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承外圈粗磨用下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005762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5 18: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轴承加工技术应用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轴承外圈粗磨用下料装置,包括下料装置本体,所述下料装置本体包括工作台,所述工作台上端设置有竖板,所述竖板前端一侧设置有轴承座,所述竖板前端的另一侧上方设置有安装座,两个所述轴承座之间设置有转轴,所述转轴外周设置有呈L形设计的转动板,所述安装座上铰接设置有液压缸,所述转轴上端的外周设置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前端设置有连接轴,且与液压缸的输出端相铰接,远离所述轴承座的转动板一侧设置有用于夹持轴承外圈工件的升降夹持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代替人工完成对轴承外圈的取放,降低劳动强度及安全隐患,提升工作进程,满足使用需求。满足使用需求。满足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轴承外圈粗磨用下料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轴承加工技术应用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轴承外圈粗磨用下料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轴承是当代机械设备中一种重要零部件。它的主要功能是支撑机械旋转体,降低其运动过程中的摩擦系数,并保证其回转精度。轴承的工作原理是以滚动摩擦代替滑动摩擦,一般是由轴承套圈(即内圈和外圈)、轴承钢球及保持架所组成的通用性很强、标准化、系列化程度很高的机械基础件。
[0003]现有技术中,轴承外圈在加工完成后,不可避免需要对其端面进行打磨处理,以提高轴承外圈的机械性能;目前,厂房生产过程中,传统的打磨方式是由操作人员手握轴承外圈,在打磨台上进行来回推拉,以实施相应的打磨作业,现有打磨方式则是利用连杆机构与电气设备相配合,带动轴承工件实现来回推拉的动作,进而完成打磨;上述过程中,由于轴承外圈具有一定的重量,且轴承外圈的规格尺寸不一,在将轴承外圈放置到待打磨工作台上时,大都是由人工进行搬放的,该工作方式不仅增加了工人的劳动强度,还会耗费大量的时间成本,影响工作进程;此外,对于打磨完成的轴承外圈来说,会有部分碎屑残留在工作台上,在由人工进行取下工件时,碎屑容易粘附在工作人员的手上,严重的还会出现划伤工作人员手的情况,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难以保障人们的人身安全,无法满足厂房的生产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针对上述所存在的技术问题,提出一种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加工方便且能够有效代替人工完成对轴承外圈的放置及取放,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节约时间及生产成本,降低安全隐患,保障人身安全,提升工作进程,并满足厂房生产使用需求的轴承外圈粗磨用下料装置。
[0005]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轴承外圈粗磨用下料装置,包括下料装置本体,所述下料装置本体包括工作台,所述工作台上端设置有竖板,所述竖板前端一侧设置有轴承座,所述竖板前端的另一侧上方设置有安装座,两个所述轴承座之间设置有转轴,所述转轴外周设置有呈L形设计的转动板,所述安装座上铰接设置有液压缸,所述转轴上端的外周设置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前端设置有连接轴,且与液压缸的输出端相铰接,远离所述轴承座的转动板一侧设置有用于夹持轴承外圈工件的升降夹持机构。
[0006]作为优选,所述升降夹持机构包括呈凹形设计的安置台,所述安置台上端设置有气缸,所述安置台一侧设置有升降块,且与气缸的下端相连接,所述安置台一侧设置有限位杆,两个所述限位杆对称排布且贯穿升降块设置,所述升降块前端设置有气动手指。
[0007]作为优选,所述气动手指下端一侧螺纹连接有抵块,所述抵块包括呈半包围状设
计的连接罩,所述连接罩一侧设置有呈半圆状设计的适配块。
[0008]作为优选,靠近所述轴承座的转动板一侧设置有防护杆。
[0009]作为优选,位于所述安装座下方的竖板前端设置有呈凸形状设计的固定座,所述固定座前端设置有防护垫,与所述升降夹持机构相对的转动板后侧也设置有防护杆,且与防护垫相对应。
[00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0011]1、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轴承外圈粗磨用下料装置,通过设置的转动板、转轴、轴承座和液压缸,实现了90
°
