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致发光器件驱动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00264 阅读:19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低成本高效率的电致发光器件驱动电路。其包括一个定时特殊应用集成电路(ASIC)和一个升压转换器。通过高频定时/触发信号控制,从而缩小了所需电感元件体积,整个电路更适用于大多数小型便携式电子产品的应用场合。 另外,通过调节适当的定时信号,可使不同型号和尺寸的电致发光器件在最佳状态下工作。(*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致发光器件驱动器,尤指一种用于容性电致发光的驱动电路。一九四七年德斯特里奥(Destriau)最早发现和研究磷的电致发光现象,直至九十年代,磷电致发光现象才得到广泛应用。目前,一般消费电子产品尤以干电源者以液晶显示作为显示方法的最为普遍,但液晶显示器件并无光线产生,所以当用户在黑暗环境下使用时便看不清液晶显示器所显示的实时信息。用于液晶显示器件背光的有源式显示,除了电致发光之外,也包括发光二极管(LED)、真空荧光显示器(VFD)、气体等离子体显示板(GAS PLASMA)等。其实电致发光在颜色选择、发光均匀度及所需电能等各方面都较其他方法优越。就是它需要一个很大的直流转换器,以至其应用在小巧,电池驱动产品方面受到一定限制。电致发光在以前未能广泛应用在消费电子产品的主要问题,在于它要求从电池发出高压交流100伏特,400赫兹(100V,400Hz)的驱动信号。一九八四年,安东尼·弟奥诺弗洛伊奥(AnthonyD’Onofrio)和杰克·甘兹(Jack Gunzy)提出了一种不稳定态多谐振荡器的DC/AC转换器,该转换器采用在3/5kHz工作的磁性元件,将磁能转换成容性电致发光灯所需的电能。由于在此频率范围工作的电感元件体积大且价格昂贵,妨碍了这一设计在轻便易携带场合的应用。一九八五年彼得·杰·金德门(Peter J.Kindlman)采用一种全桥式开关电路来设计相类似的转换器,这个方法需要一个外部晶体和附加的分频电路。这样,元件总数增加很多仍无法降低成本。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为电致发光器件提供一种体积小,成本低及高效率的高压中频(400Hz)的驱动电路装置。为了克服以上两种方法的缺点,本设计采用一个低成本的特殊应用集成电路(ASIC)来提供本身的定时信号,并和一个简单的DC-AC步进转换器一起来形成一个最佳工作环境,从而得到供容性电致发光器件发光的驱动电压。本专利技术是一个用于容性电致发光器件发光的驱动电路。该驱动电路含有两个NPN双极晶体管和一个电感,用于升高电池的直流电压。再用一个反相信号,触发电流对该电感充电至一个高电压,以驱动该电致发光元件,在无负载条件下,5V直流电源可充至高达500V驱动电压。通过合适地选用定时信号,经过逐次充电,最后达至足够高电压,例如400Hz约100V,从而使电致发光元件在最佳状态下工作。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附图说明图1表示本专利技术电致发光器件驱动电路图;图2表示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集成电路两个输出端信号S1和S2的波形图;图3表示驱动器典型的无负载输出电压(Vo)波形图;图4表示驱动器连接到一个1×2.5平方厘米面积的电致发光灯后的典型输出电压波形图。图1中的1表示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集成电路(ASIC IC);2表示电致发光器件。图1和图2表示由集成电路IC所产生的定时/触发信号源,它含有两个时钟信号。S1为32kHz 95%占空比的方波,S2为400Hz 50%占空比的方波,这两个时钟信号的额定电压为0.9~1V,恰巧合适可以导通两个NPN晶体管Q1,Q2。400Hz的信号S2接到Q2的基极,而S1(即S2的反相信号)经32kHz信号调制接到Q1的基极。如图1所示的电致发光驱动电路,用于驱动容性电致发光灯2,从而作为液晶显示器(LCD)显示的背景照明,该电路设计成仅用最低1.5V电池即可工作。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MOS)逻辑集成电路1(ASIC)产生所需的定时钟信号,用以导通两个NPN晶体管Q1和Q2。在驱动电路中,电感L1一端连接到二极管D1和NPN晶体管Q1的集成极,另一端接电源+VDC。在最初的29.6875微秒中,Q1处于不导通状态,其后以1.9625微秒触发信号S1导通Q1,并立即对电感充电,二极管D1的正端等于充电电压。此后,又有39个类似的触发脉冲序列S1连续充电,使二极管D1负极对地有一个200V的高电压,如图3所示。40个充电序列共用40×(29.6875+1.9625)微秒,即1266微秒,随后的1266微秒,晶体管Q2导通,将高电压重新置为地电位。整个充电和置零过程用2532微秒,此过程以约400Hz频率重复,形成一个200V无负载驱动信号。若用一个面积为2.5平方厘米的容性电致发光灯作负载,驱动电压降至80V(如图4所示),此乃电致发光灯的最佳驱动信号。该电路具有在低压应用中所有必需的定时,触发和驱动讯号,例如可用于中小型手提式液晶显示(LCD)设备的背景发光。不仅如此,该电路还可用于诸如钟表、传呼机、有线或无线通讯电话机和工作站、电子日记簿、计算器、电子用品的遥控面板、个人电子设备及其他许多有关的仪表和设备。因此,本专利技术为消费电子产品提供了低成本,小体积及高效率的电致发光器件驱动电路装置,其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是突出的和明显的。权利要求1.一种电致发光器件的驱动电路。其包括一个专用集成电路(ASIC),两个NPN双极(bipolar)晶体管,一个小型电感,和其他无源元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发光器件驱动电路,其特征是用高频直流脉冲电压连续对容性电致发光器件充电,产生一个400Hz,约100V的最佳驱动电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发光器件驱动电路,其特征是其所需触发的脉冲信号,由一个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专用集成电路(CMOS ASIC)产生,其所需电压仅需0.9V。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发光器件驱动电路,其特征是该电路所需的外接直流电源可设计成尽可能低的值,以致能导通两个NPN晶体管,其优选值为1.5伏特。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低成本高效率的电致发光器件驱动电路。其包括一个定时特殊应用集成电路(ASIC)和一个升压转换器。通过高频定时/触发信号控制,从而缩小了所需电感元件体积,整个电路更适用于大多数小型便携式电子产品的应用场合。另外,通过调节适当的定时信号,可使不同型号和尺寸的电致发光器件在最佳状态下工作。文档编号H05B33/08GK1135705SQ9510770公开日1996年11月13日 申请日期1995年6月29日 优先权日1995年5月5日专利技术者黄志伟, 李志光 申请人:伟利高科技有限公司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致发光器件的驱动电路。其包括一个专用集成电路(ASIC),两个NPN双极(bipolar)晶体管,一个小型电感,和其他无源元件。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志伟李志光
申请(专利权)人:伟利高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HK[中国|香港]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