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华林专利>正文

一种自动换灯医用冷光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03881 阅读:1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尤其涉及一种自动换灯医用冷光源。其包括机架,机架上固定有光插孔和换位板,所述的换位板上固定有灯泡,所述的灯泡至少为两个,在所述的机架上固定有定位块和传感器,所述的换位板上设有定位销和传感小孔,在所述换位板的下端设有自动控制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主要是提供了一种灯泡更换方便,自动化程度高,使用安全的医用冷光源结构;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医用冷光源结构中的灯泡更换不便,需要手动操作,换灯时如果冷却不足容易烫伤的技术问题。(*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尤其涉及一种自动换灯医用冷光源
技术介绍
医用内窥镜等许多医疗设备均需要用冷光源来进行照明,但是所有冷光 源灯泡都有一定的寿命,容易出现断丝而报废。不但换灯麻烦而且需要等待 一段时间让灯泡冷却。这在临床手术途中有可能造成医疗事故。因此有人申请了中国专利"手持型医用硬性内窥镜冷光源(CN2834412)",包括有依次 连接的手持架体,散热器,电控箱,耦合器,灯泡固定架,灯泡,导热层, 绝缘板和恒流驱动板构成。该专利提供一种体积小,热量低,可双路供电, 使用寿命长的医用硬性内窥镜冷光源。但是这种结构的冷光源仍然没法解决 在手术途中灯泡报废,换灯麻烦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主要是提供了一种灯泡更换方便,自动化程度高,使用安全 的医用冷光源结构;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医用冷光源结构中的灯泡更换不 便,需要手动操作,换灯时如果冷却不足容易烫伤的技术问题。同时,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换灯定位精度高,可以获得大的光照度 的医用冷光源结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换灯定位精度低,光照度不够 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 一种 自动换灯医用冷光源,包括机架,机架上固定有光插孔和换位板,所述的换 位板上固定有灯泡,所述的灯泡至少为两个,在所述的机架上固定有定位块 和传感器,所述的换位板上设有定位销和传感小孔,在所述换位板的下端设有自动控制装置。灯泡至少为两个,方便其中一个灯泡报废后更换灯泡。定 位是由定位块和定位销配合实现,传感器和换位板上的小孔实现传感定位功 能,定位装置和传感装置的数目与灯泡的数目相同,以便对换位板进行旋转, 准确的更换灯泡。定位装置中的配合方式可以为定位块的数目和灯泡数目相 等,定位销为一个;或者定位销的数目和灯泡相等,定位块为一个。同理传 感器装置的配合方式也一样,或者传感器与灯泡数目相等,或者小孔的数目 与灯泡数目相等。定位销随着换位板旋转,遇到固定在机架上的定位块后固 定了换位板的相对位置,换位板的旋转是通过自动控制装置进行控制,同时 依靠传感器的配合定位,使得换位板的定位精度高,换位板的定位误差可控 制在0.1度以下,保证了灯泡与光插孔的同心,获得最大光照度输出。其中 的一个灯泡损坏后,通过自动控制系统提醒用户更换灯泡,并自动转动换位 板,自动换灯,整个过程只需要几秒钟。自动化程度高,安全性好,不会发 生烫伤事故,也不会影响手术的进行。自动控制装置可以为控制电路控制电机,也可以是控制电路控制液压系 统等等。作为优选,所述的自动控制装置包括固定在机架上的电机和控制电 机的控制电路。电机与控制电路的配合容易实现,结构简单。作为优选,所述的控制电路包括换位板检测电路和灯丝检测电路,换位 板检测电路和灯丝检测电路均连接在单片机上。灯丝检测电路对灯泡的灯丝 好坏进行识别,将该信号送入单片机,同时,换位板检测电路将换位板的位 置信号送入单片机,单片机根据这两路输入信号进行分析判断,最后决定并 控制转向电机的动作以及灯光源的供电目标。控制电路实现了控制和检测的 功能,自动化程度高,操作定位准确。作为优选,所述的电机连接着驱动齿轮,驱动齿轮啮合连接有传动齿轮, 传动齿轮轴固定在换位盘上。齿轮传动结构传动效率高,稳定性好。作为优选,所述的传动齿轮上固定有拉簧的一端,此端的固定轴偏心设置在传动齿轮上;拉簧的另一端固定在机架上,此端的固定轴与传动齿轮的 中心线重合。