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00016 阅读:1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电路装置,为放电灯提供高频工作电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联结低频电流电压的输入端子, -与输入端子相联、对低频电源电压进行整流的整流器, -第一个电路,包括第一个单向器、第二个单向器和第一个电容器,它们联结在整流器的第一个输出端子N3及第二个输出端子N5之间, -与第一个电容器相联、用来产生高频电流的变频器, -负载电路,含有串联的一个电感器、第二个电容器以及一个为放电灯提供电压的装置,这些装置将变频器的端子N1同另一端子N2联结起来,N2位于第一个单向器与第二个单向器之间, -第二个电路,包括第三个电容器,该电路将端子N2与N5联结起来, 其特征在于,整流器的第一个输出端子N3通过第三个电路连到端子N4上,端子N4位于第二个单向器和第一个电容器之间,而第三个电路则含有串联的第三个单向器和第四个单向器,位于第三个单向器和第四个单向器间的端子N7通过第四个电路与端子N6相联,端子N6为负载电路的一部分,且第一和第三个电路中不含电感器。(*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路装置,它为放电灯提供高频的工作电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联结低频电源电压的输入端子,-与输入端子相联、对低频电源电压进行整流的整流器,-第一个电路,包括第一个单向器、第二个单向器和第一个电容器,它们联结在整流器的第一个输出端子N3及第二个输出端子N5之间,-与第一个电容器相联、用来产生高频电流的变频器,-负载电路,包括一个电感器、第二个电容器以及一个为放电灯提供电压的装置,这些装置将变频器的端子N1同另一端子N2联结起来,N2位于第一个单向器与第二个单向器之间。-第二个电路,包括第三个电容器,该电路将端子N2与N5联结起来。这样一种电路装置可从US5,404,082中获得了解。目前所知的电路装置很适合于由常规电网进行供电,其电压均方根值为230伏,频率为50Hz。运用比较简单的方法,目前所知的电路装置能获得一个很高的功率因数。但是该电路装置有个缺陷,即如果放电灯供压装置不带变压器而且灯电压比较高的话,那么低频电源电压引起的电流谐波畸变就会急剧增加。例如,若电源电压均方根值为230伏特,则引起的灯压谐波畸变将会超过约70瓦特。应该提及,即使在一些灯压值较低的国家,如美国,其供电电压的均方根值为120瓦特,同样也会存在上述类似的问题。如果在放电灯的供压装置里引入一个变压器就可减小谐波畸变。但是,假如灯压较高且放电灯的供压装置带有变压器,变压器又有一次线圈及为灯提供接线端子的二次线圈,那么,一次线圈和组成负载电路及变频器的元件将会流经一个很大的电流。该大电流将缩短电路装置的寿命,或者,根据大电流需要增加电路装置的尺寸,这样使得等价比较昂贵。目前所知的电路装置还有一个缺点,就是它们通常含有一种频率调制器,用来调制变频器产生的高频电流频率,以此来校正高频电流的调幅以及控制灯电流振幅因数小于一个约为1.7的值。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电路装置,它所引起的低频电源电流谐波畸变很小,而电路装置又能以很高的电压供放电灯运行,在灯工作运行时,组成负载电路及变频器的元件也不会流经很大的电流。为了上述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电路装置的特征在于,整流器的第一个输出端子N3通过第三个电路连到端子N4上,端子N4位于第二个单向器和第一个电容器之间,而第三个电路则包括有第三个单向器和第四个单向器,位于第三和第四个单向器间的端子N7通过第四个电路与端子N6相联,端子N6为负载电路的一部分,且第一和第三个电路中不含电感器。在电路装置工作期间,第四个电路把电源从端子N6引至端子N7。经发现,这种用较简单的装置实现的电源反馈将大大减低谐波畸变,同现在所知电路装置引起的谐波畸变相比要小得多。其功率因数与现在所知电路装置的功率因数相比,也相应提高了很多。令人惊奇的是,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电路装置中,尽管有第四个电路实现信号反馈,但即使放电灯的供压装置带有变压器,在组成负载电路和变频器元件中流过的电流也很小。因此,不需要为大电流而增加变频器和负载电路的尺寸,负载电路与变频器电路也就可采用较便宜的元件来实现了。