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彩色电致发光线,其包括中心电极线、内绝缘层、发光层、透光导电层、辅助电极线、透明层、有色丝线网层及透明外绝缘层,中心电极线至少包括一根线状导体,绝缘层包覆中心电极线,发光层包覆绝缘层,透光导电层包覆发光层,辅助电极线缠绕于透光导电层外围,透明层包覆缠绕有辅助电极线的透光导电层,有色丝线网层由若干线体交叉编织于透明层外围,透明外绝缘层包覆有色丝线网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耗电低,发光时间久、使用寿命长、坚实耐用及安全环保;能弯曲成各种几何形状图案,并可选择各种颜色;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应用范围广泛,可用于房屋、汽车的内外装饰、以及广告、娱乐场所、玩具、工艺品、电器设备的外装饰等方面。(*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致发光光源,尤其涉及一种能发彩色光的彩色电致 发光线。
技术介绍
线状发光体是室内广告装潢设计的首选,在五彩缤纷的广告装饰世界里, 其色彩闪亮不断的变化能瞬间给消费者留下过目难忘的印象,这就是广告的目 的所在,当然也要通过设计人员独特的设计构思,再加上利用线状发光体扭曲 构造的各种艺术图案,按最佳的亮度水平和时间的控制,艺术的展现在人们面 前,如果照明用光不当,或造成刺眼的眩目使人感觉头晕难受,这样即使是优 秀的广告设计也会因照明不当而失去艺术风采,甚至会出现光怪陆离的现象。目前,现有的线状发光体,主要包括霓红灯,霓红灯的应用对照明艺术产 生深远的影响,但是霓红灯因其自身的属于灯管的范畴,存在以下几方面的缺 点1. 霓红灯具有玻璃外层,很容易破碎;2. 霓红灯工作时,存在电压高和频率高的危险因素,且耗电大、制造和维 护成本高,不适应社会所倡导的环保节能产品。3. —只苋红灯只能发出一种颜色的光,如要实现在同一图案或文字上的变 色,必须重叠组合霓红灯,使得安装复杂、故障点多、外观不佳及变色跳动感 强等,不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4. 霓红灯其玻璃外层容易破碎,且长期使用所发的光将受玻璃外层的影响 而失真。5. 利用霓红灯组合流线性的曲线类图案粗俗。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利用电致发光(英文electroluminescent,简称EL) 原理制造成了电致发光光源,并逐步利用其技术替代霓红灯,电致发光光源是 一种通过加在两极的交流电压产生的交流电场,激发电子碰撞荧光物质,从而 引致电制能极的跃迁、变化、复合,进而发射出高效率冷光的光源,应用较为 广泛的电致发光光源主要有片状的电致发光片和线状的电致发光线等类型。因此,急需一种耗电低、使用方便、且能发出多种色彩的可任意弯折的彩 色电致发光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耗电低、使用方便、且能发出多种色彩的 可任意弯折的彩色电致发光线。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彩色电致发光线, 其包括中心电极线、内绝缘层、发光层、透光导电层、辅助电极线、透明层、 有色丝线网层及透明外绝缘层,所述中心电极线至少包括一根线状导体,缠绕 于所述透光导电层外围,所述绝缘层包覆所述中心电极线,所述发光层包覆所 述绝缘层,所述透光导电层包覆所述发光层,所述辅助电极线至少包括一根线 状导体,所述透明层包覆缠绕有所述辅助电极线的透光导电层,所述有色丝线网层由若干线体交叉编织于所述透明层外围,所述透明外绝缘层包覆所述有色 丝线网层。较佳地,所述内绝缘层为聚全氟乙丙烯塑料层,耐高温、柔韧性强且绝缘 性好。较佳地,所述发光层为发光磷粉层。较佳地,所述透光导电层为粒径《10nm的纳米级导电材料,能渗入与其接 触的其它层中,增强导电性。较佳地,所述透明层为透明的柔性聚合物层,高弹形变和黏弹性好,能随 意弯曲而不开裂。较佳地,所述有色丝线网层的线体至少具有两种不同的颜色,能增加发光层所发光的幻彩效果。较佳地,所述彩色电致发光线还包括保护套管,所述保护套管为有色且透 明的聚氯乙烯,所述保护套管包覆所述透明外绝缘层上,既保护内部电致发光 线,也增加发光层所发光的幻彩效果,使整个电致发光线发出的光更加绚丽多 彩。本技术和现有技术相比,由于耗电低,且不会发热,也不会自动熄灭; 发光时间久、使用寿命长、坚实耐用及安全环保;能随意弯曲,可根据客户的 需求,弯曲成各种几何形状图案,尤其具有流线性的图案,并可选择各种颜色, 美观新奇;另,本技术应用范围广泛,可用于房屋的内外装饰、汽车的内 外装饰、以及广告、娱乐场所、玩具、工艺品、电器设备的外装饰等方面。