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动力去除水中杂质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978722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5 17: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无动力去除水中杂质的装置,包括顶部带敞口、内带空腔的壳体,其特征在于壳体分为至少两个间隔的上壳体和下壳体,其中:上壳体空腔中心处设有溢流偃,该溢流偃与空腔内壁之间形成底部封闭、顶部敞开的进水槽,溢流偃底部设有水斗,水斗下方设有锥形平铺器,且锥形平铺器外围的上、下壳体之间间隔设置多根支撑柱;下壳体空腔内自上而下依次设有过滤板、过滤层、出水口。通过一次、二次曝气的同时,使水中杂质充分与空气接触完成氧化,再通过过滤板、过滤层完成过滤后,由出水口送出去杂后的水,实现无动力去除水中杂质的目的,非常适合安装在电力设施不发达的偏远山区,为当地群众提供优质的水资源。为当地群众提供优质的水资源。为当地群众提供优质的水资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无动力去除水中杂质的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水处理装置,特别是无动力去除水中杂质的装置,属于水处理设备设计制造


技术介绍

[0002]水处理设备广泛应用于对地下水进行除杂处理,以及对食品、饮料、造纸、酿造业等超标水进行处理,其原理是利用氧化方法将水中低价的诸如铁离子、锰离子等杂质氧化生成高价氧化物,再经过吸咐过滤将高价氧化物去除,从而降低水中铁、锰等含量。现有的水处理设备大多由过滤器、配管、KTG充氧器、水泵等组成,这些装置都需要通过消耗电能才能正常运行,对于偏远山区的生活用水主要来源于地下水,由于电网难于全面覆盖,致使这些地区无法使用现有的水处理设备来去除水中的铁、锰等元素,从而给当地居民的身体健康带来危害。因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加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解决现有水处理设备必须使用电力才能运行,导致缺电地区的居民无法处理地下水中的铁、锰等杂质,从而危害健康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无动力去除水中杂质的装置。
[0004]本技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无动力去除水中杂质的装置,包括顶部带敞口、内带空腔的壳体,其特征在于壳体分为至少两个间隔的上壳体和下壳体,其中:
[0005]上壳体空腔中心处设有溢流偃,该溢流偃与空腔内壁之间形成底部封闭、顶部敞开的进水槽,溢流偃底部设有水斗,水斗下方设有锥形平铺器,且锥形平铺器外围的上、下壳体之间间隔设置多根支撑柱;
[0006]下壳体空腔内自上而下依次设有过滤板、过滤层、出水口;
[0007]以便待处理的水经上壳体顶部流入进水槽后,经溢流偃进入其底部的水斗中进行一次平铺曝气的同时,使水中杂质充分与空气接触完成初步氧化,再进入锥形平铺器进行二次平铺曝气的同时,使水中杂质充分与空气接触完成再次氧化后,经下壳体空腔内的过滤板、过滤层完成过滤后,由出水口排出,最终除去水中杂质。
[0008]所述进水槽顶部的敞口上、沿该敞口设置一圈上小、下大的锥形过滤网,以便通过锥形过滤网过滤进水中的粗杂质。
[0009]所述溢流偃设为顶部、底部均带敞口的中空柱状筒,该中空柱状筒的高度低于进水槽顶部敞口,以便进入进水槽中的水经溢流偃流出至下方的水斗中。
[0010]所述水斗为上大、下小的中空锥形斗,该中空锥形斗上端与溢流偃下端相连、下端为敞口,以便来自溢流偃的水能够平铺在锥形斗上进行一次曝气,让水中杂质充分与空气接触完成初步氧化。
[0011]所述锥形平铺器的上表面设为中间高、周边低的锥面,以便自上而下的水能够平铺在该锥面上进行二次曝气。
[0012]所述上、下壳体之间间隔设置的多根支撑柱上端均通过螺栓及螺母固定在上壳体下端外壁、下端均通过螺栓及螺母固定在下壳体上端外壁,以便连接上、下壳体的同时,让空气进入到锥形平铺器上部空间与平铺在锥形表面的水进行二次曝气,让水中杂质充分与空气接触完成进一步的氧化。
[0013]所述下壳体空腔上部的过滤板为孔板或者网板,用于过滤水中的颗粒物。
[0014]所述下壳体空腔下部的过滤层自下而上依次设为粗粒垫层(φ8~16mm)、中粗粒砂层或铁锰砂层(φ4~8mm)、中粒砂层或铁锰砂层(φ2~4mm)、细粒铁砂或锰砂层(φ0.5~1mm),以便通过过滤层过滤水中的氧化物及其它杂质。
[0015]所述下壳体顶部为敞口、底部封闭,且出水口设置在底部壳体壁上,且在下壳体空腔底部设有滤水收集机构,该滤水收集机构包括设于壳体空腔底部的汇聚盒,该汇聚盒与多根其上带若干通孔的水平收集管相连,其中一根水平收集管为出水管,其外端穿过下壳体壁上的出水口向外延伸后与外部供水管或用水设备相连,以便将处理后的水送出。
[0016]本技术具有下列优点及效果:采用上述方案,可方便地将待处理的水经上壳体顶部流入进水槽后,经溢流偃进入其底部的水斗中进行一次平铺曝气的同时,使水中杂质充分与空气接触完成初步氧化,再进入锥形平铺器进行二次平铺曝气的同时,使水中杂质充分与空气接触完成再次氧化后,经下壳体空腔内的过滤板、过滤层完成过滤后,由出水口送出去杂后的水,达到无动力去除水中杂质的目的,非常适合安装在电力设施不发达的偏远山区,为当地群众提供优质的水资源。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之结构图;
[0018]图2为图1的A

