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白血病患者来源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培养基与培养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6978963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5 17:5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白血病患者来源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培养基与培养方法,所述白血病患者来源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培养基为在基础培养基中添加如下终浓度的组分:0.5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白血病患者来源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培养基与培养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属于生物医学
,涉及一种白血病患者来源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培养基与培养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间充质干细胞 (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 广泛分布于人体各种组织中,包括骨髓、脂肪、胎盘及骨骼肌等,其中白血病患者来源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被认为是最容易获得、最丰富的MSCs库。人的白血病患者来源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是一种具有多向分化潜能、自我更新、归巢到病变组织及免疫调节的特性,广泛应用于组织修复、移植免疫调控等临床领域。 BMMSC 还具有取材方便、体外传代培养易扩增、连续复制的干性、易于转染外源性基因等特点,是实验室进行多种基础研究的优良种子细胞,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骨髓标本不易获取、骨髓中 M SC 数目稀少、细胞在体外环境下适应性差、传统方法培养成功率欠佳等问题是阻碍其广泛应用的瓶颈所在。因此,探索一种方便而高效的获取 BMMSC的培养方法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0003]白血病病人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与健康人来源的正常间充质干细胞相比,白血病患者来源的MSC培养成功率低,增殖能力和抗凋亡能力差,更容易老化。目前培养白血病来源的MSC大多仍是采用跟正常人MSC一样的培养体系,即密度梯度离心法后用10%胎牛血清的α

MEM培养基培养,然而采用这种传统的培养方式,白血病患者来源的MSC在体外成功培养率很低,细胞活力差,增殖能力与体内相比大打折扣,随着传代次数增加,细胞增值能力下降,形态由长梭形变为宽大扁平,逐渐丧失多向分化能力,这给实验带来了极大的困难,难以满足科研人员的后续研究所需。
[0004]因此,有必要开发一种提高体外培养白血病MSC的成功率的白血病患者来源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培养基与培养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解决所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白血病患者来源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培养基与培养方法,该方法操作简便快捷,可大大提高体外培养白血病MSC的成功率,改善细胞状态,同时还具有培养贴壁率高、细胞贴壁快等优点。
[000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白血病患者来源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培养基,所述白血病患者来源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培养基为在基础培养基中添加如下终浓度的组分:0.5

1.5%的L

谷氨酰胺、0.05

0.15 mM的β

巯基乙醇、15

25 ng/ml 的bFGF、0.5

1.5%自体骨髓血来源的血清、10

20%FBS、0.8

1.2%青霉素和链霉素。
[0007]进一步地,所述白血病患者来源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培养基为在基础培养基中
添加如下终浓度的组分:1%的L

谷氨酰胺、0.1mM的β

巯基乙醇、20ng/ml 的bFGF、1% 自体骨髓血来源的血清、10%FBS、1%青霉素和链霉素。
[0008]进一步地,所述基础培养基选自α

MEM、DMEM

F12中的一种。
[0009]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白血病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的培养方法,所述方法包括:采用所述的培养基对白血病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进行培养。
[0010]进一步地,所述方法具体包括:将白血病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接种于所述的培养基中,2

4天后换液去除未贴壁细胞,每隔2

3天换液,当细胞汇合度达70

90%时,消化所述细胞进行传代培养。
[0011]进一步地,所述培养的条件为:5%CO2,温度37℃。
[0012]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白血病患者来源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培养基与培养方法,简便实用、快速高效、可操作性强。本申请人通过实验发现:在基础培养基中添加了少量病人自体的血清、L

谷氨酰胺、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β

巯基乙醇等成分建立了一种扩增白血病病人来源的MSC的方法可大大提高体外培养白血病MSC的成功率,改善细胞状态,同时还具有培养贴壁率高、细胞贴壁快等优点。
附图说明
[001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0014]图1为MSC的鉴定图;其中图1A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细胞表面标志物检测结果;图1B和图1C为细胞染色后结果;图1D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细胞形态;图2为实施例1和对比例1的MSC生长速度对比图;图3为实施例1和对比例1的MSC细胞凋亡对比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文将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和实施例,具体阐述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优点和各种效果将由此更加清楚地呈现。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这些具体实施方式和实施例是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而非限制本专利技术实施例。
[0016]在整个说明书中,除非另有特别说明,本文使用的术语应理解为如本领域中通常所使用的含义。因此,除非另有定义,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属领域技术人员的一般理解相同的含义。若存在矛盾,本说明书优先。
[0017]除非另有特别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用到的各种原材料、试剂、仪器和设备等,均可通过市场购买得到或者可通过现有方法制备得到。
[0018]本专利技术中的术语解释:MSCs为间充质干细胞的简称;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购买自Peprotech,货号为100

18B;
FBS:胎牛血清,购买自Gibico,货号为42F0282K;β

巯基乙醇,购买自Meck,货号为M917637;L

谷氨酰胺,购买自Biosharp,货号为BL549A;P/S双抗(“青霉素

链霉素”或者本申请的“青霉素和链霉素”)购买自Thermo Fisher Scientific,货号为15140122;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及实验数据对本申请的效果进行详细说明。
[0019]实施例1、白血病患者来源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培养基与培养方法1、一种白血病患者来源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培养基,为在基础培养基α

MEM中添加如下终浓度的组分:1%的L

谷氨酰胺、0.1mM的β

巯基乙醇、20ng/ml 的bFGF、1% 自体骨髓血来源的血清、1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白血病患者来源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培养基,其特征在于,所述白血病患者来源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培养基为在基础培养基中添加如下终浓度的组分:0.5

1.5%的L

谷氨酰胺、0.05

0.15 mM的β

巯基乙醇、15

25 ng/ml 的bFGF、0.5

1.5%自体骨髓血来源的血清、10

20%FBS、0.8

1.2%青霉素和链霉素。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白血病患者来源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培养基,其特征在于,所述白血病患者来源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培养基为在基础培养基中添加如下终浓度的组分:1%的L

谷氨酰胺、0.1mM的β

巯基乙醇、20ng/ml 的bFGF、1% 自体骨髓血来源的血清、10%FBS、1%青霉素和链霉素。3.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芙玲吴金娴黎鑫琦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大学中南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