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升降机降噪装置,包括外壳,内腔,蜂窝板,吸音棉,缓冲腔,缓冲机构,脚踏板和防滑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的内部设置有内腔,其中内腔的内部设置有蜂窝板,且蜂窝板的内部设置有缓冲腔;所述缓冲腔的内部设置有吸音棉;所述缓冲腔的内部设置有缓冲机构,其中缓冲机构的下端与外壳相连,且缓冲机构的上端与脚踏板的下侧面相连;所述脚踏板的设置在蜂窝板的上侧面,其中脚踏板的上侧面焊接有防滑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蜂窝板,吸音棉和缓冲机构的设置,在升降机由快速运动到停止时,能够降低对人和物的冲击,从而降低安全隐患和噪音,并且能够将脚踏板上侧面的压力进行均匀分散,同时对周围产生的噪音进行吸收。同时对周围产生的噪音进行吸收。同时对周围产生的噪音进行吸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升降机降噪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升降机辅助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升降机降噪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升降机亦称电梯、垂直电梯,升降机是在垂直上下通道上,载运人或货物升降的平台,其中升降机按照升降机结构的不同分:剪叉式、套缸式、铝合金式、曲臂式和链条式,而升降机在进行使用过程中,会产生较大的噪音,因此需要降噪装置对升降机产生的噪音进行吸收。
[0003]但是现有的升降机降噪装置,在升降机由快速运动到停止时,脚踏板上侧面的人和物会对脚踏板产生冲击,从而导致安全隐患和噪音,并且不能够对该冲击进行均匀分散,同时不能够对周围产生的噪音进行吸收。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升降机降噪装置,解决
技术介绍
中提到的问题。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6]本技术为一种升降机降噪装置,包括外壳、内腔、蜂窝板、吸音棉、缓冲腔、缓冲机构、脚踏板和防滑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的内部设置有内腔,其中内腔的内部设置有蜂窝板,且蜂窝板的内部设置有缓冲腔;所述缓冲腔的内部设置有吸音棉;所述缓冲腔的内部设置有缓冲机构,其中缓冲机构的下端与外壳相连,且缓冲机构的上端与脚踏板的下侧面相连;所述脚踏板的设置在蜂窝板的上侧面,其中脚踏板的上侧面焊接有防滑块,且防滑块的形状为“十”字状。
[0007]进一步地,所述缓冲机构包括套筒、导向槽、弹簧和移动架,所述套筒设置有两个,其中套筒固定在外壳上侧面或脚踏板下侧面;所述套筒的内部设置有导向槽,其中导向槽的内部设置有移动架,该移动架与套筒之间设置有弹簧,在升降机由快速运动到停止时,两个套筒之间能够沿着移动架进行靠近,从而对脚踏板起到缓冲作用,降低对人和物的冲击,从而降低安全隐患和噪音。
[0008]进一步地,所述蜂窝板的内部设置有若干正六边形的缓冲腔,其中缓冲腔之间的蜂窝板内部设置有吸音孔;所述蜂窝板的外边缘与外壳的内壁相贴合,在进行使用时,蜂窝板能够将脚踏板上侧面的压力进行均匀分散,并且消除残余应力的产生,从而避免升降机出现侧翻的情况。
[0009]进一步地,所述脚踏板的外边缘与外壳的内壁相贴合,其中脚踏板上侧面与外壳的上侧面平齐设置,且脚踏板的下侧面与蜂窝板之间设置有间隙,在进行使用时,能够将物品放置在脚踏板的上侧面,并且脚踏板能够在外壳的内部进行滑动。
[0010]进一步地,所述吸音棉与蜂窝板的内壁固定在一起,其中吸音棉的设置有若干层,且吸音棉层体之间设置有间隙;所述吸音棉的上端与蜂窝板的上侧面平齐,在升降机进行使用时,吸音棉能够对周围产生的噪音进行吸收,并且能够避免声音在缓冲腔之间回荡。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2]1.本技术蜂窝板的设置,在进行使用时,蜂窝板能够将脚踏板上侧面的压力进行均匀分散,并且消除残余应力的产生,从而避免升降机出现侧翻的情况。
[0013]2.本技术缓冲机构的设置,在升降机由快速运动到停止时,两个套筒之间能够沿着移动架进行靠近,从而对脚踏板起到缓冲作用,降低对人和物的冲击,从而降低安全隐患和噪音。
