体(5)内并与两个密封胶圈(34)密封套接,所述电机(3)的输出轴固定套接有多组桨叶(4),且桨叶(4)位于筒体(5)内,所述筒体(5)的左侧顶部内壁上固定连通有出水管(7)的一端,且出水管(7)的另一端与清水箱(9)相连通,所述清水箱(9)的顶部固定连通有喷水管(11),且喷水管(11)贯穿下车厢(2)延伸至挡水板(30)的上方,所述挡水板(30)上固定连接有三根支撑柱(29),且喷水管(11)的外侧与三根支撑柱(29)固定连接,所述喷水管(11)上固定连通有五个喷枪(31),且喷水管(11)的上段与挡水板(30)平行,所述筒体(5)的右侧底部内壁上固定连通有进水管(6)的一端,且进水管(6)的另一端与污水箱(8)相连通,所述污水箱(8)的顶部固定连通有污水管(10),滤网(12)位于污水管(10)与进水管(6)之间,且污水管(10)贯穿下车厢(2)的顶部与挡水板(30)固定连通,所述下车厢(2)的顶部从左至右依次固定连接有五个毛刷轴承座(20),且五个毛刷轴承座(20)等间距间隔设置,所述毛刷轴承座(20)内转动连接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严林,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鹏昌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