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99872 阅读:1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显示装置,特别是机动车辆的显示装置,具有至少一个作为显示元件的液晶元件和液晶元件的电加热器元件。为达到均匀加热液晶元件(2)的目的,加热器的电阻层(12)基本上呈平面,且配备有电极(21,22),借助于电极(21,22)组电阻层(12)提供加热电流。(*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显示装置,具体地讲,涉及机动车辆的一种显示装置,显示装置具有至少一个作为显示元件的液晶元件和液晶元件的电加热器件。从欧洲专利EP 084873 B1可以了解到这种显示装置。该专利的显示装置,其液晶元件由光源从后面照射着,液晶元件与光源之间有一个加热器件,加热器件的加热线呈网目结构,加热电流加到加热线上。热量是借助于这种网目结构中线性导线产生的。热量呈线性形式产生,因而在整个液晶元件上分布得不均匀。加热功率要求高。从外面可以看到网目式网状结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本说明书开头段所述的那一种与该专利所述的不同能均匀加热液晶元件的显示装置。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下列措施达到上述目的的给加热器件配备了基本上平面的电阻层,且配备了多个电极,借助这些电极给电阻层提供加热电流。平面电阻层最好由高电阻率的导电材料构成。加热电流借助于所述电极提供给平面电阻层,分布到整个平面电阻层。这样,有了大的平面加热表面就可以极其均匀地加热液晶元件。这种表面式加热工作效率极高,需要的加热功率比借助于配置成网目的线性导线线路的加热少。本专利技术一个有益实施例的特征在于,平面电阻层由至少部分透明的材料制成,且所述电极基本上配置在显示装置可见显示区外面。这种半透明的电阻层用在特别是由光源从后面照射的显示装置有利,因为既然电阻层透明且各电极基本上配置在显示装置的可见显示区外,因而平面电阻层可安置在液晶元件与光源之间而不致对从外面可看得到的显示有不利的影响。本专利技术另一个有益实施例的特征在于,各电极基本上呈线性的形式。电极呈线性的形式就可以极其均匀地给平面电阻层提供加热电流。与尖形电极相比,这样做可以提高加热电流在平面电阻层分布的均匀性,从而极其均匀地加热液晶元件。本专利技术另一有益实施例的特征在于,电阻层由至少部分透明的材料特别是氧化铟锡构成。氧化铟锡的透光率高,达90%左右,而且电阻率也高。本专利技术另一有益实施例的特征在于,各电极用丝网印刷配置在电阻层上。这种方案因制造工艺上的原因而广受欢迎。本专利技术另一有益实施例特征在于,各电极呈L字形。这样就可以集中将加热电流提供给在电阻层一侧的各电极上。最好是使L字形电极的其中一个臂沿显示装置可见显示区上方/下方延伸,各电极相应的另一个臂横切可见显示区配置。本专利技术的其它因制造工艺上的原因而广受欢迎的实施例采取了下列措施配备了照明器件特别是发光二极管或白炽灯供从后面照射液晶元件用,还配备了一个散射层供散射照明器件发出的光,且电阻层与散射层结合成一个整体。另一个措施是将电阻层特别是用蒸汽淀积法配置在透明合成树脂薄片上,且将散射层配置在透明合成树脂薄片的另一面上,散射层由散光薄片特别是聚碳酸酯制成,散射层上用丝网印刷配置了反射层。下面参看附图说明图1至图3更详细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在附图中所示的实施例。附图中图1显示装置的部件分解透视图,显示装置的显示元件采用液晶元件,由照明器件从后面加以照射,在照明器件与液晶元件之间配置着平面热扩散元件;图2是热扩散元件的剖面示意图;图3是加热扩散元件的平面图。图1是机动车辆显示装置的部件分解透视图。显示装置包括金属框架1、液晶元件2、热扩散元件3、塑料框架4、照明印刷电路板5和电子印刷电路板6。照明印刷电路板5有多个发光二极管(LED)8,液晶元件2即由这些LED从后面加以照射。电子印刷电路板6用来控制照明电路板5、热扩散元件3和液晶元件2并给三者提供电流。反射框架4的反射表面7反射照明印刷电路板5产生的光。