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锰铁水转炉低成本高效冶炼新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042470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9 19:21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工艺中采用Ba系物料会增加额外造渣成本的问题,具体涉及一种高锰铁水转炉低成本高效冶炼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方法:S1、材料装入,即相转炉中装入铁水、废钢与辅材,S2、吹炼冶炼工艺,S3、造渣制度,S4、合金化工艺。本本工艺采用常规造渣剂石灰、轻烧、石灰石不增加额外造渣成本,主要通过转炉吹炼过程Mn反应过程、Mn对转炉成渣过程的影响、转炉渣中MnO还原动力分析系统分析,针对性优化供氧与造渣制度,提高操作水平,转炉冶炼过程明显溢渣与喷溅得到根除,并且终点余锰比例可稳定控制在50%左右,提升了铁水中Mn的利用率,降低合金成本。降低合金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锰铁水转炉低成本高效冶炼新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钢铁冶炼
,尤其涉及一种高锰铁水转炉低成本高效冶炼新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目前,高锰矿价格普遍处于低位,提高铁水Mn含量进而增加转炉吹炼终点余锰含量,为钢企降低生产成本提供了良好契机。但高锰铁水对炼钢生产中的过程控制和终点控制会产生较大的影响,高Mn铁水中的Mn在冶炼过程中会使转炉溢渣、喷溅加剧;若控制不当,Mn的利用率将无法保障,终点余锰比例分数低从而导致成本损失;现有技术中专利《一种中高锰铁水提高终点钢水残锰转炉冶炼方法》:通过提高钢水残锰的转炉冶炼,通过采用低碱度BaCO3系造渣工艺,加入BaCO3系造渣剂造渣;专利《一种转炉冶炼高磷高锰铁水的去磷保锰造渣工艺》:初期控制BaO(CaO)

SiO2

FeO渣系,开吹4.5min内就让碳酸钡矿;以上两个专利都采用Ba系物料增加额外造渣成本,且转炉过程溢渣和喷溅等现象得不到明显控制。
[0003]因此如何通过系统的工艺改变,使转炉过程溢渣和喷溅等现象得到明显控制,钢铁料消耗逐步降低,转炉终点余Mn含量得到明显提高,提升了铁水中Mn的利用率,降低合金成本,成为我们目前所需要解决的一大问题。为此,我们提出一种高锰铁水转炉低成本高效冶炼新方法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采用Ba系物料增加额外造渣成本,且转炉过程溢渣和喷溅等现象得不到明显控制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高锰铁水转炉低成本高效冶炼新方法。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锰铁水转炉低成本高效冶炼新方法,包括吹炼工艺与造渣制度以及合金化工艺,具体工艺步骤如下:S1、材料装入,即相转炉中装入铁水、废钢与辅材;
[0006]S2、吹炼冶炼工艺,即用喷枪将高压、高速的工业纯氧或空气喷吹在熔融的粗金属液面上,使杂质氧化成气体(如二氧化硫、一氧化碳)逸出,或成氧化物与加入的熔剂造渣,而获得较纯的金属;
[0007]S2~1、吹炼前期,采用“低枪高压”操作,枪位控制在1.2~1.3m,氧压控制在0.95~0.92Mpa;
[0008]S2~2、吹炼中期,采用“恒枪恒压操作”,枪位控制在1.3~1.4m左右,氧压控制0.89~0.86MPa;
[0009]S2~3、吹炼后期,吹炼终点前1.5~2min根据实际化渣实际进行适度调渣操作,如后期初始返干较为明显终点前2~2.5m适度高枪位调渣操作,最高枪位2.0~2.3m,氧压0.90~0.92Mpa,;
[0010]S2~4、压抢,压枪枪位枪位0.9m,氧压控制在0.95~0.92Mpa,时间控制在不低于30s;
[0011]S3、造渣制度,即根据原料、燃料条件和冶炼铁种来确定炉渣的成分和碱度;
[0012]S3~1、石灰配加按照炉渣碱度2.8进行加入;
[0013]S3~2、一批料加入石灰总量80~90%;
[0014]S3~3、控制石灰石冷却效率保持在2.0,不在使用任何含铁物料;
[0015]S4、合金化工艺,即为保证钢的各种物理、化学性能,向钢中加入合金添加剂将其成分调整到规定范围的操作,使金属在一定的工艺条件下成为具有预期性能的合金;
[0016]S4~1、余锰含量比例为50%;
[0017]S4~2、出现明显溢渣及喷溅,采取留合金或二次配加避免成分超标。
[0018]作为本专利技术工艺中进一步的,S1中,高Mn铁水成分C4.40~4.63wt%,Si0.35~0.56wt%,Mn1~1.35wt%,P0.091~0.012wt%,S0.02~0.030wt%,铁水温度为1373~1430℃,其余为Fe及不可避免的不纯物。
[0019]作为本专利技术工艺中进一步的,S2~2中,提枪时机为碳焰出现、炉口有小块炉渣飞出且CO浓度>20%。
[0020]作为本专利技术工艺中进一步的,S2~3中,吹炼后期,延后调渣时间但增加高枪位与增加调枪过程低枪位保证时长,保证终渣效果确保“一拉率”又有效控制炉渣氧化性有效降低Mn的二次氧化程度。
[0021]作为本专利技术工艺中进一步的,S2~3中,调渣完毕保证低枪位10~20s,低枪位1.3~1.5m,加速熔池均匀与削弱炉渣氧化性。
[0022]作为本专利技术工艺中进一步的,S3~1中,提升渣中CaO活度与比例,确保渣中MnO呈游离状态。
[0023]作为本专利技术工艺中进一步的,S3~1中,化渣情况控制在轻度“返干”程度,改变原有中期渣化好的传统操作模式,已做返干渣为目标,确保Mn的置换速率与比例。
[0024]作为本专利技术工艺中进一步的,S3~2中,轻烧全部总量为80~90%的石灰,剩余石灰根据后续化渣实际多批量小批次加入,不在明显区分造渣料分两、三批加入常规模式。
[0025]作为本专利技术工艺中进一步的,S4~1中,余锰比例稳定控制在48~55%之间,终点余锰含量均值提升大于0.15%,吨钢SiMn合金节为2.44kg/t。
[0026]作为本专利技术工艺中进一步的,转炉终点C提升>0.015%,渣中TFe含量降低≤1.65%。
[0027]与现有技术相比,如专利《一种中高锰铁水提高终点钢水残锰转炉冶炼方法》:通过提高钢水残锰的转炉冶炼,通过采用低碱度BaCO3系造渣工艺,加入BaCO3系造渣剂造渣;
[0028]专利《一种转炉冶炼高磷高锰铁水的去磷保锰造渣工艺》:初期控制BaO(CaO)

