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向逆变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979312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5 17: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双向逆变器,涉及双向储能系统领域。该双向逆变器包括AC/DC变换器、DC/DC变换器、唤醒电路以及低压辅助电源;AC/DC变换器的输入端连接交流电源,用于双向转换交流电压与第一直流电压,DC/DC变换器与AC/DC变换器耦接,用于双向转换第一直流电压与第二直流电压,唤醒电路与AC/DC变换器的输入端耦接,用于根据交流电压产生唤醒信号,低压辅助电源连接DC/DC变换器的输出端,用于接收所述第二直流电压并产生辅助电压。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能够简化双向逆变器的结构。够简化双向逆变器的结构。够简化双向逆变器的结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双向逆变器


[0001]本技术涉及双向储能系统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向逆变器。

技术介绍

[0002]双向储能系统通常包含电池模组和双向逆变器等模块。在系统放电时,电池模组给双向逆变器供电,双向逆变器工作于放电状态,输出交流电给负载供电。在系统充电时,市电或其他交流电源给双向逆变器供电,双向逆变器工作于充电状态,输出直流电给电池模组充电。
[0003]双向逆变器常用的电路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AC/DC变换器11、隔离DC/DC变换器12、高压辅助电源13以及低压辅助电源14。高压辅助电源13和低压辅助电源14可以是相互独立的,即高压辅助电源13给高压电路(和市电有直接电气连接的电路)供电,低压辅助电源14给低压电路(和市电没有直接电气连接的电路)供电。高压辅助电源13和低压辅助电源14也可以是不相互独立的,即在一个辅助电源开启后可以关掉另一个辅助电源,开着的那个辅助电源同时给高压电路和低压电路供电,系统放电时低压辅助电源14要先工作,系统充电时高压辅助电源13要先工作。
[0004]在系统休眠时,电池模组会关闭输出,不会给双向逆变器供电,以此来降低休眠功耗。系统充电时,输入市电经过AC/DC变换器11内部的整流电路产生直流母线电压Vbus,其中直流母线电压Vbus给高压辅助电源13供电,高压辅助电源13工作后可以唤醒低压辅助电源14和电池模组,整个系统就可以进入充电状态。
[0005]高压辅助电源13和低压辅助电源14都包含高频变压器和控制电路,因此整个系统电路较为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在于提供一种双向逆变器,包括AC/DC变换器、DC/DC变换器、唤醒电路以及低压辅助电源。所述AC/DC变换器的输入端连接交流电源,用于双向转换交流电压与第一直流电压;所述DC/DC变换器与所述AC/DC变换器耦接,用于双向转换所述第一直流电压与第二直流电压;所述唤醒电路与所述AC/DC变换器的输入端耦接,用于根据所述交流电压产生唤醒信号;所述低压辅助电源连接所述DC/DC变换器的输出端,用于接收所述第二直流电压并产生辅助电压。
[0007]更进一步的,所述唤醒电路用于根据所述唤醒信号唤醒处于休眠状态的电池模组。
[0008]更进一步的,所述低压辅助电源与高压电路和低压电路连接,用于给所述高压电路和所述低压电路供电。
[0009]更进一步的,所述唤醒电路包括整流电路和隔离电路;所述整流电路耦接所述AC/DC变换器的输入端,用于根据所述交流电压产生第三直流电压,所述隔离电路耦接所述整流电路,用以根据所述第三直流电压产生所述唤醒信号。
或“在其之下”或“在其下”元件或特征将取向为在其它元件或特征“上”。因此,示例性术语“在

