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平选择输出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035649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5 19: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平选择输出电路,包括控制变量output输出端和电路选通choice输出端,还包括光电耦合器U10,光电耦合器U10的输入管脚1与3.3V电源相连,控制变量output输出端经过限流电阻R13后连入光电耦合器U10的输入管脚2,光电耦合器U10的输出端管脚3接地,输出端管脚4连接两条支路,即上拉电阻R14、36V电源和三极管Q2,集电极通过两个串联的分压R16和R17后接36V电源,在两个串联的分压R16和R17之间连接有PMOS场效应管,源极S直接与36V电源相连,漏极D连接有两个串联的二极管D6和D7后接24V电源,且二极管D6和二极管D7的阴极相连,电路选通choice输出端从二极管D6和D7之间引出。该电路成本低、结构简单、电源电压稳定。定。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平选择输出电路


[0001]本技术涉及电平选择电路
,特别是一种电平选择输出电路。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在电平选择电路中,通常采用的是通过动态改变降压IC的匹配电阻来控制降压IC的输出值,从而实现电平选择输出。如此以来,就导致整个系统中所需要的稳定的供电电压受一个变量值的影响,从而不能提供稳定的供电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具体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4]设计一种电平选择输出电路,包括控制变量output输出端和电路选通choice输出端,还包括光电耦合器U10,所述光电耦合器U10的输入管脚1与3.3V电源相连,控制变量output输出端经过限流电阻R13后连入光电耦合器U10的输入管脚2,所述光电耦合器U10的输出端管脚3接地,输出端管脚4连接两条支路,其中一条支路通过连接上拉电阻R14后接36V电源,另一条支路连接三极管Q2,在所述三极管Q2的基极连接有基极电阻R15,所述三极管Q2的发射极接地,集电极通过两个串联的分压R16和R17后接36V电源,在两个串联的分压R16和R17之间连接有PMOS场效应管,且所述PMOS场效应管的栅极G连入两个串联的分压R16和R17之间,源极S直接与36V电源相连,漏极D连接有两个串联的二极管D6和D7后接24V电源,且所述二极管D6和二极管D7的阴极相连,所述电路选通choice输出端从二极管D6和D7之间引出。
[0005]优选的,所述光电耦合器U10的型号为TLP521GB

S。
[0006]优选的,所述二极管D6和D7的型号为S3MA

R1

00001。
[0007]优选的,三极管Q2为NPN型硅管。
[0008]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09]1.本技术的电平选择输出电路巧妙的运用二极管的单向导通特性,将高电平输出的状态变量来作为低电平电路选通的控制因素,巧妙的将控制器的选路控制量,结合二极管正向压差>0.7V导通的特性来作为选路的依据,大大简化了元器件的数量,节约了成本;同时系统只需要提供两路稳定的输出电压电平,而没有变化降压芯片的匹配电阻,为系统提供了一个稳定的供电电压源,减少了系统因电压变化形成的斩波对电路的干扰。
附图说明
[0010]图1是本技术的电路连接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1]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12]实施例1
[0013]一种电平选择输出电路,如图1所示,包括控制变量output输出端和电路选通choice输出端,控制变量output输出端为控制器MCU选路段的输出端,还包括光电耦合器U10,U10可以起到对后级电路的隔离保护作用,其中光电耦合器U10的型号为TLP521GB

S。光电耦合器U10的输入管脚1与3.3V电源相连,控制变量output输出端经过限流电阻R13后连入光电耦合器U10的输入管脚2,光电耦合器U10的输出端管脚3接地,输出端管脚4连接两条支路,其中一条支路通过连接上拉电阻R14后接36V电源,另一条支路连接NPN型三极管Q2,在三极管Q2的基极连接有基极电阻R15,三极管Q2的发射极接地,集电极通过两个串联的分压R16和R17后接36V电源。
[0014]在两个串联的分压R16和R17之间连接有PMOS场效应管,且PMOS场效应管的栅极G连入两个串联的分压R16和R17之间,源极S直接与36V电源相连,漏极D连接有两个串联的二极管D6和D7后接24V电源,二极管D6和D7为PANJIT通用二极管,型号为S3MA

R1

00001,且二极管D6和二极管D7的阴极相连,电路选通choice输出端从二极管D6和D7之间引出。
[0015]本技术的工作原理为:当控制变量output输出端为高电平时,光电耦合器U10中的发光二极管截止无光源,使光电耦合器U10处于开路状态,此时流经上拉电阻R14的电流只能通过基极电阻R15流向三极管Q2,从而使三极管Q2处于导通状态;此时PMOS场效应管的栅极G电压UG为分压电阻R17分压后的电压值,设本电路中的R16=R17=20KΩ,则UG=18V,源极S的电压US与36V电源电压,此时UG<US,则PMOS场效应管导通,此时二极管D7的阳极电压为24V,阴极电压为36V,即反向电压大于正向电压,而二极管D6的阳极电压为36V,阴极电压为24V,即正向电压大于反向电压,本电路中二极管D6和D7的耐压值为1KV,防止二极管D6和D7被反向电压击穿,故此时二极管D7处于截止状态,二极管D6导通,此时电路选通choice输出端的输出电压值为36V;
[0016]当控制变量output输出端为低电平时,光电耦合器U10中的发光二极管导通发光,使光电耦合器U10处于闭合导通状态,此时与光电耦合器U10连接的一条支路即36V电源电压、上拉电阻R14通过光电耦合器U10后接地。此时,三极管Q2的基极电压为0V小于导通电压0.7V,故此时三极管Q2处于截止状态;后级PMOS场效应管的栅极G电压和源极S电压相等,即UG=US=36V,此时PMOS场效应管处于截止状态,二极管D6截止,二极管D7导通,此时电路选通choice输出端的输出电压为24V。
[0017]本技术利用PMOS场效应管的开关特性和二极管Q2的单向导通特性,来作为电平选择电路的实现基础,从而通过控制电平的高低来选通两个不同电压值的可控输出。
[0018]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平选择输出电路,包括控制变量output输出端和电路选通choice输出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光电耦合器U10,所述光电耦合器U10的输入管脚1与3.3V电源相连,控制变量output输出端经过限流电阻R13后连入光电耦合器U10的输入管脚2,所述光电耦合器U10的输出端管脚3接地,输出端管脚4连接两条支路,其中一条支路通过连接上拉电阻R14后接36V电源,另一条支路连接三极管Q2,在所述三极管Q2的基极连接有基极电阻R15,所述三极管Q2的发射极接地,集电极通过两个串联的分压R16和R17后接36V电源,在两个串联的分压R16和R17之间连接有PMOS场效应管,且所述PMOS场效应管的栅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锦宝马峰孟鑫乔宽杨洪广杨德草张小翠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建工安装集团河南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