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块化风电叶片固定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022436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5 18: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模块化风电叶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模块化风电叶片固定结构,包括相对设置迎风面壳体和背风面壳体,以及设置在迎风面壳体和背风面壳体之间的加强组件,其中:加强组件包括横向加强筋、纵向加强筋和工字梁,迎风面壳体和背风面壳体相对拼合,拼合后的截面形成完整的叶片截面结构;横向加强筋沿叶片的宽度方向贴合在迎风面壳体和背风面壳体内壁上,纵向加强筋沿与横向加强筋垂直的方向贴合在迎风面和背风面壳体的内壁上,工字梁沿风电叶片长度方向上平行设置有多条,且工字梁的顶部和底部分别与迎风面壳体、背风面壳体的内壁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上述方式设置,使得叶片整体的抗剪能力得以提升,整体结构强度得以加强。得以加强。得以加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模块化风电叶片固定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模块化风电叶片
,尤其涉及一种模块化风电叶片固定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随着风电叶片朝着大型化方向的发展,传统的叶片制造方式难度也越来越大,为了提高制造和安装的便捷性,风电叶片的发展也逐渐走向模块化的方向,然而模块化的连接,对于每个模块的连接以及模块与模块之间的连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0003]相关技术中,对于每个模块的连接,多采用箱型分块式连接结构,如公开号为CN113323797A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于2021年08月31日公开的一种模块化风电叶片,其在风电叶片的宽度方向上设置前缘件、后缘件和中间件,通过螺栓的方式将三者进行紧固连接;
[0004]然而专利技术人在实施上述方案时发现,上述连接方式使得叶片整体在迎风面和背风面的抗剪力有所下降,使得风电叶片的使用寿命对于连接螺栓的依赖性较强,不利于承载迎风面和背风面的载荷。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鉴于以上技术问题中的至少一项,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模块化风电叶片固定结构,采用连接结构的改进以提高风电叶片的抗剪能力。
[0006]根据本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模块化风电叶片固定结构,包括相对设置迎风面壳体和背风面壳体,以及设置在所述迎风面壳体和背风面壳体之间的加强组件,其中:
[0007]所述加强组件包括横向加强筋、纵向加强筋和工字梁,所述迎风面壳体和背风面壳体相对拼合,拼合后的截面形成完整的叶片截面结构;所述横向加强筋沿叶片的宽度方向贴合在所述迎风面壳体和背风面壳体内壁上,所述纵向加强筋沿与所述横向加强筋垂直的方向贴合在所述迎风面和背风面壳体的内壁上,所述工字梁沿风电叶片长度方向上平行设置有多条,且所述工字梁的顶部和底部分别与所述迎风面壳体、背风面壳体的内壁连接。
[0008]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迎风面壳体和背风面壳体在宽度方向上的前缘部分均具有朝内翻折的连接部,两所述连接部呈平行设置的板状结构,所述迎风面壳体和背风面壳体的前缘部分通过所述连接部连接。
[0009]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两所述连接部之间具有结构胶层。
[0010]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迎风面壳体和背风面壳体在宽度方向的后缘位置处还具有后缘梁,所述后缘梁沿风电叶片的长度方向延伸,并且底面与所述背风面壳体的内壁贴合连接,顶面与所述迎风面壳体的内壁贴合连接。
[0011]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后缘梁包括U型梁和将所述U型梁的开口侧封闭的封板。
[0012]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纵向加强筋为T型梁,包括底板和与底板连接
的竖板,所述底板与所述迎风面壳体或背风面壳体的内壁贴合。
[0013]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纵向加强筋沿风电叶片的宽度方向平行间隔布置有多条,且所述竖板平行设置。
[0014]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工字梁包括中间的腹板和设置在腹板顶部和底部的翼板,两所述翼板分别与所述迎风面壳体内壁、背风面壳体内壁贴合。
[0015]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工字梁沿叶片宽度方向上间隔平行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工字梁的所述腹板平行设置。
[0016]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工字梁的腹板与翼板之间还具有加强块,所述加强块与所述横向加强筋对接设置。
[0017]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通过完整的迎风面壳体和背风面壳体的设置,提供气动外形的同时使得整个面整体受力,满足了风电叶片的稳定性要求,同时,通过加强组件中工字梁的设置实现迎风面和背风面所承受载荷的传递,通过横向筋加强筋和纵向加强筋的设置,使得壳体的强度得以提升,通过上述方式设置,与现有的通过螺栓和箱型体的连接方式相比,使得叶片整体的抗剪能力得以提升,整体结构强度得以加强。
附图说明
[00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9]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模块化风电叶片固定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模块化风电叶片固定结构的爆炸分解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图1中的A处局部放大图;
[0022]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模块化风电叶片固定结构的结构示意图(省略迎风面壳体);
[0023]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后缘梁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纵向加强筋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工字梁与背风面壳体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7]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0028]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
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0029]如图1至图7所示的模块化风电叶片固定结构,包括相对设置迎风面壳体1和背风面壳体2,以及设置在迎风面壳体1和背风面壳体2之间的加强组件3,其中:
[0030]如图2中所示,加强组件3包括横向加强筋31、纵向加强筋32和工字梁33,迎风面壳体1和背风面壳体2相对拼合,拼合后的截面形成完整的叶片截面结构;在本技术实施例中,迎风面壳体1和背风面壳体2均为完整的模块半壳结构,通过这种整体式的结构设计,不仅可以提高风电叶片的承载能力,更加强化了风电叶片的抗剪能力;
[0031]请继续参照图2 ,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横向加强筋31沿叶片的宽度方向贴合在迎风面壳体1和背风面壳体2内壁上,纵向加强筋32沿与横向加强筋31垂直的方向贴合在迎风面和背风面壳体2的内壁上,工字梁33沿风电叶片长度方向上平行设置有多条,且工字梁33的顶部和底部分别与迎风面壳体1、背风面壳体2的内壁连接。通过上述横向加强筋31和纵向加强筋32的设置,使得迎风面壳体1和背风面壳体2的整体结构强度得以加强,并且通过多条工字梁33的设置,提高了迎风面壳体1和背风面壳体2之间力的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模块化风电叶片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相对设置迎风面壳体和背风面壳体,以及设置在所述迎风面壳体和背风面壳体之间的加强组件,其中:所述加强组件包括横向加强筋、纵向加强筋和工字梁,所述迎风面壳体和背风面壳体相对拼合,拼合后的截面形成完整的叶片截面结构;所述横向加强筋沿叶片的宽度方向贴合在所述迎风面壳体和背风面壳体内壁上,所述纵向加强筋沿与所述横向加强筋垂直的方向贴合在所述迎风面和背风面壳体的内壁上,所述工字梁沿风电叶片长度方向上平行设置有多条,且所述工字梁的顶部和底部分别与所述迎风面壳体、背风面壳体的内壁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化风电叶片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迎风面壳体和背风面壳体在宽度方向上的前缘部分均具有朝内翻折的连接部,两所述连接部呈平行设置的板状结构,所述迎风面壳体和背风面壳体的前缘部分通过所述连接部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模块化风电叶片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两所述连接部之间具有结构胶层。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化风电叶片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迎风面壳体和背风面壳体在宽度方向的后缘位置处还具有后缘梁,所述后缘梁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谈昆伦谈源刘叶霖张健曹磊李宁
申请(专利权)人:新创碳谷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