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屏支架、显示设备及眼底相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004684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5 18: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显示屏支架、显示设备及眼底相机,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显示屏支架包括壳体、固定件、转动组件。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可拆卸地连接后内凹部形成用于容纳显示屏的容纳腔,第一壳体用于与显示屏的显示面连接并对显示屏支撑,第二壳体用于与显示屏的与显示面相反方向设置的显示屏背面连接并对显示屏背面支撑。由于显示屏置于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组成的容纳腔内,且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分别对显示屏的显示面与显示屏背面支撑,这样的结构能够对显示屏较好的限位,减小或消除显示屏从显示屏支架脱落的风险。屏从显示屏支架脱落的风险。屏从显示屏支架脱落的风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显示屏支架、显示设备及眼底相机


[0001]本技术提供一种显示屏支架、显示设备及眼底相机,涉及医疗设备


技术介绍

[0002]眼底相机(Fundus Camera)是观察和记录人眼视网膜的精密光学电子眼科诊断仪器,原理是基于光学成像技术的眼底摄影系统,通过白光LED照明照亮视网膜,将眼底图像成像于传感器上,从而将所获取的图片呈现在显示屏上。医疗人员可以通过观察眼底图像诊断眼底病变或辅助判断其他器官的病情。
[0003]目前眼底相机的显示屏支架存在易损坏、显示屏易脱落等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一种显示屏支架、显示设备及眼底相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一个或多个技术问题,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
[0005]第一方面,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屏支架,该显示屏支架包括:
[0006]壳体,所述壳体包括:
[0007]第一壳体,用于与所述显示屏的显示面连接并对所述显示屏支撑,所述第一壳体具有与所述显示面的显示屏幕形状相适应的窗口;
[0008]第二壳体,用于与所述显示屏的与所述显示面相反方向设置的显示屏背面连接并对所述显示屏背面支撑;
[0009]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至少一个具有内凹部,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可拆卸地连接,且在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可拆卸地连接后所述内凹部形成用于容纳所述显示屏的容纳腔;
[0010]固定件,与所述壳体连接以与所述壳体固定,所述固定件还用于与外部设备连接以与所述外部设备固定;
[0011]转动组件,所述转动组件包括:
[0012]支撑轴,包括支撑轴连接部和支撑轴转动部,所述支撑轴连接部与所述固定件连接;
[0013]转动臂,包括转动臂转动部和转动臂连接部,所述转动臂转动部与所述支撑轴转动部连接,所述转动臂连接部与所述第二壳体连接且沿远离所述支撑轴方向延伸;
[0014]所述壳体、所述固定件、所述转动组件设置为,当所述第二壳体被致动时,所述第二壳体带动所述转动组件转动而使所述壳体围绕所述固定件转动。
[0015]在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转动臂转动部开设有通孔,所述转动臂转动部通过所述通孔套设于所述支撑轴转动部,所述支撑轴连接部与所述固定件连接并固定,以使所述转动臂转动部与所述支撑轴转动部可转动的连接。
[0016]在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转动组件还包括:
[0017]与所述支撑轴连接的第一阻尼调节件,所述第一阻尼调节件被驱动朝向所述转动
臂转动部运动而使所述第一阻尼调节件与所述转动臂转动部相抵触,且当所述第一阻尼调节件与所述转动臂转动部抵触增大时,致动所述第二壳体的致动力相应增大。
[0018]在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转动臂转动部开设有通孔,所述转动臂转动部通过所述通孔套设于所述支撑轴转动部并固定,所述支撑轴连接部与所述固定件可转动的连接,以使所述转动臂转动部、所述支撑轴可转动的与所述固定件连接。
[0019]在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转动组件还包括:
[0020]与所述转动臂转动部连接的第二阻尼调节件,所述第二阻尼调节件能被旋转朝向所述支撑轴转动部运动而使所述第二阻尼调节件与所述支撑轴转动部相抵触,当所述第二阻尼调节件与所述支撑轴转动部抵触增大时,致动所述第二壳体的致动力相应增大。
[0021]在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壳体用于与所述显示屏背面连接的一侧包括至少一个加强筋,所述加强筋对所述显示屏背面支撑。
[0022]在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壳体与所述外部设备相贴合的一面设置有至少一个凸起的防撞垫,所述防撞垫具有凹入部,所述凹入部的大小设置为允许至少一根手指伸入以致动使所述第二壳体。
[0023]在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壳体设置有出线孔,所述出线孔高于所述支撑轴的轴线,所述出线孔用于所述显示屏通过线材与所述外部设备电连接。
[0024]第二方面,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设备,包括显示屏以及与所述显示屏连接的第一方面中任一实现方式的显示屏支架。
[0025]第三方面,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眼底相机,包括电连接的主机及显示屏,所述显示屏连接有第一方面中任一实现方式的显示屏支架。
[0026]本技术带来的一些有益效果是:
