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装配式建筑门窗安装结构,包括安装板和开设于安装板表面的放置槽,所述放置槽内固定设有安装框,且安装框的上端开设有空腔,所述空腔的内壁上转动设有转动杆,且转动杆的表面固定套设有套筒,所述套筒的下表面固定设有固定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插杆与转齿的配合使用,当推动插杆向转齿的一侧靠近时,使第一锲形杆的一端插设于转齿的一侧,便可以向外打开玻璃窗,当按动另一端的插杆时,通过连接杆将这端的插杆向外撬动,当第二锲形杆的一端插设于转齿的一侧时,便可向内拉动玻璃窗,然后进行一定的清洁,无需人工手动伸出窗外进行清洁,大大提高了清洁时的安全,避免了危险,较为的实用。较为的实用。较为的实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装配式建筑门窗安装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门窗
,尤其涉及一种装配式建筑门窗安装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现如今,门窗的装配已由以往的将门窗先预埋进入到混凝土墙体之中转变为通过在墙体上预留一个呈矩形的预留洞进行门窗的装配式安装,即门窗体和外窗框在工厂之中已经完成安装,再将门框或是窗框安装到预留洞之中去,即可完成门窗的安装。
[0003]但是,现有的大部分建筑为高层建筑,通过这种方式安装的窗户设在墙体外,由于灰尘较多,在使用一定的时间后,窗户表面就会附着大量灰尘,此时,就需要人工去清理,现有的大部分安装式窗户都是向外推动,所以在清洁时,需要人工用手伸出窗外,对其进行清洁,但是,这种清洁方式非常的危险,造成很大的不便。
[0004]针对上述问题,我们提出一种装配式建筑门窗安装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现有的大部分建筑为高层建筑,通过这种方式安装的窗户设在墙体外,由于灰尘较多,在使用一定的时间后,窗户表面就会附着大量灰尘,此时,就需要人工去清理,现有的大部分安装式窗户都是向外推动,所以在清洁时,需要人工用手伸出窗外,对其进行清洁,但是,这种清洁方式非常的危险,造成很大的不便”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装配式建筑门窗安装结构。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装配式建筑门窗安装结构,包括安装板和开设于安装板表面的放置槽,所述放置槽内固定设有安装框,且安装框的上端开设有空腔,所述空腔的内壁上转动设有转动杆,且转动杆的表面固定套设有套筒,所述套筒的下表面固定设有固定杆,且固定杆的下端连接设有玻璃窗,所述安装框的表面开设有矩形槽,且玻璃窗位于矩形槽内,所述转动杆远离套筒的一侧表面固定套设有转齿,且安装板的一侧表面开设有插槽,所述插槽内滑动设有插杆,且插杆靠经转齿的一侧设有与之相配合的第一锲形杆,所述插杆的另一端固定设有把手。
[0008]优选地,所述插杆的靠近转齿的一侧表面开设有滑动槽,且滑动槽的内壁上固定设有滑动杆,所述滑动杆的一端插设于第一锲形杆的一侧表面,且滑动杆的表面套设有弹簧。
[0009]优选地,所述第一锲形杆的两侧表面固定设有限位杆。
[0010]优选地,所述安装框的另一侧表面设有与插杆和把手相同的结构,且另一侧的插杆一端插设有第二锲形杆,所述第二锲形杆靠近转齿的一端与第一锲形杆靠近转齿的一端相反。
[0011]优选地,所述安装框表面插设的两个插杆之间设有连接杆,且连接杆的中间一端通过转轴转动固定于安装框的内壁上。
[0012]优选地,所述矩形槽的上段表面开设有梯形空腔,且固定杆位于梯形空腔内。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插杆与转齿的配合使用,当推动插杆向转齿的一侧靠近时,使第一锲形杆的一端插设于转齿的一侧,便可以向外打开玻璃窗,当按动另一端的插杆时,通过连接杆将这端的插杆向外撬动,当第二锲形杆的一端插设于转齿的一侧时,便可向内拉动玻璃窗,然后进行一定的清洁,无需人工手动伸出窗外进行清洁,大大提高了清洁时的安全,避免了危险,较为的实用。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装配式建筑门窗安装结构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装配式建筑门窗安装结构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装配式建筑门窗安装结构的另一侧面结构示意图;