反射框架4有四个固定元件4a、4b、4c和4d,供将反射框架4固定到金属框架1上。液晶元件2和热扩散元件3一个在另一个的上面,配置在金属框架1与反射框架4前侧4e之间。照明印刷电路板5和电子印刷电路板6配置在反射框架4后侧。图2是热扩散元件3的剖视图。热扩散元件3包括保护清漆层10、电极层11、氧化铟锡电阻层12、聚酯薄片13、粘结层14、聚碳酸酯薄片15、白丝网印刷层16和橙色丝网印刷层17。这些料层按上述顺序彼此层叠在另一层的上面配置。聚酯薄片13让光透过,且作为热扩散元件3的其它元件的支撑元件。氧化铟锡电阻层12汽相淀积在聚酯薄片13的一面上。氧化铟锡透光且电阻率高。电阻层11用丝网印刷法设在电阻层12上。保护清漆层10将电极层11覆盖住。聚碳酸酯薄片15借助粘结层14粘附到聚酯薄片的另一面上。白丝网印刷层16和橙色丝网印刷层17在丝网印刷过程中配置在聚碳酸酯薄片15上。聚碳酸酯薄片15和白丝网印刷层16一起形成散射层18。散射层18的目的是散射图1照明印刷电路板的发光二极管8产生的光从而均匀照射液晶元件2。橙色丝网印刷层17形成液晶元件2的橙色背景照明。橙色丝网印刷层17可用不同颜色的丝网印刷层代替,从而得出不同颜色的背景照明。热扩散元件3的整个装配件制造起来费用极低。这里还可以进一步合并,举例说,取消聚碳酸酯薄片15,将丝网印刷层16和17直接配置在聚酯薄片13上。图3是热扩散元件3连同电极层11和电阻层12的平面图。平面图中没有示出保护清漆层10。图3中还示出了显示装置从外面可以看到的有源显示区20。电极层11的第一电极21和第二电极22是用丝网印刷方式配置在电阻层12上的。第一电极21和第二电极22呈线性的形式配置在显示装置20可见显示区外面。可见显示区20呈长方形,长方形的四边分别为上边20a、下边20b、右边20c和左边20d。第一电极21的第一线性臂部分21a在下边20b下面平行于此下边20b延伸。第二电极22的第二线性臂部分22a在可见显示区20上边20a上方平行于此上边20a延伸。第一电极21的端部21b垂直于第一臂部分21a延伸且横切可见显示区20的右边20c配置。第二电极22的端部22b垂直于臂部分22a延伸且横切可见显示区20的右边20c配置。最后,第一电极21有一个连接部分21c,第二电极22有一个连接部分22c。连接部分21c和22c合并入各端部21b和22b,且垂直于各端部21b和22b延伸。连接部分21c和22c彼此在电气上绝缘。绝缘区23分别设在可见显示区20的侧边20c与第一电极21和第二电极22各自的端部21b和22b之间,将所述端部21b和22b与电阻层12在电气上彼此绝缘起来。这可通过例如将电阻层12从此部位腐蚀掉或切除实现。第一电极21和第二电极22是为给电阻层12提供加热电流而设计的。第一电极的连接部分21c耦合到图1电子印刷电路板6的负电位上。第二电极22的连接部分22c耦合到图1电子印刷电路板6的正电位上。因此,第一电极21起阴极的作用,第二电极22起阳极的作用。这样,加热电流从第一电极21的第一连接部分21c经端部21b流向线性臂部分21a(实际电流方向)。从这里,电流本身在整个电阻层12上以平面的形式均匀分布从而达到均匀生热从而极均匀加热图1液晶元件2的目的。接着,电流通过线性臂部分22a和端部22b流回第二电极22的第二连接部分22c。权利要求1.一种显示装置,特别是机动车辆的显示装置,具有至少一个作为显示元件的液晶元件和液晶元件的电加热器件,其特征在于,加热器件有一个平面的电阻层(12),且配备有电极(21,22),加热电流即借助于这些电极提供给电阻层(12)。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显示装置,特别是机动车辆的显示装置,具有至少一个作为显示元件的液晶元件和液晶元件的电加热器件,其特征在于,加热器件有一个平面的电阻层(12),且配备有电极(21,22),加热电流即借助于这些电极提供给电阻层(12)。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M苏费尔M屈内蒙德M克罗恩K林纳伯格
申请(专利权)人:曼内斯曼VDO股份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DE[德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