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库区远程救援式无人船,具体涉及救援式无人船领域,包括船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有圆槽、电机、固定块、摄像机、连接块、滑槽、减震杆、弹簧、滑块、圈体、限位槽、升降柱,工作人员使用电机的外壁与立柱顶端开设的圆槽内壁卡接连接,促使电机与立柱之间稳固连接,使用电机的转动端外壁与固定块的底端固定连接,打开外接控制电机的电源开关,使得电机受到电源的驱使带动固定块在立柱的顶端转动连接,从而使得固定块一侧固定连接的摄像机进行旋转调节,工作人员经由摄像机观察船体周围环境的变化,使得升降柱受到电源驱使与连接块的顶端套设连接,直到升降柱的底端与滑块顶端开设的限位槽内壁分离。顶端开设的限位槽内壁分离。顶端开设的限位槽内壁分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库区远程救援式无人船
[0001]本技术涉及救援式无人船
,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涉及一种库区远程救援式无人船。
技术介绍
[0002]库区远程救援式无人船是一种用于库区远程操作使用的救援式无人船装置设备。
[0003]现有公开号为CN 113443110A的专利,所述救援船包括船体、浮台、语音播放装置、摄像装置、可变形推进装置、定位装置、通信装置和控制装置,所述浮台设置在船体上,所述语音播放装置和摄像装置设置在浮台上,所述可变形推进装置为两个,两个可变形推进装置分别设置在船体的两侧,所述定位装置、通信装置和控制装置设置在浮台内部,所述控制装置分别与语音播放装置、摄像装置、可变形推进装置、定位装置、通信装置连接,本专利技术使得消防人员在得到落水求救信号后,能够远程操控该救援船快速赶到事故现场,并对救援现场信息进行回传;
[0004]上述用于智能无人救援船,在使用的过程中,工作人员通常控制船体进行进行转向,从而实现进行观察周围的环境变化,极大程度地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
[0005]且现有远程救援式无人船在使用的过程中,工作人员无法有效的将救援的设施从船上推向需要救援的落水人员的面前,从而降低了工作人员操控船体的救援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库区远程救援式无人船,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工作人员通常控制船体进行进行转向,从而实现进行观察周围的环境变化,极大程度地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且现有远程救援式无人船在使用的过程中,工作人员无法有效的将救援的设施从船上推向需要救援的落水人员的面前,从而降低了工作人员操控船体的救援效率。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库区远程救援式无人船,包括船体,所述船体的顶端开设有凹槽,所述船体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四个拉杆,所述船体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立柱,所述立柱的顶端开设有圆槽,所述圆槽的内壁卡接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的外壁转动端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摄像机,所述船体的顶端设有推动机构,所述推动机构包括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底端与船体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块的一侧开设有两个滑槽,两个所述滑槽的内壁一侧均固定连接有减震杆,两个所述减震杆的外壁均套设连接有弹簧,两个所述减震杆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滑块,两个所述滑块的外壁均与滑槽的内壁滑动连接,两个所述滑块的一侧均设有圈体,两个所述圈体的一侧均与连接块的一侧粘接连接,两个所述滑块的顶端均开设有限位槽,两个所述限位槽的内壁均卡接连接有升降柱,两个所述升降柱的外壁均与连接块的顶端套设连接,两个所述升降柱的内壁均与连接块的顶端粘接连接。
[0008]进一步的,所述圆槽的内环壁内径尺寸大小与电机的外环壁外径尺寸大小匹配设
置。
[0009]进一步的,所述电机和摄像机均通过外接开关与外接电源电性连接,两个所述升降柱均通过外接开关与外接电源电性连接。
[0010]进一步的,所述连接块的顶端设有固定机构,所述固定机构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底端与连接块的顶端粘接连接,所述固定板的底端与升降柱的顶端粘接连接,所述固定板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卡块,所述连接块的顶端开设有卡槽,所述卡槽的内壁与卡块的外壁卡接连接。
[0011]进一步的,两个所述滑槽的内壁均固定连接有由聚四氟乙烯材料制成的棉条,两个所述棉条的外壁一侧面积尺寸大小均与滑槽的内壁一侧面积尺寸大小匹配设置,两个所述棉条的内壁均与滑块的外壁滑动连接。
[0012]进一步的,两个所述减震杆的外环壁外径尺寸大小均与弹簧的内环壁内径尺寸大小匹配设置。
