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以三维实景模型为基础的北斗导航滑坡监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992676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5 18: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以三维实景模型为基础的北斗导航滑坡监测装置,涉及山体滑坡监测技术领域,包括固定支架一,所述固定支架一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工作箱,所述工作箱的下表面且位于固定支架一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电机箱,所述电机箱的左侧与固定支架一的右侧固定连接,所述工作箱的下表面且位于电机箱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支架二,所述固定支架二的左侧与电机箱的右侧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成像仪的作用,可以随时了解以三维实景模型为基础的北斗导航滑坡监测装置所在地区的山体的情况,通过固定连接在成像仪下表面的固定杆和固定柱的作用,使成像仪在受到外界的压力时向下移动,从而使固定连接在固定柱内腔底部的触点开关启动。关启动。关启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以三维实景模型为基础的北斗导航滑坡监测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山体滑坡监测
,具体涉及一种以三维实景模型为基础的北斗导航滑坡监测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山体滑坡是指山体斜坡上某一部分岩土在重力(包括岩土本身重力及地下水的动静压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结构面(带)产生剪切位移而整体地向斜坡下方移动的作用和现象,是常见地质灾害之一,山体滑坡是常见的地质灾害,每年给国家基础建设和灾区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
[0003]以三维实景模型为基础的北斗导航滑坡监测装置在使用时,现有的以三维实景模型为基础的北斗导航滑坡监测装置不能够很好地进行检测工作,且在发生滑坡时无法对以三维实景模型为基础的北斗导航滑坡监测装置的内部进行防护;以三维实景模型为基础的北斗导航滑坡监测装置在使用时,现有的以三维实景模型为基础的北斗导航滑坡监测装置不便于固定。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提供一种以三维实景模型为基础的北斗导航滑坡监测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6]一种以三维实景模型为基础的北斗导航滑坡监测装置,包括固定支架一,所述固定支架一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工作箱,所述工作箱的下表面且位于固定支架一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电机箱,所述电机箱的左侧与固定支架一的右侧固定连接,所述工作箱的下表面且位于电机箱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支架二,所述固定支架二的左侧与电机箱的右侧固定连接,所述工作箱的正面固定安装有箱门。
[0007]所述工作箱的内腔固定连接有电池箱,所述电池箱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柱,所述固定柱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的下表面与工作箱的内腔固定连接,所述控制器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信号发射器,所述信号发射器的外壁与工作箱的内腔固定套接,所述固定柱的内腔底部固定连接有触点开关。
[0008]所述固定支架一的内腔固定连接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的外壁活动套接有螺纹柱,所述螺纹柱的外壁与固定支架一的内腔螺纹套接,所述螺纹柱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螺旋钻头,所述螺纹柱的右侧搭接有齿轮,所述齿轮的外壁与电机箱的内腔活动套接,所述齿轮的上表面搭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液压杆,所述液压杆的上表面与电机箱的内腔固定连接。
[0009]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固定柱的内腔且位于触点开关的上方活动套接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外壁且位于固定柱的上表面活动套接有弹簧。
[0010]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弹簧的下表面与固定柱的上表面固
定连接,所述固定杆的上表面且位于工作箱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成像仪。
[0011]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弹簧的上表面与成像仪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工作箱的内腔且位于固定杆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密封圈一
[0012]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齿轮的上表面且位于固定块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的下端外壁活动套接有密封圈二。
[0013]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密封圈二的左侧与电机箱的内腔固定连接,所述电机的上表面与电机箱的内腔固定连接。
