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合金联合烘烤下料系统的补风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993090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5 18:12
一种用于合金联合烘烤下料系统的补风装置,包括进料组件及进料组件连接的联合料仓,所述进料组件包括进料管路,所述联合料仓的顶部配合设置有盖体,所述联合料仓包括储料仓,所述储料仓包括外层、保温层及内侧耐热钢内胆,所述内侧耐热钢内胆的顶部设置有环形托盘,所述环形托盘与盖体之间设置有补风装置及内壁,所述补风装置围绕内壁设置,该补风装置包括圆形主管及设置在圆形主管下方的圆形分管,所述圆形分管连接有补风端口;该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补风装置中的圆形主管及设置在圆形主管下方的补风端口,实现在燃烧的过程中均匀向联合料仓内部引入新风,提高了燃气的燃烧效率。提高了燃气的燃烧效率。提高了燃气的燃烧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合金联合烘烤下料系统的补风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合金烘烤
,尤其涉及一种补风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合金烘烤炉是对硅铁、锰铁、铬铁、钼铁、钛铁、钒铁等合金炉料进行脱水烘烤的专用设备,所使用的燃烧介质一般为转炉煤气,其工作原理是转炉煤气通过燃烧器燃烧,产生的高温烟气被吹进燃烧室,烟气与冷风初步混合,并在高温下进一步反应,燃尽高炉煤气,形成高温烟气,在燃烧室的末端形成热风,继而使合金料达到要求的温度,满足炼钢工艺要求,目前,合金烘烤炉的主要形式有:车底式炉、室式炉和竖炉;现有烘烤炉通常都设有一台补风风机,通过一个补风口直接对合金烘烤炉进行补风,这种补风方式使得补风不够均匀,不利于合金烘烤炉内的燃气充分燃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克服上述缺陷,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合金联合烘烤下料系统的补风装置,解决现有合金烘烤炉冶炼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通过设置在盖体与环形托盘之间的补风装置,使气体在进入联合料仓内之前在圆形主管内流动,当上位机给出信号后,气体会从设置在圆形主管下方的补风端口均匀向联合料仓内部进行补风。
[0004]为达到上述的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合金联合烘烤下料系统的补风装置,包括进料组件及进料组件连接的联合料仓,所述进料组件包括进料管路,所述联合料仓的顶部配合设置有盖体,所述储料仓包括外层、保温层及内侧耐热钢内胆,所述内侧耐热钢内胆的顶部设置有环形托盘,所述环形托盘与盖体之间设置有补风装置及内壁,所述补风装置围绕内壁设置,该补风装置包括圆形主管及设置在圆形主管下方的圆形分管,所述圆形分管连接有补风端口,所述下料系统通过若干个补风端口向联合料仓内部进行补风。
[0005]本技术工作时,向联合料仓内部投放物料,联合料仓内的燃烧器进行燃烧,产生热气流,在燃烧器进行燃烧的同时, 启动联合料仓的盖体上的超声料位计,在不接触物料的情况下,实时检测联合料仓内的堆积情况,并将储料信息传输给上位机,联合料仓的外层接有料仓补风组件,联合料仓内部设置补风装置,料仓处于封闭状态,将外部新风引入联合料仓内部参与燃烧过程,是为了防止没有足够的空气参与燃烧极易造成熄火从而发生危险,联合料仓上的氧含量传感器在内部燃烧的过程中检测含氧量,避免下次点火时发生爆炸。
[0006]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该技术通过补风装置中的圆形主管及设置在圆形主管下方的补风端口,实现在燃烧的过程中均匀向联合料仓内部引入新风,提高了燃气的燃烧效率。
[0007]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为了便于对联合料仓内部进行均匀补风,所述补风装置包括围绕内壁的圆形主管及若干个均匀分布在圆形主管下方的圆形分管,所述圆形分管连接有若干组补风端口,所述补风端口呈喇叭形状设置。
[0008]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为了便于使气流通过环形托盘,所述环形托盘上设置有若干个缺口,所述缺口的形状与补风端口的形状相吻合,该缺口的外侧边缘线与内侧耐热钢内胆的边缘相吻合。
[0009]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为了保证补风装置的补风效率,所述补风装置的圆形主管与内壁配合设置,所述圆形主管配合设置有料仓补风组件,所述料仓补风组件包括料仓补风主管及若干个料仓补风支管,所述料仓补风主管直接与补风助燃风机连接,该料仓补风主管上配合设置有补风电动调节阀及用来检测主管内部压力的补风压力变送器。