[0017]图4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装配式建筑门窗安装结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8]图5为图2中A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0019]图6为图3中B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0020]图中:1安装板、2安装框、3套筒、4固定杆、5玻璃窗、6转动杆、7转齿、8插杆、9把手、10滑动杆、11第一锲形杆、12弹簧、13转轴、14连接杆、15第二锲形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2]参照图1
‑
6,一种装配式建筑门窗安装结构,包括安装板1和开设于安装板1表面的放置槽,放置槽内固定设有安装框2,且安装框2的上端开设有空腔,空腔的内壁上转动设有转动杆6,且转动杆6的表面固定套设有套筒3,套筒3的下表面固定设有固定杆4,且固定杆4的下端连接设有玻璃窗5,安装框2的表面开设有矩形槽,且玻璃窗5位于矩形槽内,转动杆6远离套筒3的一侧表面固定套设有转齿7,且安装板1的一侧表面开设有插槽,插槽内滑动设有插杆8,且插杆8靠经转齿7的一侧设有与之相配合的第一锲形杆11,插杆8的另一端固定设有把手9,通过设置插杆8与转齿7的配合使用,当推动插杆8向转齿7的一侧靠近时,使第一锲形杆11的一端插设于转齿7的一侧,便可以向外打开玻璃窗5,当按动另一端的插杆8时,通过连接杆14将这端的插杆8向外撬动,当第二锲形杆15的一端插设于转齿7的一侧时,便可向内拉动玻璃窗5,然后进行一定的清洁,无需人工手动伸出窗外进行清洁,大大提高了清洁时的安全,避免了危险,较为的实用。
[0023]其中,插杆8的靠近转齿7的一侧表面开设有滑动槽,且滑动槽的内壁上固定设有滑动杆10,滑动杆10的一端插设于第一锲形杆11的一侧表面,且滑动杆10的表面套设有弹簧12,当转齿7的一端与第一锲形杆11的一端相互啮合时,第一锲形杆11就会被推动到滑动槽内,便于调节玻璃窗5向外推动,对室内进行一定的换气通风,实现有的棘轮结构,使玻璃窗5只能推动,而不能拉动。
[0024]其中,第一锲形杆11的两侧表面固定设有限位杆,防止第一锲形杆11推落与滑动槽内。
[0025]其中,安装板1的另一侧表面设有与插杆8和把手9相同的结构,且另一侧的插杆8一端插设有第二锲形杆15,第二锲形杆15靠近转齿7的一端与第一锲形杆11靠近转齿7的一端相反,当按压另一端的插杆8时,由于第二锲形杆15与第一锲形杆11与转齿7相交处的一端相反,当第一锲形杆11与转齿7相交时,只能推动玻璃窗5,不能拉动,当第二锲形杆15与转齿7相交时,只能拉动玻璃窗5而不能推动玻璃窗5。
[0026]其中,安装板1表面插设的两个插杆8之间设有连接杆14,且连接杆14的中间一端通过转轴13转动固定于安装板1的内壁上,便于调节安装框2表面两个插杆8的位置。
[0027]其中,矩形槽的上段表面开设有梯形空腔,且固定杆4位于梯形空腔内,起到了一定的防护作用,防止推动过大或者拉动过大而导致人掉落窗外的后果。
[0028]本技术中,当需要对玻璃窗5外表面进行清洁时,向内按压插杆8,使第二锲形杆15的一端与转齿7相交,另一端的第一锲形杆11就会在连接杆14的作用下与转齿7分开,然后拉动玻璃窗5,转齿7就会做顺时针转动,由于第二锲形杆15的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配式建筑门窗安装结构,包括安装板(1)和开设于安装板(1)表面的放置槽,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置槽内固定设有安装框(2),且安装框(2)的上端开设有空腔,所述空腔的内壁上转动设有转动杆(6),且转动杆(6)的表面固定套设有套筒(3),所述套筒(3)的下表面固定设有固定杆(4),且固定杆(4)的下端连接设有玻璃窗(5),所述安装框(2)的表面开设有矩形槽,且玻璃窗(5)位于矩形槽内,所述转动杆(6)远离套筒(3)的一侧表面固定套设有转齿(7),且安装板(1)的一侧表面开设有插槽,所述插槽内滑动设有插杆(8),且插杆(8)靠经转齿(7)的一侧设有与之相配合的第一锲形杆(11),所述插杆(8)的另一端固定设有把手(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建筑门窗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杆(8)的靠近转齿(7)的一侧表面开设有滑动槽,且滑动槽的内壁上固定设有滑动杆(10),所述滑动杆(10)的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芝忠,尚洁,孙文明,张洪银,于美玲,马鑫雨,姜国财,王昕,李欣,
申请(专利权)人:黑龙江省建筑安装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