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激光刻蚀机用定位系统、激光刻蚀机及激光刻蚀系统,所述激光刻蚀机用定位系统,包括搬运单元和CCD单元,搬运单元上设有定位单元,CCD单元设置在搬运单元的侧边上,定位单元与CCD单元通讯连接并用于调整激光治具的位置。所述激光刻蚀机,包括所述的激光刻蚀机用定位系统。所述激光刻蚀系统,包括多个所述的激光刻蚀机。所述激光刻蚀机用定位系统通过CCD单元和定位单元的联动实现快速定位,CCD单元拍照以确定定位结构实际所在位置,且定位结构所在位置也即激光治具和物料所在位置,将该位置与加工所需位置进行比对并反馈至定位单元,定位单元快速运动以调节激光治具的位置,以达到快速定位的效果。以达到快速定位的效果。以达到快速定位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激光刻蚀机用定位系统、激光刻蚀机及激光刻蚀系统
[0001]本技术属于激光加工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激光刻蚀机用定位系统、激光刻蚀机及激光刻蚀系统。
技术介绍
[0002]激光刻蚀,采用高能脉冲激光束在零件表面刻蚀出宽度为10~505μm、深度为5~1001μ m的微细小槽,以改善材料表面润滑特性的技术。
[0003]激光刻蚀由于刻蚀的精度要求高,为了保证加工的精度和准确性,需要进行精确定位以保证物料处在正确的加工位置上。当激光刻蚀用于加工微细线缆时,微细线缆本身的直径就很小,为激光刻蚀的质量提出了新的难题。
[0004]现有的激光刻蚀设备在用于微细线缆加工时,为了保证加工精度,其采用多次定位的方法提高定位精度,但多次定位增加了单次加工的时间,极大降低了加工的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激光刻蚀机用定位系统、激光刻蚀机及激光刻蚀系统,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7]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激光刻蚀机用定位系统,包括搬运单元和CCD单元,搬运单元上设有定位单元,CCD单元设置在搬运单元的侧边上,定位单元与CCD单元通讯连接并用于调整激光治具的位置;
[0008]搬运单元包括底轨、滑动设置在底轨上的连接块和设置在底轨侧面的第一拖链,第一拖链通过钣金件与连接块相连;
[0009]定位单元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的Y轴调节模块、调节底板、XY调平面平台和调节模组底板,调节模组底板用于固定激光治具,底轨和Y轴调节模块分别通讯连接CCD单元。
[0010]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调节模组底板包括固定在XY调平面平台上的下板、若干个第一立柱和上板,第一立柱用于连接下板和上板,上板的顶面设有适配于激光治具的放置槽,放置槽的一侧设有固定板,上板的底面设有下固定件,上板的侧面设有上固定件,下固定件和上固定件配合以使激光治具抵紧固定板。
[0011]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下固定件包括固定在上板底面的第一气缸、与第一气缸相连的推板和固定在推板上的推块,推块设有两个并对称设置在推板的两端,相应地,上板上设有适配于推块的推槽。
[0012]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上固定件包括固定在上板侧面的第二气缸和与第二气缸相连的压块,相应地,固定板构造为L型,其中一个侧面用于与推块配合,另一个侧面用于与压块配合。
[0013]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固定板构造为L型,其中一个侧面用于与下固定件抵紧,另一个侧面用于与上固定件抵紧。
[0014]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CCD单元包括下立柱、上立柱和CCD相机,下立柱固定在搬运单元侧边,下立柱与上立柱之间设有第一微调平台,CCD相机通过第二微调平台与上立柱相连,上立柱的侧面设有光源钣金件,光源钣金件包括固定在上立柱上的主体部和延伸至CCD相机的镜头下方的光圈。
[0015]第二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激光刻蚀机,包括所述的激光刻蚀机用定位系统。
[0016]第三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激光刻蚀系统,包括多个所述的激光刻蚀机,多个激光刻蚀机依次相连以分别加工物料不同部位。
[0017]有益效果:
[0018]所述激光刻蚀机用定位系统通过CCD单元和定位单元的联动实现快速定位,CCD单元拍照以确定定位结构实际所在位置,且定位结构所在位置也即激光治具和物料所在位置,将该位置与加工所需位置进行比对并反馈至定位单元,定位单元快速运动以调节激光治具的位置,以达到快速定位的效果。CCD单元可以进行多次比对,每次比对定位结构的不同部分,以得到更为准确的移动参数,以提高定位单元移动的精度,减少定位误差,提高定位精度。