A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
[0020]本技术提供的无动力去除水中杂质的装置包括:顶部带敞口、内带空腔的壳体,其特征在于壳体分为两个间隔的上壳体6和下壳体2,其中:
[0021]上壳体6空腔中心处设有溢流偃7,该溢流偃7与空腔内壁之间形成底部封闭、顶部敞开的进水槽9,溢流偃7底部设有水斗10,水斗10下方设有锥形平铺器5,且锥形平铺器5外围的上、下壳体6、2之间间隔设置多根支撑柱11;
[0022]下壳体2空腔内自上而下依次设有过滤板3、过滤层、出水口;
[0023]所述进水槽9顶部的敞口上、沿该敞口设置一圈上小、下大的锥形过滤网8,以便通过锥形过滤网8过滤进水中的粗杂质;
[0024]所述溢流偃7设为顶部、底部均带敞口的中空柱状筒,该中空柱状筒的高度低于进水槽9顶部敞口,以便进入进水槽9中的水经溢流偃7流出至下方的水斗10中;
[0025]所述水斗10为上大、下小的中空锥形斗,该中空锥形斗上端与溢流偃7下端相连、下端为敞口,以便来自溢流偃7的水能够平铺在锥形斗上进行一次曝气,让水中杂质充分与空气接触完成初步氧化;
[0026]所述锥形平铺器5的上表面设为中间高、周边低的锥面,以便自上而下的水能够平
铺在该锥面上进行二次曝气;
[0027]所述上、下壳体6、2之间间隔设置的多根支撑柱11上端均通过螺栓及螺母固定在上壳体6下端外壁、下端均通过螺栓及螺母固定在下壳体2上端外壁,以便连接上、下壳体6、2的同时,让空气进入到锥形平铺器5上部空间与平铺在锥形表面的水进行二次曝气,让水中杂质充分与空气接触完成进一步的氧化;
[0028]所述下壳体2空腔上部的过滤板3为孔板,显然也可为网板,用于过滤水中的颗粒物;
[0029]所述下壳体2空腔下部的过滤层自下而上依次设为粗粒垫层(φ8~16mm)15、中粗粒砂层或铁锰砂层(φ4~8mm)14、中粒砂层或铁锰砂层(φ2~4mm)13、细粒铁砂或锰砂层(φ0.5~1mm)12,以便通过过滤层过滤水中的氧化物及其它杂质;
[0030]所述下壳体2顶部为敞口、底部封闭,且出水口设置在底部壳体壁上,且在下壳体2空腔底部设有滤水收集机构,该滤水收集机构包括设于壳体空腔底部的汇聚盒18,该汇聚盒18与多根其上带若干通孔16的水平收集管17相连通,其中一根水平收集管1为出水管,其外端穿过下壳体2壁上的出水口向外延伸后与外部供水管或用水设备相连,以便将处理后的水送出。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动力去除水中杂质的装置,包括顶部带敞口、内带空腔的壳体,其特征在于壳体分为至少两个间隔的上壳体和下壳体,其中:上壳体空腔中心处设有溢流偃,该溢流偃与空腔内壁之间形成底部封闭、顶部敞开的进水槽,溢流偃底部设有水斗,水斗下方设有锥形平铺器,且锥形平铺器外围的上、下壳体之间间隔设置多根支撑柱;下壳体空腔内自上而下依次设有过滤板、过滤层、出水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动力去除水中杂质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槽顶部的敞口上、沿该敞口设置一圈上小、下大的锥形过滤网。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动力去除水中杂质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溢流偃设为顶部、底部均带敞口的中空柱状筒,该中空柱状筒的高度低于进水槽顶部敞口。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动力去除水中杂质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斗为上大、下小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杰李子光王占平徐智张利雄李志成
申请(专利权)人:华能澜沧江水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