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立羽扇豆再生体系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6981416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5 18:0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建立羽扇豆再生体系的方法,属于植物组织培养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以下步骤:以羽扇豆种子为外植体,培育成无菌苗;以无菌苗下胚轴、茎段或复叶叶柄为材料,经愈伤组织诱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立羽扇豆再生体系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植物组织培养
,尤其涉及一种建立羽扇豆再生体系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羽扇豆(Lupinus micranthus Guss.),蝶形花科羽扇豆属植物,一年生草本,原产地中海区域。羽扇豆具掌状复叶,小叶5

8枚;小叶倒卵形、倒披针形至匙形,总状花序顶生,花序挺拔、丰硕,花色艳丽多彩,有白、红、蓝、紫等多种花色,且花期长,可用于片植或在带状花坛群体配植,同时也是切花生产的好材料;因其根系具有固氮的功能,在茶园中广泛种植。同时,羽扇豆中所含的羽扇豆醇能抑制多种癌细胞的增殖,诱导其凋亡;其种子的提取物对慢性湿疹也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综上可知,羽扇豆是一种集观赏、药用、经济价值于一体的植物,在园林观赏、饲料加工、食品开发、绿肥应用和药用等方面均展现出较好的利用前景。
[0003]羽扇豆作为一年生草本植物,通常以种子繁殖的方式进行种植、繁殖,长期的自花授粉必然会导致种质退化。在无性繁殖方式中,组织培养以其超高的繁殖系数和已获得高品质的种苗最受青睐。吕晋慧(2009)和王小玲等(2008)分别对羽扇豆属矮生羽扇豆(L.polyphyllus)品种

Gallery



Minaretie



Russell Prize

的组培快繁技术进行了研究:以无菌种子苗的根茎和茎尖为外植体,以MS为基本培养基,添加一定浓度的6<br/>‑
BA和NAA,可诱导其产生丛生芽,增殖系数最高可达14.8倍;韩丹女等(2007)以三色羽扇豆(L.hartwegii)叶柄为外植体,以MS为基本培养基,添加一定浓度的6

BA和2,4

D,建立了其再生体系。
[0004]而基于羽扇豆自身植物特性,已有的羽扇豆属组培快繁技术并不适用。因此,迅速建立羽扇豆再生体系,以获得大量丛生芽,进而获得一致性好、健壮的植株,为羽扇豆的规模化栽培和园林造景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立羽扇豆(Lupinus micranthus Guss.)再生体系的方法,以羽扇豆种子作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并调控培养基成分,其诱导率、增殖率高,褐化率低,生根性状好,可获得大批量一致性好、健壮的种苗植株。
[0006]为了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建立羽扇豆再生体系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8]以羽扇豆种子为外植体,培育成无菌苗;以无菌苗下胚轴、茎段或复叶叶柄为材料,经愈伤组织诱导

增殖培养、分化培养、壮芽培养、生根培养获得再生种苗;
[0009]所述愈伤组织诱导

增殖培养,以B5为基本培养基,添加蔗糖28

32g/L,琼脂6.5

7.0g/L,KT 1.0

2.0mg/L,2,4

D 0.5

1.0mg/L,碳纳米管1.0

2.0mg/L;
[0010]所述分化培养,以B5为基本培养基,添加蔗糖28

32g/L,琼脂6.5

7.0g/L,NAA 1.0

1.5mg/L,碳纳米管0.5

1.5mg/L;
[0011]所述壮芽培养,以B5为基本培养基,添加蔗糖38

42g/L,琼脂6.5

7.0g/L,6

BA0.3

0.8mg/L,NAA 0.1

0.5mg/L,碳纳米管2.0

5.0mg/L;
[0012]所述生根培养,以MS为基本培养基,添加蔗糖28

32g/L,琼脂6.5

7.0g/L,IBA 1.5

2.5mg/L,碳纳米管0.1

1.0mg/L。
[0013]优选的是,所述种子培育成无菌苗,以MS、1/2MS、1/3MS或1/4MS为基本培养基,添加琼脂6.5

7.0g/L,pH 5.75

5.85。
[0014]优选的是,所述种子进行消毒,包括75%的酒精消毒30

45s,无菌水冲洗2

3次;0.1%HgCl2消毒40

45min,无菌水冲洗4

5次。
[0015]优选的是,所述下胚轴、茎段或复叶叶柄切成1.0

2.0cm,进行愈伤组织诱导

增殖培养。
[0016]优选的是,所述愈伤组织诱导

增殖培养,培养基中还添加有活性炭1.0

3.0g/L,酪蛋白水解物0.5

1.5g/L,谷氨酰胺1.0

3.0mg/L。
[0017]优选的是,所述愈伤组织诱导

增殖培养、分化培养、壮芽培养、生根培养阶段,温度25
±
1℃,光照强度100

300μmol
·
m
‑2·
s
‑1,光照14

18h/d。
[0018]优选的是,还包括获得再生种苗后,进行室内炼苗、移栽。
[0019]相对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20]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建立羽扇豆再生体系的方法,以羽扇豆种子作为外植体,容易无菌化,避免了成株羽扇豆密被绒毛诱导率低、易污染的问题,也利于种质保存及新品种的推广应用。
[0021]以培育得到的无菌苗的下胚轴、茎段或复叶叶柄作为繁殖材料进行诱导培养,诱导率高,接近100%。
[0022]在愈伤组织诱导

增殖培养、分化培养、壮芽培养阶段以B5作为基本培养基,降低了组织培养过程中的褐化率。
[0023]通过调整愈伤组织诱导

增殖培养、分化培养、壮芽培养、生根培养阶段培养基添加的外源激素种类与浓度,提升了诱导率、分化率,可获得大量丛生芽,生根率达到85%以上。
[0024]本专利技术通过羽扇豆再生体系的建立,获得大量丛生芽,进而获得一致性好、健壮的植株,确保观赏效果、药材的质量和营养价值,为羽扇豆的规模化栽培提供技术支撑。
附图说明
[0025]图1:种子接种及无菌苗的获取;
[0026]图2:愈伤组织诱导培养阶段;
[0027]图3:愈伤组织增殖培养阶段;
[0028]图4:愈伤组织的褐化修复;
[0029]图5:愈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立羽扇豆再生体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以羽扇豆种子为外植体,培育成无菌苗;以无菌苗下胚轴、茎段或复叶叶柄为材料,经愈伤组织诱导

增殖培养、分化培养、壮芽培养、生根培养获得再生种苗;所述愈伤组织诱导

增殖培养,以B5为基本培养基,添加蔗糖28

32g/L,琼脂6.5

7.0g/L,KT 1.0

2.0mg/L,2,4

D 0.5

1.0mg/L,碳纳米管1.0

2.0mg/L;所述分化培养,以B5为基本培养基,添加蔗糖28

32g/L,琼脂6.5

7.0g/L,NAA 1.0

1.5mg/L,碳纳米管0.5

1.5mg/L;所述壮芽培养,以B5为基本培养基,添加蔗糖38

42g/L,琼脂6.5

7.0g/L,6

BA0.3

0.8mg/L,NAA 0.1

0.5mg/L,碳纳米管2.0

5.0mg/L;所述生根培养,以MS为基本培养基,添加蔗糖28

32g/L,琼脂6.5

7.0g/L,IBA 1.5

2.5mg/L,碳纳米管0.1

1.0mg/L。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立羽扇豆再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顾永华李冬玲全大治高福洪廖盼华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