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旋转蓄热式RTO催化燃烧废气处理装置,包括主体,主体的内部分别开设有呈上下结构分布的传输槽、进气槽、燃烧槽和水槽,主体靠近燃烧槽的内部开设有换热槽,且换热槽的一侧内壁设置有导热板,水槽的底部内壁两侧通过螺栓安装有水泵,且水泵的输出端通过螺栓安装有与换热槽相连通的水管,水槽的底部内壁上通过螺栓安装有温度传感器。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的水泵,当启动水泵时,水泵能够将水通过水管注入换热槽内部,此时导热板能够将热量传导至换热槽内部水的内部,从而实现热回收,而陶瓷蓄热板能够提升装置的热量回收效果,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的拉块,当拉动拉块时,拉块能够对拉动弹簧挤压。拉块能够对拉动弹簧挤压。拉块能够对拉动弹簧挤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旋转蓄热式RTO催化燃烧废气处理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蓄热式ROT
,具体涉及旋转蓄热式RTO催化燃烧废气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有机废气的焚烧处理几乎全采用两床或多床蓄热式RTO(蓄热氧化炉),蓄热式ROT主要是将有机废气加热,使废气中的VOC在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
[0003]如授权公告号为CN207262466U,授权公告日为2018.04.20的一种旋转式蓄热氧化炉,包括:进出风口部,具有废气室和位于废气室内部的净气室;位于进出风口部上部的气体分配部,具有旋转阀、气体分配室和驱动装置;旋转阀上端连通气体分配室,下端连通废气室和净气室;位于气体分配部上部的蓄热交换部,具有陶瓷蓄热体层;陶瓷蓄热体层用于周期性地储存净化后的高温气体的热量,并利用该热量预热废气;以及位于蓄热交换部的高温氧化部,具有废气氧化室和连通废气氧化室的热源装。
[0004]上述以及在现有技术中的市场上较为常见的装置一般是直接通过陶瓷蓄热的方式对热量进行吸收,这样的方式常常会降低装置的热量回收效果,现有技术中也不便使用者对陶瓷蓄热板进行拆卸,从而不便使用者对陶瓷蓄热板的更换,现有的装置也不便使用者对拆卸板的拆卸,进而不便使用者对装置的检修或对陶瓷蓄热板的更换。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旋转蓄热式RTO催化燃烧废气处理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之处。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7]旋转蓄热式RTO催化燃烧废气处理装置,包括主体,所述主体的内部分别开设有呈上下结构分布的传输槽、进气槽、燃烧槽和水槽,所述主体靠近燃烧槽的内部开设有换热槽,且换热槽的一侧内壁设置有导热板,所述水槽的底部内壁两侧通过螺栓安装有水泵,且水泵的输出端通过螺栓安装有与换热槽相连通的水管,所述水槽的底部内壁上通过螺栓安装有温度传感器。
[0008]进一步的,所述主体位于传输槽和进气槽的内部之间开设也有电机槽,且电机槽的内部通过螺栓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安装有延伸至传输槽内部的转杆。
[0009]进一步的,所述转杆位于传输槽内部的外壁上通过螺栓安装有安装有转环,且转环的外壁上通过螺栓安装有等距离呈环形结构分布的安装座。
[0010]进一步的,所述安装座的顶部外壁上开设有拉槽,且拉槽的一侧内壁上焊接有拉动弹簧,所述拉动弹簧的一端外壁上焊接有拉块。
[0011]进一步的,所述拉块的外壁上开设有运动槽,且运动槽的外壁上滑动连接有设置在安装座内部的限位板,所述安装座的内部滑动连接有陶瓷蓄热板。
[0012]进一步的,所述主体的外壁上凹槽内插接有拆卸板,且拆卸板的正面两侧外壁上开设有按压槽,所述按压槽的一侧内壁上焊接有按压弹簧,所述按压弹簧的一端外壁上焊接有按压杆,且按压槽的一侧内壁上开设有移动槽,所述移动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有限位柱,且限位柱的一端通过转轴活动安装有与按压杆呈活动连接的曲杆。
[0013]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技术提供的旋转蓄热式RTO催化燃烧废气处理装置,(1)本技术通过设置的水泵,当启动水泵时,水泵能够将水通过水管注入换热槽内部,此时导热板能够将热量传导至换热槽内部水的内部,从而实现热回收,而陶瓷蓄热板能够提升装置的热量回收效果;(2)本使用新型通过设置的拉块,当拉动拉块时,拉块能够对拉动弹簧挤压,在拉块移动的过程中限位板能够利用与运动槽的滑动连接使限位板能够进入到安装座的内部,便于了使用者对陶瓷蓄热板的拆卸;(3)本技术通过设置的按压杆,当按压杆移动时,按压杆能够带动曲杆进行运动,在曲杆运动的过程中能够带动限位柱退出主体的内部,从而便于了操作者对陶瓷蓄热板的更换和对装置进行检修。
附图说明
