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旋转式污水分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039590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9 19: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污水处理领域,提供了一种旋转式污水分离装置,包括壳体、清水容器、污泥容器、旋转轴、进水管和电机;壳体包括挡板与导流面;壳体前端为挡板且挡板上设有用于插入进水管的挡板开口,壳体后端为出泥开口;围绕挡板边缘向后发散设置呈前小后大的喇叭状的导流面;导流面上设有多个滤孔;清水容器设置在导流面下方;污泥容器设置在出泥开口下方;电机转轴通过联轴器与旋转轴后端连接,旋转轴前端固定连接挡板;电机与旋转轴用于带动壳体沿水平轴线旋转;本装置能够对污水进行过滤,并使分离后的清水与污泥分别处于清水容器或者污泥容器中;同时还能在过滤污水的同时对滤孔进行清洗,防止因滤孔堵塞影响过滤效率。防止因滤孔堵塞影响过滤效率。防止因滤孔堵塞影响过滤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旋转式污水分离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旋转式污水分离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为使污水达到排入某一水体或再次使用的水质要求对其进行净化的过程,污水处理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农业、交通、能源、石化、环保、城市景观、医疗、餐饮等各个领域。
[0003]现有的污水过滤装置通常通过滤孔或者滤缝对污水进行过滤,但过滤分离出来的一部分污染物由于具有粘性,长时间使用后往往容易堵塞滤孔或者滤缝,影响污水过滤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提供一种旋转式污水分离装置,旨在提供一种在过滤污水时还能清洗滤孔的旋转式污水分离装置。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0006]一种旋转式污水分离装置,包括壳体、清水容器、污泥容器、旋转轴、进水管和电机;清水容器与污泥容器可以为桶状容器,也可以为池体;
[0007]所述壳体包括挡板与导流面;
[0008]所述壳体前端为挡板且挡板上设有用于插入进水管的挡板开口,所述壳体后端为出泥开口;污水从壳体前端的挡板开口进入壳体中,分离出来的污泥从壳体后端的出泥开口流出壳体;
[0009]围绕所述挡板边缘向后发散设置呈前小后大的喇叭状的导流面,所述导流面用于使污水沿导流面内侧面向后方流动;
[0010]所述导流面上设有多个滤孔;所述清水容器设置在导流面下方;所述污泥容器设置在出泥开口下方,用于收集从出泥开口流出的污泥;
[0011]所述电机转轴通过联轴器与旋转轴后端连接,所述旋转轴前端固定连接挡板;所述电机与旋转轴用于带动壳体沿水平轴线旋转。
[0012]导流面向后方倾斜设置,因此污水从壳体前端进入后,顺着导流面流动向后方移动;一部分水从滤孔中流出滴落在下方的清水容器中;而污泥部分因为无法通过滤孔最后会从出泥开口流出。
[0013]在污水顺着导流面流动时,电机带动壳体缓慢旋转(避免速度太快将污水甩出),壳体上的滤孔的水平高度也在不断变化;污水则由于重力作用在水平高度上变化不大,因此壳体旋转时,壳体内的污水实际是在连续间隔地洗刷每一个滤孔,大大降低了滤孔被堵塞的概率。
[0014]进一步地,所述挡板开口前方设有进水管,所述挡板开口中安装有第一轴承,所述进水管插装在第一轴承中;进水管用于将污水引入挡板开口中,第一轴承用于在壳体旋转时,避免壳体带动进水管一起转动。
[0015]进一步地,所述旋转轴前端为空心管,所述空心管设置在挡板开口后方且空心管前端的空心管开口围合挡板开口,所述空心管侧壁上设有进水口;从挡板开口进入的污水因为空心管后方实心部分的阻挡不会向后方喷射较远的距离,污水冲击到空心管后端后沿进水口流出落到下方的导流面上,但此时污水的动量已经比较小;防止污水进入壳体中时由于受到较大的压力,不经过导流面直接从出泥开口飞出,或者仅经过较短的一段导流面,污水不能充分的利用滤孔过滤流入清水容器中。
[0016]进一步地,所述壳体前方为前支撑部,所述前支撑部上安装有第二轴承,所述挡板前端连接有延伸轴,所述延伸轴插装在第二轴承中;第二轴承与延伸轴用于支撑壳体悬空并使壳体无阻碍的绕水平轴线旋转。
[0017]进一步地,所述前支撑部与延伸轴中设有互相连通的通孔,所述进水管穿过通孔与第一轴承中间的空隙伸入空心管中。
[0018]进一步地,所述导流面后端边缘向后方聚合设置有呈环形的挡水板,所述污泥出口为挡水板中间未封闭的开口;挡水板相对于导流面属于翻起折边,用于阻碍污水流出出泥开口;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污水在导流面上因为流动速度太快,有较多的污水未经过滤就从出泥开口流出;另外呈折边状的挡水板始终阻碍了一部分水分流出,使其留在壳体内,因此使滤孔可以得到洗刷。
