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BIPV防水框体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991493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5 18: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新能源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BIPV防水框体结构,包括第一框体、第二框体和第三框体;第一框体包括第一框体底槽和第一框体压槽,第一框体底槽的底部与横向主钢梁固定连接,无边框双玻光伏组件的宽度方向一侧设置在第一框体底槽的顶部;第二框体包括第二框体底槽和第二框体压槽,第二框体底槽的底部与横向边钢梁固定连接,无边框双玻光伏组件一侧设置在第二框体底槽的顶部;第三框体包括第三框体底槽和第三框体压槽,相邻两个无边框双玻光伏组件的长度方向一侧分别设置在第三框体底槽的两侧。本专利综合采用了“堵”与“疏”相结合BIPV框体结构,使BIPV屋面防水可靠性以及耐久性大大提高,未来前景广阔。未来前景广阔。未来前景广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BIPV防水框体结构


[0001]本技术属于新能源
,特别涉及一种BIPV防水框体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光伏产业的发展,各式各样的BIPV(光伏建筑一体化)层出不穷,目前现有技术方案解决BIPV屋面防水基本是两种思路,一种采用“堵”,即用建筑密封胶或结构胶对相关节点进行粘合;另一种采用“疏”,即用各类防水导轨搁置于光伏组件拼接处的缝隙之下,从而将雨水疏导至檐口以及滴水槽,从而达到防水的目的。“堵”的防水可靠性主要取决于建筑施工的工艺和质量、建筑密封胶的耐久性等因素,而施工质量参差不齐无法确保防水可靠性,即使刚施工完时可靠,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建筑密封胶逐渐风化,防水可靠性以及耐久性会逐渐大打折扣,从而引发渗水和漏水。“疏”的防水可靠性在一般情况下是没问题的,但由于屋面雨水流动速度不规则以及风力可能引起雨水乱流等因素使可靠性以及耐久性大打折扣,当雨水流速较快时雨水较容易沿普通BIPV防水导轨边沿溅射至屋内,BIPV防水导轨在使用过程中长年累月也会逐渐被垃圾和灰尘阻碍和堵塞,从而引发渗水和漏水。
[0003]因此,提供一种新的BIPV防水框体结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BIPV屋面存在漏水的缺陷,提供一种BIPV防水框体结构。
[0005]本技术提供了一种BIPV防水框体结构,包括设置在屋面结构顶部的防水框体,所述屋面结构包括设置在屋面主体结构立柱顶部的两组纵向边钢梁和横向边钢梁,所述纵向边钢梁和横向边钢梁首尾相接构成矩形框架,所述矩形框架内部均匀设置有若干横向主钢梁,所述横向主钢梁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两组纵向边钢梁固定连接;所述矩形框架内部设置有若干个无边框双玻光伏组件,所述无边框双玻光伏组件固定于所述横向主钢梁和横向边钢梁顶部;所述防水框体包括:
[0006]第一框体,用于对相邻两个所述无边框双玻光伏组件的宽度方向缝隙进行密封防水;
[0007]第二框体,用于对所述无边框双玻光伏组件与横向边钢梁的缝隙进行密封防水;
[0008]第三框体,用于对相邻两个所述无边框双玻光伏组件的长度方向缝隙进行密封防水;
[0009]所述第一框体包括第一框体底槽和第一框体压槽,所述第一框体底槽的底部与所述横向主钢梁固定连接,所述无边框双玻光伏组件的宽度方向一侧设置在第一框体底槽的顶部,通过第一框体压槽固定;
[0010]所述第二框体包括第二框体底槽和第二框体压槽,所述第二框体底槽的底部与所述横向边钢梁固定连接,所述无边框双玻光伏组件靠近所述横向边钢梁的一侧设置在第二框体底槽的顶部,通过第二框体压槽固定;
[0011]所述第三框体包括第三框体底槽和第三框体压槽,相邻两个所述无边框双玻光伏组件的长度方向一侧分别设置在第三框体底槽的两侧,通过第三框体压槽固定。
[0012]进一步的方案为,第一框体底槽和第一框体压槽与无边框双玻光伏组件的接触面分别预留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固定设置有第一橡胶垫,所述第一橡胶垫与所述无边框双玻光伏组件构成密封面;
[0013]所述第一框体底槽的底部中心设置有垂直向上的第一定位槽,所述第一框体压槽的顶部中心设置有垂直向下的第二定位槽,装配时,第一定位槽卡接在第二定位槽内部,形成固定通道,无边框双玻光伏组件的一侧边用双面胶固定第四橡胶垫后与所述第二定位槽抵接,所述第一框体压槽的顶部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的位置与所述固定通道相适应;
[0014]所述第一通孔内设置有第一自攻螺钉,所述第一自攻螺钉贯穿所述固定通道与所述横向主钢梁固定连接;
[0015]所述第一框体压槽顶部设置有第一框体扣盖,所述第一框体扣盖与所述第一框体压槽卡接。
[0016]进一步的方案为,第一框体扣盖与无边框双玻光伏组件之间的缝隙用建筑密封胶进行密封。
[0017]进一步的方案为,第二框体底槽和第二框体压槽与无边框双玻光伏组件的接触面分别预留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固定设置有第一橡胶垫,所述第一橡胶垫与所述无边框双玻光伏组件构成密封面;
[0018]所述第二框体底槽的底部设置有垂直向上的第一定位槽,所述第二框体压槽的顶部设置有垂直向下的第二定位槽,装配时,第一定位槽卡接在第二定位槽内部,形成固定通道,无边框双玻光伏组件的一侧边用双面胶固定第四橡胶垫后与所述第二定位槽抵接,所述第二框体压槽的顶部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的位置与所述固定通道相适应;
