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蓄热保暖面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003702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5 18: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体涉及一种蓄热保暖面料,所述面料是由若干最小结构单元循环而成的双层布结构,所述最小结构单元包括六个横路和四个线圈纵列,六个横路由下至上依次排列为第一横路、第二横路、第三横路、第四横路、第五横路和第六横路,四个线圈纵列由左至右依次排列为第一线圈纵列、第二线圈纵列、第三线圈纵列和第四线圈纵列,所述第一横路和第四横路均采用聚氨纤维进行编织,所述第二横路和第五横路均采用德绒/热加绒纱线与聚氨纤维进行编织,所述第三横路和第六横路均采用DTY半光发热Poly与聚氨纤维进行编织。所述面料的手感柔软舒适、弹性高且蓄热保暖效果好,同时生产成本较低。同时生产成本较低。同时生产成本较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蓄热保暖面料


[0001]本技术涉及布料
,具体涉及一种蓄热保暖面料。

技术介绍

[0002]在秋冬季的寒冷天气,保暖内衣成为人们日常必备的御寒单品。目前市面上有着各种各样的保暖内衣类产品,体感舒适柔软、保暖性好且弹性耐穿是作为保暖内衣面料的首要要求。但多数面料无法兼顾上述功能性,比如精梳棉面料穿着舒适、不易过敏,但容易变形、不耐穿且保暖性较差;羊毛面料的保暖性好、弹性佳,但价格昂贵;木棉面料质轻柔软、抗静电,但弹性差、易变形。因此,一种蓄热保暖、弹性佳且成本低的面料开发能够丰富消费者的选择,同时具有较好的市场潜力。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蓄热保暖面料,所述面料的手感柔软舒适、弹性高且蓄热保暖效果好,同时生产成本较低。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蓄热保暖面料,所述面料是由若干最小结构单元循环而成的双层布结构,所述最小结构单元包括六个横路和四个线圈纵列,六个横路由下至上依次排列为第一横路、第二横路、第三横路、第四横路、第五横路和第六横路,四个线圈纵列由左至右依次排列为第一线圈纵列、第二线圈纵列、第三线圈纵列和第四线圈纵列,所述第一横路和第四横路均采用聚氨纤维进行编织,所述第二横路和第五横路均采用德绒/热加绒纱线与聚氨纤维进行编织,所述第三横路和第六横路均采用DTY半光发热Poly与聚氨纤维进行编织。
[0006]进一步的,每个线圈纵列的六个横路均包括上针和下针;<br/>[0007]所述第一线圈纵列的六个横路具体为:第一横路为上针浮线、下针集圈,第二横路为上针浮线、下针成圈,第三横路为上针成圈、下针浮线,第四横路为上针集圈、下针浮线,第五横路为上针浮线、下针成圈,第六横路为上针成圈、下针浮线;
[0008]所述第二线圈纵列的六个横路具体为:第一横路为上针集圈、下针浮线,第二横路为上针浮线、下针成圈,第三横路为上针成圈、下针浮线,第四横路为上针浮线、下针集圈,第五横路为上针浮线、下针成圈,第六横路为上针成圈、下针浮线;
[0009]第三线圈纵列的六个横路具体为:第一横路为上针浮线、下针集圈,第二横路为上针浮线、下针成圈,第三横路为上针成圈、下针浮线,第四横路为上针集圈、下针浮线,第五横路为上针浮线、下针成圈,第六横路为上针成圈、下针浮线;
[0010]第四线圈纵列的六个横路具体为:第一横路为上针集圈、下针浮线,第二横路为上针浮线、下针成圈,第三横路为上针成圈、下针浮线,第四横路为上针浮线、下针集圈,第五横路为上针浮线、下针成圈,第六横路为上针成圈、下针浮线。
[0011]进一步的,所述聚氨纤维的规格为30D。
[0012]进一步的,所述德绒/热加绒纱线是由质量百分数为40%莫代尔纤维、40%德绒和
20%热加绒组成的混纺纱线。
[0013]进一步的,所述德绒/热加绒纱线的规格为50S/1。
[0014]进一步的,所述DTY半光发热Poly的规格为75D/72F。
[001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通过采用聚氨纤维、德绒/热加绒纱线和DTY半光发热Poly为纱线原料,并结合本技术独特的编织结构织得的面料具有手感柔软、弹性舒适、蓄热保暖的特点,适合作为保暖衣物的面料,且面料的生产成本较低,应用前景广阔。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技术所述布料的编织图。