[0013]进一步的,两个所述升降柱的外壁底端面积尺寸大小与限位槽的内壁底端面积尺寸大小匹配设置,两个所述升降柱的外壁高度尺寸比限位槽的内壁深度尺寸大。
[0014]进一步的,所述卡块的外壁高度尺寸大小与卡槽的内壁深度尺寸大小匹配设置,所述卡块的外壁底端面积尺寸大小与卡槽的内壁底端面积尺寸大小匹配设置。
[0015]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0016]本技术通过设有圆槽、电机、固定块、摄像机、连接块、滑槽、减震杆、弹簧、滑块、圈体、限位槽、升降柱,工作人员使用电机的外壁与立柱顶端开设的圆槽内壁卡接连接,促使电机与立柱之间稳固连接,使用电机的转动端外壁与固定块的底端固定连接,打开外接控制电机的电源开关,使得电机受到电源的驱使带动固定块在立柱的顶端转动连接,从而使得固定块一侧固定连接的摄像机进行旋转调节,便于船体移动的过程中,工作人员经由摄像机观察船体周围环境的变化,以便更好的寻找落水人员,工作人员打开外接控制升降柱的电源开关,使得升降柱受到电源驱使与连接块的顶端套设连接,直到升降柱的底端与滑块顶端开设的限位槽内壁分离,从而使得滑块受到减震杆和弹簧的复位反推动力向前移动,同时使得滑块的外壁与连接块一侧开设的滑槽内壁滑动连接,因而驱动圈体与连接块之间分离,继而便于将圈体推向落水人员,便于落水人员快速的使用圈体漂浮在水面上,继而通过船体顶端固定连接的拉杆进入船体顶端开设的凹槽内壁卧躺,有效地提高装置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00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伸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
[0018]本说明书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得能涵盖的范
围内。
[0019]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技术的立柱与固定块分离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本技术的推动机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22]图4为本技术的滑块与滑槽分离结构示意图;
[0023]图5为本技术的固定机构结构示意图。
[0024]附图标记为:1、船体;11、凹槽;12、拉杆;13、立柱;14、圆槽;15、电机;16、固定块;17、摄像机;2、推动机构;21、连接块;22、滑槽;23、减震杆;24、弹簧;25、滑块;26、圈体;27、限位槽;28、升降柱;3、固定机构;31、固定板;32、卡块;33、卡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库区远程救援式无人船,包括船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船体(1)的顶端开设有凹槽(11),所述船体(1)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四个拉杆(12),所述船体(1)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立柱(13),所述立柱(13)的顶端开设有圆槽(14),所述圆槽(14)的内壁卡接连接有电机(15),所述电机(15)的外壁转动端固定连接有固定块(16),所述固定块(16)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摄像机(17),所述船体(1)的顶端设有推动机构(2),所述推动机构(2)包括连接块(21),所述连接块(21)的底端与船体(1)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块(21)的一侧开设有两个滑槽(22),两个所述滑槽(22)的内壁一侧均固定连接有减震杆(23),两个所述减震杆(23)的外壁均套设连接有弹簧(24),两个所述减震杆(23)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滑块(25),两个所述滑块(25)的外壁均与滑槽(22)的内壁滑动连接,两个所述滑块(25)的一侧均设有圈体(26),两个所述圈体(26)的一侧均与连接块(21)的一侧粘接连接,两个所述滑块(25)的顶端均开设有限位槽(27),两个所述限位槽(27)的内壁均卡接连接有升降柱(28),两个所述升降柱(28)的外壁均与连接块(21)的顶端套设连接,两个所述升降柱(28)的内壁均与连接块(21)的顶端粘接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库区远程救援式无人船,其特征在于:所述圆槽(14)的内环壁内径尺寸大小与电机(15)的外环壁外径尺寸大小匹配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库区远程救援式无人船,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15)和摄像机(17)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路兆庆,李万宁,马国涛,牛红章,郭少楠,付长文,王军亮,庄保辉,韩世杰,张勇,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省豫北水利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