的工件下料动作,代替人工完成下料,降低劳动强度,提升工作进程,通过设置的升降夹持机构,利用气缸、升降块和气动手指间的配合,实现对工件的稳定夹取,避免工件发生掉落,保证取放动作的有效进行,满足生产使用需求;本装置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加工方便且能够有效代替人工完成对轴承外圈的放置及取放,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节约时间及生产成本,降低安全隐患,保障人身安全,提升工作进程,并满足厂房生产使用需求。
附图说明
[001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3]图1为轴承外圈粗磨用下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轴承外圈粗磨用下料装置另一工作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3为轴承外圈粗磨用下料装置的结构侧视图;
[0016]图4为抵块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5为抵块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18]以上各图中,1、下料装置本体;2、工作台;3、竖板;4、轴承座;5、安装座;6、转轴;7、转动板;8、液压缸;9、连接板;10、连接轴;11、升降夹持机构;111、安置台;112、气缸;113、升降块;114、限位杆;115、气动手指;12、抵块;121、连接罩;122、适配块;13、防护杆;14、固定座;141、防护垫。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20]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还可以采用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技术并不限于下面公开说明书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0021]实施例,如图1、图2、图3、图4、图5所示,一种轴承外圈粗磨用下料装置,包括下料装置本体1,其是与现有技术中轴承外圈打磨设备相配合使用的,如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布的专利文件一种轴承套圈用端面自动打磨装置{专利号:CN202123078932.2},当然,应用于轴
承外圈进行打磨的装置设备并非只有本实施例所提供的这一种,对于其他的轴承外圈打磨设备而言,人们也完全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求进行装配该下料装置本体1,并投入使用;在本实施例中,只是对工件下料的工作方式做出相对应的改进,因此,与其相配合使用的打磨设备并未在本实施例或说明书附图中示出;具体的说,下料装置本体1包括工作台2,用于提升装置设备所放置的稳定性,工作台2上端设置有竖板3,其为各装置部件的设立提供便利条件,进一步的,为了有效代替人工完成对工件的取放工作,具体的说:竖板3前端一侧设置有轴承座4,竖板3前端的另一侧上方设置有安装座5,两个轴承座4之间设置有转轴6,转轴6外周设置有呈L形设计的转动板7,安装座5上铰接设置有液压缸8,转轴6上端的外周设置有连接板9,其中,连接板9是与转轴6进行同步转动的装置部件,保证输入动力的有效传递,连接板9的前端设置有连接轴10,且与液压缸8的输出端相铰接,上述装置设备之间配合使用的具体描述为:首先,根据厂房对于轴承工件打磨的工作区域,选择合适的位置进行装配,当然,为了保障下料装置本体1能够发挥出良好的使用性能,需要保证竖板3所在的竖直平面与打磨设备相垂直,这样,待轴承外圈工件完成打磨后,人们控制液压缸8运行,推动连接板9及转轴6发生转动,进而带动着转动板7发生转动,并使转动板7处在与竖板3相垂直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轴承外圈粗磨用下料装置,包括下料装置本体,所述下料装置本体包括工作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台上端设置有竖板,所述竖板前端一侧设置有轴承座,所述竖板前端的另一侧上方设置有安装座,两个所述轴承座之间设置有转轴,所述转轴外周设置有呈L形设计的转动板,所述安装座上铰接设置有液压缸,所述转轴上端的外周设置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前端设置有连接轴,且与液压缸的输出端相铰接,远离所述轴承座的转动板一侧设置有用于夹持轴承外圈工件的升降夹持机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承外圈粗磨用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夹持机构包括呈凹形设计的安置台,所述安置台上端设置有气缸,所述安置台一侧设置有升降块,且与气缸的下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永明王兴林
申请(专利权)人:冠县信合精密轴承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