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清洗机,包括箱体及开放式水泵,开放式水泵包括:泵壳、叶轮、导流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泵壳中设置了用于将轴向进水经周向引导加压再轴向输出的导流件、导流叶片,以满足水压要求,在该基础上,将喷淋臂设置在泵壳之上而不需要与叶轮配合,提高了进入喷淋臂的水流稳定性进而提高了喷淋臂的转动稳定性,由于叶轮不再与喷淋臂的进水口处对应配合,使喷淋臂进水口处水压稳定,避免了气体吸入及泄水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开放式水泵结构紧凑,占据空间小,能够容置在箱体底部下凹的水杯内部,洗涤完有利于迅速排净废水,实现洗涤腔无余水;水泵的连接管路短,有利于降低流体能量损失;导流件上导流叶片的均匀性好,有利于降低噪音。于降低噪音。于降低噪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清洗机
[0001]本技术涉及洗碗机
,具体指一种用于清洗餐具的清洗机。
技术介绍
[0002]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洗碗机逐渐成为厨房里常用的设备。
[0003]目前洗碗机中的水流系统主要有开放式与封闭式两种,开放式水流系统的水泵主体置于洗涤腔中且与洗涤腔直接连通,封闭式水流系统的水泵置于洗涤腔外并通过管道与洗涤腔相连通。开放式水流系统由于缩短了回水行程而有利于降低流体能量损失,在水泵性能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
[0004]本申请人的在先专利ZL 201310749864.9《水槽式清洗机》公开了一种采用开放式水流系统的清洗机,其包括形成洗涤空间的箱体,箱体包括水槽本体,水槽本体至少在中央部位下凹,下凹的部位上覆盖有与下凹部位形状相同的沥水板,沥水板上开设有多个用于沥水的沥水孔,下凹的部位和沥水板之间的空间形成沥水区域,沥水板与水槽本体底部其他部位齐平,沥水区域内设有将该沥水区域的水泵出到沥水板上方的水泵。
[0005]上述结构将水泵设置在水槽本体的沥水区域内,对水泵的补水效果好。但是,由于作为出水部件的喷淋臂需要作为泵壳的一部分使用,即与叶轮配合实现汲水与水流分配,而喷淋臂的旋转通过水流粘滞力带动,那么作为部分泵壳使用的喷淋臂的流道入口与叶轮之间必然存在转动配合关系,就容易导致水流对喷淋臂的冲击力不够稳定,影响喷淋臂的转动稳定性;同时,喷淋臂与其之下的部件转动配合产生了装配间隙,该装配间隙对应叶轮外侧布置,也容易导致该装配间隙处被吸入气体或发生泄水问题而影响水压。
技术内容
[0006]本技术所要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通过提高水流稳定性进而提高喷水部件转动稳定性的清洗机。
[0007]本技术所要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能避免气体吸入、防止泄水问题发生的清洗机。
[0008]本技术解决至少一个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9]一种清洗机,包括具有洗涤腔的箱体及设于该箱体底部的开放式水泵,所述的开放式水泵包括:
[0010]泵壳,设于所述洗涤腔中且底部开有吸水口、顶部开有出水口;
[0011]叶轮,能转动地设于所述泵壳下部之中,用于提供汲水动力;
[0012]导流件,设于所述泵壳中且位于叶轮之上,所述导流件隔挡在叶轮与出水口之间,所述导流件的边缘与泵壳内周壁之间形成有供水间隙,该供水间隙中设置有沿泵壳周向间隔布置且沿轴向螺旋延伸的导流叶片。
[0013]本技术在泵壳中设置了用于将轴向进水经周向引导加压再轴向输出的导流件、导流叶片,以满足水压要求,在该基础上,将喷淋臂设置在泵壳之上而不需要与叶轮配
合,提高了进入喷淋臂的水流稳定性进而提高了喷淋臂的转动稳定性,同时,由于叶轮不再与喷淋臂的进水口处对应配合,使喷淋臂进水口处水压稳定,避免了气体吸入及泄水问题。
[0014]优选地,所述导流件包括圆形的水平部分及自该水平部分边缘沿径向自内而外、自上而下逐渐延伸的倾斜部分,所述水平部分对应出水口布置,所述倾斜部分的下边缘围合成对应叶轮布置的导流区域。采用上述结构,水平部分一方面对出水口进行遮挡从而在其下方形成加压区域,另一方面,水平部分与倾斜部分配合构成内径自下而上逐渐增大的导流区域,在叶轮旋转过程中,该导流区域内的存水一边周向加速一边在锥形内表面的引导作用下向供水间隙之下引导,为经供水间隙向上引导的水流提供预加速及导流,有利于提高水流的压力及喷射扬程,进而提高清洗效果。
[0015]优选地,所述水平部分位于出水口之下且与泵壳内顶壁之间具有间距,所述导流叶片的上端与泵壳的内顶壁相衔接,延伸至所述水平部分之上的导流叶片与水平部分的上表面、泵壳的内顶壁共同围合出用于将导流流道的水向出水口处聚集的汇流流道。该结构有利于在靠近出水口对水流进行整流、汇聚,降低水流能量损失。
[0016]优选地,所述导流叶片与导流件、泵壳内壁一体成型。该结构便于生产、制造,提高整体结构的可靠性及稳定性。
[0017]优选地,所述倾斜部分成形为向外拱起的弧形结构,该弧形结构的内表面形成能与叶轮配合对导流区域内的水进行周向加速的第一导流面。该结构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导流区域的水流加速及导流效果。
