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各方面描述了一种用于将耳机稳定和固定在佩戴者的耳朵中的双平面保持件。该保持件是固定的能够从耳机移除。该保持件包括:第一悬臂部分,该第一悬臂部分被成形为当耳机被佩戴时柔性地配合在佩戴者的耳朵的对耳屏下方;第二悬臂部分,该第二悬臂部分被成形为当耳机被佩戴时柔性地配合在佩戴者的耳朵的对耳轮下方;以及至少一个附接特征部,该至少一个附接特征部将保持件联接到耳机主体,其中该主体被成形为当耳机被佩戴时配合在佩戴者的耳朵的下外耳中。在各方面中,第一悬臂部分和第二悬臂部分是一体地形成的。部分和第二悬臂部分是一体地形成的。部分和第二悬臂部分是一体地形成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入耳式耳机保持结构
[0001]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0002]本申请要求2020年5月26日提交的美国专利申请号16/883,529的优先权和权益,该专利申请的内容全文以引用的方式并入本文,就如同在下文完整陈述一样。
[0003]本公开的各方面描述了用于入耳式音频输出设备的耳机的保持结构的各种特征。如本文更详细地描述的,该保持结构包括“勺状部”或“翼片部”,其作为弹簧元件操作以产生稳定性并将该耳机推向耳道。
技术介绍
[0004]人们长时间佩戴音频输出设备,同时他们参与各种类型的活动。例如,人们全天在通勤、工作和锻炼时佩戴入耳式耳机。由于技术的进步和入耳式耳机与因特网和智能设备通信的能力的提升,该耳机所提供的功能持续改进。因此,入耳式耳机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正变得越来越重要。考虑到入耳式耳机的使用和普及,期望耳机舒适地留在用户的耳朵中。
技术实现思路
[0005]各方面提供一种用于入耳式耳机的保持结构。在一个方面中,用于入耳式音频输出设备的耳机的保持件包括:第一悬臂部分,该第一悬臂部分被成形为当耳机被佩戴时柔性地坐落在佩戴者的耳朵的对耳屏下方;第二悬臂部分,该第二悬臂部分被成形为当耳机被佩戴时柔性地配合在佩戴者的耳朵的对耳轮下方;以及至少一个附接特征部,该至少一个附接特征部将保持件联接到耳机主体,其中该主体被成形为当耳机被佩戴时配合在佩戴者的耳朵的下外耳中。
[0006]在各方面中,该附接特征部跨越该主体的外周边的一部分。该第一悬臂部分包括第一侧和基本上与第一侧相反的第二侧,该第一悬臂部分的第一侧联接到该附接特征部,并且该第二悬臂部分包括第一侧和基本上与第一侧相反的第二侧,该第二悬臂部分的第一侧联接到附接特征部。
[0007]在各方面中,当附接特征部联接到定位在佩戴者的耳朵中的耳机的主体时,第一悬臂部分的第二侧朝向第一悬臂部分的第一侧折叠,并且当附接特征部联接到耳机的主体并且定位在佩戴者的耳朵中时,第二悬臂部分的第二侧朝向第二悬臂部分的第一侧折叠。
[0008]在各方面中,第一悬臂部分的第一侧主要在第一平面上,并且第二悬臂部分的第一侧主要在不同于第一平面的第二平面上。在各方面中,当佩戴耳机时,与第二平面相比,第一平面朝向佩戴者的耳道定位得更深。
[0009]在各方面中,第一悬臂部分或第二悬臂部分中的一者包括边缘。在各方面中,第一悬臂部分和第二悬臂部分是一体地形成的。在各方面中,第一悬臂部分和第二悬臂部分具有不同的硬度(durometer)。在各方面中,该附接特征部被成形为跨越该主体的外周边。
[0010]各方面提供一种入耳式音频输出设备的耳机,包括:主体,该主体被成形为当耳机
被佩戴时配合在佩戴者的耳朵的下外耳中;保持件,该保持件包括第一悬臂部分,该第一悬臂部分被成形为柔性地配合在佩戴者的耳朵的对耳屏下面;第二悬臂部分,该第二悬臂部分被成形为柔性地配合在佩戴者的耳朵的对耳轮下面;以及至少一个附接特征部,该至少一个附接特征部将该保持件联接到该主体。
[0011]在各方面中,该附接特征部跨越该主体的外周边的一部分,该第一悬臂部分包括第一侧和基本上与第一侧相反的第二侧,该第一悬臂部分的第一侧联接到该附接特征部,并且该第二悬臂部分包括第一侧和基本上与第一侧相反的第二侧,该第二悬臂部分的第一侧联接到附接特征部。
[0012]在各方面中,当耳机定位在佩戴者的耳朵中时,第一悬臂部分的第二侧朝向第一悬臂部分的第一侧折叠,并且当耳机定位在佩戴者的耳朵中时,第二悬臂部分的第二侧朝向第二悬臂部分的第一侧折叠。
[0013]在各方面中,第一悬臂部分的第一侧主要在第一平面上,并且第二悬臂部分的第一侧主要在不同于第一平面的第二平面上。
[0014]在各方面中,当佩戴耳机时,与第二平面相比,第一平面朝向佩戴者的耳道定位得更深。
[0015]在各方面中,第一悬臂部分或第二悬臂部分包括边缘。在各方面中,第一悬臂部分和第二悬臂部分具有不同的硬度。在各方面中,第一悬臂部分和第二悬臂部分是一体地形成的。在各方面中,该附接特征部被成形为跨越该主体的外周边。
[0016]在各方面中,耳机还包括朝向佩戴者的耳朵的耳道延伸并具有平面远侧端部的管口,该管口包括将声波传导到佩戴者的耳道的声学通道、从管口的平面远侧端部延伸的大致球状圆顶形密封结构。在各方面中,管口的端部包括用于声学通道的大致椭圆形开口。
[0017]在各方面中,当耳机定位在佩戴者的耳朵中时,大致椭圆形开口的长轴与佩戴者的耳道的长轴大致对准。在各方面中,密封结构包括联接到管口的窄端和比典型耳道宽的较宽端。在各方面中,保持件能够从主体移除。