下面”和“在

下”可包括上和下两个取向。器件可以另外地取向(旋转90度或其它取向)并且在此使用的空间描述语相应地被解释。
[0022]在此使用的术语的目的仅在于描述具体实施例并且不作为本技术的限制。在此使用时,单数形式的“一”、“一个”和“所述/该”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指出另外的方式。还应明白术语“组成”和/或“包括”,当在该说明书中使用时,确定所述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和/或部件的存在,但不排除一个或更多其它的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部件和/或组的存在或添加。在此使用时,术语“和/或”包括相关所列项目的任何及所有组合。
[0023]本技术一实施例中,在于提供一种双向逆变器,具体的,请参阅图2所示的本技术一实施例的双向逆变器的结构示意图。本技术一实施例的双向逆变器,包括:AC/DC变换器11、DC/DC变换器12、唤醒电路21以及低压辅助电源22。所述AC/DC变换器11的输入端连接交流电源,用于双向转换交流电压与第一直流电压,其中交流电源可以是市电或者其他类型的交流电源。在本实施例中,当双向逆变器处于充电状态时,所述AC/DC变换器11用于将交流电源的交流电压转换为第一直流电压,当双向逆变器处于放电状态时,所述AC/DC变换器11用于将第一直流电压转换为交流电压反馈给交流电源。所述DC/DC变换器12与所述AC/DC变换器11耦接,用于双向转换所述第一直流电压与第二直流电压。在本实施例中,当所述DC/DC变换器12处于充电状态时,所述DC/DC变换器12将第一直流电压转换为第二直流电压,当所述DC/DC变换器12处于放电状态时,所述DC/DC变换器12将第二直流电压转换为第一直流电压。所述唤醒电路21与所述AC/DC变换器11的输入端耦接,用于根据所述交流电压产生唤醒信号,该唤醒信号用以唤醒处于休眠状态的电池模组,其中电池模组耦接于DC/DC变换器12的输出端;所述低压辅助电源22连接所述DC/DC变换器12的输出端,用于接收所述第二直流电压并产生辅助电压,其中辅助电压用于给高压电路和低压电路供电。在本实施例中,DC/DC变换器12可以为隔离DC/DC变换器。
[0024]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低压辅助电源22与高压电路和低压电路连接。当唤醒电路21唤醒处于休眠状态的电池模组后,电池模组(图中未示出)会对双向逆变器供电,低压辅助电源22会开始工作,同时给高压电路和低压电路供电,使得整个双向逆变器可以进入充电状态。
[0025]唤醒电路21的内部结构示意图请参见图3,唤醒电路21包括整流电路211和隔离电路212。所述整流电路211耦接所述AC/DC变换器11的输入端L和N,用于根据所述交流电压产生第三直流电压,所述隔离电路212耦接所述整流电路211,用以根据所述第三直流电压产生所述唤醒信号。
[0026]唤醒电路21的内部电路图请参见图4,整流电路211包括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第三二极管D3、第四二极管D4以及电容C1;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阴极和所述第三二极管D3的阴极耦接所述电容C1的第一端,所述第二二极管D2的阴极分别与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阳极和所述整流电路211的第一输入端L耦接,所述第四二极管D4的阴极分别与所述第三二极管D3的阳极和所述整流电路211的第二输入端N耦接,所述第二二极管D2的阳极和所述第四二极管D4的阳极耦接所述电容C1的第二端。所述隔离电路212包括光耦U1,所述光耦U1的输入端耦接所述电容C1两端,所述光耦U1的输出端用于输出唤醒信号,该唤醒信号包括
唤醒信号+和唤醒信号

。所述整流电路211还包括第一电阻R1,所述第一电阻R1耦接所述整流电路211的第一输入端L和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阳极之间。所述整流电路211还包括第二电阻R2,所述第二电阻R2耦接于所述第三二极管D3的阴极和所述电容C1的第一端之间。当整流电路211接收交流电压后并将该交流电压转换为第三直流电压,此第三直流电压可使光耦U1内的发光二极管导通,发光二极管导通后,唤醒信号+和唤醒信号

之间的阻抗由高阻抗信号变成低阻抗信号,此时低阻抗信号可以将处于休眠状态的电池模组唤醒。也就是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向逆变器,其特征在于,包括:AC/DC变换器,所述AC/DC变换器的输入端连接交流电源,用于双向转换交流电压与第一直流电压;DC/DC变换器,所述DC/DC变换器与所述AC/DC变换器耦接,用于双向转换所述第一直流电压与第二直流电压;唤醒电路,所述唤醒电路与所述AC/DC变换器的输入端耦接,用于根据所述交流电压产生唤醒信号;以及低压辅助电源,所述低压辅助电源连接所述DC/DC变换器的输出端,用于接收所述第二直流电压并产生辅助电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逆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唤醒电路用于根据所述唤醒信号唤醒处于休眠状态的电池模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向逆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低压辅助电源与高压电路和低压电路连接,用于给所述高压电路和所述低压电路供电。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向逆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唤醒电路包括整流电路和隔离电路;所述整流电路耦接所述AC/DC变换器的输入端,用于根据所述交流电压产生第三直流电压,所述隔离电路耦接所述整流电路,用以根据所述第三直流电压产生所述唤醒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钢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蔚斯博系统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