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序开采条件下超长工作面双措施巷布置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6987126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5 18:0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顺序开采条件下超长工作面双措施巷布置方法,顺序开采条件下超长工作面双措施巷布置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当前回采工作面回采过程中在下一区段工作面掘进第一沿空巷道和第一措施巷;掘进联络巷,所述联络巷由所述第一沿空巷道向所述第一措施巷的方向掘进;将所述联络巷延伸至第二措施巷的设计位置;掘进所述第二措施巷;所述当前回采工作面回采完成且采空区稳沉后完成第二沿空巷道的掘进;在所述下一区段工作面回采至巷道交叉点之前封闭联络巷、第一措施巷和第二措施巷。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顺序开采条件下超长工作面双措施巷布置方法具备巷道掘进安全性高、掘进进度快、顶板卸压充分的优点。顶板卸压充分的优点。顶板卸压充分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顺序开采条件下超长工作面双措施巷布置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煤炭开采
,尤其涉及一种顺序开采条件下超长工作面双措施巷布置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高产高效背景下,该类矿井工作面长度往往可以达到300m以上,超长工作面的存在致使原本在工作面两顺槽采取的顶板卸压措施难以兼顾工作面中部区域,存在大范围空白带,同时基于防冲考虑,为避免孤岛煤柱出现,工作面之间一般采用顺序开采,而在顺序开采条件下,沿空巷道布置若直接沿着上区段工作面边缘掘进,则会受到工作面回采扰动和采空区覆岩运动影响,导致巷道不稳定性增高,冲击地压危险也随之增大。
[0003]顺序开采条件下,相关技术中超长工作面的顶板卸压措施实施及沿空巷道布置存在以下问题:顶板卸压措施在两顺槽进行,仅能覆盖巷道周边区域,难以对工作面中部区域上覆厚硬顶板采取卸压措施,导致工作面回采过程中顶板压力较大,出现压架现象,且工作面采空区易产生大面积悬顶,不利于冲击地压防治。
[0004]沿空巷道直接沿上区段工作面边缘单巷布置条件下,若沿空巷道采取由切眼向大巷方向掘进的方式,则需注意掘进工作面所受到的采空区覆岩运动影响,为减小这一影响不得不控制掘进进度,不利于采掘接续;若采取由大巷向切眼方向掘进的方式,巷道将会受到上、下区段工作面双重采动影响,同时,掘进过程中还要考虑掘进工作面与上区段回采工作面采动应力叠加影响,不利于巷道维护和冲击地压防治。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出一种顺序开采条件下超长工作面双措施巷布置方法,该顺序开采条件下超长工作面双措施巷布置方法具有巷道掘进安全性高、掘进进度快、顶板卸压充分的优点。
[0006]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顺序开采条件下超长工作面双措施巷布置方法,顺序开采条件下超长工作面双措施巷布置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当前回采工作面回采过程中在下一区段工作面掘进第一沿空巷道和第一措施巷;掘进联络巷,所述联络巷由所述第一沿空巷道向所述第一措施巷的方向掘进;将所述联络巷延伸至第二措施巷的设计位置;掘进所述第二措施巷;述当前回采工作面回采完成且采空区稳沉后完成第二沿空巷道的掘进;在所述下一区段工作面回采至巷道交叉点之前封闭联络巷、第一措施巷和第二措施巷。
[0007]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顺序开采条件下超长工作面双措施巷布置方法具有巷道掘进安全性高、掘进进度快、顶板卸压充分的优点。
[000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沿空巷道和所述第一措施巷同时掘进,所述第一沿空巷道采用窄煤柱反掘方式掘进,所述第一措施巷采用宽煤柱正掘方式掘进。
[0009]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当前回采工作面回采过程中在下一区段工作面掘进第一沿空巷道和第一措施巷步骤中,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沿空巷道滞后于当前回采工作面的采空
区一定稳沉距离,所述第一措施巷的长度大于等于所述稳沉距离。
[00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联络巷为斜巷,所述联络巷的掘进方向背离当前回采工作面采空区的方式掘进,所述联络巷和所述第一措施巷在当前回采工作面回采完成前连通。
[00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措施巷与所述当前回采工作面之间的煤柱的宽度为所述下一区段工作面的长度的三分之一,所述第二措施巷与所述第一措施巷之间的距离为所述下一区段工作面的长度的三分之一。
[0012]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下一区段工作面回采至巷道交叉点之前封闭联络巷、第一措施巷和第二措施巷步骤中,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措施巷、所述第二措施巷完成顶板卸压后封闭所述联络巷、所述第一措施巷和所述第二措施巷。
[00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措施巷和所述第二沿空巷道均采用反掘或正掘反掘结合的方式掘进。