[0018]优选地,所述弧形结构的外表面形成第二导流面,所述泵壳内周壁在对应第二导流面的部分形成有自下而上内径逐渐减小且弧形导流面,所述第二导流面与弧形导流面共同围合成能将经水流螺旋向上引导的聚流流道。该结构有利于进一步降低水流能量损失,提高水流水压。
[0019]优选地,所述叶轮为离心叶轮,该离心叶轮的底部开有对应吸水口的进口、侧部开有对应泵壳内壁的出口,所述离心叶轮的出口边缘靠近聚流流道的下端布置。该结构可将经导流区域边缘导出的水流顺势汲入聚流流道并向上输送,缩短加速后水流在泵壳内的滞留行程,降低能量损失,提高泵水效果。
[0020]优选地,所述倾斜部分下边缘围合成一敞口,所述叶轮直径小于该敞口直径。由于本专利技术的水泵为开放式水泵,泵壳底部的吸水口与洗涤腔直接连通并直接对应叶轮布置,叶轮可能会存在一定的上下窜动,采用上述结构,可消除叶轮上下窜出量而可能引发的干涉问题。
[0021]优选地,所述定位柱为至少两个且围绕吸水口的外围布置,所述泵壳的外底壁上还设置有围绕吸水口布置、用于整流的导流筋,该导流筋靠近所述定位柱布置。进一步优选,所述的导流筋为梭形且在定位柱的两侧对称布置、沿吸水口的径向延伸。设置定位柱之后,可能会导致吸水口处水流紊乱,设置上述导流筋,对定位柱附件的水流进行整流、引导,避免水流紊乱而造成能量损失。
[0022]本技术还包括驱动件及喷淋臂,所述驱动件设于箱体的外底部,所述驱动件的输出轴向上穿过箱体底壁、吸水口而与叶轮相连接,所述喷淋臂能转动地设于泵壳之上且与出水口相连通。
[002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本技术在泵壳中设置了用于将轴
向进水经周向引导加压再轴向输出的导流件、导流叶片,以满足水压要求,在该基础上,将喷淋臂设置在泵壳之上而不需要与叶轮配合,提高了进入喷淋臂的水流稳定性进而提高了喷淋臂的转动稳定性,同时,由于叶轮不再与喷淋臂的进水口处对应配合,使喷淋臂进水口处水压稳定,避免了气体吸入及泄水问题;
[0024]另外,本技术的开放式水泵结构紧凑,占据空间小,能够容置在箱体底部下凹的水杯内部,洗涤完有利于迅速排净废水,实现洗涤腔无余水;水泵的连接管路短,有利于降低流体能量损失;导流件上导流叶片的均匀性好,有利于降低噪音。
附图说明
[0025]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开放式水泵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26]图2为图1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清洗机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28]图4为图1剖视图;
[0029]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泵壳的部分结构俯视示意图(隐藏顶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清洗机,包括具有洗涤腔的箱体(5)及设于该箱体(5)底部的开放式水泵(A),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开放式水泵(A)包括泵壳(1),设于所述洗涤腔中且底部开有吸水口(13)、顶部开有出水口(11);叶轮(2),能转动地设于所述泵壳(1)下部之中,用于提供汲水动力;导流件(3),设于所述泵壳(1)中且位于叶轮(2)之上,所述导流件(3)隔挡在叶轮(2)与出水口(11)之间,所述导流件(3)的边缘与泵壳(1)内周壁之间形成有供水间隙(31),该供水间隙(31)中设置有沿泵壳(1)周向间隔布置且沿轴向螺旋延伸的导流叶片(3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洗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件(3)包括圆形的水平部分(33)及自该水平部分(33)边缘沿径向自内而外、自上而下逐渐延伸的倾斜部分(34),所述水平部分(33)对应出水口(11)布置,所述倾斜部分(34)的下边缘围合成对应叶轮(2)布置的导流区域(35),相邻两所述导流叶片(32)之间形成供导流区域(35)之下的水自下而上输送的导流流道(37)。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清洗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部分(33)位于出水口(11)之下且与泵壳(1)内顶壁之间具有间距,所述导流叶片(32)的上端与泵壳(1)的内顶壁相衔接,延伸至所述水平部分(33)之上的导流叶片(32)与水平部分(33)的上表面、泵壳(1)的内顶壁共同围合出用于将导流流道(37)的水向出水口(11)处聚集的汇流流道(38)。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清洗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叶片(32)与导流件(3)、泵壳(1)内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泽杰,韩健健,姚永磊,刁硕,施郑赞,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