[0019]所述第二通孔内设置有第二自攻螺钉,所述第二自攻螺钉贯穿所述固定通道与所述横向边钢梁固定连接;
[0020]所述第二框体压槽顶部设置有第二框体扣盖,所述第二框体扣盖与第二框体压槽卡接。
[0021]进一步的方案为,第二框体扣盖与无边框双玻光伏组件之间的缝隙用建筑密封胶进行密封。
[0022]进一步的方案为,第一框体底槽和第二框体底槽分别与所述无边框双玻光伏组件的下表面形成封闭区域,所述封闭区域作为排水导槽和布线通道。
[0023]进一步的方案为,第三框体底槽与无边框双玻光伏组件的接触面设置有第二橡胶垫,所述第三框体压槽与无边框双玻光伏组件的接触面设置有第三橡胶垫,所述第二橡胶垫为平面条状结构,第三橡胶垫为L形结构;
[0024]所述第二橡胶垫与第三橡胶垫分别与所述无边框双玻光伏组件的接触面构成密封面;
[0025]所述第三框体底槽和第三框体压槽的中部开设有螺纹通孔,所述螺纹通孔内设置有机螺钉,所述机螺钉贯穿螺纹通孔,用于固定所述第三框体底槽和第三框体压槽;
[0026]所述第三框体压槽顶部设置有第三框体扣盖,所述第三框体扣盖与第三框体压槽
卡接,所述第三框体扣盖与所述无边框双玻光伏组件之间的缝隙通过建筑密封胶进行密封。
[002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28]本技术解决了目前BIPV光伏屋面安装时采用胶粘或防水导轨安装后防水可靠性以及耐久性低的缺点,综合采用“堵”与“疏”相结合的方法使BIPV屋面防水可靠性以及耐久性大大提高。
[0029]本技术通过框体结构扣盖与无边框双玻组件缝隙处用建筑密封胶填塞,实现了“堵”,完成第一道防水线。即使建筑密封胶在长时间使用之后逐渐风化耐久性变差,雨水可以流进由框体底槽、压槽、自攻螺钉、机螺钉、橡胶垫等部分组成的BIPV框体内,进而引流至屋面檐口位置,从而实现排水,实现了“疏”,完成第二道防水线。“堵”和“疏”共同组成的两道防水线克服了目前单独采用一种策略时的防水可靠性以及耐久性低的缺点,使BIPV光伏屋面防水可靠性以及耐久性大大提高。
[0030]本技术的BIPV防水框体通过底槽、压槽以及扣盖相结合的方式,相比传统的“W”型排水槽和“M”型排水槽而言,结构更稳定,进而保证无边框双玻光伏组件与屋面的稳定性,承载能力增大。
附图说明
[0031]以下附图仅对本技术作示意性的说明和解释,并不用于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BIPV防水框体结构,包括设置在屋面结构顶部的防水框体,所述屋面结构包括设置在屋面主体结构立柱(1)顶部的两组纵向边钢梁(2)和横向边钢梁(4),所述纵向边钢梁(2)和横向边钢梁(4)首尾相接构成矩形框架,所述矩形框架内部均匀设置有若干横向主钢梁(3),所述横向主钢梁(3)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两组纵向边钢梁(2)固定连接;所述矩形框架内部设置有若干个无边框双玻光伏组件(5),所述无边框双玻光伏组件(5)固定于所述横向主钢梁(3)和横向边钢梁(4)顶部;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框体包括:第一框体,用于对相邻两个所述无边框双玻光伏组件(5)的宽度方向缝隙进行密封防水;第二框体,用于对所述无边框双玻光伏组件(5)与横向边钢梁(4)的缝隙进行密封防水;第三框体,用于对相邻两个所述无边框双玻光伏组件(5)的长度方向缝隙进行密封防水;所述第一框体包括第一框体底槽(6)和第一框体压槽(7),所述第一框体底槽(6)的底部与所述横向主钢梁(3)固定连接,所述无边框双玻光伏组件(5)的宽度方向一侧设置在第一框体底槽(6)的顶部,通过第一框体压槽(7)固定;所述第二框体包括第二框体底槽(9)和第二框体压槽(10),所述第二框体底槽(9)的底部与所述横向边钢梁(4)固定连接,所述无边框双玻光伏组件(5)靠近所述横向边钢梁(4)的一侧设置在第二框体底槽(9)的顶部,通过第二框体压槽(10)固定;所述第三框体包括第三框体底槽(12)和第三框体压槽(13),相邻两个所述无边框双玻光伏组件(5)的长度方向一侧分别设置在第三框体底槽(12)的两侧,通过第三框体压槽(13)固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BIPV防水框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框体底槽(6)和第一框体压槽(7)与无边框双玻光伏组件(5)的接触面分别预留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固定设置有第一橡胶垫(15),所述第一橡胶垫(15)与所述无边框双玻光伏组件(5)构成密封面;所述第一框体底槽(6)的底部中心设置有垂直向上的第一定位槽,所述第一框体压槽(7)的顶部中心设置有垂直向下的第二定位槽,装配时,第一定位槽卡接在第二定位槽内部,形成固定通道,无边框双玻光伏组件(5)的一侧边用双面胶固定第四橡胶垫(18)后与所述第二定位槽抵接,所述第一框体压槽(7)的顶部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的位置与所述固定通道相适应;所述第一通孔内设置有第一自攻螺钉(19),所述第一自攻螺钉(19)贯穿所述固定通道与所述横向主钢梁(3)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框体压槽(7)顶部设置有第一框体扣盖(8),所述第一框体扣盖(8)与所述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龙军王龙岗李平康博纬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博阳能源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