[0010]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为了避免联合料仓内部氧含量过高,所述联合料仓的外层上设置有检测联合料仓内部含氧量的氧含量传感器,所述盖体上设置有温度变送器及检测物料堆积高度的超声料位计,所述温度变送器及超声料位计设置在盖体的两侧位置。
附图说明
[0011]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
[0012]图1为下料系统的立体结构图。
[0013]图2为联合料仓的立体结构图。
[0014]图3为下料系统的侧视图。
[0015]图4为下料系统内部的结构图。
[0016]图5为补风装置的立体结构图。
[0017]图6为环形托盘的立体结构图。
[0018]图7为料仓补风组件的立体结构图。
[0019]其中,1进料组件、101进料管路、2联合料仓、201储料仓、202外层、203保温层、204内侧耐热钢内胆、205氧含量传感器、206超声料位计、207温度变送器、3盖体、4环形托盘、401缺口、5补风装置、501圆形主管、502圆形分管、6内壁、7补风端口、8料仓补风组件、801料仓补风主管、802料仓补风支管、803补风助燃风机、804补风电动调节阀、805补风压力变送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一种用于合金联合烘烤下料系统的补风装置,包括进料组件1及进料组件1连接的联合料仓2,所述进料组件1包括进料管路101,所述联合料仓2的顶部配合设置有盖体3,所述储料仓201包括外层202、保温层203及内侧耐热钢内胆204,所述内侧耐热钢内胆204的顶部设置有环形托盘4,所述环形托盘4与盖体3之间设置有补风装置5及内壁6,所述补风装置5围绕内壁6设置,该补风装置5包括圆形主管501及设置在圆形主管501下方的圆形分管502,所述圆形分管502连接有补风端口7,所述下料系统通过若干个补风端口7向联合料仓2内部进行补风。
[0021]所述补风装置5包括围绕内壁6的圆形主管501及若干个均匀分布在圆形主管501下方的圆形分管502,所述圆形分管502连接有若干组补风端口7,所述补风端口7呈喇叭形状设置。
[0022]所述环形托盘4上设置有若干个缺口401,所述缺口401的形状与补风端口7的形状
相吻合,该缺口401的外侧边缘线与内侧耐热钢内胆204的边缘相吻合。
[0023]所述补风装置5的圆形主管501与内壁6配合设置,所述圆形主管501配合设置有料仓补风组件8,所述料仓补风组件8包括料仓补风主管801及若干个料仓补风支管802,所述料仓补风主管801直接与补风助燃风机803连接,该料仓补风主管801上配合设置有补风电动调节阀804及用来检测主管内部压力的补风压力变送器805。
[0024]所述联合料仓2的外层202上设置有检测联合料仓2内部含氧量的氧含量传感器205,所述盖体3上设置有温度变送器207及检测物料堆积高度的超声料位计206,所述温度变送器207及超声料位计206设置在盖体3的两侧位置。本技术工作时,向联合料仓2内部投放物料,联合料仓2内的燃烧器进行燃烧,产生热气流,在燃烧器进行燃烧的同时, 启动联合料仓2的盖体3上的超声料位计206,在不接触物料的情况下,实时检测联合料仓2内的堆积情况,并将储料信息传输给上位机,联合料仓2的外层202接有料仓补风组件8,联合料仓2内部设置补风装置5,料仓处于封闭状态,将外部新风引入联合料仓2内部参与燃烧过程,是为了防止没有足够的空气参与燃烧极易造成熄火从而发生危险,气流通过补风助燃风机803进入料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合金联合烘烤下料系统的补风装置,包括进料组件(1)及进料组件(1)连接的联合料仓(2),所述进料组件(1)包括进料管路(101),所述联合料仓(2)的顶部配合设置有盖体(3),所述联合料仓(2)包括储料仓(201),所述储料仓(201)包括外层(202)、保温层(203)及内侧耐热钢内胆(204),所述内侧耐热钢内胆(204)的顶部设置有环形托盘(4),所述环形托盘(4)与盖体(3)之间设置有补风装置(5)及内壁(6),其特征在于,所述补风装置(5)围绕内壁(6)设置,该补风装置(5)包括圆形主管(501)及设置在圆形主管(501)下方的圆形分管(502),所述圆形分管(502)连接有补风端口(7),所述下料系统通过若干个补风端口(7)向联合料仓(2)内部进行补风。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用于合金联合烘烤下料系统的补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补风装置(5)包括围绕内壁(6)的圆形主管(501)及若干个均匀分布在圆形主管(501)下方的圆形分管(502),所述圆形分管(502)连接有若干组补风端口(7),所述补风端口(7)呈喇叭形状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标王杨刘浩姜存宾
申请(专利权)人:扬州斯科迪冶金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