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彩色电致发光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技术彩色电致发光线的截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及图2所示,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彩色电致发光线包括中 心电极线l、内绝缘层2、发光层3、透光导电层4、辅助电极线5、透明层6、 有色丝线网层7及透明外绝缘层8,所述中心电极线l包括一根线状导体,与电 源控制器的连接,所述绝缘层2包覆所述中心电极线1,所述发光层3包覆所述 绝缘层2,所述透光导电层4包覆所述发光层3,所述辅助电极线5包括一根线 状导体,并缠绕于所述透光导电层4外围,与电源控制器连接,所述中心电极 线1与所述辅助电源线5与电源控制器所接的极性相反,为安全起见,具体地, 中心电极线1与电源控制器的正极(火线)连接,所述辅助电源线5与电源连 接器的负极(零线)连接,所述透明层6包覆缠绕有所述辅助电极线5的透光 导电层4,所述有色丝线网层7由若干线体交叉编织于所述透明层6外围,所述 透明外绝缘层8包覆所述有色丝线网层7。较佳者,所述内绝缘层2为聚全氟乙丙烯(FEP)塑料层,耐高温、柔韧性 强且绝缘性好。较佳者,所述发光层3为发光磷粉层。较佳者,所述透光导电层4为粒径《10nm的纳米级导电材料,能渗入与其 接触的其它层中,增强导电性。较佳者,所述透明层6为透明的柔性聚合物层,高弹形变和黏弹性好,能 随意弯曲而不开裂。较佳者,所述有色丝线网层7的线体至少具有两种不同的颜色,能增加发 光层所发光的幻彩效果。较佳者,所述彩色电致发光线还包括保护套管9,所述保护套管9为有色且 透明的聚氯乙烯(PVC),所述保护套管9包覆所述透明外绝缘层8上,既保护 内部电致发光线,也增加发光层3所发光的幻彩效果,使整个电致发光线发出 的光更加绚丽多彩。结合图l及图2,对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做一详细的说明将彩色电致发 光线的中心电极线1及辅助电极线5分别与电源控制器的正、负电极连接,由 于中心电极线1及辅助电极线5所接的电性相反,在内绝缘层2的绝缘下,中 心电极线1及辅助电极线5使内绝缘层2上存在一定的电势差,上述电势差形 成一个电场,在上述电场的作用下电子在发光层3内高速运动,并激活发光材 料的原子使其发生能级跃迁而发光,发光层3所发出的光依次透过有色丝线网 层7、透明外绝缘层8及保护套管9,发光层3的光经上述具有颜色层的变换及 电源控制器对发光层3发光颜色的调节,最后便呈现出绚丽多彩的彩色光芒。本技术彩色电致发光线,由于耗电低,且不会发热,也不会自动熄灭; 发光时间久、使用寿命长、坚实耐用及安全环保;能随意弯曲,可根据客户的 需求,弯曲成各种几何形状图案,尤其具有流线性的图案,并可选择各种颜色, 美观新奇;另,本技术应用范围广泛,可以用于房屋的内外装饰、汽车的 内外装饰、以及广告、娱乐场所、玩具、工艺品、电器设备的外装饰等方面。本技术所涉及的提供电源的电源控制器对发光层所发光颜色的控制原理,及具有颜色层的颜色和线状导体根数的选择,为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熟 知,在此不再做详细的说明。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 技术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技术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 本技术所涵盖的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彩色电致发光线,其特征在于包括中心电极线,所述中心电极线至少包括一根线状导体;内绝缘层,所述绝缘层包覆所述中心电极线;发光层,所述发光层包覆所述绝缘层;透光导电层,所述透光导电层包覆所述发光层;辅助电极线,所述辅助电极线至少包括一根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彩色电致发光线,其特征在于:包括: 中心电极线,所述中心电极线至少包括一根线状导体; 内绝缘层,所述绝缘层包覆所述中心电极线; 发光层,所述发光层包覆所述绝缘层; 透光导电层,所述透光导电层包覆所述发光层; 辅助电极线,所述辅助电极线至少包括一根线状导体,并缠绕于所述透光导电层外围; 透明层,所述透明层包覆缠绕有所述辅助电极线的透光导电层; 有色丝线网层,所述有色丝线网层由若干线体交叉编织于所述透明层外围;及 透明外绝缘层,所述透明外绝缘层包覆所述有色丝线网层。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明斌,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日新电线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