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中转站臭气回收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6986300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5 18:04
一种垃圾中转站臭气回收处理系统,包括安装在中转站内的吸气罩、吸气罩通过管道与汽水分离装置的进气口连通,汽水分离装置的排气口与除尘装置的进气口连通,除尘装置的排气口与光触媒装置的进气口连通;所述除尘装置包装静电除尘装置和布袋吸尘装置,静电除尘装置和布袋吸尘装置连通,汽水分离装置的排气口与静电除尘装置连通,光触媒装置的进气口与布袋吸尘装置连通,用于系统抽排气的负压风机安装在光触媒装置内。通过该系统,不采用水或化学药水进行喷淋处理,不另外消耗水,整个系统在无水的环境下,不会存在污水泄露的风险。负压风机安装在光触媒装置内,也不占用地面空间。也不占用地面空间。也不占用地面空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垃圾中转站臭气回收处理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垃圾中转站臭气处理
,尤其涉及垃圾中转站臭气回收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在城市的居住区,一般都建有垃圾中转站或者垃圾转运站,用于生活垃圾的集中和中转。但垃圾中转站散发的气味,一直以来是都是周边居民最关心的问题。
[0003]目前,也有一些方法对垃圾中转站散发的气味进行处理,例如,CN216457981U公开了一种生活垃圾中转站臭气治理系统,它包括碱喷淋塔、UV光催化除臭设备、植物液净化装置,所述碱喷淋塔还包括有填料床、循环水箱、喷淋口、碱液药桶、碱液计量泵、循环泵,所述UV光催化除臭设备包括有过滤棉、UV光催化模块,所述植物液净化装置包括有加药桶、投加泵、雾化喷头,其特点在于:解决了生活垃圾中转站垃圾压缩减量过程中产生的臭气治理难题,臭气外排可避免扰民问题, 但不足在于,在处理臭气的过程中,需要使用大量的水,虽是循环使用,但由于其长时间运转,仍需要经常补水,另外单独设置的引风机处于无隔音状态,又造成了新的噪音污染。又例如CN 215539741 U公开了一种垃圾中转站臭气处理装置,包括集气罩、离心风机、一体化卧式除臭塔、光解吸附设备,所述集气罩、所述离心风机、所述一体化卧式除臭塔依次连通,所述光解吸附设备设有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光解吸附设备的进气口与所述一体化卧式除臭塔连通。其一体化卧式除臭塔仍采用了喷淋方式进行臭气处理,采用水进行处理不仅另外消耗水,还存在污水泄露的风险。单独设置的离心风机也占用地面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问题,提供垃圾中转站臭气回收处理系统,通过该系统,不采用水或化学药水进行喷淋处理,不另外消耗水,整个系统在无水的环境下,不会存在污水泄露的风险。另外,负压风机也不占用地面空间。
[0005]为了实现上述的技术特征,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垃圾中转站臭气回收处理系统,包括安装在中转站内的吸气罩、吸气罩通过管道与汽水分离装置的进气口连通,汽水分离装置的排气口与除尘装置的进气口连通,除尘装置的排气口与光触媒装置的进气口连通;所述除尘装置包装静电除尘装置和布袋吸尘装置,静电除尘装置和布袋吸尘装置连通,汽水分离装置的排气口与静电除尘装置连通,光触媒装置的进气口与布袋吸尘装置连通,用于系统抽排气的负压风机安装在光触媒装置内。
[0006]所述汽水分离装置包括中空的壳体,壳体内部靠进气口一侧安装有第一过滤层,第一过滤层靠排气口的一侧安装有向排气口倾斜的锥形结构积风斗,积风斗的中部设有气口,积风斗靠排气口的一侧分别安装有多个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间隔交错布设,且一端连接在壳体内壁,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之间形成回转的气流通道,所述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未与壳体连接的一端设有向进气口倾斜的弧面,箱体位于第一隔板和
第二隔板的下方设有积水槽,所述壳体靠排气口一侧安装有第二过滤层。
[0007]所述布袋吸尘装置包括箱体,箱体内设有第一支撑板,布袋滤芯穿过第一支撑板上的通风孔后向下伸出,支撑骨架插入在布袋滤芯内,上端与第一支撑板连接固定,支撑骨架内安装有反吹管道,在箱体内位于第一支撑板的上部安装有漩涡风机,漩涡风机的进气口与箱体外连通,漩涡风机的排气口与反吹管道连通。
[0008]所述光触媒装置包括箱体,箱体内安装有第二支撑板,第二支撑板的下侧安装有至少一个光触媒网,光触媒网的两侧安装有多个紫外灯,所述负压风机安装在第二支撑板上,负压风机的进风口向下穿过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二支撑板的上侧面和位于第二支撑板上侧的箱体内壁设有隔音棉,箱体顶部敞开,并设有通风的消音棉网。