[0018]本文提及的所有示例和特征均可以任何技术上可能的方式组合。当结合以下附图阅读时,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根据以下详细描述变得明显。
附图说明
[0019]图1A是人耳的侧表面的视图。
[0020]图1B和1C是人耳的示例性截面。
[0021]图2是根据本公开的各方面的包括保持件、附接特征部、主体、管口和密封结构的入耳式耳机的侧视图。
[0022]图3是根据本公开的各方面的包括保持件、附接特征部、主体、管口和密封结构的入耳式耳机的前视图。
[0023]图4是根据本公开的各方面的附接到包括保持附接特征部、主体和密封结构的入耳式耳机的管口的前视图。
[0024]图5是根据本公开的各方面的定位在佩戴者的耳朵中的耳机的侧面透视图。
[0025]图6是根据本公开的各方面的定位在佩戴者的耳朵中的保持件的侧面透视图。
[0026]图7是根据本公开的各方面的定位在佩戴者的耳朵中的耳机的俯视图。
[0027]图8是根据本公开的各方面的包括位于第一悬臂部分和第二悬臂部分两者的第二自由侧上的边缘的示例保持件的前视图。
[0028]图9是根据本公开的各方面的包括位于第一悬臂部分和第二悬臂部分两者的第二自由侧上的边缘的保持件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9]诸如StayHear+耳塞之类的一些耳机牢固地位于佩戴者的耳朵内,而不需要将它们推到适当位置。具有这种设计的耳机使用佩戴者的耳朵的对耳轮来增加支撑。这些设计是舒适的,产生温和的密封以便于降噪,将接触均匀地散布在佩戴者的耳朵上以避免压力点,并且帮助提供一致的音频性能,同时使降噪最大化;然而,较新的设计试图增加放置在佩戴者的外耳周围的电子器件的数量。
[0030]本文描述的保持件提供定向和稳定性,而没有过大的径向压力。定向有助于确保耳机正确地位于佩戴者的耳朵中。实现稳定性是指当正确地插入时,耳机以最小的运动停留在佩戴者的耳朵中。所描述的保持件帮助入耳式耳机在佩戴者的外耳周围的区域中容纳更多的电子器件,并且在佩戴者进行各种活动时长时间舒适地安置在佩戴者的耳朵中。
[0031]该保持件包括第一悬臂部分和第二悬臂部分,该第一悬臂部分成形为当耳机被佩戴时柔性地配合在佩戴者的耳朵的对耳屏下面,该第二悬臂部分成形为当耳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用于入耳式音频输出设备的耳机的保持件,所述保持件包括:第一悬臂部分,所述第一悬臂部分被成形为当所述耳机被佩戴时柔性地配合在佩戴者的耳朵的对耳屏下方;第二悬臂部分,所述第二悬臂部分被成形为当所述耳机被佩戴时柔性地配合在所述佩戴者的耳朵的对耳轮下方;和至少一个附接特征部,所述至少一个附接特征部将所述保持件联接到所述耳机的主体,其中所述主体被成形为当所述耳机被佩戴时配合在所述佩戴者的耳朵的下外耳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持件,其中:所述附接特征部跨越所述主体的外周边的一部分;所述第一悬臂部分包括第一侧和基本上与所述第一侧相反的第二侧,所述第一悬臂部分的所述第一侧联接到所述附接特征部;并且所述第二悬臂部分包括第一侧和基本上与所述第一侧相反的第二侧,所述第二悬臂部分的所述第一侧联接到所述附接特征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保持件,其中:当所述附接特征部联接到定位在所述佩戴者的耳朵中的所述耳机的所述主体时,所述第一悬臂部分的所述第二侧朝向所述第一悬臂部分的所述第一侧折叠;并且当所述附接特征部联接到定位在所述佩戴者的耳朵中的所述耳机的所述主体时,所述第二悬臂部分的所述第二侧朝向所述第二悬臂部分的所述第一侧折叠。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保持件,其中所述第一悬臂部分的所述第一侧主要在第一平面上,并且所述第二悬臂部分的所述第一侧主要在不同于所述第一平面的第二平面上。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保持件,其中当所述耳机被佩戴时,与所述第二平面相比,所述第一平面朝向所述佩戴者的所述耳道定位得更深。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持件,其中所述第一悬臂部分或所述第二悬臂部分中的一者包括边缘。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持件,其中所述第一悬臂部和所述第二悬臂部是一体地形成的。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持件,其中所述附接特征部被成形为跨越所述主体的外周边。9.一种入耳式音频输出设备的耳机,所述耳机包括:主体,所述主体被成形为当所述耳机被佩戴时配合在佩戴者的耳朵的下外耳中;和保持件,所述保持件包括:第一悬臂部分,所述第一悬臂部分被成形为柔性地配合在所述佩戴者的耳朵的对耳屏下方;第二悬臂部分,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M,
申请(专利权)人:伯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