[001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5]图1为本技术旋转蓄热式RTO催化燃烧废气处理装置实施例提供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旋转蓄热式RTO催化燃烧废气处理装置实施例提供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旋转蓄热式RTO催化燃烧废气处理装置实施例提供的按压槽和移动槽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8]图4为本技术旋转蓄热式RTO催化燃烧废气处理装置实施例提供的拉槽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9]附图标记说明:
[0020]1主体、2传输槽、3进气槽、4燃烧槽、5水槽、6换热槽、7导热板、8水泵、9水管、10温度传感器、11电机槽、12电机、13转杆、14转环、15安装座、16拉槽、17拉动弹簧、18拉块、19运动槽、20限位板、21陶瓷蓄热板、22拆卸板、23按压槽、24按压弹簧、25按压杆、26移动槽、27曲杆、28限位柱。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介绍。
[0022]如图1
‑
4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旋转蓄热式RTO催化燃烧废气处理装置,包括主体1,主体1的内部分别开设有呈上下结构分布的传输槽2、进气槽3、燃烧槽4和水槽5,主体1靠近燃烧槽4的内部开设有换热槽6,且换热槽6的一侧内壁设置有导热板7,水槽5的底部内壁两侧通过螺栓安装有水泵8,且水泵8的输出端通过螺栓安装有与换热槽6相连通的水管9,水槽5的底部内壁上通过螺栓安装有温度传感器10。
[0023]本技术提供的旋转蓄热式RTO催化燃烧废气处理装置,包括主体1,主体1的内部分别开设有呈上下结构分布的传输槽2、进气槽3、燃烧槽4和水槽5,主体1靠近燃烧槽4的内部开设有换热槽6,且换热槽6的一侧内壁设置有导热板7,水槽5的底部内壁两侧通过螺栓安装有水泵8,且水泵8的输出端通过螺栓安装有与换热槽6相连通的水管9,水槽5的底部内壁上通过螺栓安装有温度传感器10,当启动水泵8时,水泵8能够通过水管9将水槽5内部的注入换热槽6内部,而导热板7能够对热量传导,从而实现了热量回收。
[0024]本技术提供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的,主体1位于传输槽2和进气槽3的内部之间开设也有电机槽11,且电机槽11的内部通过螺栓安装有电机12,电机12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安装有延伸至传输槽2内部的转杆13,当启动电机12时,电机12能够带动转杆13转动,电机槽11能够电机12进行限位。
[0025]本技术提供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的,转杆13位于传输槽2内部的外壁上通过螺栓安装有安装有转环14,且转环14的外壁上通过螺栓安装有等距离呈环形结构分布的安装座15,当转杆13转动时,转杆13能够带动转环14转动,转环14能够带动安装座15转动。
[002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旋转蓄热式RTO催化燃烧废气处理装置,包括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的内部分别开设有呈上下结构分布的传输槽(2)、进气槽(3)、燃烧槽(4)和水槽(5),所述主体(1)靠近燃烧槽(4)的内部开设有换热槽(6),且换热槽(6)的一侧内壁设置有导热板(7),所述水槽(5)的底部内壁两侧通过螺栓安装有水泵(8),且水泵(8)的输出端通过螺栓安装有与换热槽(6)相连通的水管(9),所述水槽(5)的底部内壁上通过螺栓安装有温度传感器(1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蓄热式RTO催化燃烧废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位于传输槽(2)和进气槽(3)的内部之间开设也有电机槽(11),且电机槽(11)的内部通过螺栓安装有电机(12),所述电机(12)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安装有延伸至传输槽(2)内部的转杆(13)。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旋转蓄热式RTO催化燃烧废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杆(13)位于传输槽(2)内部的外壁上通过螺栓安装有转环(14),且转环(14)的外壁上通过螺栓安装有等距离呈环形结构分布的安装座(15)。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中业,林周初,莫振佳,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峰旭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