[0009]还包括气溶胶过滤装置,气溶胶过滤装置的进气口与光触媒装置顶部排气口连通。
[0010]本技术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1]1、汽水分离装置用于分离气体内的水分,气体经过汽水分离装置分离水汽后,进入到静电除尘装置进行除尘,初步消除气体中的小颗粒灰尘,通过汽水分离装置分离水汽,降低了气体湿度,从而也使静电除尘装置有更好的吸附效果。布袋吸尘装置对大颗粒灰尘进行过滤,小颗粒的灰尘经静电除尘装置吸附,布袋吸尘装置仅过滤大颗粒灰尘,滤袋不易堵塞。经过除尘装置处理后的气体进入到光触媒装置内进行净化,净化后的气体从光触媒装置顶部排出。通过该系统,不采用水或化学药水进行喷淋处理,不另外消耗水,整个系统在无水的环境下,不会存在污水泄露的风险。负压风机安装在光触媒装置内,也不占用地面空间,且负压风机四周形成隔音和消音结构,减少噪音污染。
[0012]2、该系统还包括气溶胶过滤装置,气溶胶过滤装置用于过滤微生物,适用于特殊场合使用,例如医疗废物的集中回收、处理场所。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第一种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技术第二种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0015]图3为本技术汽水分离装置结构示意图。
[0016]图4为本技术布袋吸尘装置结构示意图。
[0017]图5为本技术光触媒装置结构示意图。
[0018]图中:吸气罩1,汽水分离装置2,第一过滤层21,积风斗22,气口23,第一隔板24,第二隔板25,第二过滤层26,积水槽27,静电除尘装置3,布袋吸尘装置4,第一支撑板41,布袋滤芯42,支撑骨架43,漩涡风机44,反吹管道45,光触媒装置5,光触媒网51,紫外灯52,第二支撑板53,负压风机54,隔音棉55,消音棉网56,气溶胶过滤装置6,中转站7。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做进一步的说明。
[0020]实施例一:
[0021]参见图1,垃圾中转站臭气回收处理系统,包括安装在中转站7内的吸气罩1、吸气罩1通过管道与汽水分离装置2的进气口连通,汽水分离装置2的排气口与除尘装置的进气
口连通,除尘装置的排气口与光触媒装置5的进气口连通;所述除尘装置包装静电除尘装置3和布袋吸尘装置4,静电除尘装置3和布袋吸尘装置4连通,汽水分离装置2的排气口与静电除尘装置3连通,光触媒装置5的进气口与布袋吸尘装置4连通,用于系统抽排气的负压风机54安装在光触媒装置5内。
[0022]使用时,启动负压风机54,使个装置内产生负压,通过吸气罩1吸取中转站7内的气体,使中转站7产生负压,臭气不会冲中转站7的大门溢出。吸入吸气罩1内的气体通过管道进入到汽水分离装置2进行汽水分离,分离气体内的水分,其水分中含有大量引发臭味的硫醇,硫醚,氨气等。气体经过汽水分离装置2分离水汽后,进入到静电除尘装置3进行除尘,初步消除气体中的小颗粒灰尘,由于通过汽水分离装置2分离水汽,降低了气体湿度,从而也使静电除尘装置3有更好的吸附效果。之后气体进入布袋吸尘装置4,对大颗粒灰尘进行过滤,因为小颗粒的灰尘经静电除尘装置3吸附,布袋吸尘装置4仅过滤大颗粒灰尘,滤袋不易堵塞,使用寿命更长。经过除尘装置处理后的气体进入到光触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垃圾中转站臭气回收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在中转站(7)内的吸气罩(1)、吸气罩(1)通过管道与汽水分离装置(2)的进气口连通,汽水分离装置(2)的排气口与除尘装置的进气口连通,除尘装置的排气口与光触媒装置(5)的进气口连通;所述除尘装置包括静电除尘装置(3)和布袋吸尘装置(4),静电除尘装置(3)和布袋吸尘装置(4)连通,汽水分离装置(2)的排气口与静电除尘装置(3)连通,光触媒装置(5)的进气口与布袋吸尘装置(4)连通,用于系统抽排气的负压风机(54)安装在光触媒装置(5)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垃圾中转站臭气回收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汽水分离装置(2)包括中空的壳体,壳体内部靠进气口一侧安装有第一过滤层(21),第一过滤层(21)靠排气口的一侧安装有向排气口倾斜的锥形结构积风斗(22),积风斗(22)的中部设有气口(23),积风斗(22)靠排气口的一侧分别安装有多个第一隔板(24)和第二隔板(25),第一隔板(24)和第二隔板(25)间隔交错布设,且一端连接在壳体内壁,第一隔板(24)和第二隔板(25)之间形成回转的气流通道,所述第一隔板(24)和第二隔板(25)未与壳体连接的一端设有向进气口倾斜的弧面,箱体位于第一隔板(24)和第二隔板(25)的下方设有积水槽(27),所述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东亮胡轶
申请(专利权)人:宜昌科奔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