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把手变向分道输送装置,包括支架和传输带,其中:所述支架的一侧设有所述传输带,且所述支架上设有用于振筛把手的震动盘;所述传输带的上料端与所述震动盘的输出端相互配合;所述传输带上设有把手转向装置,所述传输带的末端设有下料输送装置;所述传输带上靠近所述震动盘的一端设有用于检测把手状态的视觉相机,使用时,震动盘在启动后,可以将其内部的把手推送到传输带上,把手的状态分别为头部先出或尾部先出,第一调速电机驱动传输带对把手进行运输,当把手经过视觉相机时,视觉相机对把手的方向进行检测,通编使视觉相机与把手转向装置建立连接,从而使把手转向装置对朝向不同的把手依次调整状态。手转向装置对朝向不同的把手依次调整状态。手转向装置对朝向不同的把手依次调整状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把手变向分道输送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输送设备领域,更具体的,涉及一种把手变向分道输送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瓶子的加工技术中,为了方便使用者携带瓶子或者将瓶子内的内容物取出来,需要在瓶子的中部增加把手,或者在瓶子上增加把手。这些把手在生产时也需要增加一些工序和对应的工具;而传输带输送装置适用于煤炭、矿山、港口、电力、冶金、建材等行业的物料输送,具有长距离、大跨度、大运量和高速度物料输送的优点,常用于流水线以及仓库货物的流转包装。
[0003]申请人研究发现,现有的把手输送装置在使用时,一般都需要人工手动对把手进行上料,并对把手的前后朝向、侧倒方向进行手动调整,以便于后续生产、加工或包装,这种方式人力成本高、效率低,不利于生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出一种把手变向分道输送装置,该种输送装置可以自动化对把手的姿态进行调整,并对把手进行分类下料,从而提高生产效率,节省人力成本。
[0005]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
[0006]本技术的提供了一种把手变向分道输送装置,包括支架和传输带,其中:所述支架的一侧设有所述传输带,且所述支架上设有用于振筛把手的震动盘;所述传输带的上料端与所述震动盘的输出端相互配合;所述传输带上设有把手转向装置,所述传输带的末端设有下料输送装置;所述传输带上靠近所述震动盘的一端设有用于检测把手状态的视觉相机;所述下料输送装置具体包括:输送带、推倒气缸、推倒弯板、把手滑道、进道装置和驱动气缸,所述传输带的末端设有所述输送带,所述输送带上呈对称状设有两个所述推倒气缸,所述推倒气缸的推臂端均连接有所述推倒弯板,所述输送带的末端一侧设有若干个所述把手滑道,所述把手滑道的顶部均设有所述进道装置,且所述输送带上设有若干个用于驱动所述进道装置升降的驱动气缸。
[0007]在本技术较佳的技术方案中,所述把手转向装置位于所述传输带的正上方。
[0008]进一步的,所述把手转向装置具体包括:装配架、导向板和伺服电机,所述传输带上设有所述装配架,所述装配架内设有用于夹取把手的所述导向板,所述装配架的顶部设有用于驱动所述导向板旋转的伺服电机。
[0009]在本技术较佳的技术方案中,所述传输带的底部设有用于驱动所述传输带运转的第一调速电机。
[0010]在本技术较佳的技术方案中,所述输送带的其中一侧的底部上设有用于驱动所述输送带传动的第二调速电机。
[0011]在本技术较佳的技术方案中,所述传输带上对应所述震动盘输出端处还设有
用于防止把手掉落的传输护栏。
[0012]在本技术较佳的技术方案中,所述视觉相机位于所述传输带的侧端,且所述视觉相机视觉探测端的水平面高于所述传输带的顶部水平面。
[001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4](1)使用时,震动盘在启动后,可以将其内部的把手推送到传输带上,把手的状态分别为头部先出或尾部先出,第一调速电机驱动传输带对把手进行运输,当把手经过视觉相机时,视觉相机对把手的方向进行检测,通编使视觉相机与把手转向装置建立连接,从而使把手转向装置对朝向不同的把手依次调整状态。
[0015](2)使用时,把手依次进入下料输送装置,输送带上的推倒气缸将把手分批次的推到,若干个把手为一个批次,使其倒向同一方向,驱动气缸对进道装置进行升降控制,从而按照需求,将预定朝向、数量的把手引导至对应的把手滑道内,以便于后续的生产、加工、包装。