在换位板旋转时,定位块与定位销相接后,利用拉簧的拉簧力, 使得两者更紧密的相接,实现换位板的精确定位。拉簧的两根固定轴一个与 传动齿轮偏心设置, 一个与传动齿轮同心设置,保证了在换位板旋转时,拉 簧始终是将定位销往定位块上靠拢,使得换位板的定位更准确。作为优选,所述的灯泡为两个且位于同一直线上,定位销的中心线与灯 泡的中心线重合,定位销位于灯泡的一侧。保证了灯泡定位的准确性。作为优选,所述的传感器与定位块的数目与灯泡相同,所述的传感器与 定位块交错均布在换位板上,传感器上设有开口,在换位板的相应位置设有 小孔。当换位板的旋转到达既定位置,即两个灯泡正好旋转180度后,小孔 正好位于传感器的开口内,传感器发出的红外线通过该小孔到另一端被接收, 从而检测了换位板的精确位置,使得换位板的定位更准确。因此,本技术的自动换灯医用冷光源具有下述优点1、利用控制电 路和电机实现对灯泡转换的自动控制,自动化程度高,操作时间短,提高了 操作效率;2、电机驱动换位板旋转,自动换灯,安全性稳定性好;3、利用 定位块、定位销和拉簧的配合,传感器的准确测试,定位精度高,准确性好。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一种自动换灯医用冷光源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俯视图。图3是图1内的仰视图。图4是图1内的传感器部分的剖视示意图。图5是图1内的电路控制示意图。具体实施事伊h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 说明。实施例-如附图1至2所示, 一种自动换灯医用冷光源,包括机架2,机架2呈 "L"形,机架2的竖直方向固定有光插孔1,水平面上固定有换位板7,换 位板7呈圆形。在换位板7上固定两个灯泡3和灯泡4,灯泡3和灯泡4位 于换位板7的中心对称分布,在灯泡4的外侧设有定位销5,定位销5的中 心线与换位板7的中心线重合。在机架2上交错均布有两个定位块6、定位 块14和传感器15和传感器16,定位块呈"L"形, 一端固定在机架2上, 另一端空悬于换位板7上方。传感器呈"U"形,换位板7穿过传感器的开口 , 同时在换位板上设有可供红外线穿过的小孔71,小孔71与定位销5的夹角 为90° (如图4所示)。换位板7的下方设有自动控制装置,自动控制装置 包括位于机架2下方的电机9和控制电路。电机9输出轴上固定有驱动齿轮 8,驱动齿轮8与传动齿轮10啮合,传动齿轮10的传动轴穿过机架2的水平 端面固定在换位板7的下方。在传动齿轮10上偏心的设有一个固定轴11, 固定轴11上固定有拉簧12的一端,拉簧12的另一端固定在机架2上的固定 轴13上,机架2上的固定轴13的中心线与传动齿轮10的中心线重合(如图 3所示)。控制电路包括换位检测电路17和灯丝检测电路18,两个电路均连 接在单片机CPU19上,通过单片机19控制电机9,从而控制换位板7的旋转。 灯丝检测电路18对灯泡3和灯泡4的灯丝好坏进行识别,将该信号送入单片 机19,同时,换位检测电路17将换位板7的位置信号送入单片机19。单片 机19根据这两路输入信号进行分析判断,最后决定并控制转向电机9的动作 以及灯光源20的供电目标(如图5所示)。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如下灯泡3正常工作时,电源向灯泡3供电,灯泡4不供电,电机9不供电, 换位板7不动作,换位板7的定位销5在拉簧12拉力的作用下靠紧定位块6。当灯泡3故障后,灯丝检测电路给CPU—个"灯泡断丝信号",CPU发 出换灯指令,电机9正转,换位板7逆时针方向旋转180。,传感器16发出 转角到位信号,电机9断电停止工作。同时,灯泡供电电路切换成向灯泡4 供电。换位板7上的定位销5在拉簧12拉力作用下靠紧定位块14,在灯泡4 工作状态下,CPU还发出一信号,让面板的指示灯闪烁,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动换灯医用冷光源,包括机架,机架上固定有光插孔和换位板,所述的换位板上固定有灯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灯泡至少为两个,在所述的机架上固定有定位块和传感器,所述的换位板上设有定位销和传感小孔,在所述换位板的下端设有自动控制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华林陈尧松
申请(专利权)人:王华林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6[中国|杭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