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034841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5 19: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光伏电池,包括:第一类型掺杂的硅片本体和位于硅片本体上部的第二类型掺杂层,第二类型掺杂层与硅片本体相背的表面沿第一方向平行间隔地设置有若干个子栅线,沿第二方向平行间隔地设置有若干个主栅线,相邻主栅线之间的距离大于相邻子栅线的距离;子栅线由金属导线和第一导电粘接层组成,位于金属导线侧表面的第一导电粘接层与第二类型掺杂层电连接,所述主栅线由金属导带和第二导电粘接层组成,位于金属导带侧表面的第二导电粘接层与第二类型掺杂层电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光伏电池既降低了成本和对环境污染的危害,又大大降低了电流传输中的损耗,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太阳能的利用率。高了太阳能的利用率。高了太阳能的利用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光伏电池


[0001]本技术涉及太阳能发电的
,具体为一种光伏电池。

技术介绍

[0002]随着能源价格的上涨和对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太阳能具有无污染、无地域性限制、取之不竭等优点,研究太阳能发电成为开发利用新能源的主要方向。利用太阳能电池发电是当今人们使用太阳能的一种主要方式。太阳能电池片中,子栅线通过与硅片相连,实现电流收集,然后传输到主栅线上,最后通过电极导出。现有技术中,在采用网板印制电池的电极栅线时,所采用的导电浆料为银浆,银浆的制作成本高且含有大量有机溶剂等,后续还需要烘烤将有机溶剂等挥发,不利于降低电池制作成本和降低环境污染。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光伏电池,该光伏电池既降低了成本和对环境污染的危害,又大大降低了电流传输中的损耗,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太阳能的利用率。
[000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光伏电池,包括:第一类型掺杂的硅片本体和位于硅片本体上部的第二类型掺杂层,此硅片本体的底表面具有一背面电极;所述第二类型掺杂层与硅片本体相背的表面沿第一方向平行间隔地设置有若干个子栅线,沿第二方向平行间隔地设置有若干个主栅线,相邻主栅线之间的距离大于相邻子栅线的距离;
[0005]所述子栅线由金属导线和第一导电粘接层组成,位于金属导线侧表面的第一导电粘接层与第二类型掺杂层电连接,所述主栅线由金属导带和第二导电粘接层组成,位于金属导带侧表面的第二导电粘接层与第二类型掺杂层电连接。
[0006]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改进的方案如下:
[0007]1、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二类型掺杂层位于子栅线和主栅线之间的区域覆盖有一减反射膜。
[0008]2、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二类型掺杂层为N型掺杂层或者P型掺杂层。
[0009]3、上述方案中,所述硅片本体为P型掺杂硅片本体或者N型掺杂硅片本体。
[0010]4、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呈垂直设置。
[0011]5、上述方案中,所述金属导线为铜导线或者铝导线,所述金属导带为铜导带或者铝导带。
[0012]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0013]本技术光伏电池,其子栅线由金属导线和第一导电粘接层组成,位于金属导线侧表面的第一导电粘接层与第二类型掺杂层电连接,主栅线由金属导带和第二导电粘接层组成,位于金属导带侧表面的第二导电粘接层与第二类型掺杂层电连接,既降低了成本和对环境污染的危害,又大大降低了电流传输中的损耗,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太阳能的利用率。
附图说明
[0014]附图1为本技术光伏电池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5]附图2为本技术于A