[0019]进一步地,所述壳体后方设置有后支撑部,所述电机安装在后支撑部上,所述后支撑部上安装有第三轴承,所述电机转轴穿过第三轴承通过联轴器连接旋转轴后端。
[0020]进一步地,所述清水容器中伸入有出清管,所述出清管上设有出清阀。
[0021]进一步地,所述污泥容器中伸入有排污管,所述排污管还与叠螺机的污泥进口相连;由于进入污泥容器的污泥中还存在大量水分,因此需要使用叠螺机对污泥进一步脱水。
[0022]进一步地,沿所述旋转轴周向向四周发散连接多根加强杆,多根所述加强杆另一端连接挡水板或者导流面;加强杆用于支撑壳体后端,增加连接强度。
[002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4]1、本装置对污水进行过滤,并使分离后的清水与污泥分别处于清水容器或者污泥容器中。
[0025]污水顺着进水管流入到空心管中,受到空心管后方实心部分的阻挡后,通过空心管上的进水口掉落到下方的导流面上;导流面向后方倾斜设置,因此污水从壳体前端进入后,顺着导流面流动向后方移动;一部分水从导流面上的滤孔中流出滴落在下方的清水容器中;而污泥部分因为无法通过滤孔最后会从出泥开口流出,掉落到污泥容器中。
[0026]2、本装置在过滤污水时对滤孔进行清洗,防止因滤孔堵塞影响过滤效率。
[0027]在污水顺着导流面流动时,电机带动壳体缓慢旋转,壳体上的滤孔的水平高度也在不断变化;污水则由于重力作用在水平高度上变化不大,因此壳体旋转时,壳体内的污水实际是在连续间隔地洗刷每一个滤孔,大大降低了滤孔被堵塞的概率。
[0028]综上所述,本装置能够对污水进行过滤,并使分离后的清水与污泥分别处于清水容器或者污泥容器中;同时还能在过滤污水的同时对滤孔进行清洗,防止因滤孔堵塞影响过滤效率。
附图说明
[0029]图1为一种旋转式污水分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2为挡板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0031]图3为空心管部分的示意图;
[0032]图4为加强杆部分的侧视图。
[0033]图中:101、壳体;102、清水容器;103、污泥容器;104、电机;105、挡板;106、出泥开口;107、导流面;108、滤孔;109、进水管;110、第一轴承;111、空心管;112、空心管开口;113、进水口;114、前支撑部;115、第二轴承;116、延伸轴;117、挡水板;118、后支撑部;119、第三轴承;120、出清管;121、出清阀;122、排污管;123、旋转轴;124、加强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34]为了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的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0035]如图1

图4所示,一种旋转式污水分离装置,包括壳体101、清水容器102、污泥容器103、旋转轴123、进水管和电机104;清水容器102与污泥容器103可以为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旋转式污水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01)、清水容器(102)、污泥容器(103)、旋转轴(123)、进水管(109)和电机(104);所述壳体(101)包括挡板(105)与导流面(107);所述壳体(101)前端为挡板(105)且挡板(105)上设有用于插入进水管的挡板开口,所述壳体(101)后端为出泥开口(106);围绕所述挡板(105)边缘向后发散设置呈前小后大的喇叭状的导流面(107),所述导流面(107)用于使污水沿导流面(107)内侧面向后方流动;所述导流面(107)上设有多个滤孔(108);所述清水容器(102)设置在导流面(107)下方;所述污泥容器(103)设置在出泥开口(106)下方,用于收集从出泥开口(106)流出的污泥;所述电机(104)转轴通过联轴器与旋转轴(123)后端连接,所述旋转轴(123)前端固定连接挡板(105);所述电机与旋转轴用于带动壳体(101)沿水平轴线旋转;所述旋转轴前端为空心管,所述空心管(111)设置在挡板开口后方且空心管(111)前端的空心管开口(112)围合挡板开口,所述空心管(111)侧壁上设有进水口(113);所述导流面(107)后端边缘向后方聚合设置有呈环形的挡水板(117),所述出泥开口为挡水板(117)中间未封闭的开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旋转式污水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开口前方设有进水管(109),所述挡板开口中安装有第一轴承(110),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志伟黄美成刘子奇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迪易清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