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拆除部分门板后,一种激光刻蚀机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搬运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定位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4为调节模组底板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0023]图5为调节模组底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4]图6为CCD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7为激光刻蚀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8为升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9为卸料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10为设有旋转气缸时,卸料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11为激光治具正面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12为激光治具背面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13为定位结构和加工槽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14为拆下压板和隔板后,激光治具背面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15为一种激光刻蚀机的结构示意图。
[0034]图中:
[0035]1、运料单元;101、上料带;102、回流带;103、支撑架;2、卸料单元;21、第三立柱;22、下料主板;23、第二导轨;24、卸料件;201、第二拖链;202、拖链板;203、无杆气缸;204、滑动连接块;205、移动子板;206、第三导轨;207、卸料安装板;208、卸料气缸;209、安装块;210、夹爪气缸;211、夹爪本体;212、旋转气缸;213、直线模组; 214、伺服电机;3、搬运单元;301、底轨;302、连接块;303、第一拖链;304、钣金件; 4、CCD单元;401、下立柱;402、上立柱;403、CCD相机;404、第一微调平台;405、第二微调平台;406、光源钣金件;5、激光刻蚀单元;
51、安装架;52、激光机本体;53、激光打标模块;54、导烟件;501、上安装板;502、下安装板;503、第二立柱;504、安装底板;505、侧板;506、丝杠;507、旋转手柄;508、第一导轨;509、连接板;510、固定座; 511、把手;6、激光治具;61、第一板体;62、第二板体;63、卸料块;64、定位板;65、调节机构;66、压板;67、隔板;601、卸料孔;602、配重孔;603、盘料孔;604、减重孔; 605、定位孔;606、加工孔;607、定位槽;608、加工槽;609、第一限位块;610、第二限位块;611、定位块;612、调节块;613、盖板;7、定位单元;71、Y轴调节模块;72、调节底板;73、XY调平面平台;74、调节模组底板;741、下板;742、第一立柱;743、上板; 75、下固定件;76、上固定件;701、放置槽;702、固定板;703、第一气缸;704、推板;705、推块;706、第二气缸;707、压块;8、下机架;9、上机罩。
具体实施方式
[0036]实施例:
[0037]如图1
‑
图15所示,一种激光刻蚀机,包括运料单元1、卸料单元2、搬运单元3、CCD 单元4和激光刻蚀单元5,运料单元1上设有用于承载物料的激光治具6,运料单元1与搬运单元3相互平行设置,卸料单元2用于将激光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激光刻蚀机用定位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搬运单元(3)和CCD单元(4),搬运单元(3)上设有定位单元(7),CCD单元(4)设置在搬运单元(3)的侧边上,定位单元(7)与CCD单元(4)通讯连接并用于调整激光治具(6)的位置;搬运单元(3)包括底轨(301)、滑动设置在底轨(301)上的连接块(302)和设置在底轨(301)侧面的第一拖链(303),第一拖链(303)通过钣金件(304)与连接块(302)相连;定位单元(7)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的Y轴调节模块(71)、调节底板(72)、XY调平面平台(73)和调节模组底板(74),调节模组底板(74)用于固定激光治具(6),底轨(301)和Y轴调节模块(71)分别通讯连接CCD单元(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激光刻蚀机用定位系统,其特征在于,调节模组底板(74)包括固定在XY调平面平台(73)上的下板(741)、若干个第一立柱(742)和上板(743),第一立柱(742)用于连接下板(741)和上板(743),上板(743)的顶面设有适配于激光治具(6)的放置槽(701),放置槽(701)的一侧设有固定板(702),上板(743)的底面设有下固定件(75),上板(743)的侧面设有上固定件(76),下固定件(75)和上固定件(76)配合以使激光治具(6)抵紧固定板(70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激光刻蚀机用定位系统,其特征在于,下固定件(75)包括固定在上板(743)底面的第一气缸(703)、与第一气缸(703)相连的推板(704)和固定在推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杨,
申请(专利权)人:德益技术智能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