A

位置处的截面示意图;
[0016]附图3为本技术于B

B

位置处的截面示意图。
[0017]以上附图中:1、硅片本体;101、第二类型掺杂层;2、背面电极;3、子栅线;31、金属导线;32、第一导电粘接层;4、主栅线;41、金属导带;42、第二导电粘接层;5、减反射膜。
具体实施方式
[0018]在本专利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的具体含义。
[0019]实施例1:一种光伏电池,包括:第一类型掺杂的硅片本体1和位于硅片本体1上部的第二类型掺杂层101,此硅片本体1的底表面具有一背面电极2;所述第二类型掺杂层101与硅片本体1相背的表面沿第一方向平行间隔地设置有若干个子栅线3,沿第二方向平行间隔地设置有若干个主栅线4,相邻主栅线4之间的距离大于相邻子栅线3的距离;
[0020]所述子栅线3由铜导线31和第一导电粘接层32组成,位于铜导线31侧表面的第一导电粘接层32与第二类型掺杂层101电连接,所述主栅线4由铜导带41和第二导电粘接层42组成,位于铜导带41侧表面的第二导电粘接层42与第二类型掺杂层101电连接。采用导电率更高更稳定的铜导线通过导电粘接层直接与第二类型掺杂层电连接,既降低了成本和对环境污染的危害,又大大降低了电流传输中的损耗,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太阳能的利用率。
[0021]上述第二类型掺杂层101位于子栅线3和主栅线4之间的区域覆盖有一减反射膜5。
[0022]上述第二类型掺杂层101为N型掺杂层。
[0023]上述硅片本体1为P型掺杂硅片本体,上述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呈垂直设置。
[0024]相邻主栅线4之间距离是相邻子栅线3之间距离的5倍。
[0025]实施例2:一种光伏电池,包括:第一类型掺杂的硅片本体1和位于硅片本体1上部的第二类型掺杂层101,此硅片本体1的底表面具有一背面电极2;所述第二类型掺杂层101与硅片本体1相背的表面沿第一方向平行间隔地设置有若干个子栅线3,沿第二方向平行间隔地设置有若干个主栅线4,相邻主栅线4之间的距离大于相邻子栅线3的距离;
[0026]所述子栅线3由铝导线31和第一导电粘接层32组成,位于铝导线31侧表面的第一导电粘接层32与第二类型掺杂层101电连接,所述主栅线4由铝导带41和第二导电粘接层42组成,位于铝导带41侧表面的第二导电粘接层42与第二类型掺杂层101电连接。采用导电率更高更稳定的铝导线通过导电粘接层直接与第二类型掺杂层电连接,既降低了成本和对环境污染的危害,又大大降低了电流传输中的损耗,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太阳能的利用率。
[0027]上述第二类型掺杂层101位于子栅线3和主栅线4之间的区域覆盖有一减反射膜5。
[0028]上述第二类型掺杂层101为P型掺杂层,上述硅片本体1为N型掺杂硅片本体。
[0029]相邻主栅线4之间距离是相邻子栅线3之间距离的7倍。
[0030]采用上述光伏电池时,其子栅线由金属导线和第一导电粘接层组成,位于金属导线侧表面的第一导电粘接层与第二类型掺杂层电连接,主栅线由金属导带和第二导电粘接层组成,位于金属导带侧表面的第二导电粘接层与第二类型掺杂层电连接,采用导电率更高更稳定的金属导线通过导电粘接层直接与第二类型掺杂层电连接,既降低了成本和对环境污染的危害,又大大降低了电流传输中的损耗,从而进一步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伏电池,包括:第一类型掺杂的硅片本体(1)和位于硅片本体(1)上部的第二类型掺杂层(101),此硅片本体(1)的底表面具有一背面电极(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类型掺杂层(101)与硅片本体(1)相背的表面沿第一方向平行间隔地设置有若干个子栅线(3),沿第二方向平行间隔地设置有若干个主栅线(4),相邻主栅线(4)之间的距离大于相邻子栅线(3)之间的距离;所述子栅线(3)由金属导线(31)和第一导电粘接层(32)组成,位于金属导线(31)侧表面的第一导电粘接层(32)与第二类型掺杂层(101)电连接,所述主栅线(4)由金属导带(41)和第二导电粘接层(42)组成,位于金属导带(41)侧表面的第二导...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泽江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元顿传感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