[0014]3.本技术吸音棉的设置,在升降机进行使用时,吸音棉能够对周围产生的噪音进行吸收,并且能够避免声音在缓冲腔之间回荡。
附图说明
[00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6]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是本技术的缓冲机构结构示意图。
[0018]图中:
[0019]1‑
外壳,2
‑
内腔,3
‑
蜂窝板,4
‑
吸音棉,5
‑
缓冲腔,6
‑
缓冲机构,61
‑
套筒,62
‑
导向槽,63
‑
弹簧,64
‑
移动架,7
‑
脚踏板,8
‑
防滑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1]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中”、“外”、“内”、“四周”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组件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2]请参阅图1所示,本技术为一种升降机降噪装置显得非常必要,包括外壳1、内腔2、蜂窝板3、吸音棉4、缓冲腔5、缓冲机构6、脚踏板7和防滑块8,其特征在于:外壳1的内部设置有内腔2,其中内腔2的内部设置有蜂窝板3,且蜂窝板3的内部设置有缓冲腔5;缓冲腔5的内部设置有吸音棉4;缓冲腔5的内部设置有缓冲机构6,其中缓冲机构6的下端与外壳1相连,且缓冲机构6的上端与脚踏板7的下侧面相连;脚踏板7的设置在蜂窝板3的上侧面,其中脚踏板7的上侧面焊接有防滑块8,且防滑块8的形状为“十”字状。
[0023]如图2所示,缓冲机构6包括套筒61、导向槽62、弹簧63和移动架64,套筒61设置有两个,其中套筒61固定在外壳1上侧面或脚踏板7下侧面;套筒61的内部设置有导向槽62,其中导向槽62的内部设置有移动架64,该移动架64与套筒61之间设置有弹簧63。
[0024]其中,蜂窝板3的内部设置有若干正六边形的缓冲腔5,其中缓冲腔5之间的蜂窝板
3内部设置有吸音孔;蜂窝板3的外边缘与外壳1的内壁相贴合。
[0025]其中,脚踏板7的外边缘与外壳1的内壁相贴合,其中脚踏板7上侧面与外壳1的上侧面平齐设置,且脚踏板7的下侧面与蜂窝板3之间设置有间隙。
[0026]其中,吸音棉4与蜂窝板3的内壁固定在一起,其中吸音棉4的设置有若干层,且吸音棉4层体之间设置有间隙;吸音棉4的上端与蜂窝板3的上侧面平齐。
[0027]请参阅图1
‑
2所示,本技术为一种升降机降噪装置,其工作原理为:在进行使用时,能够将本装置安装在升降机内部升降板的上侧面,然后跟随升降板进行升降,在升降机由快速运动到停止时,两个套筒61之间能够沿着移动架64进行靠近,从而对脚踏板7起到缓冲作用,降低对人和物的冲击,并且蜂窝板3能够将脚踏板7上侧面的压力进行均匀分散,并且消除残余应力的产生,同时吸音棉4能够对升降机周围产生的噪音进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升降机降噪装置,包括外壳(1)、内腔(2)、蜂窝板(3)、吸音棉(4)、缓冲腔(5)、缓冲机构(6)、脚踏板(7)和防滑块(8),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的内部设置有内腔(2),其中内腔(2)的内部设置有蜂窝板(3),且蜂窝板(3)的内部设置有缓冲腔(5);所述缓冲腔(5)的内部设置有吸音棉(4);所述缓冲腔(5)的内部设置有缓冲机构(6),其中缓冲机构(6)的下端与外壳(1)相连,且缓冲机构(6)的上端与脚踏板(7)的下侧面相连;所述脚踏板(7)的设置在蜂窝板(3)的上侧面,其中脚踏板(7)的上侧面焊接有防滑块(8),且防滑块(8)的形状为“十”字状。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升降机降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机构(6)包括套筒(61)、导向槽(62)、弹簧(63)和移动架(64),所述套筒(61)设置有两个,其中套筒(61)固定在外壳(1)上侧面或脚踏板(7)下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贵斌,朱光福,王彦,王努芳,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旭普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