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梁焊接安全吊笼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014569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5 18: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钢梁焊接安全吊笼,包括卡架和吊篮,所述吊篮的顶部挂在所述卡架的顶部一侧;所述卡架的底部一侧设置有下钩部,所述下钩部开口朝向水平方向,且朝向所述卡架的中心,所述卡架的顶部另一侧设置有上钩部,所述上钩部的开口朝向水平方向,且与所述下钩部的开口方向相反。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卡接和吊篮组成分体结构,两个部分的重量均较整体式的吊笼结构更轻,可在卡架定位后直接将吊篮挂在卡架的端部进行定位,操作便捷,可大大减少吊篮的安装定位时间;将卡架卡在钢梁上翼缘的一侧后,吊篮与卡架配合后在钢梁的另一侧形成互锁结构,无需其他固定即可将卡架固定在钢梁的顶部,卡架固定更加便捷,且安全性好。且安全性好。且安全性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钢梁焊接安全吊笼


[0001]本技术涉及钢结构施工
,具体涉及一种钢梁焊接安全吊笼。

技术介绍

[0002]在钢梁安装固定时,需要在钢梁端部的接触位置设置临时定位措施,即钢梁卡板和定位板,钢梁卡板焊接与刚两端头上翼缘,一般2块为宜,定位板焊接于牛腿上翼缘与卡板配套使用,两者通过螺栓连接。钢梁在临时固定至就位点,通过定位板和卡板连接之后,需要进行对接端的焊接操作。由于钢梁端部的焊接位置大部分在钢梁侧面,因此需要设置吊篮或吊笼在钢梁侧面形成工人的操作平台。常见的双边吊笼或单边吊笼多为一体型结构,即在定位后,吊笼为一个整体,较沉重,往往需要配合吊装机械进行定位和安装;而在钢梁定位过程中,往往需要焊接的区域较多,因此吊笼的安装定位和移动定位会耗费大量的时间。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钢梁焊接安全吊笼,本技术提供的诸多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技术方案具有:采用组合式结构,安装定位方便,可大大缩短定位时间,节省施工时间等技术效果,详见下文阐述。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0005]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钢梁焊接安全吊笼,包括卡架和吊篮,所述吊篮的顶部挂在所述卡架的顶部一侧;
[0006]所述卡架的底部一侧设置有下钩部,所述下钩部开口朝向水平方向,且朝向所述卡架的中心,所述卡架的顶部另一侧设置有上钩部,所述上钩部的开口朝向水平方向,且与所述下钩部的开口方向相反,所述下钩部的深度大于所述上钩部的深度;
[0007]所述吊篮由挂架和钢筋笼组成,所述挂架设置于所述钢筋笼的一侧,该挂架为矩形架,且顶部与所述上钩部卡接配合。
[0008]作为优选,所述卡架包括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所述第一侧板与所述第二侧板的两端分别通过两根连杆连接,所述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和两根连杆共同组成矩形框架结构;所述上钩部设置于该矩形框架结构顶部的一侧,所述下钩部设置于该矩形框架结构底部的另一侧。
[0009]作为优选,所述上钩部由第一侧板顶部的第一上钩部与所述第二侧板顶部的第二上钩部组成,所述下钩部由第一侧板底部的第一下钩部和所述第二侧板底部的第二下钩部组成。
[0010]作为优选,所述挂架上设置有多根踏杆,所述踏杆设置于该挂架的内侧,且所述踏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挂架的两侧相互垂直;所述踏杆均匀设置于所述挂架的长度方向,且相邻所述踏杆的间距不大于300mm。
[0011]作为优选,所述钢筋笼包括笼体和斜拉杆,所述笼体设置于所述挂架下部的一侧,
且该笼体的底部与所述挂架的底部平齐,所述斜拉杆设置于所述钢筋笼的顶部,且该斜拉杆一端与所述挂架焊接固定,另一端与钢筋笼顶部背向所述挂架一侧焊接固定。
[0012]作为优选,所述钢筋笼的底部设置有下踏板。
[0013]作为优选,所述下踏板有多条厚度不大于5mm的钢板组成,所述钢板等距铺设于所述钢筋笼的底部,且该钢板的两端分别与所述钢筋笼焊接配合。
[0014]综上,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通过卡接和吊篮组成分体结构,两个部分的重量均较整体式的吊笼结构更轻,可在卡架定位后直接将吊篮挂在卡架的端部进行定位,操作便捷,可大大减少吊篮的安装定位时间;
[0015]2、将卡架卡在钢梁上翼缘的一侧后,吊篮与卡架配合后在钢梁的另一侧形成互锁结构,无需其他固定即可将卡架固定在钢梁的顶部,卡架固定更加便捷,且安全性好。
附图说明
[00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7]图1是本技术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18]图2是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3是本技术吊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4是本技术卡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1]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0022]1、卡架;11、第二侧板;12、第二下钩部;13、连杆;14、第一下钩部;15、第一侧板;16、第一上钩部;17、第二上钩部;2、吊篮;21、挂架;22、踏杆;23、下踏板;24、钢筋笼。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所保护的范围。
[0024]参见图1

