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型起重船的内置式尾部收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005838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5 18: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大型起重船的内置式尾部收锚装置,包括尾锚、锚绞车、下导向滑轮、上导向滑轮、万向导索器和尾锚收纳槽;锚绞车和下导向滑轮均设在露天甲板下方的锚机平台上;上导向滑轮和万向导索器通过一体式基座安装在靠近船艉的露天甲板上;尾锚包括锚柄和锚爪,与锚柄的上端连接的锚索依次向上穿入万向导索器、绕过上导向滑轮、向下穿入露天甲板上开设的锚索孔、绕过下导向滑轮后缠绕在锚绞车上;尾锚收纳槽开设在艉封板上,该尾锚收纳槽的槽口的两侧壁之间固定一根限位横杆;回收尾锚时,通过锚绞车回收锚索,使尾锚的锚爪进入尾锚收纳槽内,直到锚爪钩在限位横杆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的收锚装置影响船舶作业及航行安全的问题。及航行安全的问题。及航行安全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大型起重船的内置式尾部收锚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大型起重船的内置式尾部收锚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通常采用锚泊定位的大型起重船,将艉锚挂在艉封板上的锚托架进行收藏。锚托架突出艉封板,影响起重机的实际使用吊距,影响起吊作业。
[0003]另外,船体的突出物会对航行安全产生影响,特别经过运河、船闸时都需要对突出物进行报备和评估。如通过巴拿马运河时,对突出物作了限制,并要求填写免责声明。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而提供一种大型起重船的内置式尾部收锚装置,它解决了现有的收锚装置突出船体影响起重机的实际使用吊距的问题。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大型起重船的内置式尾部收锚装置,包括尾锚、锚绞车、下导向滑轮、上导向滑轮和万向导索器;所述锚绞车设在露天甲板下方的锚机平台上;所述下导向滑轮也安装在所述锚机平台上并位于所述锚绞车的正后方;所述上导向滑轮通过一个一体式基座安装在靠近船艉的露天甲板上;所述万向导索器也安装在所述一体式基座上并位于上导向滑轮的正后方;所述尾锚包括锚柄和锚爪,与锚柄的上端连接的锚索依次向上穿入万向导索器、绕过上导向滑轮的顶部、向下穿入露天甲板上开设的锚索穿孔、绕过下导向滑轮的底部后缠绕在所述锚绞车上;其特征在于,
[0006]所述尾部收锚装置还包括一个开设在艉封板上的尾锚收纳槽;所述尾锚收纳槽的平面呈卧倒的四棱台,并在尾锚收纳槽的槽口的两侧壁之间固定一根限位横杆;
[0007]回收尾锚时,通过所述锚绞车回收锚索,使所述尾锚的锚爪进入尾锚收纳槽,直到尾锚的锚爪钩在限位横杆上。
[0008]上述的大型起重船的内置式尾部收锚装置,其中,所述尾锚收纳槽的槽口宽度为尾锚的宽度的1.5倍。
[0009]上述的大型起重船的内置式尾部收锚装置,其中,所述尾部收锚装置还包括一安装在露天甲板的锚索穿孔中的钢索密封装置,该钢索密封装置的顶端高出露天甲板600mm以上。
[0010]本技术的大型起重船的内置式尾部收锚装置具有以下特点:
[0011]1)通过在船体的艉封板上开设尾锚收纳槽,使回收尾锚时,尾锚的锚爪能存放在尾锚收纳槽内,解决了现有的收锚装置突出船体影响起重机的实际使用吊距的问题,提高了起重船的作业能力和航行安全性;
[0012]2)通过在露天甲板的艉部通过一体式基座安装万向导索器,解决了尾锚存放时,浸没在水中的问题,保证了船舶的航行安全。
[0013]3)通过在露天甲板的锚索穿孔中设置钢索密封装置,能防止船舶航行时上浪进水。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本技术的大型起重船的内置式尾部收锚装置的侧视图;
[0015]图2是图1中的A

A向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17]请参阅图1和图2,本技术的大型起重船的内置式尾部收锚装置,包括尾锚6、锚绞车1、下导向滑轮3、上导向滑轮4、万向导索器5、钢索密封装置8、尾锚收纳槽10和限位横杆7;其中,
[0018]锚绞车1设在露天甲板100下方的锚机平台101上;
[0019]下导向滑轮3也安装在锚机平台101上并位于锚绞车1的正后方;上导向滑轮4通过一个一体式基座9安装在靠近船艉的露天甲板100上;
[0020]万向导索器5也安装在一体式基座9上并位于上导向滑轮4的正后方;
[0021]钢索密封装置8安装在露天甲板100的锚索穿孔中;该钢索密封装置8的顶端高出露天甲板600mm以上;
[0022]尾锚6包括锚柄61和锚爪62,锚柄61的上端依次连接锚链63和锚索2,锚索2依次向上穿入万向导索器5、绕过上导向滑轮4的顶部、向下穿入露天甲板100上开设的锚索穿孔、绕过下导向滑轮3的底部后缠绕在锚绞车1上;
[0023]尾锚收纳槽10开设在船体的艉封板102上;该尾锚收纳槽10呈卧倒的四棱台,即尾锚收纳槽10平面呈卧倒的等腰梯形,该尾锚收纳槽10的侧面也呈卧倒的等腰梯形;尾锚收纳槽10的槽口(最大)宽度为尾锚6宽度的1.5倍;
[0024]限位横杆7固定在尾锚收纳槽10的槽口的两侧壁之间;该限位横杆7的高度要保证尾锚6的底部位于设计水线以上;限位横杆7采用重型钢管,并进行防磨处理。
[0025]当收尾锚6时,通过锚绞车1回收锚索2,使尾锚6的锚爪在尾锚收纳槽10的两侧壁的导向下进入尾锚收纳槽10,直到尾锚6的锚爪62钩在限位横杆7上,使尾锚6的锚爪62存放在尾锚收纳槽10内。
[0026]本技术的大型起重船的内置式尾部收锚装置,通过在船体的艉封板102上开设尾锚收纳槽10,解决了现有的收锚装置突出船体的问题,提高了作业能力和航行安全性;较高的万向导索器5解决了尾锚6存放时,浸没在水中的问题,保证了船舶的航行安全。在露天甲板100的锚索穿孔中设置的钢索密封装置8,能防止船舶航行时上浪进水。
[0027]以上实施例仅供说明本技术之用,而非对本技术的限制,有关
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作出各种变换或变型,因此所有等同的技术方案也应该属于本技术的范畴,应由各权利要求所限定。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型起重船的内置式尾部收锚装置,包括尾锚、锚绞车、下导向滑轮、上导向滑轮和万向导索器;所述锚绞车设在露天甲板下方的锚机平台上;所述下导向滑轮也安装在所述锚机平台上并位于所述锚绞车的正后方;所述上导向滑轮通过一个一体式基座安装在靠近船艉的露天甲板上;所述万向导索器也安装在所述一体式基座上并位于上导向滑轮的正后方;所述尾锚包括锚柄和锚爪,与锚柄的上端连接的锚索依次向上穿入万向导索器、绕过上导向滑轮的顶部、向下穿入露天甲板上开设的锚索穿孔、绕过下导向滑轮的底部后缠绕在所述锚绞车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尾部收锚装置还包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伟明刘昌鹏陈志良朱亚洲张高健李小龙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海峰风电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