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俯卧位通气的医用翻身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026443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5 19: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用于俯卧位通气的医用翻身床,包括床本体、设置在床本体上的翻身板组件、翻身前放置到床本体上的俯卧位垫。其中,床本体包括床架、床板以及床垫;翻身板组件包括安装在床本体上的推拉架、设置在推拉架上的翻身板以及推动翻身板逐渐向上倾斜的推杆组件;俯卧位垫上至少设置有头部置放孔以及将胸腹部空出的置放垫。翻身过程中,只需一或两名医护人员配合即可实现患者从仰卧位变换至俯卧体位,极大降低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同时,俯卧位垫的使用,有助于患者根据体位摆放的规范要求有效将胸腹部空出,使患者体位舒适达到每日12小时通气理疗的目的。日12小时通气理疗的目的。日12小时通气理疗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俯卧位通气的医用翻身床


[0001]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俯卧位通气的医用翻身床,辅助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俯卧位翻身。

技术介绍

[0002]俯卧位通气是一种常用于肺部疾病的理疗方法,能促进气体交换,在改善氧合的前提下降低气道峰压和吸入氧浓度,增加功能残气量,改善膈肌运动方式和位置,有利于分泌物的引流,改善肺通气血流灌注。
[0003]实际治疗过程中,对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要实施俯卧位通气治疗,一般需要5

