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同济大学专利>正文

小蝶形跟骨钢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0097 阅读:28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小蝶形根骨钢板,用于SandersⅠ、Ⅱ、Ⅲ型跟骨骨折。由前上翼、前下翼、后上翼、后下翼和中间部构成,在四个翼各有一圆螺孔,中间部有一纵向椭圆孔,便于螺钉向上约20°打入载距突。螺钉为麻菇形内六角全螺纹松质骨螺钉。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利用跟外侧小切口进行复位固定治疗,减少局部的显露和剥离,明显降低切口并发症、骨折块和后关节面坏死的发病率,利于骨折愈合,恢复块,钢板放置方便,操作简单,减少医疗费用。(*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骨科跟骨骨折,应用于Sanders I、II、III型跟骨骨折、单纯的舌型骨折块、压缩型骨折和剪切骨折的骨折复位内固定治疗,也用于局部软组织条件相对较差、全身情况不允许作常规切口手术的跟骨骨折患者。
技术介绍
Sanders II型及部分III型跟骨骨折占跟骨骨折的大部分,目前用于治疗这些类型骨折的钢板主要有两大类常规钢板和小钢板,各有其不足之处。常规钢板的缺陷常规钢板包括AO解剖钢板,Sanders等“H”钢板,“Y”形及“T”形钢板等。但这些钢板对于Sanders II型及部分III型跟骨骨折来说,体形过大,太厚,有时放置困难,术中医源性创伤大,可造成不必要的过多剥离,二次取出仍需大面积剥离软组织,且大体积的钢板容易造成皮肤损伤、肌腱和神经的刺激,故并发症较高。有时临床上遇到一些跟骨关节内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的相对禁忌症,如伴有脊柱脊髓损伤发生截瘫、糖尿病、其它全身性疾病或局部切口处软组织损伤比较严重等情况,常规钢板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并发症的发生率将明显增高,甚至可以发生灾难性的后果,如跟骨骨髓炎而引起截肢。为此,其临床效果和临床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目前跟骨小钢板的缺点跟骨骨折微创钢板很少,1993年Zwipp等设计“H”形小钢板治疗跟骨骨折,2002年Huang等报道小“T”形AO钢板固定。它们都适用于不同类型的骨折,可达到某种程度的固定效果。但它们都不能很好符合跟骨形态和跟骨骨折的特点,均不能对跟骨后关节面或其它主要骨折块进行整体固定,往往需另外加用骑缝钉、拉力螺钉等方法进行辅助固定,适应证比较狭窄,且都不能同时满足体形小又能对主要骨折块进行整体可靠固定的要求,临床上均存在较高的并发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小蝶形跟骨钢板,能符合跟骨的形状和跟骨骨折的特点,体积小,钢板放置方便,操作简单,可减小对皮肤的损伤和对肌腱的刺激。为达上述目的,本技术的小蝶形跟骨钢板,由前上翼、前下翼、后上翼和后下翼及中间部构成蝶形钢板,其长短和方向不相同,与同类钢板相比,更加符合跟骨的形状和跟骨骨折的特点;有五个螺孔,前部和后部各两个,且处于不同的水平,经这些螺孔打入螺钉,可分别对跟骨前部和跟骨结节进行有效固定,中间部螺孔一个,可经此螺孔固定跟骨的载距突,因此,利用该钢板同样可以达到常规钢板所能达到的三点固定原则.并使螺钉可以以钢板为中心呈放射状方向钻入固定,在收紧所有螺钉时对骨折块起到收拢压缩作用,增强抵抗应力和防止骨折再移位。中央螺钉孔设计为纵向椭圆形,符合跟骨载距突的形态解剖特点,以便于将螺钉向上约20°打入载距突,克服了常规钢板圆形螺孔造成术中操作上困难。体形小,可减小对皮肤的损伤和对肌腱的刺激。可同时满足对主要骨折块进行整体可靠固定的同时减小医源性创伤的要求。钢板由钛合金制成,可塑型好,使骨折的固定变得更方便,更可靠;组织相容性好,植入物并发症少。本技术的优越功效是可利用跟外侧小切口进行复位固定治疗,减少局部的显露和剥离,明显降低切口并发症、骨折块和后关节面坏死的发生率,利于骨折愈合;恢复快,医疗费用减少;适应症广;术中钢板的放置方便,操作简单;跟骨骨折手术治疗的并发症降低,其临床疗效不断提高,使那些有相对禁忌症的病人同样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图。