[0016](3)使用时,视觉相机在传输带侧面进行筛查检测,而没有安装在传输带的顶部,是为了对视觉相机进行保护,避免把手在输送时对视觉相机造成损伤,该输送装置还具有操作方便、容易实施的优点。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的把手变向分道输送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的把手变向分道输送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的把手转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本技术的传输带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5为本技术的下料输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6为本技术的图1中A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3]图7为本技术的图1中B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4]上述附图中的标号说明:
[0025]1‑
支架,2
‑
震动盘,3
‑
传输带,4
‑
把手转向装置,5
‑
下料输送装置,30
‑
第一调速电机,31
‑
视觉相机,32
‑
传输护栏,40
‑
装配架,41
‑
导向板,42
‑
伺服电机,50
‑
输送带,51
‑
推倒气缸,52
‑
推倒弯板,53
‑
把手滑道,54
‑
进道装置,55
‑
驱动气缸,56
‑
第二调速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27]如图1至图7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把手变向分道输送装置,包括支架1和传输带3,支架1的一侧设有传输带3,且支架1上设有用于振筛把手的震动盘2;传输带3的上料端与震动盘2的输出端相互配合;传输带3上设有把手转向装置4,传输带3的末端设有下料输送装置5;传输带3上靠近震动盘2的一端设有用于检测把手状态的视觉相机31;下料输送装置5具体包括:输送带50、推倒气缸51、推倒弯板52、把手滑道53、进道装置54和驱动气缸55,传输带3的末端设有输送带50,输送带50上呈对称状设有两个推倒气缸51,推倒气缸51的推臂端均连接有推倒弯板52,输送带50的末端一侧设有若干个把手滑道53,把手滑道53的顶
部均设有进道装置54,且输送带50上设有若干个用于驱动进道装置54升降的驱动气缸55;
[0028]使用时,震动盘2在启动后,可以将其内部的把手推送到传输带3上,第一调速电机30驱动传输带3对把手进行运输,把手的状态分别为头部先出或尾部先出,当把手经过视觉相机31时,视觉相机31对把手的方向进行检测,通编使视觉相机31与把手转向装置4建立连接,从而使把手转向装置4对朝向不同的把手依次调整状态;随后,把手依次进入下料输送装置5,输送带50上的推倒气缸51将把手分批次的推到,若干个把手为一个批次,使其倒向同一方向,驱动气缸55对进道装置54进行升降控制,从而按照需求,将预定朝向、数量的把手引导至对应的把手滑道53内,以便于后续的生产、加工、包装。
[0029]如图3所示,把手转向装置4位于传输带3的正上方;把手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把手变向分道输送装置,包括支架(1)和传输带(3),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1)的一侧设有所述传输带(3),且所述支架(1)上设有用于振筛把手的震动盘(2);所述传输带(3)的上料端与所述震动盘(2)的输出端相互配合;所述传输带(3)上设有把手转向装置(4),所述传输带(3)的末端设有下料输送装置(5);所述传输带(3)上靠近所述震动盘(2)的一端设有用于检测把手状态的视觉相机(31);所述下料输送装置(5)具体包括:输送带(50)、推倒气缸(51)、推倒弯板(52)、把手滑道(53)、进道装置(54)和驱动气缸(55),所述传输带(3)的末端设有所述输送带(50),所述输送带(50)上呈对称状设有两个所述推倒气缸(51),所述推倒气缸(51)的推臂端均连接有所述推倒弯板(52),所述输送带(50)的末端一侧设有若干个所述把手滑道(53),所述把手滑道(53)的顶部均设有所述进道装置(54),且所述输送带(50)上设有若干个用于驱动所述进道装置(54)升降的驱动气缸(5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把手变向分道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转向装置(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温中亚,林敏,吴志轩,
申请(专利权)人:江门市品正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