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连铸车间智能生产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042118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9 19:2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全连铸车间智能生产系统,涉及炼钢技术领域,包括温度测量系统、编码器模块和全连铸模块式信息系统,所述温度测量系统内置于中包烘烤系统中,根据中包温度自动调节煤气、压缩空气开口度,所述编码器模块内置于定尺切割系统中,对每一根铸坯进行虚拟编号,以进行可追溯性管理,且编码器模块还用于计算切割长度,以及对钢水进行分罐操作;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全连铸模块式信息系统增加连铸各流程的监控点,进行数据监测、传输,提高连铸生产的信息化、自动化程度,达到全连铸车间智能生产的目的,并对数据进行记录,为技术、管理人员提供数据基础,便于提高管理人员的管理效率。便于提高管理人员的管理效率。便于提高管理人员的管理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全连铸车间智能生产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炼钢
,尤其涉及一种全连铸车间智能生产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全连铸生产包括中包烘烤系统、钢水温度测量系统、大包回转系统、结晶器系统、冷却系统、振动台系统、液压系统、拉矫系统、切割系统、定尺系统、信息系统、铸坯收集系统、输送系统等,各个系统紧密联系构成了连铸生产系统,常规的生产系统的运行主要是通过管理人员,操作人员来实现的,生产是否高效、事故预防判定、生产监控是否合理不同的管理、操作人员表现有差异,系统程度不足;
[0003]上述技术主要存在以下缺点:
[0004]1、各个系统相互独立,需要不同的人员去管理、监控,人力消耗大;
[0005]2、定尺系统为红外线切割系统,受拉速,设备影响大,切割误差大,且切割系统无法准确的判断出换水口、结晶器液面波动出现位置,不具备指导作用;
[0006]3、铸机脱坯为人工判断,操作失误会造成开浇失败;
[0007]4、事故预判系统不够完善,无法给予生产管理者明确预判;
[0008]因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全连铸车间智能生产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9]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全连铸车间智能生产系统,该全连铸车间智能生产系统对全连铸生产系统中的模块进行优化设计,增加信息化管理,自动化管理模块,通过对全系统的控制优化达到智能生产的目的。
[0010]为实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全连铸车间智能生产系统,包括温度测量系统、编码器模块和全连铸模块式信息系统,所述温度测量系统内置于中包烘烤系统中,根据中包温度自动调节煤气、压缩空气开口度,所述编码器模块内置于定尺切割系统中,对每一根铸坯进行虚拟编号,以进行可追溯性管理,且编码器模块还用于计算切割长度,以及对钢水进行分罐操作;
[0011]所述全连铸模块式信息系统用于增加连铸各流程的监控点,接入连铸各流程的传感器,以及编码器模块和温度测量系统,进行数据采集分析,预判事件的发生,并对数据进行记录。
[0012]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温度测量系统包括调节模块、模式切换模块和提醒模块,所述调节模块用于根据中包温度自动调节煤气、压缩空气开口度,所调节的参考阈值为人工设置。
[0013]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模式切换模块用于在中包小火烘烤后,根据中包温度自动开启大火烘烤模式,通过耐材强度下降温度区间,所述提醒模块用于根据计划开浇时间提醒负责人员是否进行保温操作。
[0014]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编码器模块包括编号模块、计算模块和操作模块,所述编号
模块用于对每一根铸坯进行虚拟编号,实现对每一根铸坯的可追溯性管理,所述计算模块用于在结晶器液面出现波动时,根据波动位置、波动时间,确定切废长度,同时计算出合理的切割长度。
[0015]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操作模块用于根据虚拟编号对钢水进行分罐操作,自动分罐,以保证钢坯的可追溯性,并根据虚拟编号操作自动脱坯、换水口操作推送。
[0016]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全连铸模块式信息系统包括监控点模块和记录模块,所述监控点模块包括数据采集模块、预判分析模块和措施操控模块,所述数据采集模块接入连铸各流程的传感器,以及编码器模块和温度测量系统,采集传感器、编码器模块、温度测量系统的数据,对钢水到铸坯输送的全流程进行实时监控。
[0017]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预判分析模块内置数据标准阈值,且预判分析模块接入互联网,获取各种异常事件的异常数据,所述预判分析模块接入数据采集模块,对实时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判断出异常的生产数,并预判事件的发生。