图4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钢梁焊接安全吊笼,包括卡架1和吊篮2,所述吊篮2的顶部挂在所述卡架1的顶部一侧;所述卡架1的底部一侧设置有下钩部,所述下钩部开口朝向水平方向,且朝向所述卡架1的中心,所述卡架1的顶部另一侧设置有上钩部,所述上钩部的开口朝向水平方向,且与所述下钩部的开口方向相反,所述下钩部的深度大于所述上钩部的深度;所述卡架1包括第一侧板15和第二侧板11,所述第一侧板15与所述第二侧板11的两端分别通过两根连杆13连接,所述第一侧板15、第二侧板11和两根连杆13共同组成矩形框架结构;所述上钩部设置于该矩形框架结构顶部的一侧,所述下钩部设置于该矩形框架结构底部的另一侧;所述上钩部由第一侧板15顶部的第一上钩部16与所述第二侧板11顶部的第二上钩部17组成,所述下钩部由第一侧板15底部的第一下钩部14和所述第二侧板11底部的第二下钩部12组成;下钩部用于钩在钢梁上翼缘的一侧,此时第一侧板
15与第二侧板11均位于钢梁的顶部,且端部延伸出所述钢梁的顶面,将挂架21的顶部挂在上钩部后,挂架21自然下垂,此时,挂架21和下钩部分别作为矩形框架两侧的限位,卡架1即稳定的设置于钢梁的顶部,由于卡架1和吊篮2可相互分离,因此两者的安装和定位更加便捷,且无需其他方式的固定,可大大提高吊篮2的定位效率。
[0025]所述吊篮2由挂架21和钢筋笼24组成,所述挂架21设置于所述钢筋笼24的一侧,该挂架21为矩形架,且顶部与所述上钩部卡接配合;所述挂架21上设置有多根踏杆22,所述踏杆22设置于该挂架21的内侧,且所述踏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挂架21的两侧相互垂直;所述踏杆22均匀设置于所述挂架21的长度方向,且相邻所述踏杆22的间距不大于300mm,踏杆22用于操作工人踩踏后攀爬挂架21,以方便上下吊篮2。
[0026]所述钢筋笼24包括笼体和斜拉杆,所述笼体设置于所述挂架21下部的一侧,且该笼体的底部与所述挂架21的底部平齐,所述斜拉杆设置于所述钢筋笼24的顶部,且该斜拉杆一端与所述挂架21焊接固定,另一端与钢筋笼24顶部背向所述挂架21一侧焊接固定;斜拉杆用于作为笼体与挂架21连接的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钢梁焊接安全吊笼,其特征在于,包括卡架(1)和吊篮(2),所述吊篮(2)的顶部挂在所述卡架(1)的顶部一侧;所述卡架(1)的底部一侧设置有下钩部,所述下钩部开口朝向水平方向,且朝向所述卡架(1)的中心,所述卡架(1)的顶部另一侧设置有上钩部,所述上钩部的开口朝向水平方向,且与所述下钩部的开口方向相反,所述下钩部的深度大于所述上钩部的深度;所述吊篮(2)由挂架(21)和钢筋笼(24)组成,所述挂架(21)设置于所述钢筋笼(24)的一侧,该挂架(21)为矩形架,且顶部与所述上钩部卡接配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钢梁焊接安全吊笼,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架(1)包括第一侧板(15)和第二侧板(11),所述第一侧板(15)与所述第二侧板(11)的两端分别通过两根连杆(13)连接,所述第一侧板(15)、第二侧板(11)和两根连杆(13)共同组成矩形框架结构;所述上钩部设置于该矩形框架结构顶部的一侧,所述下钩部设置于该矩形框架结构底部的另一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钢梁焊接安全吊笼,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钩部由第一侧板(15)顶部的第一上钩部(16)与所述第二侧板(11)顶部的第二上钩部(17)组成,所述下钩部由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闫毅飞余昊张帅陈向伟占卫华李亚鹏张焱飞
申请(专利权)人:中电建十一局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