[00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措施巷和所述第二沿空巷道均采用正掘反掘结合的方式掘进时,所述第二措施巷或所述第二沿空巷道的两个掘进工作面之间距离小于安全距离时,一个掘进工作面停止掘进。
[001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下一区段工作面开始回采,所述第二沿空巷道在所述下一区段工作面超前采动影响至所述巷道交叉点之前完成掘进。
[0016]在一些实施例中,工作面切眼、回撤通道和远空侧巷道先于所述第一沿空巷道和第一措施巷布置完成。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顺序开采条件下超长工作面双措施巷布置方法的掘进第一沿空巷道和第一措施巷步骤的示意图。
[0019]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顺序开采条件下超长工作面双措施巷布置方法的掘进联络巷步骤的示意图。
[0020]图3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顺序开采条件下超长工作面双措施巷布置方法的延伸联络巷和掘进第二措施巷步骤的示意图。
[0021]图4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顺序开采条件下超长工作面双措施巷布置方法的第二沿空巷道掘进及第一措施巷和第二措施巷中顶板卸压孔扇形布置示意图。
[0022]图5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顺序开采条件下超长工作面双措施巷布置方法的A

A方向剖面示意图。
[0023]附图标记:1、第一沿空巷道;2、第二沿空巷道;3、第一措施巷;4、第二措施巷;5、远空侧巷道;6、联络巷;7、工作面切眼;8、大巷;9、巷道交叉点。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25]对本专利技术内相关名词进行定义:
[0026](1)窄煤柱:本专利技术内将宽度为4~10m的煤柱称为窄煤柱。
[0027](2)宽煤柱:本专利技术内特指宽度几十米甚至上百米的煤柱为宽煤柱。
[0028](3)反掘:由开切眼位置向大巷方向掘进巷道的方式,称为反掘。
[0029](4)正掘:由大巷位置向开切眼方向掘进巷道的方式,称为正掘。
[0030](5)正反掘:同一段巷道布置过程中既采用了正掘的方式,又采用了反掘的方式。
[0031](6)措施巷:用于回采巷道提前贯通及采取防冲卸压措施而掘进的辅助巷道。
[0032](7)稳沉:采空区覆岩运动达到相对稳定的状态。
[0033](8)采空区稳沉距离:工作面推过某个位置一定距离后,该位置覆岩运动逐渐达到相对稳定的状态,将这段距离称为采空区稳沉距离。
[0034](9)沿空巷道:沿着相邻工作面采空区边缘掘进的巷道称为沿空巷道。
[0035](10)远空侧巷道:相对沿空巷道而言,远离相邻工作面采空区布置的回采巷道。
[0036]如图1至图5所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顺序开采条件下超长工作面双措施巷布置方法,顺序开采条件下超长工作面双措施巷布置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37]当前回采工作面回采过程中在下一区段工作面掘进第一沿空巷道和第一措施巷;掘进第一沿空巷道和第一措施巷时,第一沿空巷道需要滞后当前回采工作面一定距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顺序开采条件下超长工作面双措施巷布置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当前回采工作面回采过程中在下一区段工作面掘进第一沿空巷道和第一措施巷;掘进联络巷,所述联络巷由所述第一沿空巷道向所述第一措施巷的方向掘进;将所述联络巷延伸至第二措施巷的设计位置;掘进所述第二措施巷;所述当前回采工作面回采完成且采空区稳沉后完成第二沿空巷道的掘进;在所述下一区段工作面回采至巷道交叉点之前封闭联络巷、第一措施巷和第二措施巷。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顺序开采条件下超长工作面双措施巷布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沿空巷道和所述第一措施巷同时掘进,所述第一沿空巷道采用窄煤柱反掘方式掘进,所述第一措施巷采用宽煤柱正掘方式掘进。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顺序开采条件下超长工作面双措施巷布置方法,在当前回采工作面回采过程中在下一区段工作面掘进第一沿空巷道和第一措施巷步骤中,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沿空巷道滞后于当前回采工作面的采空区一定稳沉距离,所述第一措施巷的长度大于等于所述稳沉距离。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顺序开采条件下超长工作面双措施巷布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联络巷为斜巷,所述联络巷的掘进方向背离当前回采工作面采空区的方式掘进,所述联络巷和所述第一措施巷在当前回采工作面回采完成前连通。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顺序开采条件下超长工作面双措施巷布置方法,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毕慧杰苏振国莫云龙李云鹏王健达王宏伟李少刚
申请(专利权)人:煤炭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