另外还发现,如果电路装置控制的放电灯其灯电压很高,也可以在本专利技术电路装置的负载电路中配置一个变压器,同时将谐波畸变维持在较低水平。若负载电路不包括变压器,那么,流经变频器和负载电路的工作电流幅值同根据本专利技术负载电路含变压器的电路装置相比,该电流幅值便大大减小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电路装置另外还有一个重要的优点,由于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电路装置产生的高频电流幅值没有经过强制调制而灯电流的幅值因数很低,所以还可以配置一个调制高频电流频率的频率调制器。调制器,尤其是变压器都是较贵的元件,因此,为了把它们都配置于本专利技术的电路装置中,本专利技术的电路装置结构做得十分简单,这样相对要便宜些。应当提及,EP679046-A1已经公布了一种包含双电源反馈的电路装置,它同本专利技术的电路装置中的双电源反馈相似。EP679046-A1所公布的电路装置中,主要是通过利用储能线圈来实现功率因数的提高。该储能线圈是一种更贵的元件。在本专利技术的电路装置中,不利用储能线圈便可获得一个高的功率因数。为此,本专利技术的电路装置功能同EP67046-A1中所公布的是不一样的。另外,本专利技术的电路装置比EP679046-A1公布的电路装置有一个较大的优点,就是本专利技术的电路装置也可配置该种较贵的储能线圈。已经发现,如果第二个电路还包括第一个电容器的话,电路装置可实现平稳的运行。如果电路装置中的第四个电路包含有第四个电容器的话,电路装置也能平稳运行。单向器优选地包括二极管装置。因此单向器通过极简单的方式便能实现。本专利技术电路装置的优选实施方案中,变频器包括第一个开关元件、端子N1、第二个开关元件以及一个与开关元件相联的驱动电路DC,驱动电路DC给两开关元件提供驱动信号,控制它们轮流导通和不导通。所以,用一种较简单且可靠的方式就可实现变频器。已经证明,本专利技术的电路装置对两盏放电灯并联运行极为适合。在本专利技术电路装置适合两盏放电灯运行的优选实施方案中,负载电路包括另外一套电感器、电容器、放电灯供电装置,端子N8也为该负载电路的一部分,它通过第五个电路与端子N1相联。第五个电路优选地包括有第五个电容器。在本专利技术电路装置的另外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端子N4通过一个电路同端子N1相联,此电路包括一开关元件S和一个控制电路,控制电路则与开关元件S的控制极相联,用来控制开关元件S的导通与不导通。当灯电流为零时,如灯电极预热期间或放电灯启辉期间,控制电路控制开关元件S处于导通状态。由此可以避免第一个电容器两端产生过电压。放电灯点燃之后,控制电路将开关元件S控制在不导通状态。控制电路可含有灯电流检测器。经发现,组成该控制电路极简单又可靠的方法是,在控制电路中配置一种装置,该装置根据第一个电容器两端的电压来控制开关元件S的导通与不导通。参考附图,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案可得到更详细的解释,其中附图说明图1为一个简化的图解,它展示了本专利技术电路装置的第一种实施方案,其中电路装置里接有放电灯LA;图2为一个简化的图解,它展示了本专利技术电路装置的第二种实施方案,其中电路装置里接有两盏放电灯LA1和LA2;图3为一个简化的图解,它展示了本专利技术电路装置的第三种实施方案,其中电路装置里接有放电灯LA。图1中,K1与K2为连接低频电源的输入端子。L2与L2’为电感器,它同电容C2一起组成一个输入滤波电路。二极管D1-D4为对低频电源进行整流的整流器。电流C4为第一个电容器,同二极管D5与D6一起组成第一个电路。开关元件Q1与Q2同驱动电路DC一起组成变频器。驱动电路DC0为产生驱动信号的部分电路,用该驱动信号来控制开关元件Q1与Q2的导通和不导通。电感L1、电容C2、连接放电灯的端子K3与K4共同组成负载电路。在附图1所示的实施方案中,电感L1组成电感器,电容2组成第二个电容器,联结端子K3与K4组成放电灯的供压装置。电容C1组成第三个电容器。电容C1与C4一起组成第二个电路。二极管D7和D8分别组成第三和第四个单向器。二极管D7和D8组成第三个电路。电容D5组成第四个电容器及第四个电路。输入端子K1和K2经过电感L2、电容C3及电感L2’进行联结。电容C3的第一侧连在整流桥的第一个输入端子上,而电容C3的第二侧则连在整流桥的第二个输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A·F·J·赫尔纳德兹·马托希J·H·范比仁P·J·兹尔斯特拉
申请(专利权)人:皇家菲利浦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