[0027]在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可拆卸地连接后内凹部形成用于容纳显示屏的容纳腔,第一壳体用于与显示屏的显示面连接并对显示屏支撑,第二壳体用于与显示屏的与显示面相反方向设置的显示屏背面连接并对显示屏背面支撑。由于显示屏置于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组成的容纳腔内,且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分别对显示屏的显示面与显示屏背面支撑,这样的结构能够对显示屏较好的限位,减小或消除显示屏从显示屏支架脱落的风险。再者,由于采用可拆卸连接的方式,显示屏能在拆卸状态时置于第一壳体或第二壳体,待第一壳体或第二壳体后将显示屏限位,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制造材料对显示屏置入容纳腔影响较小,故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可拆卸连接的方式,为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选用合适的制造材料来降低显示屏支架损坏提供了可能性。另外,转动臂连接部与第二壳体连接且沿远离支撑轴方向延伸的设计,加长了转动臂的力臂,这有助于减小第二壳体被致动时作用在转动臂连接部的力,且使作用在第二壳体上的反作用力更加均匀防止第二壳体破裂。
[0028]应当理解,本部分所描述的内容并非旨在标识本技术的实施例的关键或重要特征,也不用于限制本技术的范围。本技术的其他特征将通过以下的说明书而变得容易理解。根据下文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更加明了本技术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
附图说明
[0029]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技术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用于更好地理解本方案,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定。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
[0030]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眼底相机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显示屏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3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显示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4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第二壳体与固定件及转动组件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0034]图5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转动组件与固定件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0035]图6a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显示设备相对于眼底相机张开状态的示意图;
[0036]图6b为图6a中显示设备相对于主机侧壁贴合状态的示意图;
[0037]图7a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显示设备相对于眼底相机张开状态的示意图;
[0038]图7b为图7a中显示设备相对于主机侧壁贴合状态的示意图。
[0039]图中部分附图标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显示屏支架(10),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00),所述壳体(100)包括:第一壳体(110),用于与所述显示屏(20)的显示面(210)连接并对所述显示屏(20)支撑,所述第一壳体(110)具有与所述显示面(210)的显示屏幕形状相适应的窗口;第二壳体(120),用于与所述显示屏(20)的与所述显示面(210)相反方向设置的显示屏背面连接并对所述显示屏背面支撑;所述第一壳体(110)与所述第二壳体(120)至少一个具有内凹部,所述第一壳体(110)与所述第二壳体(120)可拆卸地连接,且在所述第一壳体(110)与所述第二壳体(120)可拆卸地连接后所述内凹部形成用于容纳所述显示屏(20)的容纳腔;固定件(200),与所述壳体(100)连接以与所述壳体(100)固定,所述固定件(200)还用于与外部设备连接以与所述外部设备固定;转动组件(300),所述转动组件(300)包括:支撑轴(310),包括支撑轴连接部(311)和支撑轴转动部(312),所述支撑轴连接部(311)与所述固定件(200)连接;转动臂(320),包括转动臂转动部(321)和转动臂连接部(322),所述转动臂转动部(321)与所述支撑轴转动部(312)连接,所述转动臂连接部(322)与所述第二壳体(120)连接且沿远离所述支撑轴(310)方向延伸;所述壳体(100)、所述固定件(200)、所述转动组件(300)设置为,当所述第二壳体(120)被致动时,所述第二壳体(120)带动所述转动组件(300)转动而使所述壳体(100)围绕所述固定件(200)转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屏支架(10),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臂转动部(321)开设有通孔,所述转动臂转动部(321)通过所述通孔套设于所述支撑轴转动部(312),所述支撑轴连接部(311)与所述固定件(200)连接并固定,以使所述转动臂转动部(321)与所述支撑轴转动部(312)可转动的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屏支架(10),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组件(300)还包括:与所述支撑轴(310)连接的第一阻尼调节件(330),所述第一阻尼调节件(330)被驱动朝向所述转动臂转动部(321)运动而使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达任文斌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鹰瞳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