附图中标号说明1-前下翼;2-前上翼;3-中间部;4-后上翼;5-后下翼;6-螺孔;7-椭圆孔。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作进一步说明请参阅图1所示,本技术由有前上翼2、前下翼1、后上翼4、后下翼5和中间部3构成,形状呈蝶形。在四个翼各有一个圆形螺钉孔6,分别为前上孔A、前下孔B、后上孔D、后下孔E,可以分别对跟骨骨折的主要骨折块进行固定。中间部有一个纵向椭圆形螺钉孔7即中间孔C,便于螺钉向上约20°打入载距突。钢板选用的TC2钛合金钢板,经切割、钻孔、抛光及喷涂等方法制成。钢板长4cm,宽3cm,1.5mm厚。螺钉为TC4钛合金材料加工成的蔴菇形内六角全螺纹松质骨螺钉,长度为20~50mm,为内六角螺帽,螺柱直径为1.9mm,对骨折块有较好的把持能力。钢板和螺钉的力学性能测试整块钢板的竖向抗压载荷能够达到2700N,抗压强度为150N/mm2,钢板弯曲载荷能够承受210N,弯曲强度Γb=422N/mm2,跟骨各叶固定臂之间抗拉力可以达到1850N,抗拉强度Γb=225N/mm2,各臂之间塑性塑性变形达10.22mm。结果表明,该钢板机构力学性能优良,完全能够承受跟骨上传递的内力,强刚度满足跟骨固定的要求。所配的螺钉在干燥跟骨内的抗拔力为596N,相对位移3.2mm,螺钉的抗弯强度为390N。实施例以下介绍小蝶形钢板在跟骨关节内骨折微创手术中的应用,时间2001年2月~2004年4月,采用小蝶形钢板和微创技术对22例26侧跟骨关节内骨折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男16例19足,女6例7足;年龄23~61岁,平均36.8岁;单侧跟骨18例18足,双侧跟骨4例8足;左足11侧,右足15侧。损伤原因高处坠落伤20例24足,车祸伤2例2足。骨折分型按Sanders方法,II型12足(IIa3足,IIb7足,IIc2足),III型14足(IIIab5足,IIIac7足,IIIbc2足)。结果17例21足获得随访,时间为12~34个月,平均19.2个月。按Maryland足评分方法(Maryland Foot Score)评价术后功能。II型骨折9足,优7足、良2足;III型12足,优6足、良5足、可1足。所有的足外形恢复正常,能够穿正常鞋,无跛行。X线检查示Bhler’s角、Gissane’s角、距骨倾斜、跟骨宽度及丘部高度基本恢复正常,无明显并发症。权利要求1.一种小蝶形跟骨钢板,包含钢板和螺钉,其特征在于钢板的材质为钛合金,形状呈蝶形,由前上翼(2)、前后翼(1)、后上翼(4)、后下翼(5)和中间部(3)构成,在四个翼各有一圆螺孔(6),中间部有一纵向椭圆形螺孔(7)。2.跟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蝶形跟骨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的螺钉,其材质为钛合金,形状呈蔴菇形内六角全螺纹松质骨螺钉。专利摘要一种小蝶形根骨钢板,用于Sanders I、II、III型跟骨骨折。由前上翼、前下翼、后上翼、后下翼和中间部构成,在四个翼各有一圆螺孔,中间部有一纵向椭圆孔,便于螺钉向上约20°打入载距突。螺钉为麻菇形内六角全螺纹松质骨螺钉。本技术可利用跟外侧小切口进行复位固定治疗,减少局部的显露和剥离,明显降低切口并发症、骨折块和后关节面坏死的发病率,利于骨折愈合,恢复块,钢板放置方便,操作简单,减少医疗费用。文档编号A61B17/58GK2766795SQ20052003975公开日2006年3月29日 申请日期2005年2月23日 优先权日2005年2月23日专利技术者俞光荣 申请人:同济大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小蝶形跟骨钢板,包含钢板和螺钉,其特征在于:钢板的材质为钛合金,形状呈蝶形,由前上翼(2)、前后翼(1)、后上翼(4)、后下翼(5)和中间部(3)构成,在四个翼各有一圆螺孔(6),中间部有一纵向椭圆形螺孔(7)。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俞光荣
申请(专利权)人:同济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