6名护士进行翻身摆放体位。对于传染性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则需6

7位穿着二级防护的医护人员进行操作,费时费力。此外,普通病床的床垫呈一体平整型,长时间在其上保持俯卧位极不舒适,也不符合将胸腹部空出的体位摆放规范。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针对上述技术问题进行,提供了一种用于俯卧位通气的医用翻身床,助力患者翻身且能根据体位摆放的规范要求有效将胸腹部空出。为了实现该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本技术提供的用于俯卧位通气的医用翻身床,具有如下技术特征:包括床本体、设置在床本体上的翻身板组件、翻身前放置到床本体上的俯卧位垫。
[0006]其中,床本体包括床架、床板以及床垫;翻身板组件包括安装在床本体上的推拉架、设置在推拉架上的翻身板以及推动翻身板逐渐向上倾斜的推杆组件;俯卧位垫上至少设置有头部置放孔以及将胸腹部空出的置放垫。
[0007]本技术中,床本体与普通病床结构类似;翻身板组件安装在床本体上,不用时被归置在床底,用时拉出将患者放在其上,并在病床上放置俯卧位垫,而后在推杆组件推动下,翻身床逐渐侧翻,带动患者逐渐变换体位至俯卧位,并被置于俯卧位垫上。
[0008]优选的,在本技术提供的用于俯卧位通气的医用翻身床中,推拉架为矩形框架,包括前边框、后边框、左边框及右边框,翻身板安装在四个边框底端的内边沿上。
[0009]左边框及右边框的外侧壁上对称设置有滑槽,床架左右端的内侧壁上对称设置有与滑槽适配的滑片,实现推拉架被抽出或推入床板下方。
[0010]前边框顶端设置有床栏,当翻身板被推入床板下方后,与床本体另外一侧床栏对应,作为床本体床栏。翻身板后侧端转动设置在后边框上,既防止翻身板从推拉架上移动,又作为翻身板侧翻时的翻转支点。
[0011]优选的,在本技术提供的用于俯卧位通气的医用翻身床中,滑片的前后两端均设置有限位挡片,防止推拉架从滑片上掉落。翻身板的后侧端通过铰链转动安装在后边框上,或者翻身板的后侧端设置有柔性延伸片,该柔性延伸片粘贴在后边框上。
[0012]优选的,在本技术提供的用于俯卧位通气的医用翻身床中,推杆组件包括电
动式和手动式两种形式。
[0013]电动式推杆组件结构如下:包括U形推架以及安装在该U形推架上的电动伸缩杆。 U形推架包括前推杆以及分别设置在前推杆左右两端的左右推杆;床架的首尾两侧床腿上分别对称设置有滑槽,左右推杆分别设置在滑槽内;前推杆上间隔设置有两个电动伸缩杆。该电动伸缩杆分别对应翻身板左右两部分的中间区域,头端设置有斜面托头,增加与翻身板的接触面积。
[0014]手动式推杆组件结构如下:共结构相同的两组,包括弯折推杆、带动弯折推杆上下转动的蜗轮蜗杆组件以及手摇杆。
[0015]弯折杆包括顶端为斜面的竖直杆以及可伸缩的水平杆,所述竖直杆和水平杆间的夹角为60~70
°
。蜗轮蜗杆组件包括固定安装在床板下端的安装框、通过轴承安装在所述安装框内的蜗杆、与蜗杆啮合的第一蜗轮以及与第一蜗轮啮合的第二蜗轮;蜗杆的外侧端设置手摇杆;第二蜗轮上设置水平杆,包括外径逐渐增大的内管以及内径均一且比内管最大外径略小的外管,内管的内端固定设置在所述蜗轮的右下角,外管的外端与竖直杆一体成型。
[0016]优选的,在本技术提供的用于俯卧位通气的医用翻身床中,翻身板组件还包括设置在床腿上的加强筋,该加强筋通过限位铰链安装,不用时将其推入床底,用时外扳,对推拉架进行支撑。
[0017]优选的,在本技术提供的用于俯卧位通气的医用翻身床中,俯卧位垫为充气式床垫或填充式床垫,优选充气式床垫,其上设置有头部置放孔、大腿部支撑垫、小腿部支撑垫以及双臂置放垫。用前将其放在床上,充气后使用。
[0018]本技术的有益保障及效果:
[0019]效果方面,本技术采用推拉架、翻身板以及推杆组件相配合,通过推杆组件上移实现翻身板侧翻,进而实现翻身板上的患者被带动变化至俯卧位体位。翻身过程中,只需一或两名医护人员配合即可实现患者从仰卧位变换至俯卧体位,极大降低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同时,俯卧位垫的使用,有助于患者根据体位摆放的规范要求有效将胸腹部空出,使患者体位舒适达到每日12小时通气理疗的目的。
[0020]结构改进方面,本技术不对现有的病床主体结构进行改进,只需在病床腿上安装滑片、滑槽等辅助结构就能实现翻身板组件的安装,结构改进简单,投入低,易推广。此外,翻身板组件安装在床本体上,不用时被归置在床底,不占用额外空间。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中用于俯卧位通气的医用翻身床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一中翻身板被拉出后翻身床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一中翻身板被上推时翻身床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4为本技术实审例一中的推杆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二中用于俯卧位通气的医用翻身床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二中翻身板被上推时翻身床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技术而不用于限制本技术的范围。
[0028]实施例一
[0029]参见图1~图3,用于俯卧位通气的医用翻身床100包括床本体1、设置在床本体上的翻身板组件2、翻身前放置到床本体上的俯卧位垫3。床本体与普通病床结构类似;翻身板组件2安装在床本体上,不用时被归置在床底,用时拉出将患者放在其上,并在病床上放置俯卧位垫,而后在推杆组件推动下,翻身床逐渐侧翻,带动患者逐渐变换体位至俯卧位,并被置于俯卧位垫3上。
[0030]床本体1与现有技术中的病床结构类似,包括床架、床板以及床垫。翻身板组件2包括安装在床本体上的推拉架21、设置在推拉架上的翻身板22、推动翻身板逐渐向上倾斜的推杆组件23以及加强筋24。
[0031]推拉架21为不锈钢矩形框架,包括前边框、后边框、左边框及右边框,翻身板安装在四个边框底端的内边沿上。推拉架前边框顶端设置有床栏11,当翻身板被推入床板下方后,与床本体另外一侧床栏对应,作为床本体床栏;翻身板22后侧端转动设置在后边框上,既防止翻身板从推拉架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俯卧位通气的医用翻身床,其特征在于,包括床本体、设置在床本体上的翻身板组件、翻身前放置到所述床本体上的俯卧位垫,其中,所述床本体包括床架、床板以及床垫,所述翻身板组件包括安装在所述床本体上的推拉架、设置在所述推拉架上的翻身板以及推动所述翻身板逐渐向上倾斜的推杆组件,俯卧位垫上至少设置有头部置放孔以及将胸腹部空出的置放垫。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俯卧位通气的医用翻身床,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推拉架为矩形框架,包括前边框、后边框、左边框及右边框,所述翻身板安装在四个边框底端的内边沿上,所述左边框及右边框的外侧壁上对称设置有滑槽,所述床架左右端的内侧壁上对称设置有与所述滑槽适配的滑片;所述前边框顶端设置有床栏,所述翻身板后侧端转动设置在所述后边框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俯卧位通气的医用翻身床,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滑片的前后两端均设置有限位挡片,所述翻身板的后侧端通过铰链转动安装在所述后边框上,或者所述翻身板的后侧端设置有柔性延伸片,该柔性延伸片粘贴在所述后边框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俯卧位通气的医用翻身床,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推杆组件为电动式,包括U形推架以及安装在该U形推架上的电动伸缩杆,所述U形推架包括前推杆以及分别设置在前推杆左右两端的左右推杆,所述床架的首尾两侧床腿上分别对称设置有滑槽,所述左右推杆分别设置在滑槽内;所述前推杆上间隔设置有两个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展瑞汶徐建文羌虹卫笑笑汪丽华王蓓刘艳红李颖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市杨浦区市东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