SiO2

FeO渣系,开吹4.5min内就让碳酸钡矿;
[0029]以上两个专利都采用Ba系物料增加额外造渣成本,且转炉过程溢渣和喷溅等现象得不到明显控制;
[0030]本专利技术具备以下好处:
[0031]1、采用常规造渣剂石灰、轻烧、石灰石不增加额外造渣成本;
[0032]2、通过转炉吹炼过程Mn反应过程、Mn对转炉成渣过程的影响、转炉渣中MnO还原动
力分析系统分析,针对性优化供氧与造渣制度,提高操作水平;
[0033]3、高锰铁水冶炼过程出现明显过度溢渣与喷溅几率为0,有效避免因过程控制不当对钢铁料消耗的影响;
[0034]4、余锰比例稳定控制在48~55%之间,终点余锰含量均值提升>0.15%,吨钢SiMn合金节约2.44kg/t;
[0035]5、转炉终点C提升>0.015%,渣中TFe含量降低≤1.65%;
[0036]6、打破原有操作经验,为高锰铁水平稳、低本冶炼提供一种新方法。
具体实施方式
[0037]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38]实施例一
[0039]一种高锰铁水转炉低成本高效冶炼新方法,主要包括吹炼工艺与造渣制度以及合金化工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锰铁水转炉低成本高效冶炼新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方法:S1、材料装入,即相转炉中装入铁水、废钢与辅材;S2、吹炼冶炼工艺,即用喷枪将高压、高速的工业纯氧或空气喷吹在熔融的粗金属液面上,使杂质氧化成气体(如二氧化硫、一氧化碳)逸出,或成氧化物与加入的熔剂造渣,而获得较纯的金属;S2~1、吹炼前期,采用“低枪高压”操作,枪位控制在1.2~1.3m,氧压控制在0.95~0.92Mpa;S2~2、吹炼中期,采用“恒枪恒压操作”,枪位控制在1.3~1.4m左右,氧压控制0.89~0.86MPa;S2~3、吹炼后期,吹炼终点前1.5~2min根据实际化渣实际进行适度调渣操作,如后期初始返干较为明显终点前2~2.5m适度高枪位调渣操作,最高枪位2.0~2.3m,氧压0.90~0.92Mpa,;S2~4、压抢,压枪枪位枪位0.9m,氧压控制在0.95~0.92Mpa,时间控制在不低于30s;S3、造渣制度,即根据原料、燃料条件和冶炼铁种来确定炉渣的成分和碱度;S3~1、石灰配加按照炉渣碱度2.8进行加入;S3~2、一批料加入石灰总量80~90%;S3~3、控制石灰石冷却效率保持在2.0,不在使用任何含铁物料;S4、合金化工艺,即为保证钢的各种物理、化学性能,向钢中加入合金添加剂将其成分调整到规定范围的操作,使金属在一定的工艺条件下成为具有预期性能的合金;S4~1、余锰含量比例为50%;S4~2、出现明显溢渣及喷溅,采取留合金或二次配加避免成分超标。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锰铁水转炉低成本高效冶炼新方法,其特征在于,S1中,高Mn铁水成分C4.40~4.63wt%,Si0.35~0.56wt%,Mn1~1.35wt%,P0.091~0.012wt%,S0.02~0.030wt...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娜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工业职业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