[0014]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相对现有技术来说,取得的技术进步是:
[0015]1、本技术提供一种以三维实景模型为基础的北斗导航滑坡监测装置,采用信号发射器、控制器、固定柱、触点开关、固定杆、成像仪、弹簧、密封圈一工作箱之间的相互配合,通过成像仪的作用,可以随时了解以三维实景模型为基础的北斗导航滑坡监测装置所在地区的山体的情况,通过固定连接在成像仪下表面的固定杆和固定柱的作用,使成像仪在受到外界的压力时向下移动,从而使固定连接在固定柱内腔底部的触点开关启动,通过固定连接在控制器上表面的信号发射器,使以三维实景模型为基础的北斗导航滑坡监测装置检测到的信息传送出去,从而达到较好的检测的目的,当成像仪向下移动时,通过密封圈一的作用,使成像仪的上端下表面与密封圈一的上表面搭接,从而使工作箱的内腔密封,从而达到保护以三维实景模型为基础的北斗导航滑坡监测装置内部的目的,后续通过工作人员将工作箱的上表面的泥土清理,通过弹簧的作用,使成像仪向上移动,从而达到便于以三维实景模型为基础的北斗导航滑坡监测装置继续投入使用的目的。
[0016]2、本技术提供一种以三维实景模型为基础的北斗导航滑坡监测装置,采用电机、齿轮、液压杆、固定块、螺旋钻头、螺纹柱、限位杆、固定支架一之间的相互配合,通过启动电机,使固定连接在电机下表面的齿轮进行旋转,从而使搭接在齿轮左侧的螺纹柱在固定支架一的作用下向下移动,通过固定连接在固定支架一内腔中的限位杆的作用,使螺纹柱固定在固定支架一的内腔中,通过固定连接在螺纹柱下表面的螺旋钻头的作用,使螺纹柱能够快速地向下移动,固定好后,通过液压杆的作用,使固定连接在液压杆下表面的固定块向下移动,通过固定块的作用,使齿轮固定,从而达到便于固定以三维实景模型为基础的北斗导航滑坡监测装置的目的。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本技术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1]图中:1、固定支架一;2、电机箱;3、固定支架二;4、工作箱;5、箱门;11、螺旋钻头;12、螺纹柱;13、限位杆;21、电机;22、齿轮;23、液压杆;24、固定块;25、密封圈二;41、信号发射器;42、控制器;43、电池箱;44、固定柱;45、触点开关;46、固定杆;47、成像仪;48、弹簧;49、密封圈一。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3]实施例1
[0024]如图1

4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以三维实景模型为基础的北斗导航滑坡监测装置,包括固定支架一1,固定支架一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工作箱4,工作箱4的下表面且位于固定支架一1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电机箱2,电机箱2的左侧与固定支架一1的右侧固定连接,工作箱4的下表面且位于电机箱2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支架二3,固定支架二3的左侧与电机箱2的右侧固定连接,工作箱4的正面固定安装有箱门5,工作箱4的内腔固定连接有电池箱43,电池箱43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柱44,固定柱44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控制器42,控制器42的下表面与工作箱4的内腔固定连接,控制器4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信号发射器41,信号发射器41的外壁与工作箱4的内腔固定套接,固定柱44的内腔底部固定连接有触点开关45,固定支架一1的内腔固定连接有限位杆13,限位杆13的外壁活动套接有螺纹柱12,螺纹柱12的外壁与固定支架一1的内腔螺纹套接,螺纹柱12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螺旋钻头11,螺纹柱12的右侧搭接有齿轮22,齿轮22的外壁与电机箱2的内腔活动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以三维实景模型为基础的北斗导航滑坡监测装置,包括固定支架一(1),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支架一(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工作箱(4),所述工作箱(4)的下表面且位于固定支架一(1)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电机箱(2),所述电机箱(2)的左侧与固定支架一(1)的右侧固定连接,所述工作箱(4)的下表面且位于电机箱(2)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支架二(3),所述固定支架二(3)的左侧与电机箱(2)的右侧固定连接,所述工作箱(4)的正面固定安装有箱门(5);所述工作箱(4)的内腔固定连接有电池箱(43),所述电池箱(43)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柱(44),所述固定柱(44)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控制器(42),所述控制器(42)的下表面与工作箱(4)的内腔固定连接,所述控制器(4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信号发射器(41),所述信号发射器(41)的外壁与工作箱(4)的内腔固定套接,所述固定柱(44)的内腔底部固定连接有触点开关(45);所述固定支架一(1)的内腔固定连接有限位杆(13),所述限位杆(13)的外壁活动套接有螺纹柱(12),所述螺纹柱(12)的外壁与固定支架一(1)的内腔螺纹套接,所述螺纹柱(12)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螺旋钻头(11),所述螺纹柱(12)的右侧搭接有齿轮(22),所述齿轮(22)的外壁与电机箱(2)的内腔活动套接,所述齿轮(22)的上表面搭接有固定块(24),所述固定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锲于跃
申请(专利权)人:西南林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