[0018]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措施操控模块接入人工总控台,在预判分析模块预判事件后,将事件发送至人工总控台,人工总控台用于人工输入应对各种事件的措施,所述措施操控模块根据人工总控台提供的措施方案在生产中提前采取措施,消除事故发生。
[0019]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记录模块接入监控点模块,对各监控点数据进行记录,并生成数据报表,给生产、技术管理人员提供数据分析基础。
[0020]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21]1、本专利技术通过全连铸模块式信息系统增加连铸各流程的监控点,进行数据监测、传输,提高连铸生产的信息化、自动化程度,达到全连铸车间智能生产的目的,并对数据进行记录,为技术、管理人员提供数据基础,便于提高管理人员的管理效率。
[0022]2、本专利技术在定尺切割系统内置编码器模块,对每一根铸坯进行虚拟编号,可实现对每一根铸坯的可追溯性管理。在结晶器液面出现波动时,可以根据波动位置、波动时间,确定切废长度,同时计算出合理的切割长度,减少定尺不足造成的切废问题,提高铸坯收得率,通过编码器的应用还可以精准的对钢水进行分罐操作、自动脱坯、换水口操作推送,增加钢坯的可追溯性,有效的减少操作人员劳动成本。
[0023]3、本专利技术通过预判分析模块内置数据标准阈值以及各种异常事件的异常数据,对实时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判断出异常的生产数,并预判事件的发生,通过措施操控模块根据措施方案在生产中提前采取措施,降低或避免事故的发生。
附图说明
[0024]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组成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为了加深对本专利技术的理解,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详述,本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定。
[0026]实施例一
[0027]根据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全连铸车间智能生产系统,包括温度测量系统、编码器模块和全连铸模块式信息系统,所述温度测量系统内置于中包烘烤系统中,根据
中包温度自动调节煤气、压缩空气开口度,科学的烘烤中包,不在用人工经验判断中包烘烤,所述编码器模块内置于定尺切割系统中,对每一根铸坯进行虚拟编号,以进行可追溯性管理,且编码器模块还用于计算切割长度,以及对钢水进行分罐操作;
[0028]所述全连铸模块式信息系统用于增加连铸各流程的监控点,接入连铸各流程的传感器,以及编码器模块和温度测量系统,进行数据采集分析,预判事件的发生,并对数据进行记录。本专利技术通过全连铸模块式信息系统增加连铸各流程的监控点,进行数据监测、传输,提高连铸生产的信息化、自动化程度,达到全连铸车间智能生产的目的,并对数据进行记录,为技术、管理人员提供数据基础,便于提高管理人员的管理效率。
[0029]所述温度测量系统包括调节模块、模式切换模块和提醒模块,所述调节模块用于根据中包温度自动调节煤气、压缩空气开口度,所调节的参考阈值为人工设置。
[0030]所述模式切换模块用于在中包小火烘烤后,根据中包温度自动开启大火烘烤模式,通过耐材强度下降温度区间,具体为:当中包温度达到850℃时,通过系统推送到主控室,机长、台上组长,准备中包热调,5min后开始热调,热调结束后,控制升温,烘烤至1100

1200℃,所述提醒模块用于根据计划开浇时间提醒负责人员是否进行保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连铸车间智能生产系统,包括温度测量系统、编码器模块和全连铸模块式信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测量系统内置于中包烘烤系统中,根据中包温度自动调节煤气、压缩空气开口度,所述编码器模块内置于定尺切割系统中,对每一根铸坯进行虚拟编号,以进行可追溯性管理,且编码器模块还用于计算切割长度,以及对钢水进行分罐操作;所述全连铸模块式信息系统用于增加连铸各流程的监控点,接入连铸各流程的传感器,以及编码器模块和温度测量系统,进行数据采集分析,预判事件的发生,并对数据进行记录。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连铸车间智能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测量系统包括调节模块、模式切换模块和提醒模块,所述调节模块用于根据中包温度自动调节煤气、压缩空气开口度,所调节的参考阈值为人工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全连铸车间智能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式切换模块用于在中包小火烘烤后,根据中包温度自动开启大火烘烤模式,通过耐材强度下降温度区间,所述提醒模块用于根据计划开浇时间提醒负责人员是否进行保温操作。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全连铸车间智能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编码器模块包括编号模块、计算模块和操作模块,所述编号模块用于对每一根铸坯进行虚拟编号,实现对每一根铸坯的可追溯性管理,所述计算模块用于在结晶器液面出现波动时,根据波动位置、波动时间,确定切废长度,同时计算出合理的切割长度。5.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骆忠文刘学佳
申请(专利权)人:阳春新钢铁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