[0017]图中:和表示成圈,和表示集圈,|表示浮线。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1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技术的限定。
[0019]实施例1
[0020]如图1所示,一种蓄热保暖面料,所述面料是由若干最小结构单元循环而成的双层布结构,所述最小结构单元包括六个横路和四个线圈纵列,六个横路由下至上依次排列为第一横路、第二横路、第三横路、第四横路、第五横路和第六横路,四个线圈纵列由左至右依次排列为第一线圈纵列、第二线圈纵列、第三线圈纵列和第四线圈纵列,所述第一横路和第四横路均采用聚氨纤维进行编织,所述第二横路和第五横路均采用德绒/热加绒纱线与聚氨纤维进行编织,所述第三横路和第六横路均采用DTY半光发热Poly与聚氨纤维进行编织。
[0021]具体地,聚氨纤维具有很强的弹性、耐磨、热稳定性且加工成本低;德绒 /热加绒纱线和聚氨纤维混织的面料的手感好、色泽亮丽且蓬松度高,同时保暖性好、蓄热锁温;DTY半光发热Poly与聚氨纤维混织的面料具有较好的吸湿发热性,弹性高且不易变形。
[0022]进一步的,每个线圈纵列的六个横路均包括上针和下针;
[0023]所述第一线圈纵列的六个横路具体为:第一横路为上针浮线、下针集圈,第二横路为上针浮线、下针成圈,第三横路为上针成圈、下针浮线,第四横路为上针集圈、下针浮线,第五横路为上针浮线、下针成圈,第六横路为上针成圈、下针浮线;
[0024]所述第二线圈纵列的六个横路具体为:第一横路为上针集圈、下针浮线,第二横路为上针浮线、下针成圈,第三横路为上针成圈、下针浮线,第四横路为上针浮线、下针集圈,第五横路为上针浮线、下针成圈,第六横路为上针成圈、下针浮线;
[0025]第三线圈纵列的六个横路具体为:第一横路为上针浮线、下针集圈,第二横路为上针浮线、下针成圈,第三横路为上针成圈、下针浮线,第四横路为上针集圈、下针浮线,第五横路为上针浮线、下针成圈,第六横路为上针成圈、下针浮线;
[0026]第四线圈纵列的六个横路具体为:第一横路为上针集圈、下针浮线,第二横路为上针浮线、下针成圈,第三横路为上针成圈、下针浮线,第四横路为上针浮线、下针集圈,第五横路为上针浮线、下针成圈,第六横路为上针成圈、下针浮线。
[0027]进一步的,所述聚氨纤维的规格为30D。具体地,所述聚氨纤维为现有技术中的Spandex。
[0028]进一步的,所述德绒/热加绒纱线是由质量百分数为40%莫代尔纤维、40%德绒和20%热加绒组成的混纺纱线。
[0029]进一步的,所述德绒/热加绒纱线的规格为50S/1。
[0030]进一步的,所述DTY半光发热Poly的规格为75D/72F。
[0031]在本实施例中,通过采用聚氨纤维、德绒/热加绒纱线、以及半光发热Poly 为纱线原料,并结合本技术独特的编织结构织得的面料具有手感柔软、弹性舒适、蓄热保暖的特点,适合作为保暖衣物的面料,且面料的生产成本较低,应用前景广阔。
[0032]上述实施例为本技术较佳的实现方案,除此之外,本技术还可以其它方式实现,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任何显而易见的替换均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蓄热保暖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料是由若干最小结构单元循环而成的双层布结构,所述最小结构单元包括六个横路和四个线圈纵列,六个横路由下至上依次排列为第一横路、第二横路、第三横路、第四横路、第五横路和第六横路,四个线圈纵列由左至右依次排列为第一线圈纵列、第二线圈纵列、第三线圈纵列和第四线圈纵列,所述第一横路和第四横路均采用聚氨纤维进行编织,所述第二横路和第五横路均采用德绒/热加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庆堆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永愉针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